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腰享瘦過好年
告別三高 健康100驗
年節時期,親友歡聚一堂,除了必備滿桌珍饈美食,閒話家常之時,一邊看電視,嗑零食更是再自然不過之事,若在加上沒有養成正常作息、勤加運動,很容易變成小腹婆、大腹翁,更甚者會影響身體健康,因此「瘦腰」是勢在必行的事!
文/莊惠旭
相50歲的陳太太看起來瘦瘦的,體重測量數值正常,只是長年的小腹相當困擾她,健康檢查結果被評有「輕度肥胖」,讓她相當詫異:「我胖嗎?」
肥胖評判標準
一般來說,人們對肥胖的既定認知取決於視覺第一印象,「看起來」體型大、壯壯的就是「胖」,然而,這僅是「肥胖」的狹隘定義。根據蕭敦仁診所、台灣肥胖醫學會常務理事醫師蕭敦仁表示,判斷肥胖與否需視兩種數值「BMI值」與「全身體脂率」,而真正對身體健康有危害的是「囤積在軀幹的脂肪」。
BMI&體脂率
您可能不知道,身體質量指數也會影響壽命的長短!BMI偏高或偏低的民眾,壽命平均而言都比BMI介於22∼25之間的民眾來得短,也較容易得到疾病。根據許多研究報告指出,過高的BMI將使某些特定疾病的風險大幅提高。例如高血壓、心臟血管疾病、關節炎、女性不孕症等。身體質量指數與健康息息相關,BMI愈高,身體質量指數只要超過24,與肥胖相關疾病的危險因素開始增加,罹患疾病的機率愈高。
BMI值 = 體重 (kg) / 身高 (m2)
資料來源:衛生署食品資訊網/肥胖及體重控制
全身體脂率
女性的身體脂肪公式
參數a = 腰圍-公分(腰部的周長) x 0.74
參數b = (總體重-公斤 x 0.082) + 34.89
身體脂肪總重量-公斤 = a - b
身體脂肪百分比 = (身體脂肪總重量 ÷ 體重) x 100%
男性的身體脂肪公式
參數a = 腰圍-公分 x 0.74
參數b = (體重-公斤 x 0.082) + 44.74
身體脂肪總重量-公斤= a - b
體脂率(身體脂肪百分比) = (身體脂肪總重量 ÷ 體重) x 100%
*體脂率計算範例
例如,一名65公斤的婦女,具有23%的體脂肪,目標是減少10公斤。最初身體脂肪= 65公斤 x 23% =15公斤 (14.95四捨五入);身體非脂肪組成重量(骨頭、器官、血液…) = 65公斤–15公斤 = 50公斤
目標體重 = 65公斤–10公斤 = 55公斤
由以上例子得知,此婦女想要減少10公斤的目標是不實際也不健康。這名55公斤體重的婦女,身體質量為50公斤,想要減肥到55公斤,於是只有5公斤的脂肪;佔身體的9%(體脂率),過低的脂肪率(低於10%)對身體是有害的。
對此婦女比較好的目標是體脂率從23%降到18%,計算方式如下︰
體脂肪 = 65公斤 x 18% = 12公斤(11.7四捨五入)
目標體重 = 身體質量 + 體脂肪 = 50公斤 + 12公斤 = 62公斤。
如此,此婦女不但從65公斤減到62公斤,而且減到健康的體脂率18%。
因此,減重者要注意,如果減超過3公斤以上,就會開始減到身體的質量,所以減重也要考慮體脂肪才對,「減重、減脂、不要減健康」才是減重最適原則。
腰圍粗大當心健康亮紅燈
過年在家,許多人容易放鬆,大啖美食之餘又輕忽運動,不知不覺容易養成小腹。判斷肥胖與否,除了依據BMI質與全身體脂率外,還有「腰圍」數值。蕭敦仁指出,有一種族群體重測量出來的數據都正常,肚子卻看起來很大,稱為「中央型肥胖」,如果女性腰圍超過80公分(約31吋);男性超過90公分(約35吋),就是「中央型肥胖」。「中央型肥胖者」脂肪主要囤積在腹部,這是身體的一種警訊,若再不注意「腰瘦」的問題,可能導致「代謝症候群」上身!
正確測量腰圍方式分三步驟:
除去腰部覆蓋衣物,輕鬆站立,雙手自然下垂。
(1)皮尺繞過腰部,調整皮尺高度在左右兩側腸骨上緣(側腰骨盆上端骨頭)、肋骨下緣的中間點,並讓皮尺與地面保持水平,緊貼而不擠壓皮膚。
(2)在吐氣結束時,量取腰圍。
依據國民健康局資料指出,脂肪依照堆積的部位不同,大致可分為「內臟脂肪」及「皮下脂肪」兩種,而每個人在胚胎期便決定了兩者比例的不同,因此也造就每個人體態與代謝程度不一的情況。「內臟脂肪」最容易觀察的表徵便是腰圍大小,內臟脂肪過多會導致腹部肥胖(也就是腰圍過粗),而且內臟脂肪活性大,會釋出游離脂肪酸,流入肝臟導致胰島素阻抗,就會增加罹患糖尿病和其他各種代謝性疾病的機會。
代謝症候群
依據調查推估,國內約有290萬人已達到代謝症候群標準,代謝症候群常是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中風發出的警訊,腹部肥胖和血壓高、飯前血糖高、三酸甘油酯高、高密度膽固醇偏低等,並列為「代謝症候群」的診斷標準,民眾若是上述5項有3項或超過3項以上異常,即屬「代謝症候群」(附表一)。
依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96年委託執行之「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追蹤調查研究」結果,20歲以上國人代謝症候群盛行率為19.7%(男性20.3%,女性19.3%),平均每5人就有1人有代謝症候群之問題,且隨年齡增加而有上升的趨勢。有代謝症候群的民眾,其未來罹患「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症」及「心臟病及腦中風」的機率,分別為一般人的6倍、4倍、3倍及2倍。
因此,國民健康局特別提醒民眾,千萬別忽略簡單易測的量腰圍動作!除了腹部肥胖的問題外,民眾如果平常缺乏運動、吸菸、嚼食檳榔、少攝食蔬菜及有疾病家族史(如糖尿病、高血壓與心血管疾病)等,就有較高的代謝症候群的罹患機率。
資料來源: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
註:以上5個危險因子中,若包含3項或以上者,即認定為代謝症候群;有任1項者則為代謝症候群高危險群。
減腰GO&FIGHT
許多人都想減肥、瘦腰圍,蕭敦仁指出,減肥易瘦的地方是內臟脂肪及肚子部份,或許減肥初期肚子會瘦,但是必須少原本體重的5∼10%才會對健康有益。他提出減肥還是應以「運動531原則」(一個禮拜5次、每次30分鐘、心跳110下每周150分鐘的有氧運動)為主,快走即可,如果成效還是不滿意,再用無氧運動,如仰臥起坐,藉以雕塑局部肌肉,有力就會瘦。
飲食方面,建議營養素攝取原則:主食類佔55∼65%;蛋白質15∼20%;脂肪25∼30%。所食食物熱量可比維持目前體重所需少500卡。每一口咬20下再吞,吃到7、8分飽就不要再進食;避免精緻烹調,可用清蒸、水煮、滷等烹調方式取代煎、炒、炸,並以白肉取代紅肉;多吃青菜、水果。
蕭敦仁建議,年節因為有溫度(天氣)和節慶(過年)效益,飲食上應先做好規劃, 9天27餐按表操課,每一餐在哪吃?吃什麼?外食或在家吃?都要先規劃好,以免沒有計劃隨意吃導致失控,體重上升!
除此之外,還要天天量體重、牢記腰圍警訊,隨時瞭解及提醒自己,並養成規律生活,作息、睡眠正常,才能保持健康,避免增加肥胖的危險!
減重迷思
1.抽脂可瘦
抽脂只是抽掉皮下脂肪,治標不治本,真正影響健康的是內臟的脂肪,因此減肥應先減內臟脂肪部分。
2.靠運動即可
不要以為光靠運動就能減重,應以飲食控制為主,運動為輔,運動只是維持體型的重要觀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