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常春月刊) | | 根據統計,國內高達7成的民眾,有中西藥併服的情況,只依賴西藥治療疾病,僅有21.1%。從數據中可知,中西藥併服相當地普遍。但是,吃藥的唯一目的是治癒疾病,卻可能因為服用的方法不對,而導致有副作用,就像是上述案例王奶奶的情況一樣,中西藥交互作用之下,而導致降血壓的藥效果不好。以下這些中西藥併服的臨床案例經常發生: 1. 病患未盡告知之責: 台灣的就醫制度是,生什麼病就掛什麼科別,如果像上述案例王奶奶一樣,每一天都掛不同科別,而且中西醫都掛,卻又未告知醫師正在服用什麼藥,醫師除了會有重複開藥的可能,病患每一餐要服用的藥物很多,堆積如山,藥物之間也會有交互作用的問題。 董崇敏中醫師表示,臨床上經常出現這種案例:現代人很多有熬夜的習慣,熬了一整晚,到了準備上床睡覺時,卻是翻來翻去,怎麼也睡不著,尋求西醫的幫忙時,醫師開立了鎮靜安眠藥,來幫助病患助眠。但是,在吃鎮靜安眠藥的同時,病患因為想減重,而求助中醫師的幫忙,中醫師抓的中藥材裡,有一味要是麻黃,而麻黃是屬於中樞神經系統興奮藥物。於是,病患在這兩種藥物一消一長的情況下,使得藥效降低。 2. 自行減藥: 吃西藥時,通常慢性病患的藥物都很多,數一數,可能會有7、8顆藥,如果病患也有掛中醫門診,那中藥加上西藥,每餐必須服用的藥物就不少,於是病患就會有自行減藥的念頭出現。尤其西藥的藥袋上,很多都有標示哪一種藥物的作用以及副作用,當症狀改善時,病患就會「自我判斷」需要哪些藥,不需要哪些藥,想說「應該」不影響健康,其實這是錯誤的行為。 3. 自行到藥房抓藥: 華人喜歡進補,習慣到藥房抓中藥材煎煮補身,也會吃科學中藥,例如女性最常喝的四物湯、中將湯,或是補骨用的龜鹿二仙膠等。親友們「甲好倒相報」,也會把自己認為療效的不錯的中藥,與親友們分享。 雖然到藥房抓中藥,是我們身邊親友甚至是自己經常發生的事,但仍然要注意,除了要了解自己的體質是不適合服用外,如果有服用其他西藥,也要詢問醫師是否會有藥物交互作用的副作用產生。 4. 中西藥同時吃下肚: 生活中可能會發生這種情況:在飯後服用西藥之後,全家要出門遊玩,但是瓦斯爐上有一鍋才煎煮好的熱騰騰中藥,為了不耽誤遊玩的時間,就馬上喝下一碗中藥湯,「反正中藥藥性溫和,應該不至於傷身」,於是肚子裡頭同時存在中藥和西藥。 5. 忽略止痛藥與其他藥的交互作用: 很多人身邊都會習慣在辦公室放一盒止痛藥,如果突然頭痛或是哪裡不舒服,馬上吃一顆,就可以先暫時止痛,但其實止痛藥也是藥物的一種,如果正在服用其他藥物,門診時應特別請教醫師是否會有藥物交互作用。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