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7日 星期二

吃1天沒退燒 轉院再拿克流感


【雷驤.Pocket Watch】以畫像當底片,將城市風情片片拼湊、凝聚生活原味,生命風貌即在此刻現形!! 【新鮮日本電子報】以經濟、文化、旅遊為主軸,提供讀者全方位的新聞資訊、原汁原味的「大和風情」。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書籤  電子書  
udn健康報e報
2012/01/18 第3424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本期索引
醫藥新知 吃1天沒退燒 轉院再拿克流感
流感續發威 高雄市56例4死
拜年送「病毒」? 流感來勢洶洶
常熬夜、亂吃減肥藥 24歲就洗腎
健康焦點 過年大掃除、打麻將…下背痛啊
零食吃不停 哎唷牙痛啦
保健優概念 大掃除舒緩痠痛 治療師有撇步
健康你我他/祈願健康 從吃開始
關鍵數字/年糕巴掌大 70大卡

醫藥新知
 
吃1天沒退燒 轉院再拿克流感
記者王昭月/高雄報導/聯合報
最近流感病號不少,醫師發現,有民眾服用克流感一天後不見效,便改到其他醫院求治,後來發現燒仍不退,又再轉院,產生「逛醫院」怪象。這種不斷換醫院、拿新藥的情形,不但浪費醫療資源,也極容易因為藥效濃度不足,對病情沒幫助。

義大醫院小兒科感染醫師楊清棋說,這陣子門診、急診流感患者多,預判農曆過年是高峰。由於今年疫苗接種率不高,流感很容易傳開,最近很多都是全家或同班學生一起感染。

為杜絕流感群聚現象,今年全台二千多家醫療院所,開放使用免費克流感,只要家裡很多人感冒或高燒48小時以上,經醫師評估後,不必快篩,就能使用克流感。

不過醫師發現,克流感雖能縮減發燒天數,同時避免高病毒量的病患傳染他人,但重點是服用後不會馬上退燒。導致有些使用克流感的病患,不斷換醫院拿藥,「跑3家以上很多,每天來急診的、一天跑2、3趟醫院的都有,形成逛醫院怪象」。

楊清棋表示,克流感一盒1000多元,有些人吃了一天後還在發燒,就把藥丟了,跑別的醫院再拿新藥,不斷換醫院、換藥的結果,藥效濃度永遠不足。沒繼續吃的克流感,等於浪費掉。

「就算吃對藥也要等個2至3天,有些甚至要到第4、第5天才能退燒」,楊清棋表示,按過去經驗,民眾吃克流感,1、2天還發燒算是正常現象,除非發生呼吸時會喘,胸悶、胸痛、咳嗽帶血或嘴巴發紺、意識不清、活動力變差等併發症,才需到大醫院進一步檢查。否則已服克流感的民眾,建議還是把療程的藥量吃完,且最好在家休養。

 
流感續發威 高雄市56例4死
記者蔡容喬/高雄報導/聯合報
B型流感持續發威,高雄市衛生局統計,全市56例流感併發症個案中,有44例感染B型流感病毒,累計已有4人死亡。

為協助民眾即時診斷流感症狀,衛生局即日起推出GIS查詢系統,將地圖結合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合約醫療機構,民眾可透過電腦或手機上網查詢相關資訊、春節開診情形及類流感門診時刻,對抗流感更有效率。

衛生署疾管局統計,上周全國類流感急診就診率為19.44%,高雄市則因各大醫院開設類流感門診進行分流,急診就診率為16.47%,呈微幅上升趨勢。疾管處長韓永光表示,上周再通報2名流感併發症死亡個案,分別是一名85歲女性及52歲男性,兩人均有慢性病史,因感染B流併發症死亡,高市累計4死亡個案。

韓永光說,春節期間多數基層診所休診,衛生局調查,有27家急診醫療配置公費克流感,高醫、長庚、國軍岡山醫院、署立旗山醫院、高雄市立民生醫院等5家醫院,另開設春節類流感門診,服務民眾24小時不打烊。GIS查詢系統網址為https://sites.google.com/site/kcdc1922/

 
拜年送「病毒」? 流感來勢洶洶
張佑全/彰濱秀傳醫院小兒科主治醫/聯合報
年前,小兒科門診流感、腸病毒、腸胃炎、氣喘病童多,預計春節期間小兒感染症還是會來「湊熱鬧」,主要是天冷、聚會多,讓病毒有散布機會,提醒家長多注意孩子保暖、衛生習慣,勿暴飲暴食,咳嗽要戴上口罩,以免拜年送出病毒當伴手禮。

發燒、喉嚨痛、胸悶、手腳痠痛、食欲差,是這波B型流感病毒典型症狀,患者從嬰兒到國中生都有,不少家庭全家人到醫院報到,甚至得住院治療,這一波流感病毒來勢洶洶,不容小覷。

除了流感病毒,腸病毒也盛行,病童發燒、嘴破無法進食、手腳明顯出疹子,讓家長憂心不已;部分病毒以腸胃炎症狀為主,病童初期出現嚴重嘔吐,一般而言,兒童易感染輪狀病毒,若連大人都有嘔吐症狀,則更可能是諾羅病毒感染。

春節天氣冷,加上南來北往親友聚會、前往公共場所遊樂,都易使病毒隨著人潮散播。提醒家長注意小朋友保暖、勤洗手,如果有發燒現象,宜在家多休息、多喝水,有咳嗽症狀應戴上口罩,避免傳染他人。一旦出現重症前兆,如胸悶、嘴唇發紫、頭暈等呼吸窘迫症狀,應盡速就醫。

腸病毒經呼吸道和腸胃道傳染,發病一周內傳染力最強,病童可持續經由腸道釋出病毒,時間長達8到12周,所以別以為病童症狀緩解,就可以和其他小朋友玩在一起,輕忽傳染力。

腸胃炎也是春節期間好發病症,家長應提醒小朋友吃東西前先洗手、生冷食物盡量少吃、勿暴飲暴食,如出現嚴重嘔吐、腹痛、腹瀉,宜就醫治療。腸胃炎患者的飲食,最好採取清淡飲食2、3天,等病情緩解,再恢復正常飲食,常見父母買薯條、雞塊安撫病童,結果病情拖更久。

冬季也是過敏好發季節,家有氣喘兒的家長宜注意室溫穩定,外出備齊口罩、衣帽、注意保暖,減少氣喘發作;此外,異位性皮膚炎病童,天冷時易乾癢,常常一癢就破皮流血,可幫小孩早晚塗保濕乳液、選低敏配方清潔品、棉質衣物,目前流行的發熱衣因不易排熱、吸濕,不建議使用。

春節期間,醫療院所診次減少,家長多注意居家保健,可減少不必要的就醫麻煩和憂心,安心過好年。

 
常熬夜、亂吃減肥藥 24歲就洗腎
記者修瑞瑩/台南報導/聯合報
30歲黃小姐因長期熬夜、加上亂吃減肥藥,24歲開始洗腎,6年來靠著有別於傳統的腹膜透析找回人生目標,並以自己的經歷奉勸年輕人要愛惜身體。

目前在奇美醫院長期洗腎的黃小姐昨天現身說法,示範腹膜透析洗腎,她表示,與傳統躺在醫院裡以血液透析的方式洗腎相比,前者可以維持較好的生活品質與健康狀況;像她從多年前就愛追星,曾跑到日本當追星一族,洗腎後一開始不放心自己的身體狀況,直到去年才再度完成到韓國旅遊的心願,今年打算再到韓國聽演唱會,不讓腎病改變她的人生。

年輕時就愛玩、常常熬夜,生活不正常,20多歲時更發胖到80多公斤,在朋友介紹下吃了兩個月的減肥成藥,開始不對勁,起初還以為是撞邪,末期幾乎吃不下、睡不著,才知道腎臟衰竭。

年紀輕輕洗腎,剛開始根本無法接受,她大哭3天後,決定堅強面對,選擇腹膜透析是因為不想被綁在洗腎床上,哪裡都不能去,但洗了之後才發現很方便,如今已坦然接受自己的病情。

目前在賣場裡工作,同事中很多年輕人也像她過去一樣,不珍惜身體,她會以自己為例,告誡同事「千萬別像我」,才不會後悔來不及。

奇美腎臟科主任黃志強表示,國人因為觀念問題,無法接受腹膜透析,但隨著資訊透明,使用的人愈來愈多,以腹膜透析可以延緩腎臟衰竭的速度,除非是很胖的男性,否則都適用。

 
健康焦點
 
過年大掃除、打麻將…下背痛啊
記者范榮達/整理/聯合報
病例:37歲的李先生搬動桌椅時,引發下背部劇烈疼痛,到醫院急診;17歲的張小姐是舞蹈科學生,練舞時覺得腰背痠痛,深感苦惱。

76歲王老太太彎腰駝背,舉步維艱,每天起床總是感到腰部僵硬,必須稍微活動後紓解,有時較嚴重,不但腰部不適,且影響下肢,甚至延伸至腳趾,出現麻痛的症狀,導致行走困難。

署立苗栗醫院復健科物理治療師李曉惠:據統計,30歲以上80%的人有下背痛的經驗,春節9天假期將屆,家庭主婦大掃除,或是長期打麻將,都是下背痛的好發族群。

下背痛輕微者,休息數天可以痊癒,較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功能及工作,尤其工作時必須長期久站、久坐者,站也不是、坐也不是。

下背痛主要部位在脊柱及相關組織,如肌肉、韌帶、椎間盤軟骨、小關節等,受到不適當的壓力,或拉力、扭力等,而使背根神經及分枝受到刺激而產生疼痛。

多為姿勢不良導致

疼痛的原因很多,大部分因長期不良的姿勢,造成背部肌肉肌膜組織緊繃疲勞,腰椎關節壓力增加,導致腰神經壓迫、骨刺形成、椎間盤變形等問題。

其他如僵直性脊椎炎、壓迫性骨折、轉移性脊椎腫癌也是下背痛的原因,但並不多見。

有物理、藥物等療法

下背痛治療方法,利用物理因子:熱、冰、按摩、力、水、電刺激等治療,來減輕疼痛;改善背肌肉及腹肌的力量,強化脊椎的穩定;合適的運動,增加脊椎的柔軟度。

藥物治療:使用局部麻醉劑、肌肉鬆弛劑、類固醇針劑等減輕疼痛;脊椎的支持:使用外在器材限制腰椎的動作,如束腹帶、背架,同時增加腹內壓力,減輕脊椎承受的壓力,但不宜長期使用。

手術治療:保守治療若無法減輕症狀,可考慮手術,或嚴重神經根或脊椎壓迫,造成感覺喪失或肌肉無力時,立即手術治療。

急性發作趕緊趴睡

下背痛發生初步DIY,急性下背痛時,趕緊找地方趴睡,讓腰椎得到休息,若趴睡仍會下背部疼痛,可在肚子下方墊枕頭,減少腰椎壓力。

急性期24到48小時內,需冰敷下背部,降低發炎反應,每冰敷10到15分鐘需將冰敷移除,切記急性期勿使用熱敷。

環境不允許趴睡,背靠牆壁,雙膝微彎,做平背運動(收小腹靠牆,將下背部盡可能貼近牆壁),以降低腰椎壓力;若找不到牆壁,建議站立時,一腳置於地面,一腳踩於矮階,兩腳隔一段時間輪流踩矮階,挺直腰桿也有降低腰椎壓力的效果。

趴睡能減輕疼痛,但不建議用此姿勢入睡,側躺或正躺時,可捲一小毛巾塞於腰際;若是坐下來休息,可使用靠背於腰部,臀部需坐進椅子最內側,勿讓腰部懸空,增加腰椎壓力。

 
零食吃不停 哎唷牙痛啦
李玉閣/台北市立西門國小校牙醫師/聯合報
春節即將來臨,送舊歲迎新年,家戶無不卯足全力,張羅應景食物增添喜氣。年假也常是兒童口腔照護的假期,小朋友比較有機會接觸零食糖果,引發口腔疾病。預防勝過治療,與其年後牙痛必須就醫,不如在年節假期維持口腔健康。

以下列出歲末年初常見兒童口腔意外疼痛,提供家長參考,化解兒童口腔的年節危機。

齲齒與牙周病:在年節應景食品中,糖果所含糖分,是資助牙菌斑增長主因,因為其發酵使酸濃度提高,加強刺激齲齒與牙周病的疼痛機會。有效清除牙菌斑最好的方法,是在食後即時刷牙,降低齲齒與牙周病疼痛發生率。

口臭:應景的加工食品為延長保存期、美觀、特殊風味,因此含高糖、高脂肪等調味素、人工合成色素、防腐劑等,會破壞唾液中抗菌酵素活力,增加口臭機會。

建議多吃天然粗糙食物,這類食物的優點是黏滯性低,減少食物殘留腐臭的機會,並保留較多潔牙酵素不被破壞,多喝茶可增進唾液流動速度,又可降低口臭機率。

口腔黏膜發炎潰瘍:年節時若大魚大肉,容易造成營養失衡,口腔黏膜可能發炎潰瘍、疼痛。建議多攝取新鮮深色蔬菜,含足夠葉綠素及維生素,可維持營養平衡,降低口腔黏膜發炎潰瘍風險。

口腔撞傷:家長忙著拜年寒暄,尤其聚精會神打麻將時,疏忽小朋友間互動的興奮,常在熱情嬉鬧追逐後,發生碰撞傷,輕則嘴唇破裂流血,重則牙齒碰撞脫落。

此時應心平氣和,適度監視,防範兒童過度激情的嬉鬧。若不幸永久牙碰撞脫落時,儘快把脫落牙撿起來,用水洗乾淨保濕後包起來,儘快帶著受傷孩子一起去牙醫門診,把握黃金時間,此時重新植回的成功率就會比較高。如果是碰撞脫落的是乳牙,通常鼓勵再種回去。

 
保健優概念
 
大掃除舒緩痠痛 治療師有撇步
記者陳永順/大林報導/聯合報

選舉結束後,家戶準備大掃除過新年,每次掃完的痠痛感讓人不舒服,大林慈濟醫院物理治療師蔡明倫建議,大量打掃工作應分段進行,適時休息減少過度疲勞,更可做伸展運動來舒緩肌肉緊繃,避免痠痛。

蔡明倫指出,要舒緩手部痠痛,蔡明倫建議做手指相頂運動,做法是將10指在胸前相頂,指腹貼近,將指尖緩緩向身體旋轉,數1、2、3後放開,接著以手握拳、放鬆的動作做為緩和,重覆3次。

他說,如是手腕痠痛,可嘗試扳手掌運動,將左手伸直、掌心向上,以右手握住左手手指往身體方向扳動,停留10秒後放鬆,重覆3次再換手;另一個動作是掌心向下拉手指運動,將手指往身體方向扳動,扳動時會感覺手腕背面緊繃,施力大小最恰當,同樣停留10秒,接著上下扭動手腕緩和,重覆3次。

打掃時提水桶、搬動家具,肩膀的三角肌負擔較重,蔡明倫建議做手搭肩伸展運動,將左手搭在右肩上,右手在左手肘關節上輕往內壓,停留10秒後放開,以擴胸運動緩和,再換手進行;擦洗物品會用到的胸大肌,可以用反覆10次的擴胸運動緩和。

脖子痠痛可用單側手施力將頭扳向側面,停留幾秒後放鬆,或低頭伸展以挺胸坐姿,雙手輕輕將頭部往前壓,伸展脖子後側肌肉。

若是手部原本疼痛或舉不高,蔡明倫建議睡前做雙手合握上舉運動,雙手握緊手肘伸直,手臂由身體前方抬高到頭頂上方,盡量讓手臂貼近耳朵,直到肩膀緊繃但不疼痛程度,停留30秒後,手臂放下並在身旁繞圈5下,反覆3到5次,每天持續進行,可讓肩膀關節肌肉逐漸放鬆。

 
健康你我他/祈願健康 從吃開始
林莉莉/北市士林/聯合報
媽媽比我大30多歲,她還能很有元氣地與我們姊妹玩拱豬,常想,「如果我跟媽媽一樣長壽,日子還有超過30年。」所以,平日跟老公隨興瀟灑過日子,大魚大肉沒禁忌。

沒想到,兩年前身體健朗的先生突然倒下,差點送命,當年他還不滿60歲,這樣的打擊讓我領悟到「不健康,生命就岌岌可危」,一年即將過去,迎接新的一年,新春心願,當然「首重健康」。

人會生病,原因很多,但很多病跟飲食有密切關聯。家人生了病,才真正體會了「要吃得健康」的重要性。平日三餐少油少鹽,少吃油炸、零嘴,比較沒那麼困難,過年就不一樣了,自我控管變得非常重要。而身為家中食物的準備者,如果可以從源頭篩選食物,應該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前,過年前一個月就會大採購,各式各樣糖果、餅乾,要分兩、三趟扛回家。自從老公生病後,過年我不再準備這麼多的零嘴,茶水、水果,多準備些,挑選原味不加工食品,肉類少些,生鮮魚類、蔬菜多吃。期許新的一年,都能吃的健康。

 
關鍵數字/年糕巴掌大 70大卡
記者劉惠敏整理/聯合報
蘿蔔糕、芋頭糕大約手掌大小,約70大卡。同樣的,甜年糕30公克、寧波年糕6薄片,也大約是70大卡,相當於四分之一碗飯。過年期間若吃了上述食品,正餐米飯、麵食就要少吃些。另外,用蒸的替代油煎、或煎時不放油或少油;吃時不要再沾糖、用薄鹽醬油取代醬油膏,比較符合健康原則。

諮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社區健康組長陳延芳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