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19日 星期一

18歲以下 禁打雷射割雙眼皮


台灣最新的發燒新車,國際車壇動向、新車試駕與知名賽事消息,【udn發燒車訊】每週五帶來最新的報導! 【一次旅行Bon Voyge電子報】邀您啟動旅行夢想,傳達旅行主題化的新概念,賦予每一次旅行新的觀點與玩法!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udn健康報e報
2013/08/20 第3815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本期索引
醫藥新知 18歲以下 禁打雷射割雙眼皮
腎衰竭…副甲狀腺亢進害的!
肺癌第4期 4D放射治療痊癒
健康焦點 打敗食道癌!病友組「好呷俱樂部」
尿失禁忍20年 就醫7天痊癒
拉K膀胱縮水 只能裝1罐養樂多
三多三動 讓大腦更靈光
健康名人堂/投票,也關係你我健康?
保健優概念 愛穿高跟鞋 足底筋膜炎上身
護腎把關 141家醫檢所免費尿液篩檢

醫藥新知
 
18歲以下 禁打雷射割雙眼皮
記者施靜茹/台北報導/聯合報
網路、公共場所醫美廣告林立,衛生福利部將禁止十八歲以下青少年接受侵入性美容醫學,十八歲至廿歲者,則需監護人到醫療院所說明後,才可整形或打雷射。

衛福部昨天下午邀集整形外科與皮膚科醫學會等專家討論。衛福部醫事司長李偉強說,會中達成共識,要求醫師不可替十八歲以下青少年做侵入性醫美處置,包括要動刀的隆乳、隆鼻、抽脂,以及打玻尿酸、肉毒桿菌素,甚至打脈衝光、雷射等光電類處置都不行。

由於民法規定廿歲為成年人,有身體自主權,廿歲以上者不在此限。但十八歲到廿歲者若想接受醫美處置,必須由監護人陪同到醫療院所說明理由,不能只提供監護人的簽名同意書。

對十八歲到廿歲的人有條件開放整型,李偉強說,與會專家考量到十八歲發育已臻成熟,接受侵入性手術影響不大。

但如果青少年有狐臭或青春痘怎麼辦?李偉強說,治狐臭的頂漿腺刮除手術,或治青春痘的果酸換膚等情況,屬於醫療上的需求,只要醫師評估患者的確有需要,並沒有治療的年齡限制。

 
腎衰竭…副甲狀腺亢進害的!
記者黃宣翰/台南報導/聯合報
65歲鄭姓婦人日前急性腎衰竭送急診,經台南市立安南醫院腎臟科診斷,才發現是副甲狀腺亢進引發高血鈣;鄭婦接受手術切除過度分泌的腺瘤治癒,她的先生昨感謝醫師治療,讓妻子不用終身進行血液透析。

腎臟科主治醫師林軒名說,在高副甲狀腺素作用下,身體鈣會持續從骨頭釋放出來,引發高血鈣,進一步造成病患脫水,併發急性腎臟衰竭。

經安排核子掃瞄,發現鄭婦右下副甲狀腺有一問題腺瘤,隨後由外科主治醫師周俊志,以手術摘除這顆過度分泌的腺瘤。

林軒名指出,病患因副甲狀腺腺瘤引起副甲狀腺機能亢進而後引起高血鈣,導致最後發生急性腎衰竭例子很少見,但只要病患、家屬與醫師充分配合,除病史詢問與理學檢查外,更有許多檢查可找出急性腎衰竭的原因。

 
肺癌第4期 4D放射治療痊癒
記者李世宸/桃園報導/聯合報
一名84歲老翁因嚴重咳嗽到敏盛醫院檢查,診斷確定為原發性肺癌第四期,經弧旋刀放射治療後8個月追蹤檢查,已完全沒有腫瘤。

4D影像導航弧旋刀放射手術治療肺癌,除療效跟外科手術一樣,病人不必動手術、無麻醉風險、不流血、沒有手術後的傷口疼痛等問題。

衛生福利部最近公布民國98年至101年間,台灣男、女十大癌症死亡之首都是「肺癌」。雖然肺癌的發生年齡層有逐漸下降的趨勢,但隨著全球人口老化,肺癌的族群依然以老年人為主體,約有三分之二的肺癌發生在65歲以上的老人。

台灣肺癌病人接受治療之方式分別為手術治療佔18.7%、放射治療佔26.7%、化學治療佔60.5%、緩解治療佔31.5%和其他療法佔17.0%。肺癌的根治性治療以外科手術切除和精確的4D影像導航放射手術(如弧旋刀)為主,其他如標靶藥物治療和化學藥物治療均為非根治性的緩解或輔助療法。

放射治療(俗稱電療)除可作為根治性治療外,可作為有效的緩解治療,也可與外科手術、化學藥物、標靶藥物等搭配作為有效的輔助治療,延長病患的生命,緩解症狀如咳血、疼痛、咳嗽、呼吸困難等,改善病患的生活品質。

敏盛綜合醫院梁永昌副院長指出,在台灣,過去只有約26.7%的肺癌病人接受放射治療,這個比率偏低,歐美國家約50%至60%的肺癌病人會接受放射治療,這方面國內尚有改善空間。

 
健康焦點
 
打敗食道癌!病友組「好呷俱樂部」
記者趙容萱/西屯報導/聯合報
50歲食道癌患者陳克仰2年前因吞嚥困難、胃食道逆流,以為是長期日夜顛倒所致,他直到昏倒送醫才發現是食道癌末期,如今他抗癌成功,可以開心進食,昨天他在台中榮總「好呷俱樂部」食道癌病友會分享抗癌經驗。

台中榮總外科部主任徐中平說,食道癌初期無明顯症狀,約有8成患者發現時已經是第3期,合併口腔癌約2到3成,避免食道癌上身方法,除少碰菸酒、檳榔等高危險因子外,高危險群包括抽菸、喝酒、嚼檳榔族群,以及頭頸癌患者等,從45歲開始,每年應接受胃鏡篩檢。

陳克仰年輕時曾長期擔任大夜班保全工作,40歲時身體出狀況,易疲累,因此辭掉工作並戒菸,2年前,陸續出現吞嚥困難、體力變差、解黑便、胃食道逆流,他以為是以前日夜顛倒所致,直到昏倒送醫,確診為食道癌4期,他才明白身體出狀況的原因。

陳克仰說,他選擇面對,切除腫瘤後,因食道狹窄,適應期長達9個月,除家人支持,他也看美食節目「解饞」,好不容易熬過去,他第一口嚐到美食是廣東粥,覺得能大口享受食物是件幸福的事。

另名55歲病友胡興安是家庭代工老闆,為人熱情的他喜歡與朋友喝二杯,一天抽1、2包菸,3年前因吃東西覺得卡卡的,確診為食道癌3期,他接受放療、化療後,原本要接受手術,但因手術前,他為好友拈香,沒想到高燒不退、肺衰竭,在加護病房住了22天,無法再接受手術,他在接受醫師安排的放療、化療後,癌症降為零期,每3個月回診追蹤。

胡興安形容自己是「鬼門關前走一遭」,讓他更珍惜生命,他以前是綽號「大砲」,脾氣很大,因這次生病改很多,除戒菸、戒酒、遵從醫囑,也培養唱歌、種花和每天走路4000公尺紓壓,更重要是學會放下、感謝,現在體力、胃口都比以前好,他感謝家人支持、陪伴與醫護人員醫治,讓他能迎接新的人生。

 
尿失禁忍20年 就醫7天痊癒
記者莊亞築/台中報導/聯合報
台中市一名60歲張姓婦人,飽受尿失禁困擾20年,因害怕開刀遲遲不就醫,最近鼓起勇氣看診,診療後才發現她是屬「膀胱過動症」,不用開刀就能改善,讓她直懊悔,「早就該來看醫生了。」

張姓婦人說,多年來她都有頻尿、尿失禁、夜尿狀況,因害怕開刀不敢就醫,生活飽受困擾,晚上睡也睡不好,直到看到有微創手術的消息,才鼓起勇氣就診,透過醫師問診、尿液檢查、膀胱功能檢查及解尿日記後,發現她是屬「膀胱過動症」,透過藥物治療、飲食控制、膀胱訓練及簡單的骨盆運動,不到一週,尿失禁的困擾幾乎痊癒了,「我真後悔怎麼不早一點來看醫生。」

衛生福利部豐原醫院婦產科醫師張崑敏表示,造成尿失禁的原因很多,常見的有「膀胱過動症」及「混合型尿失禁」,這兩類尿失禁使用保守療法、藥物治療就能明顯改善,不需動手術;另外約3成病人屬於「壓力型尿失禁」,才得經由手術治療。

張崑敏指出,「膀胱過動症」常會有急尿感,有時會合併急迫性尿失禁,也常有頻尿及夜尿症狀,造成原因很多,如神經肌肉或其他不明原因,引起膀胱的逼尿肌過度活動,年紀越大越易發生。

他表示,婦女泌尿手術多以微創手術即可完成,甚至有離島民眾會來台灣接受手術,「隔天就可以回家」,新一代的「尿道網膜懸吊」方式,在皮膚上沒有傷口,也大大減少術後的疼痛不適,復原時間也快。

他說,許多中、高齡婦女為尿失禁問題而困擾,其實不用害怕就醫,只要由專科醫師檢查、治療,問題多可輕鬆解決。

 
拉K膀胱縮水 只能裝1罐養樂多
記者謝恩得/嘉義報導/聯合報
頻尿、下腹部疼痛、尿尿也痛,1名22歲女上班族原以為是泌尿道感染,一天要尿2、30次,但抗生素也無效,日前到聖馬爾定醫院急疹,坦承有用K他命,檢查膀胱儲尿容量只剩約100CC(等於1罐養樂多)。經醫師經膀胱擴張術和藥物治療才好轉,但醫師警告,吃K他命更嚴重者可能會造成腎臟衰竭。

聖馬爾定醫院腎臟保健中心主任暨腎臟內科醫師陳奎篤說,吸食K他命一時之間不會感覺危害性,卻逐漸侵蝕吸食者的健康,根據研究,長期使用K他命會影響中樞神經系統,造成智力及記憶力下降、失眠、口齒不清等現象。

K他命的代謝物危害也相當大,造成膀胱萎縮等永久性的身體傷害,除了會出現頻尿,嚴重者須置入導尿管或穿尿布、甚至膀胱切除手術,更可能造成腎臟衰竭。

陳奎篤表示,最近的研究顯示,K他命也會成癮,長期吸食者在戒斷時、高達7成會出現生理依賴的現象,大約一半會有倦怠、敵意、易怒、躁動或憂鬱等戒斷症狀。

 
三多三動 讓大腦更靈光
巫瑩慧/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聯合報
預防失智症可以心智與認知訓練和體適能活動、社會參與,掌握「三多三動」,促進大腦功能活化。

多動腦:

美國芝加哥Rush醫學中心,7月初在神經學雜誌(Neurology)上發表,多動腦,可延緩大腦退化。這項長達6年的研究,追蹤調查參與者從兒童時期至老年的心智活動,並從其中294名身故後所捐贈的大腦解剖做比對,發現不論是在學校中的課外活動,或日常生活中的上圖書館查資料、閱讀書報、寫信、編織、攝影、玩樂器、歌唱或玩益智遊戲等,對活化大腦都有顯著的功效。尤其年紀愈大,還保持心智活躍的長者,延緩退化的比率可達32%。

另外,梅約醫學中心研究人員也呼應這項研究,如果能從兒童時期,就持續不斷活化腦力,進而貫徹終身學習。就像銀行存款一樣,不但可以累積聰明才智,在年長細胞開始退化時,也還保有足夠資源,不至於在老年時落入失智症的族群。

多運動:

談到運動對活化大腦的好處,要從1990年美國加州科學家以老鼠做轉輪運動的實驗說起。他們發現運動會促進大腦中掌管記憶區域的細胞增生,功能也跟著加強,從此開啟各項研究,探討不同運動對活化大腦的相關貢獻。

今年2月發表在「老年研究雜誌」的一篇文章指出,運動如有氧舞蹈和快走,在每周兩次參與,六個月後,改善了70歲以上長者的空間認知和語言表達能力。由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從事的另一組研究也發現,原本有輕度認知障礙的測試者,經由體適能如舉重或肌耐力訓練後,在口頭記憶的相關測試,如陌生人的姓名、個人資料等,很容易就能回想起。

另外,美國學者Mortimer也在2012年6月「阿茲海默症期刊」中發表,太極拳和多互動可增進大腦容量。可見不同運動項目或社會參與,對促進腦部活化,會產生不一樣的功效。

研究也顯示,比較理想的運動狀態是:每周至少150分鐘或每次30分鐘以上,一周3至5次,而且不要侷限於一種運動。

多互動:

鼓勵參與社交或親友間的活動,如與家人和親友保持聯繫、在公園或公共場所和鄰居聊天、參與宗教或社團活動、加入醫療或社區的志願服務、安排旅行或聚餐等休閒活動,研究證實這些都可以降低罹患憂鬱和失智症的風險。

尤其是中老年獨居或退休的人,如果孤立自己,與社會疏離,得失智症的比率會高出2倍以上。德國、日本、英國、法國、澳洲和新加坡等國都紛紛推動友善社區或醫院,用社會和專業力量,關注大眾身心健康。

多動腦、多運動和多互動,是非常重要的三多三動原則,而且是愈多愈好,並且要持之以恆。只要是能促進心智活躍、能享受其中樂趣、同時是個人體力所能負荷的,都是值得鼓勵的大腦保健方法。

 
健康名人堂/投票,也關係你我健康?
江東亮/聯合報
最近,經濟日報公布2013年縣市主觀幸福感排行榜。有趣的是,名列前茅的縣市包括金門、連江、澎湖、花蓮和台東等都是離島偏鄉,而不是台北、台中或高雄等大都會。

我花了一些時間,簡單分析公布資料後,發現:主觀幸福感高的縣市,也是對政府作為滿意度高的縣市。

健康狀況滿意度,是整體幸福感的11個指標之一;其他指標包括:休閒睡眠、教育成就、社會連繫、政府作為、環境品質、人身安全、工作狀況、家庭經濟、居住條件,及生活現況。但令人訝異的是:健康狀況滿意度,是唯一與政府作為滿意度沒有顯著相關的指標。

愈滿意政府作為 平均壽命愈短

這個驚訝讓我想起,經濟學諾貝爾獎得主Amartya Sen觀察到的矛盾:印度的死亡率遠高於美國,但是印度人自述健康狀況不好的比率卻比美國人低。

於是,改以平均壽命取代健康狀況滿意度,結果竟然發現:對政府作為滿意度愈高的縣市,也可能是平均壽命愈短的縣市。

隨後,我又再分析2012年縣市幸福感排行榜。由於該年度同時有主觀幸福感及客觀幸福力指標資料,所以我的發現更多:

第一,仍然是政府作為滿意度高的縣市,整體主觀幸福感較高。

第二,整體主觀幸福感與整體客觀幸福力之間的相關性不高。

第三,相同領域的客觀指標與主觀指標之間也不一定有顯著相關,例如:平均壽命與健康狀況滿意度之間,即無顯著相關。

第四,對政府作為滿意度愈高,縣市平均壽命可能愈短,而且達統計顯著水準。

台灣是一個民主政治的國家,特別是經過兩次政黨輪替,「做不好,換人做」的思想,早已深植人心,而執政黨也相對重視施政滿意度的評價,所以以政府作為滿意度為幸福感指標之一,可說符合本土特色。但是,為什麼對政府作為滿意度高的縣市,反而平均壽命變短呢?

可能原因之一,是公民參與才是推動民主政治,提高治理品質的動力,而政府作為滿意度並不等於公民參與程度。

例如,投票率是重要的公民參與指標。當進一步分析2012年總統大選選情資料後,我看到了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對政府作為滿意度愈高的縣市,投票率愈低,而投票率愈低的縣市,平均壽命愈短。

從公衛看健康 也能是政治議題

就公共衛生的觀點而言,上述發現有什麼特別的意義?第一,我們要明白:健康不只是個人的問題,也可能是政治的議題。事實上,早在165年前德國醫師Rudolf Virchow(1821-1902)就已經領悟到這一點。

這位細胞病理學之父,在1848年考察上西利亞西斑疹傷寒疫情後指出:疾病流行就是社會出問題的警告。如果社會上有許多人一起生病,就要想到這個社會是不是也生了病;而解決社會的生病現象,則必須從上游著手,進行社會改革。既然得到這樣的結論,Virchow後來除在柏林大學任教外,亦積極參選柏林市議員,終身為公共衛生奮鬥,直到去世為止。

推動社會改革 消除健康不平等

第二,公民參與是社會改革的動力。近年來從SARS事件,到塑化劑、毒奶粉和毒澱粉,甚至役男枉死案,都不僅是個人的健康問題而已。雖然我們不期待每一個人都像Virchow一樣直接從政,但是隨著公共衛生問題與日俱增,卻希望每一個人都能關心公共衛生議題,並且利用各種機會和行動表達他或她的關心,包括參加遊行或集會活動,以及選舉時不要忘記去投票,讓政府看到人民的力量,不斷推動社會改革,以消除健康不平等的現象。

(本文作者江東亮,為台大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教授)

●健康名人堂邀請國內外醫藥公共衛生專家分享健康觀點與視野,每周二刊出

 
保健優概念
 
愛穿高跟鞋 足底筋膜炎上身
記者楊孟立/平鎮報導/聯合報
中壢市一名陳姓輕熟女,因為工作需求長時間穿著高跟鞋,某天早上下床行走突然感到腳後跟疼痛,就醫後才發現是因為長期穿高跟鞋行走,引發了足底筋膜炎,所幸在接受了類固醇與增生注射,加上復健治療後病情已經好轉。

壢新醫院復健科醫師李朝智表示,現代女性愛美,高跟鞋越穿越高,足底筋膜炎發生率是男性的2倍。一般來說症狀都是早晨下床時,或是久坐、久站後開始行走的前兩三步足跟會感到強烈疼痛,但在休息或行走一段時間後疼痛感會減輕,而痛點通常位在足跟和地面接觸面的內側。

李朝智指出,引發足底筋膜炎主要原因就是「使用過度」,像是體重過重、站立太久、走太多的路、用力方式不對(如穿著高跟鞋),另外天生的扁平足、高弓足、足跟肌腱過短等都是高風險族群。足底筋膜炎可透過物理治療減緩疼痛及發炎症狀,但如果想要治本,還是要從走路習慣及常穿的鞋子下手。

「雖然透過物理治療可減緩疼痛感,但足底筋膜炎很難一次治癒,如果不改變鞋款復發率還是很高。」醫師建議應選擇柔軟、寬鬆的鞋,避免高跟、太緊或太硬的鞋;至於頑固型的足跟疼痛,則可以考慮施打類固醇或是增生治療。

李朝智表示,女性鞋跟高度盡量以2.5公分高最為理想,最高不要超過5公分。另外,有些鞋款只用1、2根繩子固定足部,穩定性不足,會建議鞋面應要包覆面積大一點,腳趾前預留1公分左右空間穿起來會比較舒服。

 
護腎把關 141家醫檢所免費尿液篩檢
記者施靜茹、張嘉芳/台北報導/聯合報
台灣有洗腎王國封號,逾7萬名洗腎患者中,不少人到了第四期或第五期的重度腎臟病,才發現腎功能不好,醫事檢驗師公會全聯會即日起在全台141家醫事檢驗所提供免費尿液篩檢,提醒民眾注意腎臟健康。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日前因突發肺部感染引發敗血症遽逝,由於他洗腎達30年,也讓許多人注意腎臟病變問題。

根據健保署去年9月統計,台灣洗腎患者逾7萬人,其中近七成是糖尿病、慢性腎絲球腎炎及高血壓所引起的腎衰竭;再加上國內外食族眾多,食物中放了不當添加物、黑心商品及環境荷爾蒙事件層出不窮,都可能造成腎臟負擔。

醫檢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吳俊忠表示,早期腎臟病無明顯症狀,民眾不易發現,往往等到腎功能嚴重受損,即拖延至第四期與第五期的重度到末期腎衰竭而必須洗腎時,就已太遲。

吳俊忠指出,目前國民健康署提供40歲以上成人健檢,在腎臟功能只看尿蛋白,可能不易觀察腎臟全貌。醫檢師聯會結合全台141家醫檢所,免費替民眾做尿液篩檢,將包括尿液酸鹼值、尿蛋白、尿糖、尿潛血反應及尿沉渣共五個檢驗項目。

這項活動從今天起至9月18日,只要社區的醫檢所懸有「愛腎護身尿液免費篩檢」布條,不分年齡者都可在現場填寫簡單資料及提供尿液,10至20分鐘內即可知道腎功能及尿糖情形,了解有否腎臟病及糖尿病。醫檢師全聯會洽詢電話02-2394-9182。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