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9日 星期四

慈濟添血液透析室 洗腎更方便


【阿姆尼愛閱讀】電子報介紹好書,以閱讀帶給青少年豐富的心靈滋養和成長的力量,讓讀者們樂在閱讀。 【風潮MuziU音樂生活報】提供你喜愛的風潮音樂最新發行專輯,回顧經典音樂專輯,分享音樂背後動人故事。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udn健康報e報
2013/08/30 第3823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本期索引
醫藥新知 慈濟添血液透析室 洗腎更方便
徐生明最後公益「宣導器捐」 譚艾珍母女響應
電子耳 讓他聽到「摩斯密碼」
裝人工電子耳 最好勿逾1歲
健康焦點 圖解糖尿病 她血糖降了
保健優概念 膝關節養護 可補充膠原蛋白
健康你我他/水果沙拉當前菜 清涼爽口開胃

醫藥新知
 
慈濟添血液透析室 洗腎更方便
記者段鴻裕/花蓮報導/聯合報
花蓮慈濟醫院昨天啟用「第二血液透析室」,增加32張病床,院長高瑞和表示,每月將可多服務約2500人次,讓洗腎民眾受到更好照顧。

台灣目前洗腎人數約7萬餘人,洗腎病患的發生率、盛行率都居世界第1,花蓮慈濟醫院成立第二血液透析室,由慈濟醫療志業執行長林俊龍、花蓮慈濟醫院院長高瑞和、腎臟內科主任方德昭等人揭幕。

方德昭說,洗腎病人通常1周洗3次,花蓮慈濟醫院血液透析室自1988年元月成立以來,5度擴床至目前38床,仍幾乎天天滿床,平均每月服務近2500人次。

目前花蓮縣約有700名洗腎病人,3分之1在花蓮慈院洗腎,執行長林俊龍說,很多鄉親希望到花蓮慈院洗腎,現在成立「第二血液透析室」,更多花蓮鄉親可以受到照顧。

 
徐生明最後公益「宣導器捐」 譚艾珍母女響應
記者詹建富/台北報導/聯合報
「感謝弟弟捐腎及醫療團隊的照顧,讓我可以回到球場。」日前猝逝的義大犀牛總教練徐生明,在生前拍攝的最後一支公益廣告中,推廣器官捐贈,言詞剴切。同拍廣告的藝人譚艾珍及女兒歐陽靖也說:「響應器官捐贈,為生命留下最完美句點。」

為推廣器官捐贈,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上月22日邀請徐生明及譚艾珍母女,拍攝宣傳影片。器捐中心董事長李伯璋表示,徐生明本來答應成為器捐中心新任董事,不料日前因心肌梗塞病逝,令人錯愕與不捨。

李伯璋說,3年前台灣器捐運動會上與徐生明結識,這次邀請他出馬拍攝公益宣傳影片,徐生明一口答應,不收分文,只支領計程車資。

譚艾珍一直認同器捐理念,曾向先生勸告「救人一命,無損己身」,但另一半一直猶疑不決,某日在睡夢中蒙主寵召,完全沒機會器捐。為此,她不忘提醒歐陽靖:「如果媽媽有什麼狀況,記得要統統捐光光,如果不能捐器官,也要捐出大體。」

李伯璋表示,人體有兩枚腎臟,按理活體捐腎應比活肝移植的案例多,但國內卻相反,可能因為不少腎友認為繼續洗腎就好。

但從國外報告顯示,換腎是尿毒症第一選擇,且換腎比洗腎平均要多活10年。李伯璋很佩服徐生明能夠現身說法,畢竟只有病人及家屬最能體會等待器官移植的辛酸,呼籲民眾能響應器捐的大愛。

 
電子耳 讓他聽到「摩斯密碼」
默默/北市內湖/聯合報
弟弟周歲時,覺得他的語彙不多,生病看醫師時,隨口問一下,醫師認為可能是比較慢講。直到兩歲半,因感冒看病再次詢問,當下年輕醫師請弟弟開口叫他:「叔叔」,弟弟卻講成:「都都」。於是醫師建議我帶孩子到耳鼻喉科做聽力檢查。

聽力檢查後,發現弟弟聽損。開始選配助聽器、找聽損療育基金會,為弟弟的聽力而努力。小學階段常因感冒,使聽力損失更多,國中後課業學習更加不從心。每次聽力追蹤,聽力師建議是否考慮開人工電子耳。經過和弟弟多次溝通後決定開刀,國二寒假手術。

術後第二天「開頻」,看到弟弟不適應的表情,心裡著實著急。弟弟形容聽到吵雜的聲音,像馬路旁施工中的電鑽聲,他覺得非常不舒服。在聽力師的協助下,調整電子耳頻道與音量,達到弟弟能接受的狀態。

助聽器和人工電子耳不像眼鏡,戴上就看得清楚,聽能需要訓練,好像小孩學說話,必須指著「桌子」教他說「桌子」,小孩才能將「桌子」與聲音連結。

術後,弟弟用人工電子耳聽到的聲音大多是陌生的,讓他不安。

接著安排語言復健,每周一次到基金會,老師從字音開始教,讓弟弟知道原來這個音,透過電子耳接收,是什麼樣的聲音,回家每天睡前複習聽的訓練。經過四個月努力,語彙與詞句達到老師要求,終於不用到基金會上課了。

最近弟弟的朋友因為聽力變化,考慮接受人工電子耳手術。詢問弟弟,如果回到從前,還會開刀嗎?弟弟堅定地說:「會。」「為什麼?」「因為聽到的聲音變多了」「那你聽到的是什麼?」「是摩斯密碼」。

摩斯密碼對沒有學過的人是無意義的,但對有需求的人,卻可以傳達訊息。經過復健與學習,弟弟已將吵雜的「電鑽聲」,重新組合成對他有幫助的「摩斯密碼」。

希望即將動電子耳手術的朋友,對於新聲音的接受,要給自己一段時間,經過復健、準備,才能讓電子耳發揮幫助。

 
裝人工電子耳 最好勿逾1歲
採訪整理/記者張嘉芳/聯合報
對聽力損失的孩子,「大隻鳥慢啼」是錯誤迷思。極重度聽損兒,即80分貝以上聲音聽不見者,建議出生10個月內必須開刀裝置人工電子耳,最晚不超過1歲,以免影響學習成長。

101年3月15日起,新生兒聽力篩檢已獲得政府補助,寶寶出生36小時內可檢驗是否有聽力損失。

治療聽損,主要方法包括戴助聽器或裝置電子耳,若聽不見67分貝以下,助聽器效果不比電子耳差,建議戴助聽器即可;聽損介於67至80分貝,需由醫護人員進一步評估孩子講話發音,若講不好或不清楚,建議裝置電子耳;聽損達80分貝以上,應直接裝置電子耳 。

治療聽損,出生6個月至4歲是學習說話的黃金時期,此時聽不見或聽不清楚,即使長大裝置電子耳矯正,說話也會不自然或有口音。建議6個月至4歲的聽損兒,每3至6個月應定期回診,由醫師評估使用助聽器或電子耳治療。

電子耳主要在耳蝸開刀植入,一開始由醫師調整頻道與音量,通常1歲以下幼兒只會調至最大音量的60%,接著視情況逐漸調高音量至30或35分貝,以免幼兒習慣了安靜的世界,一開始被電子耳突如其來的「嘟嘟…」聲響嚇到,甚至當成噪音,這「嘟嘟聲」其實正是為患者解讀聲音的「摩斯密碼」,但未經訓練時,不同的嘟嘟聲聽起來都一樣。

每個孩子學習能力不同,電子耳復健矯正至少需1.5年,才能聽得懂摩斯密碼。一開始分辨不同音,如手、鼻子、日光燈,電子耳可能出現嘟、嘟嘟、嘟嘟嘟,三種不同聲音。其次是同樣兩個音,進一步分辨意義,如眼睛、眉毛、鼻子等;接著是更高階的氣音訓練,如茄子、鞋子、絲瓜,當方法學會後,即可舉一反三,在家自學練習。

沒有耳蝸或聽神經者,不適合裝電子耳。電子耳一個約100萬元,政府針對低收入戶或中低收入戶、一般家庭補助金額不同,分別約20萬至60萬元。

諮詢/振興醫院耳鼻喉部主任陳光超

 
健康焦點
 
圖解糖尿病 她血糖降了
記者趙容萱/南區報導/聯合報
台中市65歲糖尿病患陳秀美因年輕時愛吃美食,50歲罹患糖尿病,她接受「糖尿病看圖對話」衛教,打破以往忌口的迷思,她種菜、養成散步習慣,一年下來瘦5公斤,也不用打胰島素。

台中市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黃建寧說,院方去年使用由糖尿病衛教學會引進的「糖尿病看圖對話」,共有3個梯次、42名病患,及30名社區病患,透過圖解糖尿病,及分組討論衛教,發現患者血糖有明顯下降。

他指出,接受「糖尿病看圖對話」72名病人中,糖化血色素顯著減少,平均由9.2%降至7.6%,空腹血糖由190減少至135mg/dL,餐後血糖由297減少至125mg/dL。

中山附醫昨天辦糖尿病病友回娘家活動,病友分享控制血糖歷程。陳秀美年輕是業務員,也是美食主義者,50歲時罹患糖尿病,吃東西都很忌口,但常常出門時,美食當前不敢吃,晚上回到家後,偷偷開冰箱找食物,結果反而吃得更多,血糖控制不好,甚至瀕臨接近需要打胰島素的邊緣。

陳秀美說,去年她在中山附醫受「糖尿病看圖對話」衛教,透過小組討論,破除以往迷思,原來病患也可以吃得和一般人一樣,學會先吃青菜、再吃蛋白質、肉類,飲食均衡、減量即可,不必忌口到經常「餓肚子」。

陳秀美指出,她也從衛教中,開始散步習慣,以及培養種菜的嗜好,每天都吃自己種的菜,心情也因為不用忌口、可以跟朋友一起喝下午茶,感覺變年輕,相當開心,一年下來共瘦5公斤,血糖獲得控制,不需要打胰島素。

黃建寧說,「糖尿病看圖對話」衛教是透過4堂、各2小時的小組討論課程,很多病患透過「糖尿病看圖對話」衛教,學會自我健康管理、自我保健,施打胰島素的意願也大為提高。

 
保健優概念
 
膝關節養護 可補充膠原蛋白
記者陳立儀/台北報導/聯合報
邁入高齡化社會,銀髮族的健康與日常養護更加重要。根據藥妝店統計,關骨保健類在保健品整體銷售占比始終名列前茅,可見消費者對關節養護的需求與重視。

台灣75歲以上的銀髮族約有8成5曾有膝蓋關節疼痛的困擾,甚至會影響睡眠或難以行走,每年置換人工關節的人數高達8000人,且有逐年增加的趨勢。

醫師表示,退化性膝關節炎除了老化之外,錯誤的勞動姿勢、肥胖或遺傳等因素,都有可能影響關節健康。如果發現家中長輩有關節腫脹疼痛、早上起床後感覺僵硬、關節活動時會有聲音等現象,就應盡速諮詢專業骨科或老人醫學科醫師。

營養師梁家瑋則建議,飲食方面可適量補充含膠原蛋白的食品,例如豬腳、雞皮等動物性膠質,烹調過程應避免高鹽、高油,以免增加身體負擔。

此外,可依個人需求適度補充關節保健食品,像是含MSM、葡萄糖胺、軟骨素的三重優質複方葡萄糖胺錠,可避免高油脂、高鈉的潛在風險,提供日常關節保養更便利的選擇。

 
健康你我他/水果沙拉當前菜 清涼爽口開胃
劉韻詩/北市大安/聯合報
台灣水果種類繁多,四季不斷,質優味美,吃水果是國人的福氣。但水果甜度高,吃多了,怕熱量太高,增加身體負荷。

身為一家之「煮」,幾度傷腦筋後,終於「撞」出新點子。

取當季水果三五樣,或芒果、西瓜、芭樂搭配奇異果;或木瓜、蘋果、水梨、火龍果加幾顆葡萄調色;再依水果酸甜度,淋上優格、百香果肉或檸檬汁調味;做成水果沙拉,當作每餐第一道菜。

甜郁果香與繽紛色彩為餐桌添加無限情趣,讓家人胃口大開。

炎炎夏日,西瓜最消暑。但厚厚瓜皮棄之可惜,我便用瓜肉與外皮間的白色部分,與鳳梨心、蘋果皮等,加檸檬汁與少許鹽,切絲涼拌;這道中式水果沙拉,不但營養豐富,爽口開胃,還有廢物利用之功,有助環保。

豐富的餐點前,先上道水果沙拉,既清涼又合乎選擇天然食材、低油低糖低鹽、多樣維生素的健康要求;且先進食水果,便可少吃些肉蛋麵飯,有消脂瘦身的效果。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