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車記錄器普及後,打開電視新聞,進入眼簾的全是不同角度錄影的車禍細節,一遍又一遍地播放。一群老友論及此事,都唉聲歎氣地說:「電視時間不是分秒必賺嗎?難道新聞只剩下車禍,沒別的事情可以探討了?」「現在的媒體便宜行事,這些報導只要翻拍網路即可,和咱們當年的責任感差遠了。當時老闆還不斷提醒我們這些記者,要有社會責任。我們不但要親臨現場,訪談話題都很正面。真是時不我與啦。現在的媒體可輕鬆,專挑人性弱點,好像少了羶、腥、血、淚,就沒有新聞價值了。」我同意老友的觀點,曾幾何時,臺灣社會變得如此墮落? 感歎道德淪喪之際,我獲邀參加一個社區讀書會的新書發表。簡單卻隆重的聚會,提昇了所有參與者的士氣,讓我看見「角落臺灣」的可愛,社區讀書會所打造出來的風氣與能量。檯面上的臺灣有許多公共資源可運用,可以延伸到任何想要的角落。但看不見的角落臺灣,有心人可是要出錢又出力呢。
我第一次看到讀書會的「新書發表」。原來創辦人陳秋菊老師極為用心地整合每一次探討的書本,把負責導讀者的一言一語做詳實記錄,同時記載了當下的每一個回饋、印證或感動。下課後每人還得交一份心得報告,爾後創辦人又耐心、細心地閱讀並給與鼓勵與支持,必要時更回饋了成員的內心世界。
年過八旬的馮老師說:「我受日本教育,從小被教導做人要正直不撒謊、要意志堅定、要性格開朗。我在人生最谷底的時候,參加這個讀書會,已經八年了。我從不認識注音符號,到會打電腦、寫讀書心得,過程從絞盡腦汁,到提筆即可發揮。非常感謝創辦人的引導,若不是她,我這八十老人,不會活得如此正直、堅定、開朗。我特地為今晚打扮,穿了兒子結婚時的大禮服,我漂亮嗎?哈哈哈……」大夥在爽朗的笑聲�,給與熱烈掌聲。
這個角落臺灣的讀書會,藉著唐詩展開心中的畫布,讓每個閱讀者海闊天空。爾後生命歷練深遠的人,開始以詩印證參透「未知生,焉知死」的解悟。於是詩詞的解讀,伴隨而來的是重新省察一生,辨別生命的本末虛實。老人讀書的目的,真可說是自我超越呀,也讓我想起,孔子所言:「《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孔子認為學詩歌時,可以引發真誠心意,可以觀察個人的內在心緒,可以疏通眾人的情感世界,更可以紓解屬世的恩怨情仇。因此協助人的內在成長,除了充滿技巧性的探索書籍外,讀詩歌,其實也是增長智慧的經典呢。
他們也讀莫泊桑的小說。暢行於十九世紀的寫實主義小說,刻畫了人性所有的惡,探討真實的社會現象。諸如:《畸形兒的母親》談論著物化的世界,可以讓人忘了為人母的親職,而犧牲孩子的尊嚴,只為慾望的滿足。讀書會的心得合集,充滿了社會的觀察。從憤世嫉俗的語氣中,調整到對弱勢者的關懷。
另藉著討論《奧爾丹絲女王》的強勢外形,竟也探索起每個生命的底層。談論個人的親屬情感,也隨之反省難道強勢的外形,就是長期壓抑內心情感,而累積在外的表現?讀小說真好,由不惑而通達。接受點滴的生命真相,趁機洗滌心靈。好的文學作品,確實可以讓我們攀登心靈的高峰。最巧妙的是,引導人還將《奧爾丹絲女王》的人生縮影,延伸至陶淵明的「輓歌詩」三首,其三如下:
荒草何茫茫,白楊亦蕭蕭。嚴霜九月中,送我出遠郊。四面無人居,高墳正嶕嶢。馬為仰天鳴,風為自蕭條。幽室一已閉,千年不復朝。千年不復朝,賢達無奈何。向來相送人,各自還其家。親戚或餘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託體同山阿。
對於人生的看法,我最欣賞讀書會�的陳老師,其所回應是:「可以滄海一笑,也可以如孔子,盡己。」《奧爾丹絲女王》是經典之作,讓閱讀者覺得很像身邊友人的寫照,但又不盡然。引導人把中國古詩對應法國文學,不就是把閱讀的範疇,引領到閱讀人生的境界嗎?
當晚也上臺回饋,我說:「聆聽各位的分享,讓我想起法國哲學家伏爾泰說的一句話:『讀書多而思考少,會覺得自己懂得很多;讀書多而思考也多,會清楚看到自己其實懂得很少。』你們的謙卑態度,就是因為閱讀,使心靈的活力隨之伸展。因為和文章起了共鳴,因此生命的彩度不同。感謝創辦人,在臺灣的小小角落,讓我們充分體驗了人與書的存在價值。」
返家後,我久久無法入眠。是強烈的影像與感動回憶,干擾著我的腦波。但我心甘情願的享受失眠,因為角落臺灣,有許多人真誠地在饑荒的閱讀世界�,實踐「拯救計畫」。
向新竹的「湖濱讀書會」致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