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臺灣讀書不容易呀,有各種限制還不能工作。」目前就讀於臺灣大學研究所的胡憶陽指出,在臺灣沒辦法實習,這對攻讀企業管理系的她「殺傷力很大」。
雖然赴台念書不易,但胡憶陽還是很有收穫。與其他赴台就讀的大陸學生一樣,她最開心的其實是作為開路先鋒化解兩岸因歷史隔絕而造成的種種誤會,「做這樣的努力,還蠻有成就感的」。
來自上海的19歲女生韓冰目前就讀世新大學口語傳播學系一年級,她說:「到臺灣後我才發現,原來兩岸彼此間的瞭解竟然如此的不深入,如果兩岸人民能平心靜氣地互相瞭解,會發現我們有更多相同點」。
「兩岸心距 並不遙遠」
去年底,淡江大學日文系陸生蔡博藝在社群網站上發表《我在臺灣,我正青春》一文,記錄自己在臺灣短短兩個多月時間裡的見聞和觀感。這篇文章經由大陸互聯網傳播和報刊雜誌刊載,在兩岸之間影響很大,也讓更多人關注陸生在臺灣的生活情況。
文章中,蔡博藝感慨道:其實臺灣和大陸的地理距離並不遠,遠的是心理距離。臺灣和大陸存在的不是時間差,而是時代差。對此,韓冰深有同感,她說,作為首批赴台的陸生,一方面是臺灣的多元文化帶給她的觸動,另一方面,通過長期近距離的接觸,她也給臺灣人帶來觸動:「原來大陸是這樣的」!
正如蔡博藝所說,「我不是什麼和平使者、衣領衣袖,我和你一樣,我是個平凡人。我只是遇到了不平凡的季節。對,我在臺灣,我正青春。」不管是大學生還是研究生,在臺灣求學的這批陸生,都處於他們最美好的年紀,要在這裡「拓展視線的維度,增加生命的厚度,挖掘思想的深度」。
像是胡憶陽。三年前她曾以廈門大學交換生的身份到臺灣,大學畢業後選擇赴台攻讀研究所。「當時完全沒想到自己這麼快就可以來臺灣。」她說,兩年前初到臺灣時,對臺灣的民主社會「很熱血」,經常參加各種活動、辦簡報、聽講座。現在她的興趣著眼於幫助弱勢族群,她認為臺灣在這方面做得很好,這也是臺灣社會給她的一筆精神財富。
「首屆陸生 都很爭氣」
陸生赴台有的是因為喜歡臺灣而赴台「圓夢」,還有很多人是因為好奇才到臺灣的;有的人去了以後喜歡上臺灣,有的人去了以後反而不太適應。每個人的情況都不太一樣,但接受記者採訪時,不管是大學生還是研究生,都對臺灣大專院校的氛圍很滿意。
目前就讀世新大學資訊傳播學系的蔡雨農今年才17歲,她說:「我覺得我們學校是一個氛圍很自由和活潑的學校,世新重視傳播教學,所以學校資源也很多。」胡憶陽也表示,「臺灣這邊教育資源很豐富,師資力量也很好,所以在這裡研讀可以學到很多東西。此外,這邊境外交流的機會也很多」。
至於陸生和台生的不同,蔡雨農深有感受,「臺灣學生很有創意,主要是他們蠻有實戰經驗的,辦活動從頭到尾都是自己負責,而且都還很正式,大一裡面就有不少高手呢!在這方面比我們老練一些。」 不過,她也發現,陸生的用功程度比台生高,「我們世新歷年來都有很多大陸很優秀的交換生交換過來,世新的老師也很欣賞這些大陸學生,覺得是比普通臺灣同學有上進心,對自己的要求也更嚴,好在我們第一屆的28位陸生都很爭氣,幾乎沒有來虛度生活的」。
最近台媒刊發幾篇文章,大意是大陸學生有多麼努力用功,臺灣學生你拿什麼跟他們競爭。對此,胡憶陽表示,這是高估了陸生,低估了台生。她說,她在台大看到的臺灣學生都很厲害,「在我看來,臺灣的同學只是很會玩,但這並不代表他們不努力、不用功。我身邊的台大同學,會3種以上外語,樂器信手拈來,擁有世界500強實習經驗,司法考試證書、CPA證書在手的不在少數,所以,要對臺灣學生有點信心」。
可樂在大陸叫黑水?
製作人王偉忠主持的訪談節目《我們一家訪問人》中,今年2月曾請來10多位去年赴台就讀的陸生到場聊天,提及他們眼中的臺灣以及兩岸有何大不同。陸生說起一些臺灣民眾對大陸的誤會,有些著實不可思議。
比如有陸生提到,台生問她:在大陸,你們是不是把「可樂」叫做「黑水」。她一聽就傻了眼,因為這真的沒有,不曉得怎麼有這種誇張的說法。
還有,有台生誤以為警察在大陸稱之為「公安」,大家有什麼事情時會「找公安」,其實大陸也叫「警察」,不叫「公安」。此外,有陸生反映,去年剛開學時台生問他們:「蠟筆小新」在大陸是不是被翻譯成「智障兒童」?大陸麥當勞叫麥當勞嗎?不是叫牡丹樓嗎?這讓他們覺得很無言。
由於藝文環境不同,兩岸各自都有一些流行語。臺灣的流行語,陸生「不明真相」;大陸的流行語,台生「聽攏無」。比如「坑爹」、「非主流」、「雷」等這幾年來大陸網路上很流行的「新新語言」在臺灣就少用。而像「靠譜」這樣的詞語,本是形容一個人讓人靠得住、值得信任,臺灣人反而會誤以為你在說髒話。
此外,由於臺灣偶像劇的關係,很多陸生都以為臺灣各地都像台北那樣繁榮。他們到了桃園、淡水等地之後才發現:這裡怎麼都沒有高樓大廈呢?反而像個鄉下小鎮,心裡有點小失落。比較好玩的還有,有些陸生赴台讀書,他們的大陸同學還會分派任務:你看到某某明星的話,要記得幫我拍張照、要個簽名哦!
到了臺灣學習生活後,陸生對臺灣機車文化、選舉文化、廟口文化等,都充滿不可思議的新鮮感。
不過話說回來,大陸地大物博,本身文化差異也很大,東西南北各地都有不同,更何況隔絕多年的臺灣?更多是因為之前兩岸交流管道不暢通,資訊傳播不對等,而造成了種種啼笑皆非的誤解。所以,多交流才能多瞭解。
【完整內容請見《兩岸商情》月刊2012年6月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