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0日 星期日

放暑假拚命LINE 11歲童頸痛求醫


什麼是《DFUN》?!是Digital Fun,也是Design Fun。【DFUN設計風尚誌】,一同駕馭這股科技愛美風潮! 你和孩子之間是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跟【李崇建•親子QA電子報】一起面對親子問題,歡迎家長、老師提問!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udn健康報e報
2014/07/21 第4043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本期索引
醫藥新知 放暑假拚命LINE 11歲童頸痛求醫
花蓮醫院推醫美 觀光兼「修臉」
男童溺水昏迷 靠低溫療法救命
研究報告首度證實 塑化劑增乳癌風險
藍光傷人眼 紫外線更是主因
乳癌患者多運動 提升存活率
健康焦點 「甜蜜的負擔」 吃冰消暑但會胖
工作有倦怠感 身心發出警訊啦
抗「日」!白天10點~14點別出門
保健優概念 避免冷氣病?別朝身體吹

醫藥新知
 
放暑假拚命LINE 11歲童頸痛求醫
記者修瑞瑩/台南報導/聯合報
暑假期間,各家醫院復健科看肩頸痠痛的年輕病患增多,多數都是學生,因長時間滑手機、打電玩,造成肩頸痠痛。

成大醫院復健部最近接到一名11歲患者,因為太愛與同學用「LINE」聊天,頸部疼痛到連頭也跟著痛,父母趕緊帶他就醫,醫師發現小病人的肩頸肌肉僵硬得像4、50歲的上班族。

家長說,孩子放假整天拿著手機,不是與同學LINE,就是上網或是玩電動,日前說頸部痠痛,幾天後痛到連頭都在痛,「痛得唉唉叫,還是繼續滑個不停」,只好帶來就醫。

醫師檢視發現男童頸部後方的斜方肌相當僵硬,肌肉長期緊繃,連帶頭也跟著痛,經過熱敷、物理治療後,情況好轉。

成大復健部醫師連偉志表示,電腦盛行後,復健科出現不少年輕的肩頸痠痛患者;近期平板、智慧型手機普及,患者年齡層再下降,暑假期間這類患者更多出三到四成。

他表示,患者中有一些是大學生或研究生,因學期末趕報告,姿勢不正確,加上坐在電腦前太久,等交了報告就到醫院報到,每年此時都有一些成大學生來求治。

連偉志說,習慣滑手機的人往往很難戒,有學生因為愛滑手機,每次肩頸痛到不行就來看醫師,但隔兩個月又再來,有人已經來了5、6次。

他建議滑手機最好放在高一點的位置,抬頭、挺胸、縮下巴與小腹,每次最好不要超過20分鐘,才不會年紀輕輕就腰痠背痛。

 
花蓮醫院推醫美 觀光兼「修臉」
記者范振和/花蓮報導/聯合報
署立花蓮醫院院長黃瑞明說,現代人重視門面,微整型大行其道,該院醫美中心服務內容多元,吸引許多觀光客前來度假,順便修飾一張漂亮的臉。

署立花蓮醫院醫美中心服務項目,包括酸類換膚、飛梭雷射、淨膚雷射、脈衝光、除毛、美白針、美白導入、肉毒桿菌除皺、微晶瓷注射、玻尿酸注射等。黃瑞明表示,民國100年該院整修醫美中心後,至今每年業績持續成長10%,觀光醫療是中央與縣府的政策,該醫院積極配合,提供「高貴不貴」的服務,引進的儀器包括脈衝光、淨膚、身體雕塑、光療等,都頗為新穎實用。

「脈衝光與淨膚雷射」術後可馬上恢復工作與作息;治療1周內勿用磨砂膏、去角質霜。「飛梭雷射」是皮膚凹洞、疤痕、淺細紋、痣的剋星,治療完的當下,會感到紅腫、刺痛,建議冰敷,治療完2、3天會漸漸出現微小的咖啡色結痂,5至10天會自然掉落。結痂掉落後,雷射部位會呈現淡粉色,此為重要關鍵期,為了避免產生色素沈澱,宜做好保濕防曬工作。

黃瑞明指出,花蓮好山好水聞名海內外,吸引愈來愈多的觀光客前來遊覽,不少遊客也認為可以利用假期遊賞美景之餘,來個「變臉」遊戲。

 
男童溺水昏迷 靠低溫療法救命
記者陳宏睿/台中報導/聯合報
七歲徐姓男童上周四發燒吃藥後泡澡,意外溺水昏迷一度插管,台中榮總以「低溫」療法讓男童體溫維持攝氏卅二度至卅四度,降低腦部耗氧量、發炎機率和身體新陳代謝速度,男童目前已康復轉普通病房,預計下周出院。

台中榮總兒童加護病房主任詹聖霖表示,低溫療法適用於心跳停止一段時間,搶救回來後仍無法清醒的患者。德國車神舒馬克滑雪重創頭部昏迷、南韓三星集團總裁李健熙心臟病發,也是採用低溫療法治療,讓兩人順利在昏迷後甦醒。

詹聖霖說,低溫療法可降低腦部發炎機率與耗氧量;國外研究顯示,低溫療法可幫助一半以上患者,有效降低昏迷缺氧所造成的神經傷害與後遺症,未用低溫療法患者,醒後成為植物人或腦性麻痺機率高達三分之二以上。

徐姓男童上周四發燒到診所看醫生,返家吃完感冒藥後,母親讓他在浴室塑膠製大型收納箱內泡澡,卻造成溺水意外,被緊急送醫插管後,轉送台中榮總。

詹聖霖表示,徐小弟身高一一○公分,卻在五十公分深的收納箱溺水,可能是因熱痙攣造成昏迷所導致。到院時重度昏迷,昏迷指數三,肺部有水腫與出血,院方利用冰枕、散熱片與電扇,讓他的體溫維持在攝氏卅二至卅四度左右低溫。

他說,徐小弟經過低溫治療廿四小時,隔天昏迷指數恢復五分,第三天完全清醒,第五天拔除呼吸器,一周後轉出普通病房,前天進行腦部核磁共振檢查並無明顯神經受損問題,預計下周可出院。

台中榮總昨幫徐小弟舉辦出院前記者會,送徐小弟一台遙控汽車,徐媽媽不斷感謝醫護人員。

 
研究報告首度證實 塑化劑增乳癌風險
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聯合晚報

國內乳癌人數持續增加,有年輕化趨勢,研究發現,乳癌與塑化劑的暴露有關。由中研院、國衛院、台大醫院收集上萬名女性尿液樣本,追蹤後以其中128名乳癌患者、以及251名對照組,發現當婦女塑化劑攝取量偏高,罹患乳癌的風險將增加1.9倍。這也是全球第一份證實塑化劑與乳癌關連性的報告。

民國100年國內爆發食品添加物起雲劑,添加塑化劑DEHP的風暴,當時從茶飲果汁到運動飲料、膠囊或錠狀保健食品,塑化劑幾乎無所不在,不少民眾才驚覺不知默默吃下了多少塑化劑。

中研院副院長陳建仁今天在聯合報系、中研院合辦的健康高峰論壇,發表「乳癌與塑化劑的關係」。

陳建仁表示,台灣乳癌發生人數逐年上升,50歲以前的早發性乳癌發生率,與歐美不相上下。他指出,乳癌發生有多重因子,除了動物性脂肪攝取過多、懷孕、哺乳的時間晚、初經年齡早之外,與塑化劑等環境荷爾蒙的暴露也有關。

為探討塑化劑的暴露量,這項研究從民國80年自台灣七個社區、收集近1萬2000名婦女的尿液樣本,多年追蹤後取128名乳癌患者、251名對照組,分析尿液中的代謝物。

研究發現,若塑化劑的暴露量高,乳癌風險高出1.9倍。若塑化物代謝能力不佳,乳癌風險高出1.7倍。若暴露量高而且代謝力不佳,乳癌風險更高出3.4倍。

陳建仁說,環境荷爾蒙會干擾人體荷爾蒙運作,多數人對於塑化劑的代謝能力正常。但如果是惡意添加塑化劑,喝一瓶運動飲料,會攝取到可容許量七倍的塑化劑,或是有少數人因為基因體質因素,對塑化劑代謝能力差較,就可能增加乳癌風險。

台灣女性乳癌發生率節節上升,陳建仁建議婦女要重視篩檢,及早發現、治療。

 
藍光傷人眼 紫外線更是主因
記者顏彙燕╱桃園報導/聯合報
智慧型手機、電腦螢幕釋出藍光,經國敏盛醫院眼科主治醫師許宏源指出,實驗發現長時間以藍光照射老鼠眼睛,結果造成視網膜凋零、萎縮,但人體實驗尚未有定論,太長時間看螢幕,仍有傷眼的可能。

許宏源說,黃斑部病變是常見的老年視力退化疾病,好發於50~65歲族群,初期會發現視力開始變得模糊,接著看東西會有變形、扭曲的感覺,三個月內未治療,會造成視網膜出血、水腫,出血嚴重結痂後,就很難恢復原本的視力。

許宏源表示,其實螢幕散發出的藍光,對眼睛造成黃斑部病變的影響,並沒有想像中嚴重,紫外線反而才是造成黃斑部病變的主因,最近太陽大,外出最好戴著墨鏡保護眼睛。

而平時看手機、電腦螢幕,每30分鐘就得休息10分鐘,應避免在昏暗環境下看手機,使用3C產品時,要在光線充足的地方。

中山醫學大學視光系教授黃宣瑜表示,手機螢幕的光線波長約400~780奈米,而藍光波長約400~480奈米,藍光是能量較強的可見光。

若想購買手機濾藍光保護貼,黃宣瑜建議,選擇淡橘色的保護貼較佳,也不需太過刻意將螢幕顏色調至最低,以符合最佳視覺舒適性即可。

 
乳癌患者多運動 提升存活率
陳麗婷/聯合晚報

美國最近發表的一篇研究認為,大多數乳癌婦女運動量太少,但適當的運動,有助提升乳癌患者存活率、並讓生活品質更好。

這項由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進行的研究,刊登在癌症期刊線上版;研究團隊分析卡羅來納州1735名罹患乳癌婦女的運動量,這些婦女年紀介於20至74歲,於2008至2011年間知道自己罹患乳癌,研究主要是了解她們被診斷出罹患乳癌後,運動量是否改變。

北卡羅來納大學流行病學博士候選人Brionna Hair表示,研究顯示,59%的患者表示被診斷後六個月運動量減少,平均每周減少約相當於五小時快走的運動量,且接受乳癌治療的婦女,只有35%在診斷後達到建議的運動量。

如果將種族因素納入考量,發現黑人婦女在診斷癌症後,達到全國運動指引的比率,比白人婦女少40%,且美國黑人婦女死於乳癌的比率,也比其他各組高;研究認為,婦女診斷罹患乳癌後,比較不會達到運動建議量,但適當運動可以存活較久,且生活品質較佳。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外科學教授侯明鋒表示,罹癌患者本身免疫力較差,但多運動可以提升免疫力,且運動也能幫助體重控制,避免肥胖影響癌症存活率。

他解釋,更年期後罹患乳癌,若又發胖的話,存活率恐較差;更年期以後發胖的婦女,罹患乳癌機率也較高。停經前女性荷爾蒙由卵巢分泌,但停經後女性荷爾蒙由脂肪細胞分泌,若發胖恐會引起女性荷爾蒙過度增加,可能提高癌症風險,或影響罹癌存活率;建議每周運動五次、每次30分鐘,有益身體健康。

 
健康焦點
 
「甜蜜的負擔」 吃冰消暑但會胖
記者郭逸君/桃園報導/聯合報
不少民眾都會選擇吃冰消暑,但甜蜜的背後卻是隱藏著肥胖警訊,小小一球冰淇淋熱量驚人,重量100克的冰淇淋,熱量高達200大卡,相當於四分之三碗飯,而且添加巧克力脆片、鮮奶油、餅乾等,熱量還會再增加。

「冰淇淋除了熱量高,內涵的食品添加物種類也相當多。」桃園醫院營養科主任施桂梅表示,冰淇淋的主要原料除了奶粉、砂糖、鮮奶油,冰淇淋製造商為了要大量製作及增加口感,還會添加乳化劑、增稠劑、甜味劑等各種食品添加物,長期攝取將危害人體健康。

連鎖超商及各大旅遊景點,因應暑假紛紛搶攻熱商機,推出各式各樣口味的冰淇淋,甜筒、桶裝冰淇淋等因應現行法規,都有標示營養成分及熱量,供消費者參考,但有些商家現擠的霜淇淋,沒有提供消費者完整的產品營養成分資訊,消費者無法辨識,就把過量的油脂與熱量吃下肚。

施桂梅建議家長為子女選購冰品時,要參照食品標示,選擇熱量低、少食品添加物的冰品,到剉冰店要注意業者冰塊儲藏及環境是否衛生,冰塊、飲品如果沒有適當儲放,天氣炎熱很容易孳生細菌,吃下肚可能會拉肚子。

施桂梅說:「其實只要一台果汁機,在家也可以製作簡單的檸檬清冰。」只要將開水冰成冰塊,以果汁機打碎成碎冰狀,加入以新鮮檸檬擠壓的檸檬汁,製成檸檬清冰,富含的檸檬酸可以刺激唾液分泌,生津解熱,「自製冰品可以確保沒有添加防腐劑,對人體較健康」。

 
工作有倦怠感 身心發出警訊啦
記者蔡昕穎/竹東報導/聯合報
小心,別輕忽工作倦怠感!台大竹東分院精神科主任蘇泓洸提醒,倦怠感是身心發出的小警訊,若對工作、生活出現倦怠而沒有適當紓壓,容易引起一連串身心問題,不能不注意。

台灣工作環境工時長、休假少、壓力大,許多人會產生工作倦怠感;蘇泓洸說,倦怠並不單純是心理或生理的問題,而是身、心同時發出的警訊。

當倦怠感出現,想法就會變得負面、鬱鬱寡歡,若沒能好好調適,就會引起失眠、焦慮,嚴重者甚至引起憂鬱、躁鬱症狀。

「這幾天覺得身心俱疲,覺得為什麼沒有車撞到我,這樣我就可以好好休息了,不用上班…」一位20多歲的妙齡女子,在人人稱羨知名企業上班,卻因工作長期處於高壓,萌生悲觀念頭。

蘇泓洸說,當工作缺少成就感,或職場環境有問題,例如,遇到瓶頸或人際關係出狀況,當前面看不到希望,背後又有壓力,就會引起倦怠,如出現負面想法,對當下環境只會越來越不滿,如滾雪球般,惡性循環。

蘇泓洸建議,睡眠充足、固定規律的運動,和建立傾訴管道,都能有效緩解負面想法。最常出現倦怠感的是輪班和責任制的工作,若工作性質無法獲得充足睡眠,建議在睡覺時減少身邊光源,從改善睡眠深度著手。

 
抗「日」!白天10點~14點別出門
記者邱瑞杰/基隆報導/聯合報
夏季氣溫升高,基隆本月甚至曾出現38.1度高溫,暖暖區衛生所提醒民眾中午前後避免外出,若要外出可撐傘、戴帽或擦防曬乳液防止曬傷。

暖暖區衛生所護理長莊雲娟昨天說,頂著高溫走在馬路上,很多人可能都感覺熱到爆,此時如果感覺皮膚很熱,甚至感覺快被「烤焦」了,忍不住伸手去抓癢,就代表已經曬傷了。

市售防曬乳有很多品牌,要怎麼選才正確安全呢?莊雲娟說,防曬產品最好選購防曬係數SPF50。以出門30分鐘前擦為宜,每隔2到3小時要再補擦1次。防曬的原則是在上午10點到下午2點陽光最強烈時不要外出,若要外出或到海邊、室外游泳池戲水,一定要擦防曬產品。此外,撐傘、戴寬邊帽子、穿長袖衣服或戴太陽眼鏡,減少肌膚曝露在紫外線的面積也有助預防曬傷。

 
保健優概念
 
避免冷氣病?別朝身體吹
記者李樹人整理/聯合晚報
問:過了端午之後,天氣逐漸炎熱高溫,原本只開電扇,就能一夜好眠,最近幾天常被熱醒,於是開始吹冷氣,儘管好睡,但過敏問題卻越來越嚴重,一早醒來,鼻腔乾澀、不舒服,有時不停打噴嚏,請問這就是冷氣病嗎?該如何解決?(新北市、新莊、40歲、楊先生)

家醫科開業醫師陳永煌答:

最近門診收治許多冷氣病患者,症狀包括鼻過敏、皮膚癢、咽喉乾燥疼痛,幾乎都是戶外室內溫差過大所引起,建議室內冷氣不要太低,應該維持在26 、27度。

夜裡溫度低,到了清晨,氣溫變高,很容易引起鼻過敏。有人待慣了冷氣房,一旦到了戶外,汗流浹背,皮膚悶濕,沒有立刻擦乾,就會引起濕疹。常處於冷氣房,不覺得口渴,要是少喝水,咽喉當然乾燥疼痛。

除了注意戶外室內溫差之外,白天臥室應該保持通風,不要緊閉門窗。另外,中午烈日當頭,氣溫飆高,這時應該減少外出,否則容易全身虛脫,提不起勁。

另外,天熱,特別容易口渴,有些人偏愛冰飲、冰水、含糖飲料,全身暢快。不過,即使天氣再怎麼炎熱,也應該少吃冰,因為氣溫高時,人體血管擴張,如果吃冰品、喝冰水,血管突然收縮,就可能導致頭痛、不舒服,此時應該多喝溫開水。

為了減少冷氣病,電扇、冷氣不要直接朝著身體吹。如果使用冷氣,最好在加上電扇,讓冷氣分布均勻。再者,冷氣濾網必須定期清洗,降低過敏原。

「聯合門診」專欄幫您諮詢醫師解答各種疾病疑難,欲問診者請寫下姓名、居住地、病症、年齡和職業,用電子郵件寄到:uen.money@udngroup.com電子信箱。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