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肚子不舒服,是罹患胃病了嗎?
常聽到人說覺得「肚子不舒服」,旦細問不舒服的感受如何,卻又無法說清楚。
其實一些內臟疾病發作時,症狀和胃病極類似,而胃病的症狀複雜,並非限於「肚子痛」,其他如:脹氣、噁心、嘔吐等症狀,都可能和胃病有關。
以下是常見胃病主要的特徵和症狀,掌握這些症狀,可使醫師更能掌握患者病情。
急性胃炎:發作快速而劇烈,會出現上腹痛、噁心、嘔吐、打嗝、食慾減退等症狀。
慢性胃炎:初期幾乎沒有症狀,病程長,時好時壞,疼痛感也沒有明顯的規律性,其中「表層性胃炎」幾乎沒有症狀。到「萎縮性胃炎」階段,會出現上腹隱痛、腹脹情形,尤其在進食後症狀會加重,常伴隨食慾不振、消化不良、打格等症狀。
胃潰瘍:發生在進食後約30分鐘到2小時的上腹部疼痛。經常伴隨胃燒灼感、泛酸、腹脹、打嗝。
十二指腸潰瘍:疼痛發生在進食後2~4小時,位置在上腹部和背部。不舒服的感覺和胃潰瘍相似。
胃息肉:早期症狀類似一般胃炎。
胃癌:早期多半無症狀,如有症狀,大多是消化不良、上腹部脹痛。
神經性胃炎:發作時機和情緒變化較密切。症狀為食慾不振、灼熱感、嘔吐等,嚴重時會有吐血的症狀;有時會伴隨失眠、心悸、頭痛等症狀。
★哪些人容易罹患胃病?
長期處於高壓狀態下的人,發生「慢性胃炎」的機率確實較高,因他們長期處於緊張的狀態,容易導致自律神經和胃功能失調。
此外,從事生活作息有別於一般行業的工作者,其生理時鐘長期紊亂,也易導致內分泌失調,罹患胃病。
三餐不定時定量、飲食習慣不佳的人也容易罹患胃病;用餐的時間、分量突然改變,容易導致胃腸功能紊亂。
而胃功能和胃液分泌一旦失調,胃黏膜的保護功能逐漸下降,胃炎和胃潰瘍發生的機率就會提高。
★胃不好的人,飲食要注意什麼?
胃病患者再日常生活上,還是有應共同注意的事項:
●1.攝取足夠營養
胃病患者宜多吃蔬菜,少吃澱粉,不吃刺激性強、生冷的食物。
●2.吃易消化食物、細嚼慢嚥
胃病患者不宜吃過硬、難消化的食物。此外,人的唾液中含有酵素,可幫助食物消化、吸收,故胃病患者宜細嚼慢嚥,才能充分吸收食物養分。
●3.用餐時間規律、氣氛和諧
空腹時間過長,易引發胃潰瘍;用餐時間間隔過短,體內累積食物過多,易消化不良;所以用餐間隔時間須一致,且宜控制在4、5小時。
●4.吃八分飽即可
胃病患者空腹時進食大量食物,會導致胃部負擔加重,影響消化。
★外食族如何保護胃腸?
胃病患者如果不得已,必須在外用餐,至少要掌握以下原則:
●1.在速食店的用餐原則
1.漢堡肉脂肪含量高,胃病患者不宜食用,宜選擇蛋堡、蔬菜三明治等主食。
2.飲料以新鮮的果汁、優酪乳為主,咖啡、紅茶、碳酸飲料皆不宜;牛奶會促進胃酸分泌,應視狀況酌量攝取,胃潰瘍患者不宜飲用。
3.點餐時,可要求減少餐點中的醬料量。
●2.在餐廳用餐的注意事項
1.油炸食物不容易消化,不適合胃病患者食用。
2.吃便當時,只吃1/2~2/3分量,不吃油膩的油飯或炒飯。
3.太燙的食物會損傷食道上皮細胞和黏膜,所以吃滾燙的料理時,應放涼後再吃。
4.清湯可促進胃液分泌,對胃下垂和胃酸過少的人來說,具有促進食慾的效果;但對胃酸過多、胃潰瘍患者來說不適宜。
~以上資料摘自《胃病調理 就要這樣吃》莊福仁◎著
人類智庫【康鑑文化】出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