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怎麼說:黃瑽寧醫師 如果仔細看一個孩子的胡鬧行為,我們會發現都是與環境互動所產生的一種「惡性循環」。 首先我們要了解孩子為何要胡鬧?為什麼會躺在百貨公司地板上耍賴?說穿了,都是為了要得到大人的注意與關愛。於是爸爸為了面子,不想在大庭廣眾之下丟臉,而牽就孩子買了他要的東西。這下子,孩子以為只要敢吵,就可以得到他想要的,下次就會故技重施,甚至變本加厲地胡鬧。 可是大人對孩子的耐性也是有限度。第一次讓步,第二次勉強同意,到了第三次大概就沒耐性了,而覺得這孩子很麻煩、很討厭,每次都用這招來威脅大人。於是大人也會發脾氣,甚至不想和這孩子講話,不太想理會他。然後,孩子就覺得大人都不關心他、不愛他了;為了要得到大人更多的注意,就會賭氣地更加胡鬧,進而演變成一種惡性循環。 看出來了嗎?要打斷這個惡性循環是不可能從孩子身上處理的,因為孩子的表現都是被動的、被刺激出來的,一定要從父母主動關懷孩子開始。就舉孩子在百貨公司地板上耍賴為例,不要因為孩子讓你丟臉而不理他,反而更要關心他。平常在他表現好的時候,就要鼓勵他、關心他,讓他知道原來只要像平常乖乖的,爸爸媽媽還是很愛他的。這樣一來,等到他想要什麼東西的時候,就會採取比較理性的方式來表達,而不是胡鬧耍賴。 父母處理孩子的情緒問題可以參考以下四步驟: 1.冷靜:父母要控制自身的情緒。當孩子惹你生氣時,你可以默數1到10,或是默禱,把自己的火氣先降溫下來。這部分應該是最難的,卻也是最重要的。 2.傾聽:從寶寶還不會說話的時候就開始學習傾聽孩子說話。那是一種習慣,也不容易勉強假裝。耐心聽孩子說他到底要什麼?為什麼? 3.溝通:聽完孩子的聲音之後,就要跟孩子溝通大人的想法,為什麼現在不行?為什麼要等一下? 4.執行:溝通的時候要跟孩子有一個約定,當時間到了,就要真正執行你們的約定。 ★專家怎麼說:王韻齡心理師 就拿雙胞胎為例,都是相同父母所生,遺傳基因也都一樣,但是個性往往大不相同,為什麼?這跟孩子的先天「氣質」有關。寶寶剛出生的時候,我們從嬰兒房裡就可以看到每個寶寶都有不同的氣質;有的寶寶只要一醒就一直哭,有的卻是可以安安靜靜地躺在那邊。 依管教難易程度,我們可以將不同氣質孩子分成五種養育類型: 第一種就是半夜哭鬧、白天不睡覺,父母最頭疼的「難養型」,也叫「磨娘精型」;第二種是「容易型」,生到這種氣質孩子的父母就很幸運了,天生就是很好教養;第三種是「慢吞吞型」,反應慢、動作慢、說話慢,個性比較退縮的孩子,教養起來也是挺麻煩的;第四、五種是「中間偏難」和「中間偏易」兩種。 孩子有孩子的氣質,父母也有自己的不同氣質。個性大而化之、比較無所謂的父母,若生到敏感的孩子,教養上就會覺得很困擾。這種孩子很在乎環境裡的人事物,特別需要別人的關注;當父母不關心他,但父母卻認為孩子太鑽牛角尖。 反之亦然,敏感的父母對孩子的成長很焦慮,而孩子如果是大剌剌的個性,什麼也沒關係、不在乎,這種親子互動就會造成某一方的EQ表現較差、較難適應彼此關係。 ~以上資料摘自《把孩子教好不容易》黃瑽寧、王宏哲◎著 人類智庫【康鑑文化】出版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