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7日 星期一

南迴急救醫療中心 有影了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書籤  電子書  
udn健康報e報
2012/09/18 第3592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本期索引
醫藥新知 身體長異常白斑 求診能改善
腸病毒71型仍活躍 勿輕忽
遭紅火蟻叮咬 10分鐘就休克
腎結石拖成癌 苗栗現二例
兒科醫學期刊:新生兒接觸貓狗 抵抗力增加
南迴急救醫療中心 有影了
健康焦點 睡得好營養夠 搶救壓力性掉髮
掉髮&膿疱…可能頭癬在搔擾
健康名人堂/看病…別指揮醫師 別要求特權
保健優概念 自製中藥面膜 諮詢為先
研究顯示:進食不定時 胖得最快

醫藥新知
 
身體長異常白斑 求診能改善
大林訊/聯合報
嘉義大林慈濟醫院長賴寧生提醒,若身上出現異常白色斑點且持續增生,應盡速尋求醫師協助。他說,經長期臨床治療經驗,新的治療方法改善率很高,大林慈濟醫院6年來已有900多人使用,95%白斑不再擴散,更有三分之一色素重生,至今也沒有副作用。
 
腸病毒71型仍活躍 勿輕忽
花蓮縣17日電/中央社
腸病毒疫情雖已出現下降的情形,但花蓮縣衛生局今天指出,易造成重症的腸病毒71型卻仍活躍,家長不要忽視威脅。

花蓮縣衛生局長徐祥明表示,時序進入秋季,依據過去腸病毒防治經驗和最近的監測資料顯示,腸病毒疫情雖已下降,每週重症個案數也明顯減少,但易造成重症的腸病毒71型卻仍活躍,家長千萬不要掉以輕心。

徐祥明指出,依據全國疾病管制監視資料顯示,截至9月13日止,全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個案達144例,大多是感染腸病毒71型所致,其中有2名幼兒不幸死亡。

花蓮各小學和托兒所從9月陸續開學後,花蓮衛生局除積極展開衛教宣導外,並進行成效查核,全力防堵腸病毒在校園內傳播。

徐祥明呼籲家長應教導學童養成良好個人衛生習慣,如果學童身體不適應儘速就醫,並請假在家休息,落實「生病不上學」的防疫觀念,以避免把病毒傳播給其他學童。

學齡前嬰幼兒屬於重症高危險群,且重症病程發展快速,徐祥明說,黃金治療時間僅短短數小時,如果家中嬰幼兒診斷感染腸病毒時,應設法與其他嬰幼兒隔離減少接觸,以降低交叉感染的機會。

 
遭紅火蟻叮咬 10分鐘就休克
記者楊孟立/中壢報導/聯合報
小心,紅火蟻入侵,請鄉親提高警覺。中壢市張姓男子前天遭紅火蟻叮咬,引起嚴重過敏失去意識休克,家人緊急打119,救護人員將患者情形回報指揮中心,醫師在電話線上指示先注射腎上腺素,患者到院前恢復意識,從鬼門關前救回來。

縣政府農業局長曾榮鑑提醒鄉親一旦遭紅火蟻叮咬,要趕緊求救,農業局會立即進行防治,避免有人再次受害。昨天經過一天的搜索未在張家周遭發現紅火蟻窩,今天會持續派員查看環境。

壢新醫院皮膚科醫師張永茂表示,紅火蟻會叮咬人類都是為了自衛,叮咬時會大量分泌蟻酸,引發劇烈灼熱感、疼痛以及癢的感覺,之後會產生白色膿皰,患者應立即冰敷患部並以肥皂、清水清洗,千萬不可抓揉叮咬處,以免將膿包弄破引起細菌感染;若是過敏體質的人被紅火蟻叮咬,可能會引發過敏性休克,需立即就醫。

25歲的張姓男子前天下午在家門口洗衣物時,左腳背突然一陣針刺痛感,一開始只感到傷口紅腫,過不到10分鐘突然雙眼發黑、嘴唇發紫、呼吸困難,最後喪失意識倒臥在地。

接獲報案的青埔消防分隊黃郁閔、張財裕到場後測得張血氧濃度不足,又聽家人說有看到「紅色的螞蟻」,研判他被紅火蟻叮咬引發過敏性休克,將昏迷狀況回報指揮中心,由長庚醫師指導優先注射抗過敏的腎上腺素,過沒多久即慢慢恢復意識。

不過張的呼吸仍相當微弱,救護人員替他戴上氧氣罩,待血氧濃度回復正常後送往壢新醫院救治,由醫師再做抽血檢查、心電圖,確認只有一處傷口且無大礙後開給抗過敏藥物出院。

 
腎結石拖成癌 苗栗現二例
記者胡蓬生/苗栗報導/聯合報
苗栗市大千綜合醫院最近發現兩起少見的病例,兩名罹患腎結石超過20年的老婦,都出現腎臟惡性腫瘤病變,院方提醒民眾,結石痛要儘快就醫,不痛也應定檢。

大千泌尿科主任吳亞伸指出,泌尿道結石是很常見的疾病,夏季悶熱,排汗量增加或長時間待在空調環境,水分流失多、補充又不足,是結石發生的高峰期;一旦出現腰痛、排尿疼痛、血尿等症狀,應儘速就醫,泌尿道結石如延誤治療,恐因結石阻塞泌尿道,引起腎臟發炎、萎縮,腎功能受損,甚至必須洗腎。

他指出,82歲鍾姓老婦結石病史超過30年,因多年前的手術造成輸尿管阻塞,殘留的腎結石與身體共存許久,前兩個月發現她的腎臟轉成上皮細胞惡性病變,術後恢復狀況良好。但另名79歲的賴老太太,也是腎臟有鱗狀上皮細胞癌病變,遺憾的是癌細胞已轉移而無法手術。

 
兒科醫學期刊:新生兒接觸貓狗 抵抗力增加
記者黃文彥/台北報導/聯合報
國外研究發現,新生兒接觸貓狗活得更健康。芬蘭研究團隊針對三百九十七名新生兒研究後發現,新生兒接觸貓狗,可降低呼吸道疾病發病率。這篇論文刊登在今年八月的「兒科醫學期刊」《Pediatrics》。

台北市獸醫師公會理事長楊靜宇表示,除非新生兒有過敏體質,否則家中寵物不僅能提高新生兒免疫容忍度,也有助於穩定情緒。

但國泰醫院小兒科醫師洪依利態度保留。她說,確實有不少研究有類似發現,但多是國外研究;外國氣候比較乾燥、空曠,與台灣狹窄、潮濕明顯不同。

洪依利說,除過敏外,新生兒也可能觸摸寵物後,將病菌吃下肚。洪依利建議有新生兒的家庭,盡量養短毛寵物,也不要與寵物共眠,降低過敏機會。

不過,台大醫院小兒過敏免疫科主任楊曜旭表示,這類研究目前仍沒有定論,但接觸過敏原,確實有增加抵抗力的機會。

楊曜旭說,家中如果已經有養寵物,不必急著把寵物送走,不妨觀察一陣子;如果新生兒有皮膚紅腫、打噴嚏等過敏反應,再將寵物送走也不遲。

事實上,除提高免疫容忍度外,也有研究指出,養狗的小孩較活潑。國泰醫院臨床心理師黃淑惠說,觸覺是較早發展的感覺,新生兒透過撫摸、感覺,能培養的認知功能,體會生命的真諦。

 
南迴急救醫療中心 有影了
記者尤聰光/台東縣報導/聯合報
聯合報長期關注「南迴醫療」終受重視。衛生署長邱文達日前訪視台東縣大武鄉及達仁鄉,承諾儘速完成規畫,建置「南迴急救醫療中心」,提供南迴地區民眾更好的急重症醫療照護。

這項消息讓大武、達仁鄉民興奮不已,不過也有鄉民反諷「署長說的又怎樣?馬總統開了很多支票也沒兌現」;鄉民心情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達仁鄉七十六歲婦人邵亮妹說,希望不要是「芭樂票」。

八月廿四日聯合報推出南迴醫療願景報導後,引起社會與政府、醫界關注,提升南迴醫療最近有了進展,邱文達前天率衛生署醫事處、照護處等主管人員,前往大武和達仁兩鄉,聽取當地民眾及醫護人員的意見。

邱文達會後表示,衛生署已規畫成立「南迴急救醫療中心」,接著會再做好配套,並審慎評估是否成立「南迴醫院」。

大武保健診所醫師楊文吉說,大武和達仁鄉民看病,得花一個半多小時車程趕到台東市區就診,對於成立南迴醫院樂觀其成;但配套措施一定要完善。

「越快成立越好,就少花點車錢。」達仁鄉民陳志強說,在南迴公路沿線成立大型醫院,「我們可是等五、六十年」,縣長、立委選舉,老是有候選人拿來當政見,這次衛生署長承諾成立南迴醫院,對鄉民是一大福音。

台東縣衛生局前局長陳照隆表示,台東縣三大區域包括東海岸線有署立成功分院、縱谷線有關山慈濟分院外,唯獨南迴線至今沒有一間大型醫療院所;去年邱文達視察台東時,就曾表示有意在南迴線設立醫療院所,這回視察南迴地區再度提及,「顯示中央已在推動,不是口號而已」。

 
健康焦點
 
睡得好營養夠 搶救壓力性掉髮
董懿容/彰化基督教醫院中醫部醫師/聯合報
王先生在外商公司當業務,常在外奔波,最近半年發現自己開始掉髮,頭髮變得稀疏。檢查發現王先生壓力過大,睡眠不足,加上營養不良,導致毛髮逐漸脫落。

掉髮是現代人常見問題,除了遺傳,也與壓力有關,更受睡眠狀況、飲食習慣、排便、生理周期影響。中醫觀點,肝藏血,腎藏精,肝腎不足是掉髮最常見的原因,其次是氣血衰弱,或肝鬱、血熱等問題,都可能造成掉髮。

「髮為血之餘」,中醫認為頭髮與血相關,血又是營養物質化生而來,脾胃不佳或飲食失當的人,通常連帶影響到毛髮的潤澤度,甚至掉髮。例如生產過後的媽媽,若產後氣血大虧,氣虛、血虛,無法濡養身體肌膚毛髮,所以毛髮枯燥,甚至脫落。

臨床觀察,喜吃刺激性食物的人,也常有掉髮問題,由於其體質較為濕熱,影響毛囊正常生長,除了掉髮,通常也有很多頭皮屑、頭皮出油等問題。

此外,久病、大病氣血不足者,頭皮毛囊大多容易萎縮,不然就是長出的毛髮不健康,顏色枯黃或易斷裂,建議從膳食改善,注意養分攝取,多食黑棗、黑豆、桑椹。

《本草備要》提到,桑椹,甘涼。色黑入腎而補水,解酒烏髭。另外,可泡桂圓紅棗茶代替一般飲料,在藥膳中酌加適量首烏、旱蓮草、女真子,也可調補氣血,保健毛囊。

掉髮是很多人共同困擾,除了壓力、情緒和環境影響,平常也要避免造成掉髮因子,如刺激性食物、睡眠不足,如此經過一段時間來調理改善,擁有健康的頭髮不是夢想。

改善掉髮,除了中藥調理,平時可以做一些DIY保養。

護髮DIY 控油鎮靜調理露

材料:洋甘菊5錢、薄荷3錢、桑白皮5錢、茶樹精油

作法:將中藥材裝入茶袋中煎煮,加入500C.C.的水煮沸之後,再煎煮約10分鐘。放涼後,加入5至10滴茶樹精油。

用法:化妝棉沾取調理露擦拭頭皮,能夠舒緩及放鬆。

 
掉髮&膿疱…可能頭癬在搔擾
林政緯/基隆、林口長庚醫院皮膚科/聯合報
一名中年女性,因頭皮劇烈搔癢伴隨脫屑前來就醫。仔細檢查她的頭皮,皮屑如雪片一樣多(圖1),且局部掉髮,症狀像脂漏性皮膚炎,但不能排除頭癬的可能性,安排皮膚切片檢查後,結果為頭癬。

另一名老太太,頭皮布滿了膿疱與紅疹已一個多月,掉髮也很嚴重,她的頭皮明顯紅腫,膿疱也很多(圖2),請她接受皮膚切片檢查,報告也顯示為頭癬。

頭癬是黴菌造成皮膚感染所致,俗稱臭頭。好發於幼兒,因小孩的免疫力尚未成熟,髮幹也不像成人那般粗大,其他好發族群是停經婦女與免疫力低下者。

頭癬症狀各形各樣,包括紅腫、脫屑、膿疱與掉髮。患者若是以頭皮大量落屑表現,很難與脂漏性皮膚炎區分,而頭皮若出現紅腫與膿疱,也常被誤認為細菌性毛囊炎。

頭癬與脂漏性皮膚炎好發區域類似,多見皮脂腺分布稠密部位,如頭皮,發作時頭皮出現大量落屑,患部也有泛紅情況。

脂漏性皮膚炎可用外用類固醇控制,但再發機會高,難以斷根。

頭癬治療以口服抗黴菌藥為主,療程約六至八周。頭癬對外用類固醇反應不佳,若外用類固醇使用一段時間,仍無改善,則需考慮頭皮切片,以確定是否為頭癬。

預防頭癬,平時應注意髮梳是否乾淨,必要時要做好清潔消毒,不然會因頭皮搔癢而抓出傷口,黴菌順勢感染頭皮造成頭癬。民眾若出現相關症狀,應諮詢醫師。

前面提到的中年女性與老太太,建議接受六至八周的抗黴菌藥治療,用藥一至兩周後,頭皮脫屑紅疹與搔癢情況便顯著改善,但還是耐心完成整個療程,避免復發。

 
健康名人堂/看病…別指揮醫師 別要求特權
楊志良/聯合報
雖尚有改善空間,但不可諱言,病患權益在過去十年已有相當的改善,包括病患知的權利、選擇的權利、自主的權利及就醫場所的改善等等。

醫界先進也不斷在倡導醫學倫理及訂定各種醫療準則,然而為進一步提升醫療照護的水準,似乎有推行民眾的就醫準則與倫理的必要。

就醫之前 備妥過往檢查報告

在就醫準則方面:

1.就醫前應充分準備資料,包括症狀、發生的時間、過程、以往病史及藥物過敏等,若有可能則備妥以往的各種檢驗、檢查報告、影像檢查的檔案等,這對醫師在診斷上有很大的幫助。若病患無行為能力,家屬應負責協助。

2.盡量對醫護人員有問必答,少數病患金口難開,認為醫師是華佗再世,應一眼就可看出病患的病症及提供診斷,這是不切實際,誤己的就醫心態。

3.遵守醫囑,大部分的疾病治療都有一定的療程,不可中途而廢,例如抗生素,若是中途停藥,易產生抗藥性,遵守醫囑並不容易,服藥易忘記,復健不但需要毅力,且常伴隨疼痛,但不如此,不能早日康復。

4.因故未能遵守醫囑,應即請教醫師。因病情變化,不論改善或惡化,不可擅自改變醫療。目前參加社區醫療群及試辦論人計酬的醫療院所多設有24小時諮詢電話,就不必到醫院診所掛號就醫,省時、省事又省錢,希望這樣的服務未來能擴大辦理。

5.不可指揮或要求醫師提供額外的醫療,包括檢驗檢查及藥品。醫師通常不願拒絕病患要求及避免與病患衝突。額外要求醫療不但對病情無益,浪費醫療資源,且不必要的醫療有可能反而造成傷害。

彼此尊重 共創醫病和諧關係

在倫理方面:

1.尊重醫療人員。人本來就應相互尊重,病患身心痛苦、情緒不佳,醫護人員多些擔待也是應該。但人總有七情六慾,偶然遇到不講理的病人,心情也必然低落,也必然多少影響對病患的服務,目前醫療人力吃緊,又多血汗醫院,多尊重醫療人員,也將必然獲得較親切愉快的服務。

2.不浪費醫療資源。以往的調查十分有趣,受訪者都說普遍看到他人浪費醫療,但都說自己沒有,那到底誰在浪費?要求多開藥、多檢驗還是小事,經常發生的是加護病床的病人早就可以返回一般病房,或住院病人不願返家,占用病床。

若多數人都如此,則需要的病患就無法得到照護。你妨礙別人,別人也妨礙到你,你浪費、大家浪費,健保就不能永續。

至於若干醫院的大老或社會的VIP,已無積極治療的需要,因家人不願送到長期照護機構,雖有能力返家照顧或改送療養機構,但長期占用病床,則不符合就醫倫理,且應予譴責。

3.不可對醫療人員從事言語或行為暴力,若對醫療服務或其結果不滿,施以暴力,則必然影響其他病患的就醫。

這樣的案件增加,最終也必然影響自己及親友的醫療照護。醫院都有申訴之處,也可依法採行告訴,這應是病患就醫的基本倫理。

醫療人員的水準除需持續提高,以確保病患的權益外,也期待病患能遵守就醫準則及病患倫理,以共同提升醫療水準,有效利用醫療資源。

(本文作者楊志良為衛生署前署長、現為亞洲大學教授)

●健康名人堂邀請國內外醫藥公共衛生專家分享健康觀點與視野

 
保健優概念
 
自製中藥面膜 諮詢為先
嘉義訊/聯合報
嘉義市不少女性自製中藥面膜美白、除痘,聖馬爾定醫院中醫師林玟怡提醒,由於每個人膚質的差異性,並非所有中藥材都適用,最好先與專業中醫師諮詢後再挑選藥材。
 
研究顯示:進食不定時 胖得最快
記者魏敦華╱台北報導/台灣醒報
以色列的科學家發現,對於想控制體重的人來說,進食的時間對,比吃甚麼來的重要。實驗結果顯示,「定時定量」在減重上最有效,而「定量不定時」則減重效果最差。

以色列的科學家佛瑞、邁達、雪曼、研究生根瑟等人,和耶路撒冷希伯萊大學的生化、食品科學,和營養學院共同合作發佈一則研究成果,即進食的時間對想控制體重的人來說,比吃甚麼要來的重要。他們同時也表示,一個精心設計的高脂肪食譜,能夠減輕身體重量。

研究團隊在為期18週的實驗過程裡,每日給予1組老鼠高脂肪單位的食物,每天定時定量,吃東西的時間也一樣。其他3組老鼠則分別給予定時定量的低脂肪食物、定量不定時的低脂肪食物,以及定量不定時的高脂肪食物;且各組所攝取的卡路里數都一樣。

4組老鼠在實驗過程中都有增加體重,而4組中最重的是被給予定量不定時高脂肪食物的那組。而定時定量的高脂肪食物組則,是4組中最後體重最輕的。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