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照過去的研究,乳癌的危險因子非常多,年齡、飲食、運動、遺傳、體重、病毒等都有相關,近年來,討論最多的應該是飲食西化、基因遺傳等,另外,心理壓力、空氣汙染、輻射汙染(如日本核災)、褪黑激素也是許多人關心的議題。 1.人類乳突病毒,但機率不高 人類乳突病毒(HPV)不是形成乳癌的主因,而是刺激乳癌細胞形成的因素,且只是個很小的因素而已。人類乳突病毒有可能會經由唾液或接觸,導致病毒跑到乳房,造成乳房發炎,進而刺激乳癌細胞的生成,但是,這樣的機率不高,民眾可以不用太擔心。 2.太多的女性荷爾蒙 初經早(初經年齡10~15歲)、停經晚(停經年齡45~50歲)、未懷孕、未哺乳、30歲以後生第一胎是女性乳癌的高危險族群。多年前美國研究人員曾發表一篇大規模的追蹤調查研究也發現,更年期婦女長期進行女性荷爾蒙補充治療有可能會增加乳癌的發生率,但也有陸續的研究報告發現,服用女性荷爾蒙的好處大於壞處,建議更年期婦女進行女性荷爾蒙補充不要持續超過2年即可。 3.時差長期受到干擾、內分泌失調 英國刺絡針《The Lancet》期刊曾刊載,芬蘭女性空服員服務滿14年後,罹患乳癌的機率是一般人的1.9倍,推測可能和時差長期受到干擾、體內內分泌失調有關。有鑑此,國防醫學院公共衛生學研究所也曾針對2008年9月到2009年2月,曾到醫學中心進行乳房攝影及超音波檢查的婦女進行抽血,以檢視其血液中的褪黑激素濃度,發現褪黑激素濃度低,罹患乳癌的危險度就增加,有睡眠中斷困擾的婦女罹患乳癌的危險性,是沒有睡眠中斷婦女的2.71倍。在去年2月出版的《勞工安全衛生簡訊》中所刊載的「輪班健康與女性乳癌風險」一文中提及,2004年女性勞工因為乳癌死亡的比率約19.4%,比同年全國女性乳癌死亡率10.3%高。依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的調查,女性從事輪班工作者高達20%。 4.年輕得乳癌,與家族史有關 東方人年輕就得乳癌,和種族、家族史有關,但就基因遺傳來說,和歐美國家相比,並沒有多大的差別。依據俞志誠和中研院合作的報告,國內帶有乳癌遺傳基因的人口小於2%,國外的統計則是5%,以色列則高達5~10%。在國內,發現帶有乳癌基因家族史的家族才100個左右。俞志誠指出,影響乳癌的基因是由多個基因組合而成,不同的基因受到不同因素的攻擊(如女性荷爾蒙、空氣汙染、病毒等)才會產生突變,也就是乳癌基因產生突變是多發性的因素,單一基因所扮演的角色並不具有絕對性的影響力。 以前述案例小媛來說,小媛同卵雙胞胎的妹妹發病了,小媛罹患乳癌的機率是一般人的10倍以上,如果是異卵雙胞胎則是4倍。俞志誠建議小媛,應先每隔1~2年進行一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另外加上每半年進行一次乳房超音波檢查。 5.高油脂飲食習慣 2008年中國醫藥大學醫務管理研究所,曾針對兩家醫學中心乳房外科600多名乳癌病友進行「健康行為調查」,這些病友平均發病年齡為47.7歲,有50%病友在罹病前有每週外食的習慣,24%則是多油飲食。另外,體重過重,也會提高乳癌的罹患機率,而且,肥胖的乳癌病人復發率高、癌細胞出現轉移的機率也高。 和肺癌、肝癌等比較惡性的癌症比起來,乳癌病人只要好好接受醫療人員的治療,都可以存活好幾年,甚至有人認為乳癌已經慢慢地朝向慢性病的方向前進了。臨床上乳癌診斷及治療技術的進步,病人存活率提高了,即使是已經出現轉移的病人,也可以活得久一點。以小媛的妹妹來說,只要好好接受治療,養成良好的生活及飲食習慣,應該可以好好地陪伴著女兒長大。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