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3日 星期一

高市登革熱疫情爆表 今年已有4560例


金庸之最,獨有茶館領銜金字招牌;茶館已開,敬邀四方豪傑仗劍前來!各位看倌請來欣賞【金庸茶館電子報】 【異外之聲˙同志熱線電子報】帶你/妳了解台灣同志社群近況,掌握第一手活動與報導,來聊聊異性戀之外的事!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udn健康報e報
2014/10/14 第4100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本期索引
醫藥新知 高市登革熱疫情爆表 今年已有4560例
高血壓不吃藥 腦內存炸彈
中西醫合併治療 昏迷患者甦醒
基因變異 青光眼發生主因
子宮頸癌疫苗 竹市國中女生全免錢
破皮難餵奶 媽媽求助母乳門診
友善高齡 台大竹東分院獲認證
健康焦點 想幫爸戒菸 女兒沒抽菸上戒菸班
老人家自傷 失智症惹禍
健康名人堂/飲食限制 活得更久更健康

醫藥新知
 
高市登革熱疫情爆表 今年已有4560例
記者蔡容喬、楊濡嘉/高雄報導/聯合報
高雄市本土登革熱今年已有4560例病例,近期短短一周增加8百多例,包括41例登革出血熱,並有8例死亡(2例典型登革熱死亡、6例登革出血熱死亡)。衛生局已動員各科所有人力投入疫區防治,並協調軍方支援化學兵群在重點區域支援戶外噴藥,以降低病媒蚊密度。

市府衛生局長何啟功昨天表示,如果建築業者不配合清理建築工地環境,不排除請建管單位依建築法規定勒令業者停工。

衛生局指出,登革熱主要病媒蚊為埃及斑蚊,高雄市又是全台密度最高的區域,由於埃及斑蚊每次吸血循環(約8至10天)約可叮咬5個人以上,登革熱疫情發生後,必須降低病媒蚊數量,否則病例數將呈爆炸性成長擴散,登革出血熱感染率及死亡人數隨之攀升,提醒民眾做好防蚊措施,並積極清楚積水容器。

高雄市昨天舉行登革熱防治工作協調會,目前新增個案以三民、鳳山、前鎮及小港最為嚴重,防疫團隊已針對疫情嚴重區域,展開強制地毯式孳生源檢查及緊急噴藥等防治,對積水地下室、髒亂水溝、破損空屋、市場攤商及資源回收戶等進行環境大掃蕩及衛教宣導,並加強各醫療院所通報機制,全力防堵疫情擴散。

高雄市副市長李永得表示,施工中建築工地、電梯機坑、連續壁、陰井及洗車台等處,都是登革熱病媒蚊孳生溫床,工務局未來將列為查核重點,違反者依建築法第58條規定妨礙公共衛生者,可勒令停工或修改,必要時,得強制拆除。

市議員李雅靜昨天總質詢時說,她居住的鳳山區,過去幾年登革熱高峰期最多203個確診病例,今年到現在已有793例,民眾為此相當憂心。她並質疑市府噴藥防疫的方式是否能有效抑制。

李永得說,今年登革熱的病症有的較輕,等到確診時已造成群聚感染,加上8月雨水多、9月很熱,又發生氣爆增加防疫困難,另全市有110多個建築案進行中,登革熱病例才持續增加。

 
高血壓不吃藥 腦內存炸彈
記者黃宣翰/台南報導/聯合報
王姓父子有遺傳性高血壓,但兩人都未吃藥控制,先後罹患腦動脈瘤,成為腦內不定時炸彈,經安南醫院治療,神經外科主治醫師程正鑫昨指出,民眾如出現不明原因劇烈頭痛,千萬不可輕忽,應及早檢查,查明病因。

41歲王姓工人有高血壓,但5年來都未吃藥控制,8月間突然劇烈頭痛,伴隨下肢無力,送安南醫院急救,經檢查發現有3顆腦動脈瘤,其中1顆破裂,有生命危險,程正鑫緊急開刀挽回一命,住院近1個月才出院。

69歲的王父也有遺傳性高血壓,9月頭痛,住院檢查發現有4顆腦動脈瘤,正在安南醫院住院治療。

程正鑫說,據台灣流行病學統計資料顯示,每年平均10萬人中約有2人死於顱內動脈瘤破裂,男女性別比例2比3;典型臨床表現是突然發生嚴重頭痛及頸部僵硬。

「顱內腦動脈瘤有如隱形殺手,相當危險。」程正鑫說,動脈瘤破裂如同大型中風,約三成病人在破裂時就當場死亡。

顱內動脈瘤大多初期症狀不明顯,病患難以察覺,要做腦部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時才會發現。有高血壓家族史或長期頭痛民眾,應定期健檢,早日接受治療,避免腦動脈瘤成為不定時炸彈。

 
中西醫合併治療 昏迷患者甦醒
阮膺旭/大林慈濟醫院中醫部醫師/聯合報
躺在加護病房裡的病人,有些是中風後經心肺復甦術急救回來,因有腦部損傷,正等待甦醒奇蹟;有些則是重度昏迷病患,只能依賴呼吸器過日子。

一名35歲女性病患,車禍造成顱內出血,經開刀取出血塊後,意識仍未清醒,昏迷指數只有8分(中度昏迷),全身肌肉攣縮,且需長期依賴借助呼吸器,一旦情況沒有好轉,以後恐成為植物人。但家屬不願放棄,主動要求會診中醫,合併治療。患者接受針灸治療時,一開始對疼痛無太大反應,慢慢地經由中藥和針灸治療半年後,目前已恢復意識。

對於昏迷病患,中醫認為是「痰阻清竅」、「氣滯血瘀」,因腦細胞受損,使得腦部血液循環不佳,進而陷入昏迷。在治療上,主要以醒腦開竅、活血化瘀的治療方式,同時搭配針灸百會、攢竹、合谷、太衝、湧泉等穴,並利用足運感區、運動區、語言區等頭皮穴位刺激,加上活絡清竅的中藥,像遠志、石菖蒲、天麻及補氣活血的藥,活化腦細胞。

在治療期間,根據病人情況適時的調整用藥及針灸穴位,再搭配西醫的肢體復健,以避免肌肉萎縮。半年後,病人已清醒,雖然因肺部肌肉萎縮而無法自主呼吸,仍未完全脫離呼吸器,不過,經過改善肺功能中藥治療,三個月後,現已逐漸減少依賴呼吸器,多數時間可拔除呼吸器,直接接上氧氣自行呼吸。

從原本的等待甦醒奇蹟,有些昏迷患者透過中西醫合併治療後,不僅多一分治療希望,復原的機會也增高許多。無論以西醫為主或中醫為輔,只要是對病人好的方法,就都是好的治療方式。

 
基因變異 青光眼發生主因
中央社/Upaper
上海復旦大學表示,經3年研究,發現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致病原因,主要是體內ABCA1基因變異。論文刊登在學術期刊「自然遺傳學」。

青光眼分為開角型和閉角型,原發性開角型是最常見的亞型,發生率高、初期不易察覺,不可逆且致盲率高。研究小組說,治療僅限使用降眼壓藥物或雷射、手術降壓,以延緩病情。

復旦大學表示,研究為治療提供新思路,對早期診斷與標靶藥物研發有重要意義,團隊包括復旦青光眼遺傳學研究小組、四川省人民醫院、香港中文大學、新加坡國立眼科中心。

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醫師陳宇虹表示,有2906名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患者、5974名正常人參與研究,比對兩者的遺傳標記變異頻率。

研究人員篩選出7個與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密切相關的遺傳標記片段變異,發現有4個在ABCA1基因附近。

 
子宮頸癌疫苗 竹市國中女生全免錢
記者王敏旭/新竹報導/聯合報
新竹市推動國中女學生施打子宮頸癌疫苗邁入第五年,以往僅有國一女學生可以免費施打,今年市政府擴大舉辦將國二、國三的女學生也納入免費施打,就有家長表示「孩子健康多了一分保障」。

新竹市實施子宮頸「疫苗、抹片」雙軌政策後,101年間新竹市女性癌症死因,子宮頸癌排名第五,去年間已經降到了第七名,市長許明財表示,要讓子宮頸癌離開排行榜前十名。

許明財說,子宮頸癌不是中年女性才會罹患的疾病,新竹市推動子宮頸癌疫苗注射,讓新竹市女性面對子宮頸癌、子宮頸腺癌、陰道癌、外陰癌癌前病變與生殖器疣等多項疾病,做好有效的防治。

楊姓市民的女兒就讀國三,他說,女兒國一入學時就打過疫苗了,兩年來生活作息都很正常,健康也多了保障,市府免費施打疫苗讓家長也省下不少荷包。

台北榮總婦產部主任顏明賢說,抹片檢查為二級預防措施,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但子宮頸癌疫苗為一級預防措施,直接降低子宮頸癌的發生率,抹片與疫苗雙重的預防措施,才能有效保護女性。

新竹市衛生局長孫淑蓉表示,子宮頸癌症疫苗施打,以9歲至26歲、無性經驗的女性效果最好,接種疫苗可預防人類乳突病毒帶來的威脅,不過仍須定期接受抹片檢查,以獲得完整保護。

 
破皮難餵奶 媽媽求助母乳門診
記者趙容萱/台中報導/聯合報
台中市南區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開設「母乳哺餵門診」,開診2個多月,每天約可幫助1至2名母乳媽媽,楊姓媽媽哺餵孩子到1個月大時,因乳頭嚴重破皮,差點放棄,尋求門診諮商,獲得解決。

中山附醫婦產科主任應宗和說,院內追蹤100名產婦約有60人哺育母乳達2個月,其中1成的媽媽因餵哺過程中受挫,院方才開設門診協助媽媽,門診採一對一諮詢。

應宗和強調,根據實證醫學的報告,連續哺育母乳達6個月以上,可增加孩子免疫力、減少過敏及罹患大腸直腸癌機率,且媽媽也可減少乳癌發生率,鼓勵媽媽們多餵哺母乳。

楊姓媽媽說,她隔9年,生第2胎,該怎麼哺餵母乳,全忘光了,跟新手媽媽一樣,女兒一個月大時,因餵母乳導致乳頭破皮,只要餵奶就會痛到無法忍受,很想改用奶粉。

楊姓媽媽指出,還好她尋求門診協助,經過醫師專業指導,調整哺乳姿勢,也運用哺乳枕輔助等,如今哺乳順利,連出門不必瓶瓶罐罐。

產婦小美(化名)因乳頭兩側平坦,導致寶寶無法順利含乳,哺乳過程受挫,孩子喝不到奶就大哭,家人勸她改用配方奶,她認為沒辦法給小孩最好的母乳,自責不已,還好有門診諮詢,終於能哺育母乳。

 
友善高齡 台大竹東分院獲認證
記者林麒瑋╱竹東報導/聯合報
台大醫院竹東分院配合新竹縣政府推動高齡友善城市,無論硬體或軟體都提供高齡病友完善的醫療空間與舒適環境,9月順利通過「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機構」認證,縣衛生局長殷東成昨天到院感謝並肯定院方的努力。

新竹縣衛生局指出,台大竹東分院患者以峨眉、北埔、橫山、芎林、尖石、五峰與竹東等地區為主,65歲以上超過半數,因此加強推動高齡友善認證。

橫山鄉許姓鄉民說,竹東分院環境好,醫師和護士都很親切;竹東鎮彭姓鎮民說,院方服務很周到,很為長輩著想,得到認證實至名歸。

竹東分院院長王明鉅說,將加強關懷照顧老人與弱勢族群,結合社區資源,打造健康環境,讓患者能有更好的醫療品質。

竹東分院為營造高齡友善就診環境,要求員工學客語,急、門診入口都有保全與志工,掛號櫃台提供放大字體的門診表,藥袋上提供明顯標示,讓長輩容易識別服藥時間。

殷東成說,竹東分院擔任縣內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機構指導醫院,將輔導其他醫療機構,希望讓長輩享有更完善、親近的醫療環境。

 
健康焦點
 
想幫爸戒菸 女兒沒抽菸上戒菸班
記者程遠述/東勢報導/聯合報
「因為想幫爸爸戒菸,幫他來聽課。」一位沒抽菸的東勢國中二年級劉姓女學生,為幫助父親戒菸,報名東勢國中這學期成立的戒菸班,是28名學生中,唯一沒抽菸的學員。感人故事影響全校老師,更加投入推動戒菸。

主持戒菸班的東勢國中老師蘇雨傑、東勢區農會附設農民醫院健康管理師傅黎葳發現,劉姓女學生每次用菸癮測試機,測出的CO值都是0,代表她未抽菸,細問才發現,她60歲父親是老菸槍,家中常煙霧繚繞,她想學相關知識,幫爸爸戒掉菸害。

在其他學校也辦過戒菸班的傅黎葳表示,這是她遇到第一個,未抽菸卻加入戒菸班的案例。傅黎葳說,戒菸班上有3成以上的孩子,第1根菸竟來自家人,呼籲除醫院、學校,家庭也要多注意,幫小孩遠離香菸。

為成立戒菸班,奔走多年的蘇雨傑指出,劉姓女學生是個好例子,不僅使更多人投入戒菸行列,也讓大家了解,參加戒菸班是正向的學習表現,避免學生被貼上「學壞」標籤。蘇雨傑也開心說,才上2堂課,校內吸菸現象就大幅減少,希望將來能更進一步,幫學生完全戒菸。

東勢國中戒菸班日前上課時,請到東勢區東勢農會附設農民醫院副院長劉進益,幫學生上戒菸課,東勢國中校長邱健瑋表示,透過醫生專業解說,增添說服力;學校規劃課程時,會結合社區資源,如醫院、警局等,為學生健康把關,達到最好效果。

 
老人家自傷 失智症惹禍
記者吳佳珍╱專題報導/聯合報
一名八十多歲長者在最近因記憶退化、偶爾情緒容易激動,甚至看見有人鬥毆或帶雞頭面具的「幻覺」,深感驚恐、害怕,他甚至無法認得妻子、時間地點定向感錯亂,後來又因拿剪刀企圖自殺而被送入急診,才發現是失智症惹禍。

收治這名患者的台北榮總精神部老年精神科醫師劉慕恩說,原以為老人是跌倒時意外劃傷手腕,但家屬透露,老人家常說「不想活了」,才發現老人企圖自殺,進一步做電腦斷層,發現患者腦部萎縮,磁振造影顯示腦部雙側大腦萎縮和海馬體萎縮,這是失智症導致老人家出現精神症狀、萌生自殺意念。在醫師給予抗精神病藥物,治療一周後,夜間躁動、視幻覺改善,也沒有出現自傷行為,經一個月治療後順利出院。

根據內政部人口統計資料估算,台灣失智症與輕度認知障礙人口將近22萬人,占65歲以上老年人口的8%。失智症患者除了認知功能退化影響生活外,臨床上也常見一些精神症狀,造成家屬照顧上極為費心費力。

劉慕恩說,失智症長者因為認知功能、判斷力、日常生活功能逐漸減退,腦部退化使衝動控制能力降低,情緒容易失控,且易出現自殺、自傷行為,門診約有3至4成處於失智症初期的長者,會出現妄想、幻聽等精神症狀,重度失智的長者則因行為能力退化較嚴重,反倒不會有自殺行為。

振興醫院身心內科主治醫師袁瑋表示,老年人出現自殺行為,經診斷後發現是失智症的情況很常見,因為腦部逐漸退化後,製造多巴胺等「快樂因子」的功能退化,容易出現憂鬱情緒,或因失智症狀產生挫折感,衝動之下可能就會有自傷行為。

袁瑋說,老年自殺行為還有其他危險因子,如男性、獨居、喪偶的鰥寡、疾病、經濟條件差等,生活上缺乏支持系統,讓長者萌生「不如死去」的想法,若再加上情緒催化,可能就出現自殺等衝動行為,家屬應多觀察老人家的情緒變化,以便早期求醫,避免進一步惡化。

自殺,不能解決難題;求助,才是最好的路。求救請打1995 ( 要救救我 )

 
健康名人堂/飲食限制 活得更久更健康
范明基/聯合報
在科學研究上,「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的想法,是廣泛被科學家接受的。

因此上個月,趁暑假學校事務不多,我參與了兩個學術會議,去聆聽學者及研究生的報告。我一邊享受生物醫學新知,一邊聆聽唇槍舌劍式的討論,想著如何改善自己研究的課題。

學術會議在市郊舉行,與會學者就一起用餐,東南西北地聊起來。我留意到大家面對精緻可口的各式菜色,進食量卻很謹慎,每個人吃得分量都不多,且盡量不食油炸、脂肪多的佳餚。

學者們的舉止讓我懷疑,他們是否都讀了今年四月「自然通訊」期刊,由威斯康辛大學羅莎琳安德森教授(Rozalyn M. Anderson)團隊發表的報告,並學以致用,身體力行,遵循「飲食限制」學說,以便健康地活得長久?

學術研究 發現恆猴變長壽

「飲食限制」的研究在1934年,首先由康乃爾大學克利弗馬凱教授(Clive McCay)團隊進行,他們發現給予足夠營養素但熱量少的食物,會延長大老鼠的壽命。

這個結果想必和原先的預期大相逕庭,因為當時正值美國經濟大恐慌,他們的研究,原先是要探討貧窮的後果。

但這樣的實驗結果,在酵母菌、線蟲、果蠅、魚、狗等生物皆可被證實。由於此類研究至少需觀察半個生命周期,且要控制所有的變因,因此要探究「飲食限制」是否適用人類,其實非常困難。

因此,非人類的靈長類,像恆猴的研究就非常重要。經過25年,在威斯康辛靈長動物研究中心嚴謹的研究下,安德森團隊發現,「飲食限制」可將恆猴中位數(第50%的實驗猴子)死亡年齡由26.49歲上升至31.14歲。由於平常約有10%恆猴會活過35歲,最高齡的恆猴約40歲,可想見這實驗還會延續下去。

上述實驗還有二點重要涵義:首先,威斯康辛靈長動物研究中心「飲食限制」,是以成年恆猴(7至14歲)為對象,這是否意謂,人類40歲之後開始「飲食限制」,是來得及的?

第二,「飲食限制」的恆猴,活得和正常飲食的猴子一樣健康,沒有副作用。這一點如以老鼠研究來看,「飲食限制」組的老鼠,代謝疾病比控制組老鼠來得少。

減少熱量 維持正常營養素

威斯康辛靈長動物研究中心如何進行飲食限制, 或可提供我們參考。首先,研究人員量測每隻恆猴實驗前6個月的進食量,實驗時則以降低食物脂肪含量,逐漸減少三成的攝入熱量,同時避免營養不良,要維持正常的營養素。

寫到這一點,如果歷史上留有過午不食和平常飲食的和尚、尼姑的壽命資料,統計比較,說不定也可驗證「飲食限制」的理論。

觀察到這些現象之後,科學家會問為什麼?由於酵母菌、線蟲、果蠅的研究,也都顯示「飲食限制」有作用,因此過去30年,利用這些生命周期短,且單一基因可快速突變的生物來做研究,已揭露許多機轉,包括抑制類胰島素訊號作用及其伴隨「好」基因的多表現、代謝負荷下降及其伴隨的「壞」的作用減少、DNA(去氧核醣核酸)受損減少及其伴隨的突變變少、和自由基變少等。可想而見,很可能這些機轉都對,且一起發生了。

小孩孕婦 不需也不能限制

另外還有一個有趣的理論:「飲食限制」是一種輕微的壓力,讓個體細胞處在準備的狀態,較容易對抗下一瞬間不期而來的更大壓力。

我喜歡這個想法,因為這和我先前提過,過多元生活可防癌的機轉相符。最後,要提醒,成長中的小孩、青年、懷孕婦女,是不需也不能夠「飲食限制」的。

(作者為陽明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

●健康名人堂邀請國內外醫藥公共衛生專家分享健康觀點與視野,每周二刊出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