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術前詳細檢查及評估,為了展現多焦點人工水晶體優異的光學效果,在手術上的要求也比較高。王孟祺院長表示,在他剛學白內障手術時,當時的手術傷口很大還有縫線,對角膜的影響很大,術後還可能殘留散光、近視度數;現在的白內障手術切口小,降低對角膜的影響,術後結果的預測也就愈準確。目前手術傷口最小可到1.8mm,但多焦點人工水晶體最小需要0.2mm的切口才能置入,而依臨床經驗,2.2mm的微小切口對角膜的影響已經很小,也優於一般白內障手術平均2.75~3mm的切口大小。 除了縮小傷口,有經驗的醫師會事先了解患者角膜形狀,規畫最適合的切口位置,可以讓角膜的光學條件變得更好,例如同時達到調整散光的目的,創造更好的手術結果。 對身為肩負患者手術成敗重任的醫師來說,王孟祺院長對新式一片式多焦點人工水晶體的臨床使用經驗感到滿意,「患者不但可以看到很小的字,而且術後第2天閱讀速度就很快,有時雖然視力表測量結果都是1.0,但有人可能要看很久,有人一眼就能辨別,這就是閱讀速度的差異。」王孟祺院長認為,患者術後第2天的近距離視力比原本想像中更好,對醫師來說是很放心的選擇。 另一個優點是,新式一片式多焦點人工水晶體不易造成後發性白內障。「白內障手術後,殘留的皮質和脫落在水晶體後囊的上皮細胞增生,形成半透明的膜,稱為後發性白內障,尤其愈年輕的人細胞愈活躍,愈容易增生。」王孟祺院長表示,一般後發性白內障發生機率低於5%,除了注意手術過程,一片式多焦點人工水晶體獨特的邊緣及支撐設計也比較不容易發生 (發生機率低於1~2%)。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