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提到大腸憩室症,很多人都一個頭、兩個大,「憩室到底是什麼啊?」 這也難怪,光從字面上,很難想像這到底是什麼毛病,只能猜想是出現在大腸的某種疾病。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郭立人表示,「大腸憩室」指的是大腸的結構狀態,而「憩室」就是空腔的意思,說白一點,就是「洞」。三軍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蕭正文則把憩室比喻為「平溪鄉溪流中的壺穴」,其實還相當貼切。 就整體來說,大腸內壁的表面呈光滑狀,如果上面出現一些小洞,就稱之為「大腸憩室」。一般人的大腸裡多少有些憩室,有人只有一個,有人則有好幾個,其實也不用太在意。 不過,這些大腸上的憩室,不見得就是一個個凹陷的洞洞。如果從內視鏡看過去,的確可以看到這些陷進去的洞洞,但如果從下消化攝影的影像望過去,呈現的則是往外凸出的樣子,剛好完全相反。 西方人比較容易出現大腸憩室症的部位是乙狀結腸,東方人則以升結腸居多,目前醫界仍不知為何會出現這種差異。可能和種族不同有關,但確實情形如何,恐怕得等日後有更多研究數據才知。 大腸內壁原本都呈平滑狀,為什麼會出現一個個小洞?有人研究發現,西方人可能和長期偏向肉食的飲食習慣有關,蔬菜水果相對吃得少,腸子蠕動得少,功能逐漸變差,往往要用更大的力氣,才能把腸道裡的糞便往肛門口推擠。就因常常用力,腸道的壓力較大,腸道才會出現一個個小洞。郭立人表示,大腸憩室症通常和年紀有關,年紀愈大,腸道受到的壓力愈多,出現大腸憩室症的機率也愈高。根據統計,40歲的中壯年人,約有5%的盛行率;一旦活到80歲,盛行率則飆高到80%。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