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5日 星期三

追蹤雲豹的姜博仁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4/06/25 第723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
直接訂閱

講義人物 追蹤雲豹的姜博仁
 
講義人物

追蹤雲豹的姜博仁
文.採訪/劉安美
於臺東大武山區調查雲豹,需背負重裝,度過困難地形(照片/邱春火攝影)
「我的興趣是爬山,但爬山的目的和一般人不同。我專往原生森林跑,在人煙罕至的地方,不曉得下一個轉角會遇到什麼,也許是熊,也許會是雲豹。」致力於「臺灣雲豹復育計畫」十四年的姜博仁,在接受講義採訪時說。

姜博仁喜愛爬山、賞鳥等野外活動,在親身接觸臺灣各種生態、風景後,開始想挑戰未知的事物。一、二十年前的臺灣,生態環境遠比現在更糟,大型動物難得一見,當時的姜博仁興起了「想一睹為快」的念頭。充滿挑戰與冒險精神的他,在積極探索與研究後發現,唯有雲豹始終未能見到,因為這傳說中美麗的神祕動物號稱已經絕種。但,真的再也見不到了嗎?姜博仁說:「我相信還能見到牠。」

交大資工所畢業的姜博仁,因此放棄了竹科新貴的高薪待遇,開始鑽研野生動物學,就此開啟追尋雲豹的漫長旅程。從二○○一年開始,姜博仁獲得美國野生動物保育協會及林務局補助,以及東海大學、屏科大支援的人力與器材,希望能再發現雲豹的蹤影。十三年過去,雲豹的身姿仍然有如幻影。

去年,姜博仁和其他學者共同投稿,獲國際動物保育界指標性期刊《Oryx》採用的論文,確認雲豹已絕種。今年五月初屏東驚傳雲豹現身,實際上只是家貓造成空歡喜一場。至此,臺灣似乎再也無法一窺雲豹蹤影,不過姜博仁仍未放棄。臺灣現在的生態環境恢復許多,山羊、山羌、水鹿、獼猴……等雲豹獵物的數量逐漸恢復正常,甚至因為天敵雲豹的消失,有些動物增加太多,反而造成生態浩劫。現在的環境非常適合、也很需要雲豹存在。「一個物種的消失,會帶給生態連鎖效應。透過雲豹的復育,相信臺灣的生態也能得以復原,」姜博仁說。

臺灣雲豹雖然已經滅絕,但中南半島、印度……等亞洲南部地區,仍有同樣的雲豹存在。「這些雲豹的DNA分析與臺灣雲豹相同,」姜博仁表示,研究推估若這些雲豹能野放到臺灣,受到保護並繁衍,雲豹可盼重現山林。另外,姜博仁也舉出英國水獺、日本白鸛復育成功案例,相信臺灣也能做得到,成為國際雲豹保育基地。「全世界的雲豹都飽受生存威脅,瀕臨絕種。臺灣現在的環境適合雲豹生存,國際也贊成在臺灣設立雲豹保育區。」若臺灣能成為全球唯一的雲豹保育基地,姜博仁說:「這是一件非常令人引以為傲的事。」

雲豹的回歸,不僅可讓臺灣生態恢復昔日景象,與雲豹息息相關的原住民文化,也能再次和這塊土地產生密切連結。雲豹皮衣對排灣族而言是尊貴的象徵,魯凱族則有雲豹帶領族人來到定居地的傳說。雲豹的消失,對於原住民部落文化也造成相當大的衝擊,若能夠讓雲豹回歸,重新整合自然生態及與之相應的精神文化,在各種意義上都是臺灣無可取代的「國寶」。

姜博仁在尋找雲豹的途中,曾遇見一名魯凱族老人,他在部落中的地位同等於「史官」。姜博仁向他詢問:「雲豹還存在嗎?」老人回答:「在啊。」姜博仁又問:「雲豹在哪�?」老人說:「就在我心�。」

「這句話帶給我很大的震撼,一直在我心�回響,」姜博仁說。但他同時也明白,老人會這麼說,正是知道臺灣山林已經沒有雲豹了。「雲豹永存心中」,所以那名老人撰寫歷史,希望能將雲豹的姿態以及魯凱族的雲豹文化傳達給下一代。這位老先生,就是著有《雲豹的傳人》等書的邱金士。

根據魯凱族傳說,曾有一位與蛇結婚的巴冷公主,「但比起巴冷公主,現代年輕人更熟悉的是白雪公主,」姜博仁感慨,希望雲豹的回歸,能讓臺灣人加深對這塊土地的認識與關心。

姜博仁也希望人們能夠多替這塊土地想一想:「並不是極端地完全不能碰觸大自然,而是跟自然生態和諧共存。」相信總有一天,臺灣人能夠找到與自然環境的相處之道,讓雲豹不再只是傳說。


訊息公告

膠原蛋白食物大集合
膠原蛋白只存在動物身上,但是吃多了,會有膽固醇與肥胖等問題。也可以攝取脂肪含量較低的蛋白質食物,一樣能取得體內自行合成膠原蛋白的胺基酸原料。

奧爾森林學堂 參觀樹屋、空中步道不用錢
【奧爾森林學堂】是在虎頭山公園裡,於2012年開幕。公園內除了有充滿童話意境的可愛樹屋,以及連結樹屋群的空中步道。還有小朋友最喜愛的遊樂設施。

Copyright ©2007 講義雜誌.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