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0日 星期四

擔心有小偷 失智讓她疑東疑西


語言是欺騙 溝通是妄想 我們用冰冷的鍵盤 敲出網路上迷路綿羊的足跡…【e世代文學報】網路文學創作的新入口!! 想提昇英語競爭力?想自修英語?快來訂閱【學生郵報電子報】,讓你增強英語溝通能力,並迅速掌握世界脈動!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書籤  電子書  
udn健康報e報
2011/10/21 第3361期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
本期索引
醫藥新知 寄養父母尋醫 5歲黑牙妹變白了
香蕉對筋骨不好? 醫師平反
膠囊內視鏡 找出小腸病因
擔心有小偷 失智讓她疑東疑西
健康焦點 蛇吻找血清 北醫轉診「不知庫存有」
拍打紓解肩頸痠? 婦險癱瘓
離奇!診所打針後 2病男不治
沒了回憶 陪他共創明日記憶
保健優概念 慈祥婆婆變壞了… 失智症前兆
關鍵數字/低血壓90-60
1天吃20多種藥 會診降到11種
太胖太瘦易骨鬆 健身存骨本
健康你我他/蚊帳高掛 一夜好眠

醫藥新知
 
寄養父母尋醫 5歲黑牙妹變白了
記者蔡維斌/虎尾報導/聯合報
5歲「黑牙妹」母親吸毒坐牢,無人照顧,滿口蛀牙又全身髒臭,好心的警察劉學成、蔣紅英夫婦收養,發現她患有凝血不全,耐心尋醫,全身麻醉手術才換回一口潔牙,她好開心,自封為「美女」,加上機靈逗趣,街坊鄰居都成為她的好朋友,連警察爸爸都佩服萬分。

「黑牙妹」的生父不知去向,毒蟲母親是牢房常客,生了5個小孩沒人養,「黑牙妹」排行老三,身體狀況不佳,社工找不到寄養家庭,心急如焚,沒想到好心的警察夫婦主動找上門。

「第一眼就喜歡上這小孩!」育有2女1男的蔣紅英表示,從沒收養過孩子,但看到南亞大海嘯留下無數孤兒,去年台中市又發生一起失業媽媽把孩子丟在派出所等畫面,讓她的心揪成一團,決心當寄養媽媽。

今年3月,不管公婆的反對,她「先斬後奏」一股衝動跑到家扶,就遇上「黑牙妹」,滿口全是黑牙的「小宣」罹有凝血不全症,動輒流鼻血,因沒治療,牙病加劇,整排牙根幾乎全都潰爛。

劉學成夫婦四處尋醫,最後由台大醫師為她全身麻醉,花了4小時手術將黑牙變白牙,兩夫婦全程守在開刀房外,「比生產時還緊張」,兩人後來看到小妹滿口白牙的笑容,全家歡喜抱在一起。

換了一口白牙的「小宣」重拾自信,恢復機靈本性,要家人叫她「美女」;劉學成說,她有天生的交際手腕,除了靠自己可愛逗趣,化解家裡老小排外的心理,還常騎著三輪車和鄰居噓寒問暖,街坊鄰居都成為她的好友。

「我好開心,大家都很愛我,我也愛大家!」小宣找到愛的世界,更改變了整個家;蔣紅英說,她真是老天送來的小天使。

 
香蕉對筋骨不好? 醫師平反
記者廖雅欣/宜蘭報導/聯合報
坊間傳言香蕉對人體「筋骨」不好,宜蘭羅東博愛醫院昨天為香蕉「平反」,心臟內科醫師雷孟�及營養師鼓勵高血壓等慢性病患者,每天食用一根香蕉,營養又健康。

羅東博愛醫院副院長雷孟�醫師表示,100公克香蕉含有高達290毫克的鉀,僅含5毫克的鈉,研究指出,高血壓病人食用大量含鉀的食物後,可以大幅減少病人對降血壓藥物的需求量,建議有高血壓的人可以多食用。

當他建議患者每天食用1根香蕉時,很多病患都以「筋骨不佳」回絕。雷孟�說,香蕉的鉀能幫助維持細胞內液體和電解質的平衡狀態,降低高血壓的罹患率後,進而減少中風的發生機率;此外香蕉所含的豐富果膠及水溶性纖維,有潤腸作用,會幫助消化和排便。

75歲的彭欽福是香蕉的愛好者,他每天吃香蕉,筋骨很好,不管是彎腰或仰臥起坐等動作,都能輕而易舉。

營養師吳得束也建議民眾每天搭配25克的綜合堅果,降低血膽固醇和低密度膽固醇,香蕉還可以搭配哈密瓜或紅龍果,打成各種口味的香蕉牛奶。

 
膠囊內視鏡 找出小腸病因
記者陳俐君/台北報導/聯合報
不明原因腹痛、解黑便,照了胃鏡、大腸鏡,還查無病因?醫師警告,腸胃道出血有5%是小腸出血,成人小腸長達6公尺,診斷不易,必要時可透過膠囊內視鏡檢查,釐清病因。

家住宜蘭的58歲林先生,2個月來,連續解黑便還合併腹痛,胃鏡與大腸鏡都找不出出血點,後經由無線傳輸式膠囊內視鏡檢查,發現小腸有腫瘤,經過開刀、病理化驗,確診罹患罕見的小腸淋巴癌。

國泰醫院腸胃科主治醫師洪志聖指出,成人小腸6公尺,胃鏡或大腸鏡長度約1公尺,不論從口腔或肛門伸入檢查,都無法到達小腸深處。三軍總醫院腸胃科主治醫師黃天祐也表示,單氣囊或雙氣囊小腸鏡約有2公尺長,但也同樣面臨上述困境,導致小腸疾病診斷困難。

為突破胃鏡、大腸鏡等無法深入小腸的窘境,洪志聖說,若傳統胃鏡、大腸鏡等檢查找不出出血原因,可嘗試做膠囊內視鏡檢查。他解釋,長2.6公分的膠囊內有鏡頭與晶片,患者吞下去,膠囊就會隨腸胃蠕動緩緩前進。一顆膠囊電力8小時,可拍約5萬張照片,最終隨糞便排出。醫師可藉由相關軟體,判讀晶片上接收的影像訊號,但健保不給付,需自費4至5萬元。

不過,黃天祐表示,膠囊內視鏡檢查無法進行切片與治療,另外,對腸阻塞者不適用,孕婦消化道可能受胎兒壓迫,也不建議使用。

 
擔心有小偷 失智讓她疑東疑西
劉貞柏/竹東榮民醫院精神科主治醫/聯合報
86歲老太太由兒子帶來看診。這幾個月以來,老太太懷疑東懷疑西,擔心有小偷,也懷疑同住多年的媳婦暗中偷竊財物。整天擔心,吃不下也睡不好,整個人悶悶不樂。

家屬擔心老太太心情不好,想陪她說說話,卻發現原本溫和有禮的老太太,突然喜怒無常,經常聊到一半就為了小事大發脾氣,於是兒子帶她來求診。

看著眼前梳妝整齊,溫和有禮的老太太,實在很難想像她出了什麼問題。對於家裡有沒有遭小偷,媳婦有沒有偷東西,老太太提出模棱兩可的邏輯:「我沒有親眼看到媳婦偷東西,但我的東西不見了。那天只有她跟我在家,難道是我偷的?」老太太這麼說道。但詢問她到底掉了多少錢,老太太卻答不大上來。

我靈機一動,指著老太太身邊兒子問:「他是誰?」。「他是我兒子。」老太太笑著回答。我再問:「你兒子叫什麼名字?」她遲疑了半秒鐘,笑容有點僵硬:「他是我兒子。」原來老太太已忘記兒子的名字。

很多早期失智症患者並非刻意說謊,他們只是在掩飾「忘記細節」的這件事。「吃過飯了沒?」、「這水果買一斤多少錢?」、「現在幾點鐘?」家人親切地噓寒問暖,可能得到模糊的答案,因為失智症患者遺忘了這些生活的細節,為了掩飾尷尬,只好隨便說個答案敷衍過去。

失智症早期症狀可能時好時壞,甚至很輕微,讓家人不易探查。加上老人家白天大多獨自在家,晚上早早就寢,跟家人互動不多,這些都可能讓親屬不經意間遺漏掉老人家開始失智的重要訊息。

當患者發現自己「腦筋不靈光」的時候愈來愈多時,就開始擔心自己老了,不中用了,心情也變差。況且隨病況惡化,不單單是記憶受影響,患者的情緒、判斷力,甚至最後肌肉運動跟吃飯、喝水功能都受到影響。

並非所有早期失智症患者都無法治療,若能儘早就醫,接受完整的健康狀態評估,搭配適當藥物,轉介安全的生活環境,提早熟悉相關醫療安置資源,以及衛教家屬對於這種疾病各種症狀的認識,就能夠幫助患者提高生活品質,促進健康。

 
健康焦點
 
蛇吻找血清 北醫轉診「不知庫存有」
記者郭安家、施靜茹/台北報導/聯合報
粘姓男子日前遭毒蛇龜殼花咬傷,到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就診,施打2瓶血清後,醫護人員不知醫院尚有庫存血清,四處詢問找血清,後來將他轉診以致延誤就醫,他將控告北醫業務過失。

市府衛生局局長林奇宏坦言,這是第一線醫療人員訓練問題,近日會約談相關人員,了解為何不知道醫院血清存量;此外一個月內也將建立血清展示平台,讓各醫院清楚血清存量。

北醫附醫昨天指出,已先為病人打出血性抗龜殼花蛇毒血清等藥物,經病人同意後安排轉診。

粘姓男子說,7月20日他在吳興街山上遭毒蛇咬,傷及右手小指頭,10分鐘後被送到北醫急救,當時急診室醫師宣稱血清不足,將他轉診;他事後求證,北醫當天還有20瓶血清存量。

粘太太說,他們不知毒蛇咬傷不能冰敷,但當時北醫卻實施冰敷,轉診後,榮總醫生見到冰袋,大罵「誰說可以冰敷!」結果她先生小拇指已瀕臨壞死,又施打14瓶血清。

粘姓男子目前進行植皮及組織再造手術,免去截肢之苦,但他越想越氣,昨天在市議員洪健益陪同下舉行記者會。

北醫附醫指出,病人上午8時32分到急診室,右手小指腫痛,醫護人員請病人指認蛇種圖鑑,但病人當時不確定蛇種,指可能被龜殼花(出血性)或眼鏡蛇(神經性)咬到。

醫護人員先為病人注射點滴、抽血檢驗,並施打破傷風、抗過敏藥液,並降溫減緩病人疼痛和不適。

診治過程中,醫護人員一邊安排加護病房備用,一邊啟動急診處理機制,經病人同意即聯絡具毒物專科的榮總,安排轉院治療事宜,經榮總回覆確認,9時7分安排救護車預備轉院。

9時20分發現病人右手紅腫,研判被出血性毒蛇咬到的可能性較高,注射第一支出血性抗龜殼花蛇毒血清,及2支抗過敏藥液。9時32分救護車抵達,9時50分再為病人注射第二支出血性抗龜殼花蛇毒血清,同時轉送榮總。

 
拍打紓解肩頸痠? 婦險癱瘓
記者陳永順/大林報導/聯合報
喜愛拍打頸椎來紓解腰痠背痛的人要注意!嘉義縣1名婦女脊髓神經因此遭嚴重壓迫,全身痠麻,差點癱瘓,醫師建議民眾身體如不適,應先就醫檢查,確認身體問題再尋求解決方法,任意拍打可能讓症狀惡化。

這名56歲婦女擔任12年環保志工,長期下來出現腰部痠痛症狀,經檢查為椎間盤突出,每次痠痛發作都透過推拿按摩來紓解疼痛,有時肩頸也會痠痛,她以為是腰部痠痛牽引造成。

這名婦女經常推拿按摩卻無法解決頸部痠痛問題,經友人建議採取拍打治療,由業者在她的背頸部間來回的大力拍打,過程常痛得受不了,完成最後1次療程後,當晚感覺全身無力,過了2天更是無法行走。她後來診斷是背部良性脂肪瘤壓迫神經,開刀切除脂肪瘤及減壓,情況沒改善,幾天後更出現頭暈、頭痛欲裂、手腳發麻。

大林慈濟醫院骨科醫師簡瑞騰表示,婦人症狀已達脊髓損傷程度,如同車禍、從高處跌落等症狀,可見拍打的傷害力很大,檢查發現原本輕微的頸部椎間盤退化問題,由於受到突然重力拍打,頸椎第4、5 與第5、6節間椎間盤已突出並壓迫到脊髓神經,造成病人痛苦難言。

簡瑞騰透過頸椎前方減壓、固定與融合手術後,大幅改善脊髓被壓迫情況,經過3個月恢復期,婦人可行走自如,還表示要繼續做環保,醫師建議她至少休息3個月,且繼續戴護頸。

 
離奇!診所打針後 2病男不治
記者沈旭凱/基隆報導/聯合報

基隆市兩名分別有躁鬱症及高血壓病史的男子,日前各自在診所打針後不治,家屬昨向市衛生局陳情,希望查出死因;衛生局表示,檢察官已查扣診所病歷,並會同法醫解剖遺體,待報告出爐才能釐清死因。

據了解,30歲黃姓男子8日因感冒到祥豐街某診所打點滴後回家,突陷入昏迷,家人將他送到署立基隆醫院急救仍不治。另曾擔任里長的54歲張姓男子,9月30日因腰部痠痛到新豐街某診所打針,突感身體不適,診所叫救護車將他送往三總基隆分院急救,仍回天乏術。

市議員韓良圻昨天陪同兩起醫療糾紛的家屬,到基隆市衛生局陳情,希望衛生局為死者主持公道。兩家診所對家屬控訴,則以進入司法程序為由,不願多作回應。

基隆市衛生局秘書杜雅惠表示,昨天已派員稽查這兩家診所,初步沒有發現違規情形;確實死因要等檢方解剖報告出爐才能釐清。

 
沒了回憶 陪他共創明日記憶
林煜軒/台大醫院精神部醫師/聯合報
「接手爸爸的存款簿,就好像拿走他最後一份尊嚴。」為人女、為人母、為人妻的淑惠(化名)忍不住抱怨:「我大哥只會出一張嘴,從小爸媽最寵他,但他都沒來看過爸爸。所有照顧責任落在我們姊妹身上。」

淑惠繼續說:「哥哥不知道,我們為了照顧爸爸,不但辭掉工作,還快被逼到離婚了。每次說要在家庭會議好好討論,結果也不過是全家大吵一架罷了。」

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公布「台灣老化地圖」,台灣人口老化速度比歐美快,全國已經有23個鄉鎮(區)是「超高齡社區」。衛生署也提醒,老化海嘯來了!隨著人口高齡化,失智症患者逐漸增加。家中長輩記憶力逐漸退化時,家人角色也會發生變化。

當必須為媽媽洗澡或幫爸爸更換內衣時,通常會令子女感到不自在,特別台灣社會,常常是媳婦照顧失智的公婆,更容易尷尬。失智症專家提出以下經驗,建議家人可以運用以下技巧凝聚力量:

家庭會議:好的家庭會議有幾個大家都要遵守的重要基本原則,每個人都必須出席、不能打斷任何人發言、每個人都必須傾聽別人發言。當家人溝通陷入困境時,尋求專業諮商師、社工師、醫師協助家庭會議是很有幫助的。

責任畫分:傳統觀念常認為應由長子奉養父母,但家人通常無法平均分擔照顧責任。當你不是主要照顧者時,你仍然可以與照顧者保持密切聯繫;避免批評家人,批評通常不會帶來建設性的改變,尊重並承認必須由主要照顧者做最後的決定,並承擔尋找協助的工作。

兼顧工作:很多人辭掉工作全職照顧家人,壓力反而更大。全職照顧會比有工作時更孤立,受到更多限制。有些孝順的子女發現,找個品質優良的照護機構,對自己或失智長輩來說,都是比較明智的選擇。

隨著長輩記憶的退化,家人必須承擔更多新責任,有些可能令人感到悲傷痛苦,有些則豐富我們的人生經驗。當失智長輩逐漸不再有任何回憶時,家人與他共創的明日記憶,將是黃昏裡最美好的光陰!

 
保健優概念
 
慈祥婆婆變壞了… 失智症前兆
記者林宛諭/秀水報導/聯合報
彰化縣一名82歲老太太近來老是亂罵人,還吵著要回家,家人說老太太一直都很慈祥,突然轉性變成壞婆婆,家人都難以置信。署立彰化醫院神經內科醫師劉彥良說,老太太是罹患失智症,常見「短期失憶」例如忘了已吃飯,覺得被人虐待,需要藥物治療。

劉彥良表示,老太太是典型失智患者,一年前開始記憶退化,二個月前愈來「愈番顛」,經常疑神疑鬼,說兒孫不給她吃飯,並開始亂罵人,家人不堪其擾帶她就診。

他說,失智症早期症狀就是「短期記憶喪失」,例如忘了才剛吃過飯、忘了吃過什麼,但幾十年前的陳年舊事卻記得清楚,嚴重點的甚至幻想被迫害,例如有人偷他洗澡、或要害他等。

患者後來會連簡單的穿衣、吃飯、上廁所等事都不會做,表達能力也變得有限,甚至只在家附近巷子,就找不到回家的路。

失智症最常見的病因約有六成以上與「阿茲海默氏症」有關,是一種神經退化疾病,第二大病因則是「血管性失智症」,通常患者有血管疾病危險因子,如高血壓、糖尿病等,病人常會步態不穩、情緒控制困難,易大哭或大笑等。

劉彥良說,要避免失智,需要有足夠營養,不要讓腦細胞挨餓,也要多動腦,讓腦細胞動起來,老人家下棋、打牌、打麻將都是動腦好方法,可避免失智。

 
關鍵數字/低血壓90-60
記者劉惠敏採訪整理/聯合報
低血壓沒有一定標準,一般人收縮壓約80至140mmHg(毫米汞柱),舒張壓則是50至90mmHg,若收縮壓值低於90或80、舒張壓值低於60或50,有人即歸為低血壓。但血壓低與體質有關,若沒有伴隨頭暈、胸悶等,不用太擔心。

當平躺或坐姿改為直立時,收縮壓明顯下降超過20mmHg或舒張壓下降超過10mmHg,稱為姿態性低血壓,可能會造成暈眩、虛弱等。平時無症狀低血壓不用過度擔心,但藥物或疾病引發的低血壓,應視為警訊,進一步檢查。

諮詢:高醫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朱志生、榮新診所副院長何一成

P>

 
1天吃20多種藥 會診降到11種
記者謝梅芬/高雄報導/聯合報

「醫生,我快要被藥淹死了」。高雄市一名60餘歲黃老先生因中風、癲癇、糖尿病、高血壓等多種疾病,一天要吃20多種藥,有的必須三餐吃,每天至少吃下30顆以上藥丸,經高醫老年醫學科會診已降到11種。

高醫老年醫學科醫師方姿蓉說,患者另有心肌梗塞、腹脹、惡心、解尿困難、反覆泌尿道感染、鼻子過敏等問題,平常有在神經內科、心臟內科、新陳代謝及內分泌內科、胃腸內科、泌尿科、耳鼻喉科等各科就診,使用藥物就多達20幾種。

在一次因為服用抗生素引起肝功能異常住院,由老年醫學科診治,這名患者在住院期間,經醫師全盤考量患者病情後調整藥物,藥物簡化為11種,雖然仍然太多,但已經大幅減少給藥數量,患者病情趨穩定。

多重用藥在台灣的情形有多嚴重呢?方姿蓉說,如果我們定義開立5種以上處方藥算是多重用藥,在針對健保資料庫的研究中,黃士甄等人的研究指出有超過約30%的國人有多重用藥的情形。

高醫以台大老年醫學部主任詹鼎正等人的研究指出,台灣失能老人有多重用藥的情形者高達81%,而嚴重多重用藥 (開立10種以上處方藥)高達38.1%,而有持續多重用藥 (連續使用181天以上)者高達32.5%,因此多重用藥情形在台灣老人,尤其是失能長者,是相當普遍的現象。

方姿蓉說,多重用藥,除了增加藥費支出,另外一個問題是多重用藥愈嚴重則潛在藥物交互作用的風險愈增加,甚至只要開立2到3種以上藥物就至少會有一種藥物交互作用。

她說,老年人每天如果吃5種以上的藥物就要注意,8種以上就要找老年醫學科門診評估。

「高齡醫學整合門診」由老年醫學科醫師負責整合精神科、神經內科、復健科、藥師、營養照會、護理衛教等相關資源,提供高齡患者全面性的醫療照護。

 
太胖太瘦易骨鬆 健身存骨本
記者陳俐君/台北報導/聯合報
調查發現,國內75歲以上老人,每4人就有1人骨質疏鬆,每年有2至3萬骨鬆患者,因骨鬆引發髖關節骨折,死亡率與癌症末期相當。昨日是世界骨鬆日,衛生署與骨質疏鬆症學會提醒民眾,平日多存骨本,遠離骨鬆危機。

國民健康局針對國內兩萬多名15歲以上民眾進行調查,被確診為骨鬆的比率,男性4.6%,女性逾10%。50歲以後,男女骨質流失速度加快,女性更年期後骨鬆比率更超過二成;75歲以上骨鬆比率高達23.8%,每4名老人,就有1人有骨鬆。

除了年紀,調查還發現,相較於BMI值在18.5至24,BMI值逾27的50歲以上者,骨鬆比率高出1%到6%;BMI值低於18.5的過輕者,骨鬆風險更比正常體位多4%到8%。

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楊榮森表示,不少女性喜歡減肥,但體重過輕,會讓雌激素分泌減少,加快骨質流失、提高骨鬆機會。根據亞洲多國研究推算,若把年紀減掉體重,數值超過25,罹患骨鬆機率比正常人高2至3倍。

紙片人易導致骨鬆上身,楊榮森說,過重者增加骨頭、關節負擔,同樣可能骨鬆。另外,骨鬆患者除了易駝背,還得當心骨折危機。國內因骨鬆引起髖關節骨折,每年就有2至3萬人,一側髖部骨折後,另一側髖部也可能骨折,增加年長者死亡風險,死亡率幾乎等同癌症末期。

振興醫院骨科主治醫師孫施盛建議,民眾平時可適度攝取牛奶、豆腐等含鈣食物,多做體操、慢跑與健走等運動,也要適度曬太陽,加快維生素D吸收。楊榮森提醒,停經婦女與超過50歲以上民眾,定期做骨密度檢測,並控制體重,降低骨鬆威脅。

 
健康你我他/蚊帳高掛 一夜好眠
陳泰源/新北市新店/聯合報
小時候住鄉下,窗戶沒有紗窗,大門整天敞開,蚊子非常多,我從出生以後都睡在蚊帳�面,搬到都市以後,還是天天掛蚊帳,才能安心入睡。

不過,蚊帳越來越難買到,很少人買,自然很少人賣。

蚊子越來越聰明,睡在蚊帳�也常被叮到,奇癢難當。所以,掛蚊帳需要技術,四周圍要隔好被單,以免睡著了,手腳伸到蚊帳邊無端被蚊子侵襲。

結婚後,太太和我有同好,睡覺都掛蚊帳。太太一年365天都要掛蚊帳,冬天也照掛不誤,因為她怕睡覺時,蟑螂小蟲等跑來干擾,掛起來可以高枕無憂。寒流時隔一層蚊帳,比較溫暖,夏天也不會覺得熱,擋擋清早較涼的風,反而好睡。

在粉紅色的蚊帳�,躺下來往外邊看,薄紗微動別有一番風味,好像回到兒時記憶。掛蚊帳的釘子要釘牢固,繩子長度留好,睡前往釘子一掛簡單方便,我們蚊帳已掛了近60年,蚊帳高掛,一夜好眠。樂此不疲,深覺還是祖傳秘方好。

 
訊息公告
 
認識你所不知道的國父
一世辛勞,半生奔走,孫中山為千秋萬世留下什麼?百年過去,再看他的革命理想哪裡還沒有成功?我們仍須努力什麼?

不可不知的泡湯注意事項
別以為泡溫泉只要脫光光下水去享受就好,做好泡湯前的功課,才能讓妳泡得美麗安全又健康!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