2011年4月27日 星期三

讀者10問黃達夫


【愛評享樂•爆】提供吃、喝、玩、樂等生活消費情報,透過素人分享的角度,讓你獲得最真心、有如親臨現場的體驗分享。 【階梯日文電子報】精選階梯日本語雜誌實用內容,深入淺出,讓喜愛日語的人士輕鬆瞭解日本文化,增進日語能力。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書籤  電子書  
2011/04/27 第397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
直接訂閱

幸福講義 我的媽媽嫁兒子
講義人物 讀者10問黃達夫
 
幸福講義

我的媽媽嫁兒子
文/廖玉蕙
(圖/蔡虫繪)
那年,鄉下的堂哥病逝,母親扶病前往弔唁。

浩大的排場過後,大夥兒聚坐吃散宴。我陪坐一旁,幫母親添飯布菜。同桌俱是母親的晚輩,對她執禮甚恭。母親座位的另一邊,是一位看來年紀不下於她的長者,用著低沈的聲音和母親切切說著些什麼,散宴吃到尾聲時,他忽然激動地從口袋�掏出一個紅包來遞給母親,母親推拒著,不肯拿。那人情辭懇切,幾近哀求地說:

「請汝一定要收起來,我這陣比較做得到,阮的幾個囡仔攏在賺錢了!汝如果不肯拿,我心肝會極艱苦咧!」

母親也非常堅持,不停地重複著:

「汝免這樣客氣!汝生活快活,我就極歡喜了!」

看我露出狐疑的表情,母親為我介紹:

「這是恁駝仔伯的細漢後生,汝要叫阿坡仔兄。」

母親回頭跟男人說:

「這是我的細漢查某囡,極大漢時,才會走路的那個。」

那男人一聽說,慌忙搖手說:

「毋免!毋免!叫我阿坡就好!恁媽媽自少年就極照顧我,是我一生的恩人。這只是一點點的意思,汝就勸伊收起來,這樣,塞來塞去,歹看啦!」

紅包最終是收了?還是沒收?至今記憶已然模糊。只記得阿坡仔兄用親切的語氣跟我說:

「以前,汝不會走路,常常坐在車衫的車仔上,看恁阿母做衫,極乖咧!我每次轉去舊厝,你的嘴極甜,常常阿坡仔兄、阿坡仔兄一直叫。」

時光忽然被拉回到古早的歲月,因為不知如何應答,我感覺有些不自在,只能咧著嘴傻笑。

駝仔伯,我是還留有印象的,他的大兒子阿城我也還記憶深刻,甚至後來阿城娶的媳婦阿蔭仔嫂及他們的三個小女孩都還記得。至於什麼時候冒出這位阿坡,我是完全茫昧無知的。小學那年,我們從鄉下老家搬到較熱鬧的小鎮後,駝仔伯還常來探望母親;幾年後,就聽說他積勞成疾過世。駝仔伯往生時,我約莫正上初中,已經不再是懵懵懂懂的孩童,偶爾會從父母的交談中爬梳一些人際。印象�,駝仔伯過世前就將之前攢下來的少許存款,拜託媽媽保管。因為阿城和太太阿蔭都是不善營生的人,駝仔伯唯恐他們三兩下就花光積蓄,所以,請託母親代為保管,加以節制。阿城每回拿錢,都需要出示正當需求才能過關。當時,我就覺得媽媽好有權威,可以主宰別人取用明明是屬於他自己的錢財。何況,阿城還比媽媽多了兩歲,卻得怯生生地來跟母親申請經費;在我的理解�,母親應該是一位極受信任的人,否則,誰放心把錢交給別人保管。

當時,鎮上另有一位叫阿桃的遠房親戚,成天懷疑那位被她招贅進來的先生有外遇,先生常因此不耐煩地拳腳相加。她不時來跟母親哭訴,大多午飯後就來,直說到天黑。之所以給我留下深刻印象,主要是只要她一來,就意味著那天的晚餐要延遲了。餓肚子的難受,讓我很討厭她的到來。我曾經幾次聽她鉅細靡遺且幾近歇斯底里地談論有關先生外遇的蛛絲馬跡,發現每回的證據力都相當薄弱,覺得她小題大作。奇怪的是,平常對我們很沒耐心的母親卻都不厭其煩的加以安慰開導。這些大同小異的故事聽了幾次下來,我倒開始同情起那位一直無緣識荊的先生了!也因為她懷疑先生不老實,便把存款放在母親這�,以防不小心被先生掏空。母親像是可靠的銀行,被寄託著百分百的信任,隨時有人來開戶,隨時得準備著應付客戶們提領他們存放的財產。

以前,我老是因為跟母親的默契不足而挨打,直覺母親做事俐落,反應靈敏,絕對是個凶悍潑辣的厲害角色。那回喪禮過後回到家,母親猶然叨叨敘說著過往,我這才略窺她溫柔的另一面,真正對母親開始刮目相看。

駝仔伯是我們廖家的佃農。他的太太早死,一個大男人帶著兩個稚齡的兒子流浪來到我們村子。祖父憐惜他,給他一塊地耕,他便成了我們家的佃農。一開始住在我們四合院內的雜物間;三七五減租後,農地放領,他們才在屬於他們的土地上蓋起一幢簡單的小茅屋。母親嫁過來時,年方十四,和駝仔伯的二兒子阿坡同年。駝仔伯雖然有了耕地,卻因為沒有錢買肥料,農作物的收成很不理想。所以,除了耕種外,駝仔伯偶爾還兼做奇怪的副業:幫忙處理夭折孩子的屍體。

往往天濛濛亮,他便徒步到喪家,用草蓆裹住死去的嬰兒或小孩,連同祭拜的糕果,一起擔著到山上,就地埋葬。燒過紙錢,從山上下來時,村子�的孩子看到駝仔伯遠遠的身影,便雀躍地奔向前去迎接。有的幫忙提鋤頭,有的接過扁擔,好不熱絡!其實,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志在那些祭拜過後的糕果。駝仔伯雖然日子過得貧困,卻一點也不小器。一回到家,孩子們便攤開剛剛才包裹過死人的草蓆,一點忌諱也沒有的在上面排排坐,等著老人家均分祭品,津津有味地吃將起來。清貧的年代,孩童們還來不及認識死亡,先就迎向了現實的蹇澀,糕果的吸引,遠勝對死亡的畏懼。我那三歲即不幸溺斃的小妹,因為年紀太小,依鄉下習俗,不能舉行喪葬儀式,也是一大早讓駝仔伯帶到山上埋葬的。我至今還記得駝仔伯擔起木頭盒子內的小妹,走向微雨的山頭前,怎樣向眼淚落個不停的母親再三保證會設法找個好所在,讓小妹落土為安。

容或如此,駝仔伯的一家人還是有一餐、沒一頓的,難以維生。母親常常接濟,或餽贈自種的蔬果,或乾脆送去煮好的飯菜,但總也不是長久之計。不得已,阿坡只好聽從媒妁之言,讓人招贅。村子�的人都說我母親將阿坡當作兒子「嫁出去」了!兩人雖然同樣是二十餘歲,但是,身分不同,少東夫人形同家長。據母親說:

「伊實在真可憐!厝內啥米攏無!欲去給人招,連一領可看的衫也無。我只好趕工給伊車一套西裝、幾領衫和內衫、內褲,款(打包)一個皮箱給伊帶去!」然後,阿坡便由我父親領著,送到更加偏僻、陡峭的山坳�去。到了山上才知道,那戶人家同樣耕著幾畝貧瘠的田地,生活也很艱難。他們花少少的聘金把阿坡招贅過去,實指望多了一口男丁可以幫忙耕作。我父親眼見那戶人家家徒四壁,估量阿坡不但不會有比較好的日子過,恐怕是要更吃苦了。因此,循著原路回家時,心�萬般不捨,難過得好像自己做錯事似的。回家後,和母親說著、說著,兩人都哭了!

母親謝世後,跟母親最親近的堂嫂,在一次的聚會中,又為我補足了母親敘述時的留白,讓我像拼圖般,陸續拾起板塊,漸次拼湊出較為完整的母親圖像。堂嫂說,其後,阿坡偶或回來,形銷骨立,母親總不捨地送去幾道菜或殺一隻雞給他補一補;聽說阿坡工作繁重,連生病也不得休息,還得勉力下田插秧或清晨即起採筍,更是紅了眼眶。有時,不知如何幫助他,便硬擠出一些錢來,買些日常的牙刷、牙膏或毛巾,塞進他的袋子內;或讓他帶些自家母雞生的雞蛋回去,聊表心意。這也許可以說明阿坡那日何以硬要送紅包給母親的原因吧。

繼駝仔伯仙去後,阿蔭嫂也接著棄世。阿城像是複製他父親的生命般,獨自撫養三個女兒長大。最後,實在無力負擔,三個女兒都在十四、五歲便提了兩口皮箱,跟著老兵走了!阿城與其說是嫁女兒,毋寧說是賣女兒更接近事實。而三個女兒的六口皮箱內的東西,據堂嫂的說法:「攏是五嬸婆給伊準備的。」她口中的五嬸婆,就是我那堅苦卓絕的母親。那時節,家家戶戶都窮,我母親靠著父親一份基層公務員的死薪水,得養活九個黃口小兒。不知她是怎樣的神通廣大,還能接下這些額外的重擔!接近九十歲的堂嫂在母親過世後的一個午後,幽幽地回顧:

「恁老母一生幫助過極多人,別的先不說,駝仔伯一家人受恁老母的照顧實在太多了,莫怪阿坡到這陣還思思念念,不敢放袂記得。」

母親的勇於任事,在那樣的年代中,即使是男人,恐怕也難以望其項背。她沒有受過多少正規教育,又因很早投入婚姻,也缺乏社會歷練。可是,她卻充滿愛心,膽識俱足。除了「天縱英明」外,我真不知道還能有什麼更適當的形容詞了。


講義人物

讀者10問黃達夫
文•採訪/黃瀚瑩
(照片/和信醫院提供)
和信醫院格外強調與病人充分溝通,建立親密的醫病關係,為什麼你會想這麼做?

我在美國工作了二十多年,一九七六年父親中風後返臺,親友知道我是醫師,便託我看顧一些長輩。醫院的一些現象,讓我相當震驚。有一次我去探視一位中風住院的長輩,他的親戚告訴我,病人的鼻胃管異常地冒泡,卻找不到值班醫師處理。檢查後,我發現應是插入食道的鼻胃管,被插到氣管�了,萬一照顧者沒有發現而灌食,食物流入肺部,極可能致命。當時我真是不敢相信,醫師插管後居然沒有檢查就離開了。

還有,很多醫師只把病人當作一個病例,不記得病人的名字,病人也習以為常。在大醫院�,醫師診察一個病人,只花兩、三分鐘,怎麼可能診斷出疾病?我還看過某大牌醫師,在走廊上健步如飛,家屬想問問題,得苦苦追在他身後……類似的現象,在臺灣的醫院中屢見不鮮。

我於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將我在國外學到、看到,對病人有益的做法帶回臺灣。

什麼才是「以病人福祉為第一優先」?請舉出幾個實際的例子,讓讀者更能了解。

最重要的是,醫師不能只靠書本上學到的知識來看病,要從病人的身上去了解他的需要,透過病人的敘述、與病人溝通的過程,去感受病人的痛苦,再找出解除痛苦的方法。

在和信醫院,平均每位醫師一診看二十到三十個病人,初診問診時間超過三十分鐘是很平常的事;我們把每位病人視為一個獨特的專案,由以各科醫師組成的團隊來提供照顧,包括做出正確的診斷、規畫正確的治療方針以及滿足個人化需求的身心靈照護。我們的病床不到兩百床,護士卻多達四百五十多位。照護周延,病人康復快速,就能早點回家。這就是以病人的福祉為優先的作法。臺灣其他醫院都以醫院經營績效為優先,以精簡人力來降低營運成本,醫療效果就打折了。醫院的硬體也很重要。若醫院像座迷宮,病人生病已經很不安了,還得四處奔波找門診。在和信,入口就有專人協助掛號、介紹環境,和信的樓層也不高,避免病人長距離移動;候診區座位足夠,絕不讓病人站著等待;診療間的設計,確保病人能保有隱私;為了預防感染,醫院更用心監測空氣品質……種種設計,都以病人的舒適、安全為第一考量。或許有人會誤以為這樣的醫療品質必須付出昂貴的代價,其實把病人照顧好,病床周轉快,醫院收入不見得會減少。和信也是健保醫院,百分之九十八是健保病人。

我期盼未來不僅是和信,而是臺灣所有醫療院所,都能讓醫師從容看病,對病人更人性化。這樣的醫院愈多,才愈能培育出好醫師、好護士,替病人帶來福祉。

很多醫院面臨經費不足的窘境,和信如何在堅持醫療品質的狀況下,同時維持醫院開銷?

和信成立初期,曾有人斷言「一定撐不到一年就會倒閉。」我們的門診病人約四成不開藥,而開給病人的藥,平均不會超過三種,也有人驚訝地說:「不賣藥,醫院怎麼賺錢?」

如今二十一年過去,事實證明我們不但沒有倒閉,而且漸入佳境,關鍵在於「效率」。舉例而言,不同於動輒上千張病床的醫學中心,和信只有兩百張病床,病人平均住院時間只有四天。我們會在病人入院前,事先安排好所有檢查,住進來就是要治療,絕不會讓病人躺在床上空等。如此一來,既不浪費病人的時間和住院費用,也增加了病床的使用率,效率高了,收益也隨之提高。只要「用對的方法,做對的事情」,永續經營並不是夢想。

你曾說能當醫師是一種福氣,為什麼會這樣說?

有一次,我聽了美籍醫師羅慧夫(Dr. S. Noordhoff)的演講,他說很慶幸自己可以成為醫師,表示照顧病人是他的「Privilege」。我一直很喜歡這個字,卻找不到合適的翻譯,便趁機請教。說得一口流利閩南語的羅醫師,將它譯成「福氣」,我認為這樣的說法很貼切。

病人與醫師的關係,是世上最特別的一種盟約,病人將自己的生命交到原來不相識的醫師手中,且對醫師推心置腹。我時常在想,我們做醫師的人,憑什麼讓人這麼信賴?光是這一點,不就已經是莫大的「福氣」了嗎?

日前《承諾,用心守護病人─黃達夫改寫醫病關係》一書付梓,你最希望讀者從中讀到什麼?

醫師必須承諾病人,會盡心盡力提供最好的照護。我認為這種「承諾」,不僅是醫師,社會各行各業,從政府到民間,也都該銘記在心,對工作付出最大的努力,負責任地做好分內的工作。此外,也希望藉由這本書,傳達「為他人服務」的精神,一個人如果認真工作,不是為了收入過日子,那麼他不但不用擔心丟工作日子過不下去,快樂也會自然產生。

你對於和信醫院的未來有什麼期盼?

首先,是過去二十一年來和信的癌症治療成功率、病人存活率愈來愈提昇,這是值得引以為傲的事。我希望這樣的數據不但要保持,而且還要突破。此外,我期待同仁都能在專業與做人方面更上一層樓,儘管已經離開學校,仍要持續地學習。醫師持續教育絕不只是出席研討會簽個名敷衍了事。以我自己為例,我每天都從網路吸收新知,而且,儘管我已累積了近五十年診療經驗,但我仍然深切地感覺,跟同事們一起看病、討論,結果永遠比一個人看病更好。因此和信一直強調團隊學習,藉由彼此討論,互相提出問題、給與意見,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成效,提昇每個醫師的能力。

目前醫學院教育愈來愈強調人文科學,你的看法是?

現代醫病關係緊張,在醫學院中加強人文科學、倫理學,立意良善,但如果只淪為形式和考試,那就一點意義也沒有了。我期待課程的設計能讓學生們經過耳濡目染及深層的體會,建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透過內省的功夫,成為一個更謙虛、更能替他人設想的人。且醫學院應該只是學習的起點,而不是終點,因為所謂的人文與倫理,應該是每個醫師必須終生修煉的課題。

你認為好醫師應該具有怎樣的特點?

醫師要給病人良好的印象,讓病人產生信賴。所以醫師的外表要整潔、態度要親切,不該高高在上,應建立起與病人之間的平等關係。

還有,一個好的醫師,在照顧病人的過程中若遇到困難,不該輕言放棄,更不能怕麻煩,應盡其所能地以專業幫助病人,有追根究柢的精神,敢做敢當,不怕冒險。有些時候,醫師會面臨兩難:如果不做,病人可能沒有立即的危險,但也不會好轉;但如果盡力去做成功了,就會成為病人的生機。遇到這種情形時,醫師不應怕事而退縮。此外,我還認為一個好的醫師必須對病人負責,同時也尊重其他醫事人員的專業,在多方合作下,提供病人最好的照顧。

你有什麼話,想對有志行醫的年輕人說?

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當醫師,更不是成績好的人就可以當醫師。我建議有志行醫的年輕人,應該先了解自己的性格。有一次我拿電腦去維修,維修人員花了很多時間,細心地跟我說明,讓我很感動。我問他:「你是不是對每個客戶都很感興趣?」他點頭稱是。我想,這也是醫師必須具備,最重要的人格特質之一。不喜歡親近別人,不習慣和人溝通的人,絕對無法成為一個好醫師。

此外,當醫師的誘惑不少,醫師必須正派、有正義感,絕不能收受回扣,或是為了錢而開不必要的藥、不必要的刀。

第三點,當醫師的人要有很強的好奇心,能自動自發地學習,碰到問題時,能尋求各種方式去解決。因此只會讀死書的人,也不適合當醫師。

你心中最幸福的片刻是什麼?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曾有一位鼻咽癌病人,因為受不了治療過程的痛苦而「逃出」一所醫學中心,之後輾轉來到剛成立不久的和信。原本被醫師宣判沒有希望的他,經過妥善的治療與照顧,到了今天仍然活得很健康。類似的故事在我的工作生涯中不斷地發生。最讓我感到幸福的事,莫過於看到病人生活品質改善,病情日漸好轉。


訊息公告

It's All in the Name 一『名』多用
發明者的名字常隨著時間演進而慢慢變得跟他們所發明的產品通用,最有名的例子就是恩佐•法拉利,其汽車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開始冠上他的姓名。

改善便祕,多喝水準沒錯!
喝水的好處多多,其中之一就有排毒和潤腸道的功能,也就是說,喝水能讓我們的腸道變得更乾淨、更健康。


Copyright ©2007 講義雜誌.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