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海礦物質被認為是「最後的營養源」,來自於海底600公尺深處,除了豐富的鎂離子外,還有很多種對身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國內外有相當多關於鎂的研究,除了改善心血管、肝臟、骨質疏鬆等慢性疾病外,甚至有關於瘦身、神經鎮靜、解壓等效果的研究,可見得鎂的功能相當多。 台中榮總幹細胞中心主任陳甫州教授解說「鎂」對人體健康關連性時表示,正如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所定義,鎂能幫助肌肉及神經功能、心律、免疫系統、骨骼、血糖血壓控制、運動代謝等。食物中的鎂,有30~70%會被人體吸收,吸收進去的鎂,有60%在骨骼、40%在細胞中、1%在血液中調控,每天會透過尿液或汗液排出約100毫克的鎂,當然排出的量要視攝取量來決定。 世界許多先進國家針對人體對鎂的標準攝取量都有明確規定,但通常能夠達到的比例卻很少。如美國的國家標準,人在15歲以後每天最少要攝取300~400毫克的鎂,懷孕及哺乳中的婦女要增加50~100毫克;英國規定男性每天要至少攝取300毫克,女性是270毫克;台灣規定男性每天要攝取360毫克,女性310毫克。 但事實上,美國有68%的人沒有達到標準,甚至有一半的人達不到3/4標準;英國也有50%男性及72%女性沒有達到標準;中研院於2005年至2008年研究,台灣有70%的人沒有達到攝取標準。 鎂與其它礦物質微量元素,過去可輕鬆從飲食中獲取,但隨土壤過度耕種而貧瘠、農作物因大量化學肥料而加速生長,但食物中所含的營養素卻越來越少,據美國新澤西州的農產報告顯示,1914年1顆蘋果可提供人體28.9mg的鎂,而到了1992年卻得吃掉6顆才能獲得等量的營養。海洋深層水含有均衡且豐富的鎂與其它礦物質微量元素,正是最適合人體的營養來源。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