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聚餐,好友困惑地談起,她女兒平時雖然有點疲憊感,但外表看來健康,體型更離紙片人有很大一段距離,怎麼健康檢查竟然貧血?她問是不是該買鐵劑給女兒補一下?聽說吃「紅」補血,因此要多吃葡萄乾、蘋果?其實,未必如此。 說到貧血,許多人腦海中第一個閃過的就是缺鐵。但貧血是顯現在外的結果,引起貧血的因素很多。面對貧血,需要先確定是什麼原因造成,未必是缺鐵。 鐵若攝取不夠 小球性貧血 一般而言,常見貧血有3種,一是遺傳性貧血,如地中海型貧血、鐮刀型貧血、胚核鐵質沉著性貧血、溶血性貧血。二是紅血球流失性貧血,例如大出血。三是營養性貧血,通常與缺乏維生素B12或葉酸、鐵、蛋白質及熱量不足等有關。 就營養性貧血而言,當缺乏維生素B12、葉酸或兩者皆缺乏,會引起巨球性貧血、惡性貧血;鐵質缺乏,會引起小球性貧血。 葉酸在肝臟、酵母、綠色蔬菜、豆類、水果等食物中含量豐富,國人葉酸攝取主要以蔬菜、水果為主,每100公克(約八分滿飯碗)蔬菜,約含30至100微克的葉酸。葉酸與細胞內遺傳物質合成及細胞分裂有關,缺乏時,紅血球無法正常分裂,形成不成熟且相對體型較大的紅血球,稱為巨球性貧血。 同樣的,由於腸黏膜細胞生命周期短,葉酸不足時會影響腸細胞生長,影響營養素吸收,造成惡性循環。除了酗酒會干擾葉酸儲存,發炎性腸道疾病、口服避孕藥的使用、懷孕及哺乳也會使葉酸需求量增加。 缺維生素B12 會抑制葉酸 當維生素B12缺乏時,會抑制葉酸功能,即使補充再多葉酸,仍會有巨球性貧血現象。這時如果再補充太多人工合成的葉酸,將造成維生素B12被耗盡,導致惡性貧血,之後進一步引起巨球性貧血。不過,如果葉酸由天然食物中攝取,因為吸收率的關係,將不會引起上述問題。 維生素B12主要來源為肝臟、肉類,不存在植物性食物,長期素食者需注意B12攝取。由於維生素B12吸收需要胃酸幫忙,老年人胃酸較易分泌不足、腸胃部分切除者也影響胃酸分泌,對維生素B12需求性提高。 含鐵的血紅素是紅血球主要成分,當鐵質不足時,如慢性失血、鐵質吸收不良,會有紅血球變小、變淺、血色素含量降低等現象發生。 鐵在肝、腎、肉、蛋黃、堅果、豆類、綠色蔬菜內含量較多(見表),動物性的鐵質吸收率比植物性佳。鐵質在酸性環境下吸收率較高,建議每餐可挑選富含維生素C食物,例如餐後可吃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 鐵質吸收率 以動物性為佳 常有人說,補鐵可多吃葡萄乾、蘋果,還有牛肉,這些真能補鐵嗎?其實,葡萄乾、蘋果的鐵質含量與其他蔬果相差不大。文蛤、豬肝、鴨血、皇帝豆每百公克鐵含量都超過10毫克,紅豆也接近10毫克,牛後腿肉只有2.8毫克,但是肉類的鐵質吸收率比植物性的鐵質吸收率高,建議鐵質吸收,仍以動物性為佳。 鐵吸收率與體內鐵質儲存量有關,儲存量高時,會自行降低鐵吸收率。研究指出,攝取過多的鐵,反而可能造成體內負擔。 當人體攝入蛋白質及熱量不足以供給身體所需時,也會影響紅血球製造及生理機轉維持。這時的貧血通常伴隨鐵質、葉酸,甚至維生素B12缺乏。許多人頭昏目眩時,會自行判讀為貧血,服用偏方。頭暈目眩不只是貧血才會發生,貧血者的人也未必有明顯或統一的徵狀,如果有相關疑慮,應洽詢醫師。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