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6日 星期日

曹美月資助貧童二十年


【愛生活手記】提供家事收納、手作創意、品嘗美食與園藝生活等內容,讓你輕鬆打造100%的幸福生活! 【柿子文化心靈養生報】提供健康、飲食、旅遊、文化、文學等各種人生體驗,讓你不只照顧自己的身體,也疼愛自己的心!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書籤  電子書  
2011/06/27 第413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
直接訂閱

幸福講義 水耕溫室公益計畫
講義人物 曹美月資助貧童二十年
 
幸福講義

水耕溫室公益計畫
文/Glenn Collins;譯/呂玉嬋
溫室公益計畫發起人溫蒂•布蘭查德站在溫室內(照片/紐約時報提供)
寒風刺骨的冬日,陶德•布魯斯伯待在攝氏二十一度的溫室照料萵苣,享受以雙手接觸綠色植物的樂趣。這處人工綠洲種植了各式各樣的蔬菜,包括羅勒、芝麻菜、羽衣甘藍、芫荽、白菜……等,由於不受天候季節影響,全年四季都可栽種任何種類的蔬菜。

這是亞瑟與友人公益計畫(Arthur & Friends)底下的第三間溫室,造價十萬美金(約新臺幣三百萬元),以無土水耕方式種植蔬果香菜。水耕栽培以營養液提供植物養分,因此無需使用除蟲劑與除草劑,進而得以避免污染大自然環境。

這項計畫的宗旨在於鼓勵身心障礙人士,促使他們發揮潛能,達到經濟自足,並且參與社區活動。兩百個小時的訓練課程分成四級,學員一周參與八到二十個小時,一來學習水耕技術,二來培養出貨配送、網路行銷、與買方互動的技巧。他們將種出的新鮮有機農產品銷售給鄰近市場、餐廳或者網購客戶。結業之後,學員有機會成為溫室員工,時薪依職責不一,最高可達十三塊美金(約新臺幣四百元)。這項計畫也會協助結業學員前往其他社區溫室工作。在二○一一年春天,受訓完畢的學員已達兩百多位。

溫室員工都有個人特殊的心路歷程,有人是自閉症患者,有人是躁鬱症患者,也有人罹患腦性麻痹或曾經中風。計畫創辦人溫蒂•布蘭查德的姪子亞瑟是唐氏兒,成年後進入庇護工場,從事日復一日無趣的包裝工作。布蘭查德希望為他找到更有成就感、更具意義的工作,於是催生了這項公益計畫,亞瑟也成為了第一位學員。亞瑟學會水耕與農產品包裝知識,偶爾還會到附近餐廳送貨,挑戰雖多,但是內心非常充實;布魯斯伯曾是科技顧問公司老闆,接受腦部動脈瘤手術後,出現記憶力衰退的後遺症,經過一年復健,開始學習水耕栽培技術。他期許有一天能向自己證明,他仍然可以從事過去的工作,同時也期盼在水耕栽培方面發揮科技專長,設計出控制室溫與濕度的電子系統。

這項計畫除了協助身心障礙人士就業晉升以外,最特別的是它可以獲利,每間溫室平均一周獲利一千五百美元(約新臺幣四萬五千元)。他們接下來準備將利潤用於替傷殘退役軍人、發展障礙的學生成立溫室。不過,溫室建造所費不貲,第一座溫室獲得聯邦政府補助費用,但未來三年的補助預算恐怕無法順利通過。幸好,溫室公益計畫已經引起廣泛回響,收到來自全美各地眾多組織的洽詢,因此他們打算將技術知識授權給其他單位使用,同時提供外界諮詢,以增加收入與計畫發展經費。


講義人物

曹美月資助貧童二十年
文•採訪/郭漢辰
(照片/曹美月提供)
又到了「小月有約」的時間,曹美月一如平常,到學校為學生們闡述兩性話題。雖然早從學校退休,轉任志工,但她在臺上的光彩,從未因為退休而消失。她的認真,讓孩子們每周都期待著「小月有約」。

目前定居屏東的曹美月,原是臺北市人,家�有五個兄弟姐妹。她常說自己是光復之後才出生的孩子,父母親以當時最普遍的「菜市場名」,將她取名為美月,加上又姓曹,學生時期很多人乾脆叫她「草螟仔」。

曹美月大學念的是國防醫學院護理系,畢業後又在軍中及教育界服務。說起自己的人生,她總要多次自嘲自己是個永遠的「乖乖牌」,也從沒想過退休後要如何如何,只知道要認真過日子。

曹美月先後在金門高中、屏東高工服務,民國八十一年她因為擔任學校仁愛社的指導老師,常帶著學生到校外當志工,「剛開始我也只是幕後志工而已」,後來殘障服務協會�的志工力邀她「自己試試看」,才展開了她的志工生涯。

「志工和上班族的不同在於,志工完全要靠自己主動,且不求回報。」曹美月先擔任殘障服務協會的救護講師,後又幫助協會舉辦籃球賽、桌球賽。認真負責的態度,讓她脫穎而出,成為協會的志工長,繼續帶著其他志工向前進。

其實曹美月對當志工的熱情,從退休後的積極態度就可見一斑。民國八十八年,曹美月退休後的第一周,就到署立屏東醫院登記當志工,第二周她去報名學電子琴,第三周到捐血中心當志工……一刻也沒有讓自己閒著。

其間,她還曾到泰北服務,九二一大地震時,女兒打電話給她,問的竟是:「你怎麼還在家�?沒有到南投當志工?」後來,曹美月回歸專業,每周到屏東高工,義務替學生闡述兩性議題。

另一件讓曹美月堅持二十年的,則是認養國內外貧童。她記得當初是看報紙介紹世界展望會資助兒童的計畫,心有所感而發願認養,從每月新臺幣一千元開始,「省一點小錢,就可以幫助一個孩子,我覺得很值得」,至今陸續認養了二十五個孩子,捐款認養,早成了一種生活的習慣,「不做就是會怪怪的。」

民國八十一年,她的大兒子在當兵時因急性腦膜炎過世,讓她的人生遇到前所未有的挫折,兒子足足昏迷了五個月,曹美月夫婦三天兩頭就往臺北的醫院跑,當時年僅十一歲的小兒子還不懂事,還曾為此「吃味」,吵著要和哥哥「換身分」,聽在母親耳�,簡直是心如刀割。

不過,在兒子走後不久,曹美月便意識到「活著的人更需要我」,「大兒子只是去了一個比較遠的國家,而活著的人更需要努力珍惜。」她把一部分的撫恤金用來認養國外貧童,「算是一種思念的轉化吧。」除了每個月定期的認養費,她還會在過年過節及孩子過生日時寫卡片問候,並準備額外的禮金,「就像一個媽媽在為孩子打算一樣。」

在認養的路上,其實有許多特別的回憶。曹美月認養的第一個孩子,後來到她服務的學校就讀,在孩子讀書的期間,「即使孩子就在眼前,三年來,我也未曾干擾。」曹美月還是照常寫信鼓勵他,雖然那封信得透過展望會的轉寄,繞上好大一圈,但她又深怕影響孩子的情緒,「同校」的期間,她就只是默默關注。

孩子大學畢業後,回到母校實習,這才認出曹美月。兩人相認的那一刻,讓曹美月又驚又喜,她從沒有想過自己小小的付出,竟會造成如此深遠的影響,形成正向的循環──因為,那孩子長大後也成為展望會的資助人,接棒去幫助別人。這種傳愛精神,讓曹美月深受感動。

「有一種思念是永遠不會改變的,」走過喪子之痛,曹美月把對兒子的思念化為能量,更將思緒轉化為學習精神,不僅學會了電腦,還寫出《永遠二十三歲的大兒子》一書。曹美月說,付出所帶來的喜悅,是支持她繼續前進的最大力量,將來她依然要堅守志工崗位,期待將小愛化為大愛,幫助更多孩子。


訊息公告

歡慶民國百年,全民一同尋找老街魅力!
【udn 我是記者】邀請各位免費參加影音新聞培訓坊,同時探索台北知名歷史聚落「寶藏巖」,課後上傳老街影音報導還有機會拿到6000元大獎。

台中美容化妝品展 送你貴賓券
想便宜買到你想要的美容聖品嗎?第 21 屆國際美容化妝品展首度移師台中!答題可抽免費入場貴賓券!


Copyright ©2007 講義雜誌.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