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8日 星期二

今年首兩起病例 老夫婦染霍亂


在藝術乘上食衣住行後,又是感動旅程開始,【art plus電子報】像個萬花筒圍繞著你,一起尋找藝術的力量! 全世界最厲害的頭腦、最捉摸不透的管理動向、不知何去何從的地球命運,都在【世界公民電子報】。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書籤  電子書  
udn健康報e報
2012/09/19 第3593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本期索引
醫藥新知 今年首兩起病例 老夫婦染霍亂
胸悶咳嗽 竟是胃食道逆流
三高已成危險因子 恐癌症上身
新種瘧蚊產生 挑戰防治漏洞
諾羅病毒來襲 全家上吐下瀉
健康焦點 幼兒園群聚腹瀉 全台已傳出5起
免費流感疫苗 擴及小5小6生
前男友嫌像豬 她甩13公斤變美
保健優概念 孕媽咪胖太快 肚肚爬上妊娠紋
體重控制擺第一 鄭凱云孕期只胖11公斤
防曬保養做半套 脖子就像沙皮狗
奇美醫院推動 加護病房緩和照顧
防「三高」接連上門 快來「3D」生活
健康你我他/藥包寫日期 從此不再忘記

醫藥新知
 
今年首兩起病例 老夫婦染霍亂
記者楊欣潔/台北報導/聯合報
本土霍亂病例現蹤跡。衛生署疾病管制局證實,中部地區的七十五歲老夫婦在今年八月底及九月初出現霍亂症狀,為今年首兩起本土霍亂弧菌(血清型O1 Ogawa)感染案例。

疾管局防疫醫師羅一鈞表示,這對夫妻均無出國旅遊史,平時多食用自家養殖的雞鴨肉、青菜及魚貝類。老先生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史,感染原因尚無法確定。兩夫婦正住院恢復中。

經衛生單位調查,目前檢驗結果除了馬桶水檢出霍亂弧菌外,其他環境檢體並無發現感染源。衛生單位也已協助其居家環境的消毒,並詢問鄰近醫療院所,尚未發現疑似症狀的病患。

羅一鈞說,霍亂是一種猝發性的急性細菌性腸炎,潛伏期為數小時至五天,主要傳染途徑是經由病人或帶菌者的糞便或嘔吐物汙染的食物或飲水而感染。

霍亂患者會出現包括大量米湯樣水性腹瀉、嘔吐、快速脫水、酸中毒及循環衰竭等症狀。疾管局建議民眾,烹煮食物應充分煮熟,注意低溫保存食品,且食物準備過程也要避免生熟食交叉汙染。

 
胸悶咳嗽 竟是胃食道逆流
記者江詩筑/整理/聯合報
病例:一名42歲身材微胖胡姓男子擔任科技業工程師,日前到門診求助,抱怨出現胸悶,呼吸困難和咳嗽的情形,曾在附近診所治療,被診斷為急性支氣管炎,服藥後症狀和不適感沒有緩解,經心電圖與放射影像檢查,排除心、肺等問題後,才知得了「胃食道逆流」症。

苗栗縣頭份鎮為恭紀念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湯夢彬:胃食道逆流是因胃部內容物反常逆流,導致食道黏膜傷害,產生相關症狀,台灣的盛行率約百分之十二到十六。

病因多數是下食道括約肌功能異常,導致胃內容物逆流,造成食道傷害或引起氣喘、咽喉炎等症狀,常見的典型症狀是心口灼熱感,俗稱「火燒心」、胃酸逆流,造成患者用餐完畢後,容易「溢酸水」,以及非心臟疾病引起的胸口悶痛。

另外,也有些非典型症狀如患者常會感覺喉嚨有異物感、咽喉炎、吞嚥困難、疼痛,有的患者則出現不明原因的長期慢性咳嗽,甚至牙齒受到胃酸侵蝕等。

要治療胃食道逆流疾病,首重調整生活作息,除了盡量三餐定時定量,維持適當體重及飲食習慣、戒菸、戒酒,穿合身、舒適的衣物,避免壓迫胃部,餐後也避免彎腰提重物。

建議進食後1至2小時內避免躺臥,以免造成逆流,若要就寢可抬高床頭10公分左右,避免攝取減少下食道括約肌收縮力的食物,包括高脂肪食物、巧克力、酒、薄荷等;少吃直接刺激食道黏膜的食物,例如辣、洋蔥、酸果汁、咖啡等,而可樂、啤酒容易增加胃酸分泌。

藥物治療也可以協助減少患者症狀發生,降低胃內的酸度及減少胃液逆流回食道的機會;若胃食道逆流症狀經過調整生活習慣及服藥後仍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可考慮進行外科治療手術,例如胃底折疊術,減少胃酸逆流的次數。

 
三高已成危險因子 恐癌症上身
記者劉彥萱╱台北報導/台灣醒報
「忽略三高問題,小心癌症找上身!」國家衛生研究院所長蘇益仁表示,高血脂、血糖、血壓「三高」問題已成為現今國人的新文明病,三高問題不僅將衍生成為代謝症候群,更是多種慢性病的根源。忽略三高問題,嚴重者甚至會誘發癌症。

蘇益仁表示,三高問題已成為推倒健康的危險因子,凡患有三高任一高之病患,會讓另兩高的指數更容易超標,易形成「三高骨牌」效應。此外,60-69歲三高盛行率相對較高,更應注意三高防治保健。「忽略三高問題,嚴重者將誘發癌症,像是高血脂將導致脂肪肝,所罹患肝癌的機率將高出2.5至3倍。」

「天然素材中含有可活化人體的「PPAR因子」之天然活性劑,其因子在活化之後,可平衡血脂、血糖、血壓的代謝,在調控發炎、癌症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蘇益仁說。

所謂的PPAR是人體用來調節飢餓、脂肪的受體,存在人體肌肉、心臟、肝、腎臟等細胞中,而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心臟病、癌症、發炎,統統都與PPAR受體有關。

蘇益仁建議,國人可藉由飲食攝取含天然PPAR活性劑高的食材,進而活化PPAR因子。「可多吃苦瓜、紅麴、綠藻等深顏色、味道濃的蔬果,可活化人體內的PPAR因子,降低發炎、調節血糖。」

此外,運動亦能促進肌肉分泌肌動激素、活化PPAR因子、啟動細胞中脂質與醣類代謝,以平衡人體血糖及血脂。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新種瘧蚊產生 挑戰防治漏洞
記者張鎮宏╱台北報導/台灣醒報
新品種的蚊子正加劇瘧疾對人類的威脅,科學家近期在非洲肯亞發現一種新的瘧蚊,其特殊的習性將成為瘧疾防治的漏洞,也對現行的防治措施,產生嚴重的挑戰。在非洲,瘧疾一直是高死亡率的重要成因,科學家也擔心,新品種的瘧蚊將會加重各地的疫情。

瘧疾的感染是由被瘧原蟲寄生的瘧蚊吸食人血,而接觸傳染。瘧蚊通常在室內出沒,並在夜間趁睡眠時叮咬人類。而新品種的瘧蚊則有不同習性,科學家發現,這種蚊子會出現在戶外,活躍期並提早至傍晚。

科學家擔心,新品種瘧蚊的習性將嚴重挑戰現行以室內阻絕為主的防疫措施,除了其活動範圍擴張之外,提早出沒的蚊子也將對傍晚還在活動的人群,帶來更多感染風險。

根據WHO統計,在2011年全世界即有超過2億1千萬起瘧疾病例,每年約有65萬人以上死於瘧疾。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諾羅病毒來襲 全家上吐下瀉
葉勝雄/永和耕莘醫院小兒腸胃科主/聯合報
諾羅病毒好發冬季,今年提早爆發,和輪狀病毒最大的差別是會感染大人,因此常常全家人都生病,造成病人還得照顧病人的現象。

小睿(化名)1歲5個月,剛上幼兒園。周五晚上,在家遊戲時先吐了一小口,接著狂吐好幾次,幾乎把晚餐都吐光了。隔天小睿開始大量水瀉,他的姊姊也開始嘔吐和拉肚子。

周日,媽媽也淪陷了,到了晚上,連一早趕來幫忙照顧小睿的外公外婆也開始吐了。周一,小睿已經可以上學,但是換成爸爸和姊姊請假在家休息。

諾羅病毒另一個特色是潛伏期短,約12小時,常在學校、郵輪、有備餐的大型活動後集體爆發,容易被誤認為食物中毒;或像上述例子,在家中一個接一個,幾乎每天都有人發病。

感染諾羅病毒後,嘔吐感強烈,加上腹瀉,病程約1到3天。

輪狀病毒好發3個月大到2歲的幼兒,一般5歲以上都已得過且產生抗體,3個月大以下嬰兒則有來自母親抗體的保護,除非遇到新型輪狀病毒。

輪狀病毒潛伏期約48小時,家人間感染比較不像諾羅病毒密集。症狀有發燒及嘔吐,腹瀉較為嚴重及頻繁,可長達一周。其他可能造成腹瀉的病毒,還有比輪狀病毒症狀輕微的星狀病毒,和腹瀉可能長達兩周的腺病毒40、41型。

如果腹瀉發現大便有血,則要小心細菌性腸胃炎。它也會有糊便、水瀉、惡心、嘔吐、頭痛或肌肉痠痛的症狀。但和病毒性腸胃炎相比,較容易出現黏液狀大便或血便,較常發燒或肚子絞痛。細菌型腸胃炎最怕細菌跑到血液裡,造成敗血性休克、骨髓炎或腦膜炎。

不論是哪一種腸胃炎,最先要注意的是有無脫水現象,如體重減輕,眼淚、尿量減少,眼窩凹陷等。口服電解質液可適度補充水分,但如果孩子喝得特別急,其實是脫水的表現,不代表他的腸胃已準備好要進食,此時必須節制喝的速度,最好用湯匙一口一口慢慢餵,才不會引發嘔吐。

預防腸胃炎,要注意飲水衛生,食物要煮熟並盡快食用,生食熟食分開處理,處理小孩嘔吐物或腹瀉後,也要徹底洗手,不要有大人不會得到的僥倖心理。

 
健康焦點
 
幼兒園群聚腹瀉 全台已傳出5起
記者楊欣潔/台北報導/聯合報
秋季是病毒性腸胃炎活躍的期間,開學不到一個月,全台已傳出5起幼兒園群聚腹瀉的案例。

根據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監測資料顯示,自9月迄今,共出現12起腹瀉群聚案例,6歲以下兒童急診腹瀉就診率增加最多,其中有5起為幼兒園群聚感染,多為諾羅病毒引起。

諾羅病毒是腸胃炎常見病原,疾管局防疫醫師羅一鈞表示,腸胃道感染疾病多為糞口途徑傳播,其中以諾羅病毒具高度傳播能力,常在校園及人口密集場所引起大規模感染。

疾病管制局副局長周志浩表示,諾羅病毒會透過受汙染的食物、水進入人體,也可能經由與病人密切接觸或吸入嘔吐所產生的飛沫而感染;另外,貝殼類水產,也會因為其生長水域受汙染,造成食入民眾出現腹瀉等諾羅病毒感染症狀。

疾管局統計指出,今年急診腹瀉就診率在9月初達到相對高點,達6.24%,與去年同期相比多出2.16%,共出現7311名患者,上周人數下降為6760人,但與去年同期相較,仍然偏高。

疾管局提醒,民眾要注意飲食及個人衛生,並落實「勤洗手、不生食及不生飲」。因應中秋節來臨,疾管局也建議,計畫烤肉的民眾要慎選食材,徹底烤熟再食用。

羅一鈞表示,諾羅病毒不耐熱,食物烹調加熱至100度,即可消滅病毒,或65度持續加熱10分鐘。

 
免費流感疫苗 擴及小5小6生
記者李蕙君/台東報導/聯合報
流感疫苗10月開打,今年除65歲以上長輩及高危險群可免費施打,國小學童免費施打範圍,也由去年小四以下擴大至小六。台東縣衛生局表示,往年6個月以下至6歲學齡前嬰幼兒、禽畜業者施打率最低,呼籲把握施打時機。

流行感冒疫苗開打,今年擴大免費施打對象,國小學童全面免費注射,衛生局依往例會派員入校園協助施打疫苗。

衛生局說,以往嬰幼兒施打率都不高,6個月至3歲、3歲至6歲兩年齡層的施打率普遍低落,推測雖是免費施打,但家長對於疫苗安全性仍有疑慮。

另外,65歲以上老人因有人員到安養院協助施打,施打比率比幼兒高,但平均也僅有近半老人接受施打;可免費施打的禽畜業者施打率也很低。

衛生局表示,今年流感仍是以A型、B型病毒為主,時序入秋,天氣變化多端,高危險群的老人、嬰幼兒最好把握施打時機,固定接種流感疫苗。今年全縣約40家鄉鎮市衛生所及醫療院所提供疫苗施打服務,唯部分私人診所掛號費需自付。

 
前男友嫌像豬 她甩13公斤變美
記者田兆緯/台中報導/聯合報
「他甩我,我甩肉!」梧棲29歲女子楊千儀,8個月前被前男朋友嫌棄過胖分手,讓她找到減肥動力,8個月甩掉13公斤的肉,成功變身苗條「正妹」,因此結識新男友,讓她又樂又幸福。

楊千儀身高只有153公分,從小長得圓圓肉肉,被長輩誇讚有福相,但到國中卻被同學笑是「小胖妹」,出社會後體重59公斤、屬肥胖,常被同事笑說「年紀輕輕像歐巴桑」,因而自卑。

讓楊千儀最難過的,是連心愛的人都笑她,說「胖得像豬,帶出去很沒面子」,最後甚至分手。雙重打擊下,她決心減重,去年1月起努力減下了13公斤,現在46公斤,成為身材勻稱的「正妹」,充滿著自信,走到哪都被稱讚。

楊千儀說,為了瘦身,幾乎不碰澱粉類與飲料,早餐喝無糖豆漿,午餐以生菜沙拉為主,晚上過6點就不吃東西,每天在跑步機跑步,瘦下來後身體變得更健康。

梧棲童醫院鼓勵院內員工減重,舉辦「揪團健康減重活動」,昨天揭曉成果,院內300名員工參加,成功甩掉615.9公斤,成績斐然。

 
保健優概念
 
孕媽咪胖太快 肚肚爬上妊娠紋
記者楊欣潔專題報導/聯合報
如果皺紋是歲月的痕跡,妊娠紋就是寶寶在媽媽肚子上留下的紀錄。但多數女性對皮膚上的紋路避之恐不及,為了撫平妊娠紋,妊娠霜、精油按摩等手法紛紛出爐。醫師指出,實驗發現,塗抹妊娠霜和凡士林,預防妊娠紋效果幾乎相同。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兼婦科主任曾志仁表示,有實驗比較妊娠霜、乳液、凡士林、豬油及水對於預防妊娠紋的效果,結果發現,除了水以外,其他都有助減緩妊娠紋形成,主要原因是油脂增加皮膚保水度,減少妊娠紋出現。不過,不建議在身上塗抹豬油。

妊娠紋其實也就是肥胖紋,書田診所副院長兼皮膚科主任曾興隆說,孕婦體重增加迅速,腹部、大腿、臀部等皮膚真皮層急速擴大,超過肌膚原本的伸展度,彈性纖維組織及膠原蛋白纖維經不起擴張,因此斷裂而形成紋路。

桃園長庚皮膚科主任胡倩婷說,妊娠紋初期呈現長條狀粉紅色的紋路,隨著時間增長、變寬,顏色也會由紅轉黑,最後呈現銀白色。

體重是產生妊娠紋最重要的因素,胡倩婷說,孕婦過重或體重增加太快,皮膚彈性纖維就易斷裂。不只孕婦,體重在短期激增或小孩迅速抽高,都可能皮膚留下紋路。

胡倩婷建議,孕婦體重不要增加過快,一個月最好不要增加超過2公斤。曾志仁說,孕婦懷孕體重過程以增加12公斤為限。孕婦過胖不僅容易產生妊娠紋,對胎兒和自身也無益處。

妊娠紋形成也受體質和遺傳影響。曾興隆表示,若家族有遺傳史,妊娠紋出現機率較高;反之,先天體質不容易出現妊娠紋,即使肚子大,也不一定會出現妊娠紋。

不過,妊娠紋一旦出現,就不易消失。胡倩婷表示,皮膚一旦形成紋路,無法靠擦乳液、按摩等方法修復,目前最有效的消除方法是飛梭雷射。

預防勝於治療,醫師建議,孕婦應該控制體重,多補充富含膠原蛋白的食物、維持皮膚保水度。

 
體重控制擺第一 鄭凱云孕期只胖11公斤
記者楊欣潔專題報導/聯合報
TVBS主播鄭凱云去年7月產子,她懷孕過程僅增加11公斤體重,養胎不養肉,杜絕妊娠紋上身。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兼婦科主任曾志仁說,台灣孕婦大多都有過胖問題,有人甚至增加18至20公斤,過重孕婦可能有較高比率面臨妊娠糖尿病、高血壓、子癇前症、產後出血等風險。

鄭凱云說,養胎不養肉是孕婦重要課題,一人吃不見得兩人補,要讓肚子裡的寶寶增加體重,而不是養胖媽媽。她的防紋法則便是體重控制擺第一,早晚勤擦妊娠霜,從懷孕後3個月,擦到產後3個月,希望肚皮光滑沒痕跡。

鄭凱云早晚勤擦妊娠霜,尤其上班前和洗澡後,她都在易產生紋路的肚子、大腿和臀部塗抹妊娠霜。妊娠霜的塗法,可先將乳液或精油倒在手中磨擦至溫熱,以肚臍為中心,順時針方向畫圓塗抹。鄭凱云說,孕婦若經常胃脹氣,以順時針方式畫圓按摩肚皮,也可幫助腸胃蠕動。

另外,鄭凱云建議,選擇妊娠霜應注意內容成分,盡量選擇無化學添加、純天然產品。乾性皮膚的孕媽媽較容易出現妊娠紋,適當滋潤也可幫助皮膚保濕。

 
防曬保養做半套 脖子就像沙皮狗
記者張嘉芳/台北報導/聯合報
一名喜愛水上活動的女子,平時只為臉防曬,忘了頸部也需防護。長期曝曬在紫外線下,頸紋提早報到,四十出頭卻出現六十歲頸紋,就像沙皮狗鬆鬆垮垮的。

書田診所整形美容科主任醫師黃季怡表示,女子除了頸部色素沉澱外,皮膚彈性也差、皺紋深。脖子因過度暴露提早老化,即使按摩或做頸部運動,也無法撫平脖子皺紋。

開業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說,脖子的肌肉組織會有自然皺摺,一旦過度曝曬在紫外線下,膠原蛋白流失,又沒有適時補充頸部水分及油脂,皺紋恐更明顯。此外,脖子過度活動拉扯,或洗澡時水溫太燙,也會加深皺紋。

值得注意的是,對脖子的皺紋及皺摺,不少人會注射玻尿酸填平凹洞,但趙昭明說,脖子常動來動去,玻尿酸會被身體吸收而失去效果。

趙昭明表示,物理性頸部防護仍是預防頸紋的最好方法,建議平時脖子也需防護,減少紫外線曝曬;保養臉部的同時,脖子可塗凡士林等保濕劑,洗澡水溫勿超過攝氏卅八度,以免脖子早衰。

 
奇美醫院推動 加護病房緩和照顧
記者修瑞瑩/台南報導/聯合報
加護病房裡的護士阿姨幫15歲的「玲玲」換上她喜歡的小熊背心,爸爸、媽媽與哥哥們,一起陪玲玲走人生最後的一段路,奇美醫院在加護病房裡推動緩和照顧,讓病患與家屬沒有遺憾。

護理長章正俐說,過去安寧病房才有緩和照顧,但現在逐漸推動到一般病房與加護病房,協助臨終的病患與家屬面對死亡,最重要的是「四道」,包括道謝、道愛、道別與道歉。

15歲玲玲3年前被診斷出腦部有惡性腫瘤,家人想盡辦法醫治,哥哥也捐脊髓給她,但病情持續惡化,最後住進加護病房,去年過世。

在緩和照顧的理念下,護理人員陪玲玲聊天,談她的心事,玲玲最想做的是回學校念書,但她了解身體已不允許,但感謝有家人、特別是最疼愛她的爸爸,一路陪伴,偶爾耍小脾氣,爸爸還是順著她。

在她的心中,媽媽是嚴厲的,「也許媽媽比較喜歡哥哥」,在護理人員協助下,媽媽說出對孩子的愛與不捨,母女在病榻上相擁,終於了解彼此的心。

 
防「三高」接連上門 快來「3D」生活
記者陳立儀/台北報導/聯合報

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三高」問題,可能衍生代謝症候群及多種慢性病,根據國健局台灣地區三高盛行率調查期末報告指出,凡有三高任一問題者,另一高指數超過標準值者最高達4成,形成三高骨牌效應,成為推倒健康的危險因子。

投身研究三高相關議題多年的國家衛生研究院所長蘇益仁發現,天然素材中含有可活化人體PPAR因子的天然活性劑,PPAR因子為細胞脂質與糖類代謝、發炎等的主要調控分子,在平衡血脂、血糖及調控發炎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蘇益仁建議,可藉由飲食攝取天然PPAR活性劑,運動則能促進肌肉分泌肌動激素,也可活化PPAR因子。在國衛院最新PPAR相關研究,自超過數百種天然食材,以嚴謹冷光篩檢方式找出苦瓜、綠藻、紅麴、大豆蛋白、甘草萃取物等活化PPAR因子的元素,並開發這5種天然食材最佳組合比例的3D多效配方。

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董事蔡敬民呼籲,預防三高就要實踐健康3D生活(Do healthy diet、Do control、Do exercise),除定期控制腰圍、血壓、血糖與血脂,並均衡飲食外,更應養成運動習慣;40至64歲民眾可多利用3年1次的免費成人預防保健服務,關心自身三高指數,並確實實踐低糖、低油、低鹽的飲食建議。

 
健康你我他/藥包寫日期 從此不再忘記
呂美蘭/彰化縣/聯合報
我是個慢性病患,患病之初從醫院帶藥回家,剛開始還記得早晚各服一顆藥丸,哪知習慣成自然後,打開抽屜,竟然腦袋一片空白,想不起到底藥吃了沒。

有時明明吃過了,又拿起藥丸往口裡塞時,才驚覺一小時前已吃過了;有時實在記不起來,只好拿著藥對著日期一格一格數,數到頭昏眼花,頭腦打結,還數不出所以然,最後放棄。

因為健忘,28天的藥量,常常剩下不少,每次回診面對醫師時,心虛像做錯事的小孩,羞愧不已。

後來,每次吃藥後,拿支簽字筆在板子上做記號,但時日一久,吃藥後又忘了紀錄,又是一團亂。

最後,窮則變,變則通,終於讓我想到好法子。拿起簽字筆在藥丸上方的錫箔紙寫上日期。像我一天吃兩顆,就在兩顆藥上頭寫上同一天日期,以此類推,把28天日期通通寫好,從此之後,看日期就知道藥吃了沒,一勞永逸。

回娘家得知,一天吃三次藥的媽媽也有這方面困擾,我把錫箔包裝的藥一片片攤開來,每3顆上頭寫上同一天日期,照順序把藥一片片疊起,再用橡皮筋捆起來。

這樣一來,跟我一樣健忘的媽媽開心地說,再也不用為了忘記吃藥傷腦筋了,我也樂得當媽媽的好幫手。(稿酬捐贈創世基金會)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