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5日 星期二

公費流感疫苗 下周一開打


在藝術乘上食衣住行後,又是感動旅程開始,【art plus電子報】像個萬花筒圍繞著你,一起尋找藝術的力量! 最新數位相機上市訊息、完整產品測試報導、優質攝影作品分享、熱門攝影技術討論,盡在【DCView數位視野】!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書籤  電子書  
udn健康報e報
2012/09/26 第3598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本期索引
醫藥新知 公費流感疫苗 下周一開打
屏基看診下載App 省時又輕鬆
兩岸醫療團體 成立醫師聯盟
健康焦點 蘆竹爆登革熱 病患住家急消毒
龍子潮趨緩 驗基因減少
保健優概念 寫排尿日記 杜絕泌尿道感染
尿滯留拔尿管 無法排尿風險高
膀胱塞百顆結石 小便用滴的
骨盆腔疼痛 年齡不同原因各異
年過40常頭痛 小心動脈瘤爆裂

醫藥新知
 
公費流感疫苗 下周一開打
記者黃文彥/台北報導/聯合報
下周一開始,六十五歲以上老人等流感高風險民眾,可攜帶身分證及健保卡,至各地衛生局及醫療院所接種流感疫苗。

除六十五歲以上老人外,六個月以上至國小六年級幼童、防疫人員、禽畜業相關人員、重大傷病及罕病患者,皆列為首波接種對象。

今年擴大納入國小五、六年級學童為接種對象;國小學童十月十五日起於校園集中接種,家長僅需等候接種通知即可。

楊靖慧表示,政府提供的流感疫苗完全免費,但民眾仍須自付掛號費及診察費,惟六十五歲以上老人、安養養護機構居民及罕病患者,政府將補助一百元診察費。

疾管局副局長周志浩說,流感疫苗是由雞胚胎培養,對雞蛋過敏者不適合接種;另外發燒、急性病患也應延後接種。

公費疫苗接種不限制戶籍所在地,符合資格的民眾可至全國地方衛生所及醫療院所施打;可撥打疾管局一九二二專線,或至疾管局及各地衛生局網站查詢接種地點。

 
屏基看診下載App 省時又輕鬆
記者董俞佳/屏東報導/聯合報
屏東基督教醫院下月起推出智慧型手機裝置應用服務,持有智慧型手機的民眾,只要下載App軟體,就可以透過裝置線上掛號、查詢看診進度、病症紀錄、院內路線導引、衛教訊息,省時又輕鬆。

智慧型手機使用者越來越多,為了節省患者時間,屏東基督教醫院資訊室今年起投入App智慧型裝置應用程式研發,是高屏第一家自行研發智慧型應用裝置的院所,裝置預計下個月起可開放下載Android系統,另因蘋果電腦公司宣布重新升級IOS系統,IOS將在系統完成後,開放下載。

屏東基督教醫院表示,過去病患為了看診,常得耗費大半時間等待、掛號,屏基研發的手機App應用裝置,方便民眾省時省力,只要打開App,就可以在線上幫自己或別人掛號、查詢待診時間,這麼一來就不用在候診間呆坐。

屏東基督教醫院表示,手機App還有院內導引的服務,一機在手,就能方便找到看診間,也可以拍下病症並詳述病情上傳,醫師在病患就診前就可以先了解病情,有利診斷。

手機App也提供看診時間提醒,看診民眾可以自行設定提醒時間,另屏基與屏東縣市60多間診所策略聯盟,病患可線上查詢離自己最近的診所,就近求診。

 
兩岸醫療團體 成立醫師聯盟
記者蔡容喬/高雄報導/聯合報

愈來愈多台灣醫師打算到大陸發展,但因取得證照程序繁瑣,法令資訊不清,真正在大陸執業的僅5、60人,昨天兩岸醫療事務相關團體成立大陸台灣執業醫師聯盟,希望透過官方力量,讓台灣醫師在大陸也能得到保障。

兩年前大陸衛生部與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簽署合作協定,台灣醫師只要執業5年以上並在職者,可透過學會申請大陸醫師證照,事後再取得大陸當地的執業證明,即可在大陸看診。

不過這幾年換證糾紛頻傳,不僅許多申請案件被卡在台灣醫務管理學會動彈不得,民間更冒出不少代辦業者,開價從5萬至8萬元不等,許多醫師也對大陸執業相關法令認識不清,求助無門。

南臺灣醫療文創觀光樂活聯盟祕書長陳俊廷表示,希望透過聯盟,由官方協助建立諮詢與協助平台。

台灣兩岸醫療事務交流協會理事長吳一昌說,受限台灣窗口的換照業務延宕,至今仍有上千份申請資料還卡在台灣醫務管理學會。

台灣醫務管理學會新任理事長謝武吉坦承,先前醫師換照制度的確黑幕重重,今年他上任後展開徹查,10月1日起大陸醫師換照業務將建立單一窗口單軌制,不再讓民間業者胡亂開價。

 
健康焦點
 
蘆竹爆登革熱 病患住家急消毒
記者曾增勳、黃文彥/連線報導/聯合報
桃園縣昨天確定蘆竹鄉坑子村的李姓婦人感染本土登革熱,為桃園縣今年首例本土病例,桃園縣衛生、環保局擔心疫情擴大,環保局派員前往李婦住家周邊100公尺,展開家戶�外大消毒,衛生局針對李婦社區居民13人採血抽驗,調查李婦登革熱來源。

衛生署疾管局確定李姓婦人(55歲)感染本土性登革熱,這也是3年來桃園縣的第一例本土登革熱病例。

衛生局調查,疾管局上周確定新北市永和的33歲曾姓男教師感染本土登革熱,由於李婦與曾姓教師是親戚,2周前曾到蘆竹鄉探視接觸李婦,懷疑曾男在桃園縣感染,但是李婦並未出國,亦未到中南部旅遊,本月14日出現全身無力、冒冷汗、骨頭痛症狀,究竟兩人如何感染仍需釐清。

環保、衛生局為避免本土登革熱病例擴大,會同蘆竹鄉公所、村長及環保志工近40人,前往坑子村李婦住家及社區周遭100公尺區域,全面噴灑消毒藥水及打掃環境,清除積水容器等孳生源,阻斷登革熱病媒蚊孳生源。

衛生局疾管科長江玉琴說,已到李婦住家向李婦及家屬5人通知執行防疫及自主健康管理,對李婦住家及社區6戶居民總共13人採血抽驗,近日與李婦家人有所接觸者也將一併調查。

衛生、環保局表示,登革熱主要經由病媒蚊傳染疫情,如果民眾出現發燒、頭痛、後眼窩痛、關節肌肉疼痛疑似登革熱症狀,應立即通知衛生單位追查。

今年入夏以來,登革熱疫情上周新增116例,全台已累積444例確定病例,疫情累積人數創今年新高。疾病管制局副局長周志浩說,疫情威脅主要來自南部,但北部已有3人感染,北部民眾不能掉以輕心。

 
龍子潮趨緩 驗基因減少
記者簡慧珍/彰化報導/聯合報
龍年產子潮已趨緩和,彰化基督教醫院基因部收到來自全台各縣市的胎兒基因晶片檢驗,從上個月起,本月約100件減少到85件。

根據婦產科醫師依懷胎十月推算,今年產下龍子龍女的最後受孕期限是5月14日、15日,懷孕18周到20周為羊膜穿刺篩檢的理想時期,如果要更精密確認胎兒是否罹患先天性疾病,就得做胎兒基因晶片檢驗。

彰基基因部主任陳明說,去年基因部收到來自中部縣市的羊膜穿刺檢體約2600件,今年到本月約3500件,成長逾30%,胎兒基因晶片檢驗的檢體來自全台各縣市,今年每月約100件,醫護人員人仰馬翻;可是進入8月,件數減少,光是胎兒基因晶片檢驗就少了15%。

 
保健優概念
 
寫排尿日記 杜絕泌尿道感染
鄒頡龍/中國醫藥大學泌尿科副教授/聯合報
患者因為反覆泌尿道感染就診,她40多歲,健康一向良好,沒有糖尿病等慢性病,每一次泌尿道感染卻來勢洶洶,先是尿道灼熱,接者就是嚴重頻尿,甚至血尿。

「昨天晚上根本沒睡好,每10分鐘就想上廁所,後來乾脆就坐在馬桶上,睡著了。」她說。

經X光及超音波檢查,患者沒有腎臟或膀胱結石。以抗生素治療一周後,患者泌尿道感染症狀雖已改善,但是尿液檢查仍然顯示有白血球。

「妳喝水量可能不夠多,這些天很熱,記得多喝開水呀!。」

「你們醫師總是這麼說,要我多喝水,多喝水…」患者聲音大了,幾乎在抗議。「其實我水喝很多,每天甚至超過2000c.c.。 」一臉委屈。

我安撫這位患者,原來我是第N個醫師要她多喝水了。她說:我水喝得夠多了,膀胱發炎沒有好,難道是抗生素不夠強?

我給她一張排尿日記,請她記錄下一天24小時排尿次數以及每次排尿量,並計算出每天總排尿量。一周後,她回門診攤開排尿日記,睜大雙眼,不可置信:「醫師,我明明喝了2000多c.c.開水,每天尿量只有800至1000c.c.,為什麼?」

原來患者住頂樓,電費昂貴,沒有開冷氣。夏天家�原本就像蒸籠,患者說習慣了,開電風扇也還好,只是家裡人口多,準備午餐和晚餐,總在悶熱的廚房�忙碌快一個小時。

「這就對了,妳的確喝了不少開水,但水分都從汗液蒸發掉啦!」

「但是,我流汗並不多…」她還想爭辯,只是聲音小了許多。

「並不是我們看見的汗珠才算流汗,有些體液會從皮膚表面蒸發。總之,你一天排出尿液不到1000c.c.,這是不夠的,這可能與反覆泌尿道感染有關。」

我請患者持續記錄排尿日記,增加水分攝取,直到每天尿量達到2000c.c.。她做到了,困擾許久的泌尿道感染也得到改善。

不少人和這位患者有一樣的迷思,以為喝水超過2000c.c.,應該足夠。發生泌尿道感染,治療之道就是請醫師開更強,更後線的抗生素。

泌尿道感染原因很多,多喝水並維持適當尿量排出,的確是預防感染重要的一環。

曾位患者為反覆尿路結石所苦,他是位職業運動員,每天攝取水份高達3000到5000c.c.。請他記錄排尿日記,發現夏天訓練期間,即使喝下4000c.c.開水,尿液也只有900c.c.。

預防泌尿道感染或結石,重點不在於喝下多少水,而在排出尿液多少。此時,排尿日記有很大的幫助。利用有正確刻度的量杯,紀錄每次排尿量,維持24小時,就可以知道一天排尿量。

也可以觀察每次排尿的尿液顏色,越清澈代表水分足夠,尿液呈深黃色,可能代表水分攝取不足;尿液呈現紅色或深茶色,可能是健康警訊,最好儘速就醫。

臨床曾遇到患者頻尿,每天解尿10次以上,夜間也要起床上廁所,經排尿日記檢測,才發現她每天排尿量高達5000c.c.。原來她聽說每天要喝八大杯開水,她用500c.c.大玻璃杯,每天水分攝取逾4000c.c.,再加上水果以及飲食湯類。

喝水量就和任何事物一樣,過猶不及,其實過多水分,對腎臟、膀胱都是負擔。心臟病,慢性腎臟病或肝硬化合併腹水患者,喝水量適度就好。最好一天喝水量不要超過2500c.c.,水分過量若身體無法排出,將引發健康危機。老年人代謝較慢,喝水也應小心謹慎。

怎樣喝水才健康?喝下適合身體需要的水分,維持適當尿量,就是健康之道。

●每天應該喝多少水?

成人每天「進水量」為每公斤35c.c.,但這包括食物中的水,如喝下的湯,水果中的水分,實際計算喝下的水,應乘以0.7。

以體重70公斤男性為例,每日喝水量:(70×35)×0.7=1750c.c.

一般人一天喝水1500到2000c.c.,如果有結石或反覆泌尿道感染病史、經常處於高溫狀態,身體不自覺流失更多水分者,可適當增加水分攝取。

 
尿滯留拔尿管 無法排尿風險高
盧誌明/大林慈濟醫院泌尿科主治醫/聯合報
媒體報導有人主張為陳前總統大量灌水,並監視有無偷上廁所,以確定認陳前總統是否無法排尿。以生理學的觀點來說,喝水後無尿,不一定就是無法排尿。

一般理解的「灌水」,是強制性把水擠進人體,如果進入呼吸道,將引起類似溺水反應。在消化道容忍範圍內大量喝水,水分在大腸被吸收進入血液,最後會被送到腎臟過濾,如果因某些因素,如服用瀉劑,可能直接由消化道以水瀉排出。

腎臟功能類似淨水器,把過多水分與溶解於水的代謝物從血液過濾出來,如果腎臟喪失過濾功能,則會出現無尿(每日尿量少於100c.c.)或寡尿(每日尿量少於400 c.c.)。如果腎臟功能正常,可以製造尿液,但無法由膀胱排出,醫學術語稱為尿滯留,也就是俗稱的無法排尿。

簡單來說,大量喝水後無尿液排出,可分為無尿和無法排尿兩大類。

無法排尿的原因,除了攝護腺肥大,還有許多可能,不過都能以導尿管解決。因為病因複雜,拔除導尿管後可否順利自行排尿,並不容易預測。

英國泌尿醫學雜誌國際版曾對6073位病人和953位泌尿科醫師進行調查,結果顯示,急性尿滯留中71%是攝護腺肥大之類,與疾病有關;29%是誘發性尿滯留,主因是麻醉、服用感冒成藥或飲酒;其中89.9%必須放置導尿管,78%會試拔尿管,平均放置尿管時間是5天,但是試拔尿管後自行解尿成功率,大約只有六成。

報導提到,陳前總統兩度拔除導尿管,第一次拔除後,又發生尿滯留,說明未查出病因,逕行拔除尿管,無法排尿的風險不低。

 
膀胱塞百顆結石 小便用滴的
記者蔡容喬/高雄報導/聯合報

84歲李伯伯攝護腺肥大,偶爾小便不順,他原不以為意,後來解尿困難,只能「用滴的」,他卻拖了3個月才就醫。醫師從X光發現,老伯伯膀胱快被結石塞滿。

不只膀胱被塞滿,尿道出口也幾乎堵塞,醫師緊急為他做內視鏡手術,取出多達上百顆直徑1公分的圓形結石。

高雄市大同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蔡嘉駿指出,一般膀胱結石頂多3、5顆,10顆就幾乎堵住尿道,老伯伯膀胱內塞滿足足上百顆。他突發奇想將結石排出「大同」院名,結果結石多到排完「還有剩」!他笑著表示,未來提醒民眾注意尿路結石,這是很好的衛教教材!

蔡嘉駿表示,膀胱結石患者有六、七成都是70歲以上男性,平時愛吃重口味、喝水少、長期臥床或攝護腺肥大,尿液排不乾淨,逐漸在膀胱沉澱產生結晶,造成排尿不順。有的老人家尿不出來,甚至拖到結石都磨到膀胱皮了,還忍痛不就醫,等到血尿或嚴重感染,才到急診插尿管排尿。

膀胱結石初期症狀不明顯,加上表面平滑,較少造成疼痛,若直徑小於0.5公分,有的小結石會在解尿時排出,部分老人家排斥就醫,病情嚴重才求診。蔡嘉駿提醒,高齡者應飲食清淡、每天保持2000c.c.以上喝水量,才能減少膀胱結石發生的機會。

 
骨盆腔疼痛 年齡不同原因各異
記者蘇木春/整理/聯合報
病例:頭份鎮43歲莊姓婦人長期下腹部隱隱作痛、感到不適,有時甚至痛到無法工作,卻又與月經周期沒有直接關聯,就醫後被診斷為「慢性骨盆腔疼痛」。

頭份鎮為恭紀念醫院婦產科醫師陳榮元:慢性骨盆腔疼痛是常見的症狀,約占婦產科門診患者兩成,婦女下腹部有疼痛感就應提高警覺。

骨盆腔疼痛可分為急性與慢性,急性患者會有發燒、惡心、嘔吐、子宮異常出血、腹瀉、腹部壓痛、反彈痛、腹部腫瘤、陽性妊娠反應、白血球增加、陰道及小便培養細菌呈陽性等症狀,慢性骨盆腔疼痛則無這些症狀。

要找出疼痛原因需謹慎且有系統的檢查,最好的方法是提供醫生有關疼痛的詳細描述,包含疼痛位置、程度及對身體的活動、飲食反應以幫助判斷是那個器官有問題,最有用的方法是結合婦科、內科、泌尿科、腸胃科、骨科等醫師共同診斷。

骨盆腔疼痛的原因不同年齡可能不同,19歲以下女性可能是原發性經痛、排卵痛;35歲以下婦女可能是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瘤、子宮內避孕器合併症;年長的婦人則可能是子宮、陰道脫垂、結紮後症候群等病因。

醫師大多會使用止痛劑及焦慮解除劑來治療疼痛,患者定期回診並配合治療,就能克服慢性骨盆腔疼痛,若不接受治療,可能導致不孕症等嚴重併發症,建議有慢性骨盆腔疼痛應盡速就醫作詳細檢查。

如果骨盆腔疼痛具時間性,經詳細檢查沒發現疾病,可考慮做膝胸位動作改善,採跪臥,兩小腿平放床上,大腿和床面垂直,兩腿稍分開,胸及膝部貼床面,腹部懸空,臀部抬起,頭轉向一側,兩臂手肘置於頭的兩側,每次需做2至3分鐘,多做幾次就能有效緩解不舒服及疼痛,不要只靠止痛藥來緩解。

 
年過40常頭痛 小心動脈瘤爆裂
記者張祐齊/中和報導/聯合報
40歲以上民眾若經常頭痛、血壓或血糖偏高、常抽菸喝酒及有多發性腎臟疾病遺傳因素者,可能顱內已有基底動脈瘤,就像是「腦部的不定時炸彈」,若爆裂恐難逃一死。

署立雙和醫院最近以白金線圈輔以血管支架的最新療法,搶回一名急重症患者的寶貴性命。

雙和醫院副院長暨影像醫學部主任陳啟仁建議,40歲至60歲女性若有高血壓、動脈硬化等心血管疾病,都屬腦動脈瘤的高危險群,一定要定期接受檢查,及早掌握狀況,動脈瘤才不會突然爆裂危及性命。

51歲許先生有天突然頭痛欲裂,經送雙和醫院急診室以電腦斷層及椎動脈、顱底血管攝影檢查,發現他腦部正中央有一顆直徑1.4公分的基底動脈瘤,隨時可能爆裂。

陳啟仁說,由於基底動脈瘤長在很刁鑽的部位,很難動刀,但如果不立即處理,爆裂就可能致命。醫療團隊利用白金線圈將許先生動脈瘤塞滿,再輔以血管支架改善血流才搶回一命;且手術隔天就轉出加護病房,觀察幾天後出院,昨天回診,恢復狀況良好。

陳啟仁表示,頸內動脈及椎動脈主要負責腦部的血液供應,右側與左側椎動脈在腦部的底側會合,形成基底動脈容易出現動脈瘤。當動脈瘤太大而破裂時,就會出現突發性劇烈疼痛、嘔吐、頸部僵硬。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