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口水-外敷、食療都管用 | 症狀:孩子總是流口水,下巴被口水弄得紅紅的。 |
★中醫家傳老偏方 1.鮮石榴汁:取1顆鮮石榴洗淨,去皮搗爛後,加適量溫開水調勻,將石榴汁塗抹在小兒口腔裡。 2.苦瓜薏仁綠豆粥:準備綠豆、白米各100克,苦瓜50克,薏仁150克。將所有材料洗淨,入鍋同煮成粥,放涼後食用。 3.吳茱萸糊:取吳茱萸30克,研成細粉,用陳醋調成糊狀,分兩等份做成餅,每晚睡前,貼於腳底的「湧泉穴」上,用透氣膠帶固定,並穿襪子以防脫落,第二天早上取下,連敷5~7天。 ★寶寶為什麼會流口水? 「流口水」又稱為「流涎」,也稱「小兒口角流涎症」,是指小兒口中的唾液,不自覺地從口內溢出的一種病症,多見於3歲以下的幼兒。 哺乳期的嬰兒,往往都有流口水的現象,這是因為嬰兒用力吮乳,使兩腮的肌肉異常發達,而在口腔頰部形成「脂肪墊」,造成口腔容積減少,寶寶不能及時嚥下口中的唾液,使唾液不由自主地流出口腔。 隨著孩子一天天成長發育,口腔的容積逐漸增加,加上分泌的唾液能自行吞嚥,大約在1歲時,流口水的現象會明顯減少或消失,這是一種正常發育的過程,父母不必過於擔心。 如果孩子超過2歲,還不停流口水,或在某一時期突然大量流口水,同時還伴隨其他症狀,那就屬於疾病的徵兆,須立即就醫檢查。 ★西醫看小兒口角流涎 從西醫的角度來看,以下4個原因都會導致寶寶流口水。 1.初長乳牙:孩子在出生後3個月至1歲時,由於乳牙開始陸續長出,牙齦受到刺激而發癢,或出現不適感,這時,孩子會不由自主地向口腔外側流口水。只要孩子的精神狀態正常,飲食、睡眠不受影響,家長就不必過於擔心。因為隨著乳牙陸續長出,孩子流口水的現象會逐漸消失。 2.罹患「口腔疱疹性咽峽炎」:孩子罹患「口腔疱疹性咽峽炎」時,常見症狀為發燒不退,在口腔黏膜及懸壅垂(俗稱「小舌頭」)周圍,會出現1~2公厘大小不等的紅色疱疹。當疱疹潰破後,由於痛感刺激,孩子便會不停哭鬧,流涎不止,這是受到病毒感染的最常見疾病之一。 3.缺乏維生素B群或微量元素鋅:如果孩子長期飲食不均衡,或有偏食、厭食等不良飲食習慣,就會造成體內缺乏維生素B群或微量元素鋅,使舌面及口腔黏膜潰爛成「口瘡」,導致劇烈疼痛,此時寶寶就會出現煩躁不安、哭鬧不休、流口水等現象。 4.罹患「小兒手口足病」:「小兒手口足病」是一種出疹性傳染病,主因乃感染柯薩奇病毒所致。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病,但好發於氣候炎熱的夏季,尤以3歲以下的幼兒發病率最高。罹患手口足病時,小兒的手、腳、口、膝蓋等處,會出現紅色丘疹或疱疹,並常伴隨發燒症狀。此並傳染性較強,多在一定區域內引爆流行。 ★中醫看小兒口角流涎 從中醫論述而言,小兒口角流涎主要可分為兩類:「實熱」與「虛寒」。 1實熱:主要症狀為口水黏稠或口中有異味,口角發紅、潰爛,小兒煩躁哭鬧,口渴多飲,小便少,尿色黃,大便乾燥。 2.虛寒:主要症狀為口水顏色清亮無味,伴隨小兒臉色蒼白,口唇淡紅,小便清長,大便溏稀,舌質淡紅,舌苔白等不適症狀。 中醫防治小兒口角流涎的偏方很多,若是脾胃積熱所引起的,不妨試試「鮮石榴汁」的偏方。 ●偏方一:鮮石榴汁 材料:鮮石榴1顆。 方法:將鮮石榴洗淨,去皮後搗爛,加適量溫開水調勻,取石榴汁塗抹在小兒口腔即可。 功效:石榴含有蘋果酸和檸檬酸等,具有抗菌作用。據<名醫別錄>記載:「榴果味甘酸,無毒。主咽喉燥渴。酸實殼,療下痢,止漏精。」能有效防治小兒口角流涎。 ●偏方二:苦瓜薏仁綠豆粥 材料:綠豆、白米各100克,苦瓜50克,薏仁150克。 方法:將所有材料洗淨,入鍋同煮成粥,放涼後給幼兒食用。 功效:綠豆消暑益氣、清熱解毒;薏仁利水消腫、健脾去濕、舒筋除痹、清熱排膿、增強免疫力和消炎。以綠豆煮稀飯,具有良好的清熱解毒作用。 ●偏方三:吳茱萸糊 材料:吳茱萸30克。 方法:將吳茱萸研成細粉,用陳醋調成糊,分二等份做成餅。每晚睡前貼於腳底的「湧泉穴」上,用透氣膠帶固定,並穿襪以防脫落,第二天早上取下,連敷5~7天。 ~以上資料摘自《寶寶小兒病老偏方》夏夢◎著 人類智庫【康鑑文化】出版 →★看更多點這裡★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