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自癒力 健康再升級 用食物根本改善自律神經失調 文/莊惠旭 攝影/楊樹山 適逢夏秋交替之際,晝夜溫差大,一不小心很容易便感冒,有的人可能病兆出現個幾天便會痊癒,有人則需要較長的時間,這與每個人的自癒力有關。無論是什麼疾病,要痊癒的癥結在於恢復人體的自癒力,人體本身就有自癒的能力, 然而,自癒力並非無限,身體是透過「自律神經」系統的自我調節來執行人體的自癒功能。 自律神經與自癒能力之關係 自律神經包含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兩類,從腦幹出來經脊髓分布到各個器官和全身體表,負責協調身體各個器官之間運作的和諧,是人體內臟的大腦,它掌管全身三大系統,包括「血液循環」、「內臟平衡運作」以及「免疫荷爾蒙」。可是一旦刺激自律神經的原因一直未去除或者大腦神經代償迴路的過度活化變成慣性時,導致自律神經長時期無法自行調整回來,造成所謂的「自律 經失調」,就會產生各種病症。 愛家自然診所院長陳惟華解釋,交感神經是負責「發炎」的防禦反應,當不對的食物或病原體進入體內,會活化該部位的交感神經產生正腎上腺素去召喚單核白血球過來應戰。例如感冒時,交感神經發揮發炎防禦的結果,流出大量汗水,去排毒和散熱。當異物被消除後,副交感神經會自動活化扮演「消炎」的滅火角色,解除身體的武裝狀態,讓身體休息、吸收營養和修復細胞。所以,交感和副交感相互協調以維持身體發炎和消炎的交替平衡,形成人體的自癒力和免疫力。 提升自癒力食物最佳 為自律神經失調所苦的朋友終於有了新希望,美國HoloLife 研究18 年有突破性的成果。致力於整合主流醫學的「自律神經」與有實證的「自然療癒」的陳惟華表示,要治癒自律神經失調必須同時掌握食物的物理性和營養性。透過植物性食物的不同組合能夠精準地標靶到身體的病症部位, 食物的「標靶共振效應」能迅速調節自律神經去改善病灶區的血液循環,隨後才是營養的生化效應。由於人們飲食長期遠離天然,缺乏許多天然營養素和微量元素,此時需要服用高濃度的食物, 經由已被物理共振所改善的血液循環才能把食物的營養素充足運送到病灶區去修補細胞,達到最佳的生化修復。有療效的關鍵在於破解不同食物的標靶共振區,達到恢復身體自律神經的平衡以提升自癒力和免疫力。 健康飲食生活6 原則 1. 三餐吃當季、在地共7 種蔬果:充分攝取植物蛋白、纖維和抗氧化物等。 2. 不吃紅肉、牛羊奶和蛋:避免膽固醇和血鐵質、硝酸鹽、雜環胺等致癌物。 3. 不吃基因改造的黃豆和玉米等食品:減少過敏和長期未知的影響。 4.常練腹式呼吸(鼻慢吸,吸滿後暫停5∼10秒, 嘴巴慢慢吐氣到乾淨):促進自律神經的平衡。 5. 每天運動30 分鐘:促進自律神經的平衡和維持骨質的密度。 6. 每天曬太陽30 分鐘:提升身體的能量和產生足夠的維生素D。 身心靈健康萬物自然和諧 當我們尊重自然、回歸自然,有療效的不再只是藥物,而是生活中的各種元素,如食物、運動、習慣和心念 ( 正面思考) 等。當人們逐漸能展現身心靈整體健康的自癒能力後,要的將不會只是少病、無病,而是如何能進一步的拓展自己的身心潛能, 以提昇工作、學習及生命的效能。一旦恢復了健康,最終心領神會一切是自然現象時,將能夠美好地與自己、他人以及大自然萬物和諧地共處! DIY 自我評估 您的身體健康嗎?花一點時間做做以下的評量表,看看自己是否有自律神經失調的問題! 頭暈 臉部潮紅 頭重 手腳冰冷 眼睛疲勞 情緒起伏不定 咽喉異物感 淺眠或多夢 容易感冒 睡眠障礙 過敏性鼻炎 負面思考 異位性皮膚炎 記憶力衰退 腹脹 無力倦怠感 打嗝 心悸 腹瀉或便秘 胸悶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