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 16歲的阿強(化名)身高170公分,但體重破百,平時愛吃甜點不愛運動,由於祖父母都有糖尿病,家人怕他會有血糖問題,帶來門診。 經抽血檢查,阿強空腹血糖224mg/dL,糖化血色素(HbA1c)高達10.0%。診斷為第二型糖尿病,給予口服藥物治療,經三個月飲食運動與藥物控制,糖化血色素降到8.1%,繼續門診追蹤。 案例2 10歲的吳小妹(化名)是小四學生,家人沒有糖尿病史,因學校健康檢查驗出小便有尿糖,媽媽帶來就診。 吳小妹身材瘦小,雖然食欲好,但近兩個月體重由32公斤降到28公斤,容易口渴,常要喝水,抽血顯示飯後血糖433mg/dL,糖化血色素12.7%。 由於血糖過高,吳小妹先住院接受胰島素治療,於血糖控制穩定後,接受昇糖素刺激試驗,結果發現吳小妹「C-胜肽鍊胰島素 (C-peptide)」分泌低下,診斷為第一型糖尿病,往後需持續接受胰島素治療。 糖尿病產生的原因很多,最主要有兩種類型,第一型糖尿病是自體抗體攻擊胰島細胞(β cells),導致胰島素分泌不足而產生;而第二型糖尿病則是各種風險因子,如年齡、遺傳、肥胖、高血壓等,導致胰島素阻抗性,再加上後續胰島素分泌失調而造成。 發生在兒童與青少年的糖尿病,過去是以第一型為主,但隨著飲食習慣改變,現代孩童很早就接觸到高糖分、高熱量食物,肥胖盛行率增加,進而促使孩童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大幅增加。 在臨床表現上,孩童第一型糖尿病大多發生在15歲以下,沒有家族糖尿病史,體型瘦小,而發病時常出現極度缺乏胰島素的一種急性併發症,酮酸中毒。第二型糖尿病孩童則大多伴隨有肥胖、缺乏運動及家人也有第二型糖尿病。 藥物方面,由於第一型糖尿病是絕對胰島素缺乏,必須皮下施打胰島素才能控制血糖;而第二型糖尿病除非血糖很難控制,不然可使用口服降血糖藥治療。 糖尿病孩童的治療,有賴病患、家庭、醫師、衛教師與營養師相互合作,尤其需要家長的心理支持。 而第二型糖尿病與肥胖有關,提醒家長,注意孩子養成正確的食物攝取習慣和規律運動,避免糖尿病來報到。 ●空腹血糖值 70-99mg/dl:正常 100-125mg/dL:偏高 126mg/dL以上:可能有糖尿病 ●糖化血色素 5.6%以下:正常 5.7-6.4%:偏高 6.5%以上:可能有糖尿病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