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呈芳表示,目前治療帶狀疱疹以注射或口服抗病毒藥物為主,輔以止痛藥、抗發炎藥,以緩解疼痛及減輕水泡症狀。不過,門診中還是時常可以看見有患者誤信偏方或民俗療法,如敷草藥、塗香灰、畫符斬蛇...等,直到已經忍受不了疼痛或傷口潰爛感染才來求醫,不但在身上留下了難看的疤痕,嚴重的還可能因為續發性感染,引發敗血症而有致命危險。 帶狀疱疹在台灣以中老年人為好發對象,一般年齡到50歲後因免疫力降低,發生帶狀疱疹的風險明顯增加,不過,近年來也出現不少10幾、20歲的年輕患者,是否是長期課業壓力或是熬夜上網影響免疫功能?值得關注。而根據醫界先前所做的研究推估,台灣民眾終其一生,得到帶狀疱疹的機率高達3成以上,也就是說每三人就有一人會得。 更惱人的是得過帶狀疱疹後並不見得能終身免疫,當人體免疫力低下時,還是有可能再度復發,因此,預防更顯重要。蔡呈芳指出,曾經感染水痘的人就有機會發生帶狀疱疹,預防之道在於維持良好免疫功能,他提醒大家,平時宜作息正常,睡眠充足,均衡攝取各種營養素,並適度安排運動與休閒活動舒解壓力。 目前國內也已引進帶狀疱疹疫苗可供施打,而以歐、美上市7年的臨床應用經驗來看,注射疫苗可以有效降低帶狀疱疹及疱疹後神經痛發病風險,以及減低疱疹疼痛嚴重度,是想要預防帶狀疱疹的新選擇。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