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偏方-鴨肫山藥粥:準備鴨肫1個,山藥、薏仁各30克,白米50克。將鴨肫洗淨、切片,與其他材料放入鍋中,加水煮粥食用。每日1次,2週為1個療程。 一般人感冒、咳嗽,往往約1週就能痊癒,但有些病患並非如此。 黃阿姨幾個月前因受涼感冒,出現頭痛、咳嗽、鼻塞、流涕等症狀,服用感冒、化痰藥後症狀緩解,但仍會咳嗽。服用多種抗生素,咳嗽仍未消失。經朋友介紹,專程撘車2小時,來我的門診看病。 初見黃阿姨時,她模樣憔悴,不時輕聲咳嗽。她說已咳了幾個月,痰多質稀,每當遇到冷空氣,或刺激性氣味後,咳嗽則會加重,喉嚨很癢,雙腿肌肉痠軟無力,食慾不佳,飯後總會腹脹,睡眠尚可,每天排便3~4次,卻不成形,小便倒很正常。 她說已長期服用多種中西藥物,不想再以藥物治療,希望我以食療的方式調養,因此,我向她推薦一個食療方。 方法:鴨肫山藥粥。準備鴨肫1個,山藥、薏仁各30克,白米50克。將鴨肫洗淨、切片,與其他材料放入鍋中,加水煮粥食用。每日1次,2週為1個療程。 黃阿姨回家服用上述藥方,2週後回來複診,表示咳嗽已經明顯減少,幾乎無痰,喉嚨也不太癢,慢慢開始有胃口,飯後也不再腹脹,每天排便1次,成形,原先不適的症狀明顯好轉。她繼續服用1週後,病體基本痊癒。 從中醫看來,黃阿姨的症狀屬於「肺脾兩虛」的證型。患者剛染外邪時,肺部與外邪相爭,但始終未能完全清除外邪,結果正氣與外邪,兩邊都不占上風,打起「持久戰」。久而久之,患者的肺氣虧虛不說,「脾氣」也同樣受損,這從患者食慾欠佳、食後腹脹、每天排便3、4次,且不成形等症狀即可看出。 至於雙腿肌肉痠軟,也是脾虛的特徵,因脾主肌肉,脾虛則肌肉失去濡養,自然痠軟無力。 對於這樣的患者,培土生金,就是一個理想的臨床思維。從中醫五行理論來看,脾胃屬土,肺屬金,土為母,金為子,母榮則子榮,因此,補脾氣,則能生肺氣。 脾主運化,肺主呼吸,脾傳輸飲食水穀的精氣,向上輸送到肺,與肺吸入的氣結合,變化而成宗氣,所以有「肺為主氣之樞,脾為生氣之源」的說法,兩者相輔相成,互相影響,這就是脾助肺益氣的作用。 脾氣健旺,則肺氣充足;脾臟生血,陰血充盈,則可濡養、滋潤肺陰,達到肺部的陰陽平衡狀態。 再者,脾運化水濕的功能,又需借助肺氣的宣發與肅降。<素問•經脈別論>記載:「飲入於胃,游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意指人體的水液,由脾氣上輸到肺,透過肺的宣發肅降作用,布散全身及下輸到腎或膀胱。 中醫治療慢性咳嗽,利用「培土生金法」頗具佳效。早在漢代,醫聖張仲景的「黃耆建中湯」便已治療肺虛損不足,可謂「甘溫培土生金法」的創始者。李東垣認為「脾胃一虛,肺氣先絕」,創健脾益氣之法,補充「培土生金」的內容。明朝名醫李士才也說:「脾有生肺之能…土旺而生金,勿拘於保肺。」 「鴨肫山藥粥」主要為補脾之品,可用來治療咳嗽,是取其「培土生金」之義。鴨肫,即鴨胃,與中醫的「雞內金」皆為補益脾胃佳品,從食療上來說,鴨肫風味更勝一籌。 「山藥」是補脾益氣佳品,現代藥理研究發現,山藥的確具有增強人體免疫系統的作用,印證其「補正氣」的效果。 「薏仁」也曾是貢品,據載,乾隆皇帝很愛吃薏仁做的「八仙糕」。薏仁歸脾、胃、肺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補益之效。 現代藥理研究更發現,薏仁具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皮膚科常用薏仁治療扁平疣、傳染性軟疣,和尋常疣等病毒性皮膚病。對於慢性咳嗽患者而言,薏仁抗外邪的作用也十分顯著。 ~以上資料摘自《很老很老的老偏方4》朱曉平◎著 人類智庫【康鑑文化】出版 →★看更多點這裡★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