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3日 星期一

台灣早療先驅甘惠忠 慢飛天使守護者


【大師輕鬆讀】提供投資理財、經營管理、趨勢與網路、企業名人的世界觀點,擁有效度、廣度、深度三效學習! 【carol的私房教養】為做童書的總編媽咪Carol從教養兩位可愛孩子的經驗及相處中,分享其最真切的心情與心得!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書籤  電子書  
udn健康報e報
2012/09/04 第3582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本期索引
醫藥新知 台灣早療先驅甘惠忠 慢飛天使守護者
常用氣喘短效噴劑 支氣管疲乏
電子鼻罩靈敏 哈口氣能測肝損傷
拉近361公里 東基、和信無接縫癌醫
健康焦點 睡前使用平板電腦 睡眠差、易失眠
大湖鄉衛生所 腸病毒防疫績優
脖子有硬塊 小心甲狀腺癌
保健優概念 98%兒童缺鈣 醫:多吃小魚乾喝牛奶
健康小叮嚀/生病不上學 勤洗手防腸病毒

醫藥新知
 
台灣早療先驅甘惠忠 慢飛天使守護者
記者呂筱蟬/專訪/聯合報

77歲的神父甘惠忠,投入國內早期療育近半世紀,許多起步慢了些的遲緩兒,因他的奉獻而踏穩人生腳步,舞出生命的獨特。

甘惠忠於民國52年來台傳教,一開始待在苗栗,看見許多遲緩兒被冠上「智障」、「白痴」等不雅稱呼,父母無法承受外界眼光,只能無奈將心頭肉整天關在家裡,不見天日。

沒有治療、沒有復健、沒有教育,遲緩兒狀況只會愈來愈糟,成為父母一生難以言說的牽掛。許多爸媽在甘惠忠面前難過流淚,擔心自己死後,「我這個憨仔怎麼辦?」

親身經歷 無私付出

「我也有這樣的家人,我了解他們的心情。」甘惠忠的二妹出生不久後被診斷唐氏症,當時美國特殊教育也才正在發展,妹妹6歲時,想到公立小學申請就讀啟智班,前頭卻有3百多位遲緩兒等待入學,「看著妹妹的病和媽媽的心痛,我才想投入、關心遲緩兒早期治療。」

為了提供更多幫助,甘惠忠在民國63年時返美進修特殊教育,隔年取得特殊教育碩士學位,立刻返台。

民國65年,他在台灣最早登記立案的心智障礙兒日間托育機構─台南市瑞復益智中心擔任主任,開啟一生奉獻早期療育的志業,並成立啟智協會,擔任第一任理事長。

關懷遭拒 再接再厲

「人們的態度是最大的困難。」甘惠忠回憶,早年在街上遇見心智障礙兒,他到對方家敲門關懷,告知可讓孩子接受早期療育,但總被拒於門外。一般人對心智障礙兒不友善,甚至父母都認為孩子「沒用啦」、「早點過世就算了」。

「他們認為別人不該管他們的孩子,更不希望別人知道家�有這樣的小孩。」甘惠忠了解這些父母不願承認自己的小孩「有問題」,當時他請社工到台南所有婦產科醫院,介紹瑞復能如何幫助心智障礙兒,「但卻沒有任何一個孩子因此來到這裡,一個都沒有。」

這讓甘惠忠感到挫折,一直到成大醫院小兒科醫師朱曉慧上門尋求協助。朱曉惠每一年診斷出至少300名遲緩兒,除醫療協助,及早教育才能真正幫助這些幼童,許多家長願意聽取醫師建議,台灣的早療就這樣慢慢發展起來。

融合教育 反對隔離

甘惠忠現為伯利恆基金會執行長,底下附設台南市北區嬰幼兒發展中心及慈母幼稚園。他不贊同與外界「隔離」的教養院模式,而是白天提供復健與教育,課後讓孩子返家享受溫情,更極力推動「融合教育」,讓0至6歲的遲緩兒童與一般兒童一起上課。

來到三個機構共用的小空間,連廚房都得做為臨時教室,甘惠忠原先在二樓的辦公起居室,也讓出來給工作人員使用,他對記者笑說:「我只剩一半睡覺的地方了,不能給你看。」

甘惠忠捨棄原來舒適的空間,搬到較小的地方辦公。辦公室內,牆上、窗戶上的裝飾,都是他走訪各國蒐集的各式各樣的面具,他要讓小朋友看見世界各地不同的臉孔和奇妙。

神父爺爺 愛心無限

走在園中,每個人看到甘惠忠,總笑容滿面大聲說:「神父爺爺好!」大家搶著與他握手打招呼,年事已高的他雖行動不便,右耳失聰,卻還是吃力地蹲下身子,關心詢問:「你今天學到了什麼?」他也陪著遲緩兒學習拼圖,指著一塊塊拼圖後面數字說,「你看,這就是他們學習的小訣竅。」

在台灣待了半世紀,甘惠忠認為自己早已是台灣人,他不但會說閩南語、客家語,甚至連泰雅族語攏ㄟ通。

孩子當寶 執著付出

「每個孩子都是一樣的。」甘惠忠常說,「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教不會的老師。」

曾有位3歲女孩來到伯利恆,一開始眼神呆滯,連頭都不願意抬起來,接受早療幾年後,竟能進入小學普通班。當甘惠忠去學校探望時,小女孩倒杯水,用小小的雙手捧過來,輕輕說了聲謝謝。這是甘惠忠繼續堅持付出的動力,希望給孩子更多教育資源,「讓他們能夠抬起頭來,看看這美麗的世界。」

 
常用氣喘短效噴劑 支氣管疲乏
記者蔡容喬/高雄報導/聯合報
氣喘噴劑有兩種,保養、救急不能二合一!高雄一名罹患氣喘的6歲男童,一發作就拿診所醫師開立的支氣管擴張噴劑噴一噴、減緩症狀;某次發作,小朋友連噴40多下仍喘不過氣,最後缺氧全臉發黑,送醫不治。小兒免疫過敏醫師洪志興強調,短效型噴劑只能救急,氣喘患者仍須定期口服或外噴類固醇治療。

用於氣喘的吸入式噴劑分為類固醇複方噴劑與短效型噴劑兩種,前者用於抗發炎、後者僅症狀發作時才使用。高雄市立大同醫院小兒科主任洪志興表示,許多患者不知道其間差別,尤其是衛教知識較缺乏的偏遠地區,患者常靠著一般內兒科診所開立的短效噴劑「一瓶走天下」,忽略平時治療,將隱含致命危機。

洪志興說,氣喘是支氣管發炎收縮造成,許多氣喘患者擔心類固醇藥物有副作用而抗拒治療,僅在症狀發作時,才使用短效型的Beta-2 (乙二型交感神經刺激劑)吸入噴劑,讓支氣管擴張,但若太常使用,支氣管組織逐漸彈性疲乏,就會失去效用。知名藝人鄧麗君、林翠等人就是因對這種氣喘救急藥物反應不良而失去生命。

一般而言,氣喘發作時每20分鐘噴一次短效噴劑,噴3次沒有用,就應立刻就醫。

洪志興指出,最新一代類固醇噴劑成分已改良至極小分子,只會作用在肺部,不再有水牛肩、月亮臉等副作用。氣喘患者定期就醫減少發炎,自然可減少短效噴劑使用。尤其小兒氣喘高達9成都是過敏引發,根據統計,15%至20%兒童有過敏症狀,建議提早治療以免惡化成氣喘。

 
電子鼻罩靈敏 哈口氣能測肝損傷
記者張嘉芳/台北報導/聯合報
哈口氣,即知肝臟損傷程度。陽明大學與交通大學教授合作,利用半導體元件研發一種「電子鼻罩」,只要呼一口氣,就能知道是否有肝細胞損傷,提早介入治療,預防肝病。

肝病有國病之稱,據統計,全台B、C肝感染者逾300萬人。陽明大學醫學院藥理所教授鄭宏志說,肝細胞若有不正常損傷,處理體內的氨氣不完全,會造成呼氣中的氨氣濃度升高。目前檢測肝細胞損傷以抽血測血中氨濃度為主,通常肝衰竭患者的血氨數值會高出正常人10倍以上。

鄭宏志與交大光電系副教授冉曉雯、物理所教授孟心飛合作,利用有機半導體光電元件材料,研發一種便宜且簡便的電子鼻罩,利用電流檢測呼氣中的氨濃度,當電流下降,代表呼氣氨濃度升高,恐有肝損傷。冉曉雯說,目前已做數十隻大鼠實驗,發現鼻罩的靈敏度高,至少可測得中度以上的肝細胞損傷。

冉曉雯表示,傳統光學及質譜分析儀雖可精準分析呼氣氨成分,但儀器設備至少上千萬元,民眾需到現場採測,較不便及難推廣。不過,呼氣蒐集不易,加上濕度及空氣恐會影響呼氣中的氨濃度,但鼻罩呼氣裝置簡易便宜,透過冷凝及奈米顆粒技術,可控制濕度,避免二氧化碳干擾,準確測得呼氣氨濃度,每個成本僅幾十元,未來可進一步發展適合自我居家檢測,「像驗孕棒一樣」,提供健康警訊。

「人人買得起的電子鼻。」鄭宏志說,早期肝細胞損傷可修復再生,電子鼻罩的靈敏性佳,尤其針對中度或重度的慢性肝病患者,每天清晨若哈一口氣,即可瞭解肝損傷情形,立即治療或採取戒酒護肝措施,將能降低肝硬化或肝癌發生機率。

 
拉近361公里 東基、和信無接縫癌醫
記者李蕙君/台東報導/聯合報
台東基督教醫院與台北和信治癌中心醫院合作,啟動無接縫醫療,設「癌症諮詢與轉介」窗口,協助台東癌症病患至和信進行診治,相關衛教篩檢、後續追蹤、緩和醫療等,能同步連線就地進行,不必舟車勞頓,也能享有連貫的照護服務。

台東基督教醫院表示,癌症諮詢與轉介窗口的服務對象,主要是居住在台東地區、疑似或已確診為癌症病人,另是正在和信治癌中心醫院接受癌症治療、追蹤或緩和醫療的病人。東基強調,即使非東基病患也能享有相關諮詢服務。

該窗口採電話預約制,服務專線(089)960163,專員提供癌症治療照護的諮詢、轉介、訪視、衛教等服務。

地圖上,台北和信醫院與東基距離361公里,但兩院即日起合作,讓台東癌症病患減少距離上的障礙與壓力,更方便就診。

負責此案的東基醫師陳宗明表示,台東癌症病患治療期間要忍受往返外地的舟車勞頓,還得克服初到異地的不安與不便,有時只為等候檢查、化療及手術,就得在外地多加停留,旅費開銷增加,有的甚至在化療前評估發現白血球不足,不適合做化療,而白白跑了一趟。

陳宗明說,兩院合作讓台東癌症病人,能在當地就先進行相關檢查,或藉由事先的聯繫與適當的轉介,銜接好兩地的醫療服務,節省時間與金錢上的耗費。

 
健康焦點
 
睡前使用平板電腦 睡眠差、易失眠
記者魏敦華╱台北報導/台灣醒報
美國紐約倫斯勒理工大學的娜費格拉日前發佈一則研究指出,平板電腦所發出的亮光會壓抑褪黑激素的功效,進而影響該荷爾蒙對睡眠和清醒的替換性,最終導致失眠的問題。

研究團隊調查分析了iPad、iPad 2、以及ASUS一款平板電腦的使用狀況,結果發現,在顯示螢幕亮度開至最強的情況下,只要睡前使用兩小時就會影響褪黑激素約22%的功效。他們表示,小型的裝置如iPhone等可能不會對褪黑激素有影響,因為整體大小以及亮度皆較小,但還是有可能影響整體睡眠品質。

費格拉也表示,若睡前一定要使用平板電腦處理事務,可以考慮其他方法,如:購買螢幕過濾網,以減少光線對褪黑激素的影響;減少螢幕亮度,也能有同樣的效果。在使用平板電腦時,保持一定距離也有相當的效果,因為以距離來說,他們都比使用電腦電視近得多。

研究團隊表示,最根本的解決之道就是為自己設立一個使用規範,睡前限使用兩小時以下,且盡量以公事為主,減少遊戲等娛樂性質的使用,如此才能在不影響睡眠品質的前提下,善用這類方便的3C裝置。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大湖鄉衛生所 腸病毒防疫績優
記者祁容玉/大湖報導/聯合報
國中小學剛開學,腸病毒進入群聚感染的高峰期,苗栗縣已有國小一個班因兩名學生感染而停課,縣衛生局已要求各校加強疫情通報與消毒;大湖鄉衛生所則因近年落實腸病毒等疫情通報、防疫宣導,獲選衛生署防疫獎勵績優團體的肯定。

苗栗縣今年已有9例腸病毒重症病例,開學後腸病毒易群聚感染,縣衛生局疾病管制科長陳淑珠說,縣內已有一個班停課,教育處督導各校落實通報,停課持續電話追蹤,確保學生在家自主管理,也對教室周邊環境清潔消毒。

縣府勞動及社會資源處針對托嬰中心宣導防疫,照護人員若發現嬰兒疑似感染腸病毒,也要立即通報,衛生局每月會同疾管局查訪公共場所的洗手設備。

陳淑珠說,嬰幼兒和國小低年級學童不易察覺自身症狀,導致腸病毒重症,家長要叮嚀孩子勤洗手,同學間避免過度親密接觸,如有持續發燒、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持續嘔吐等腸病毒症狀,要立即就醫。

大湖鄉衛生所3年來落實各項傳染病防治,獲衛生署評選為防疫獎勵績優團體。

衛生所主任徐春仕說,過去有的學校考量停課後要補課,幼托園所顧慮家長安置幼兒的壓力,常拖延或隱匿通報,導致感染擴大,衛生所每學期都請鄉內高職到幼托園所的校護或老師開會,檢討防疫缺失並要求落實通報。

「做好防疫才能保護學生的健康」他說,單一個案若不通報,健康的師生也被感染,家長更要費心照護,經過反覆宣導,並建立完整通報流程檔案和光碟資料,校護即使換人也能交接,學校漸有防疫觀念,積極配合。

鄉衛生所也培訓防疫志工,創作宣導歌曲、短劇,深入社區和學校宣導,並設計闖關遊戲,讓社區和家長瞭解防疫,養成良好衛生習慣,疫情發生時願意配合並接受追蹤。

 
脖子有硬塊 小心甲狀腺癌
記者簡慧珍/彰化報導/聯合報
半數的人甲狀腺長出細小顆粒而不自知,其中5%的人轉變為甲狀腺癌,彰化基督教醫院收治多名患者,發現他們對頸部有硬塊不以為意,吞嚥食物不順,觸摸有疼痛感時才求醫,病情已十分嚴重。

29歲林姓女子到彰基訪友,跟彰基耳鼻喉科醫師陳穆寬搭電梯,陳穆寬注意到她的頸部好像有突出硬塊,建議她檢查,林姓女子經過超音波掃描、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確診罹患甲狀腺乳突癌,幸好屬於惡性度較低的癌細胞,手術切除甲狀腺,再口服放射碘,控制情況良好。

另有一名國中女生,頸部有硬塊,聲音略為沙啞,一直以為是感冒,因沒發燒,聲音沙啞也沒繼續惡化,就專心念書,忽略不管。半年前吸呼越來越喘,就醫檢查,陳穆寬發現她的甲狀腺癌轉移,在肺部長出二十多顆腫瘤。

彰基核子醫學科醫師黃文盛表示,半數的人甲狀腺會長出乳突狀小顆粒,其中5%的人轉變成癌症,卻幾乎沒不適感,即使腫瘤大到壓迫血管、神經、氣管,出現聲音沙啞、咳嗽等異常症狀,有些患者誤以為感冒引起頸部淋巴形成硬塊,沒及時求醫,等到轉移肺部、骨頭,往往已是甲狀腺癌末期。

黃文盛說,台灣每年約新增1200名到1500名甲狀腺癌病人,僅約1%到2%是極度惡性,絕大多數患者不必放棄醫治希望,無論手術切除單側或全部切除甲狀腺癌,服藥控制的效果通常都很不錯,可安心生活。

 
保健優概念
 
98%兒童缺鈣 醫:多吃小魚乾喝牛奶
記者郭庚儒╱台北報導/台灣醒報
台灣學童竟有高達9成8鈣質攝取量不足!台北醫學大學教授陳俊榮表示,兒童鈣質攝取量不足,不但會影響生長發育,增加日後骨質疏鬆的機率,還會對腸胃和腎臟造成不良影響。醫師建議,家長可讓孩子早晚喝一杯240cc牛奶,或多吃深綠色蔬菜、豆干、小魚干等富含鈣質的食物,避免鈣質不足的情況。

台北醫大學附設醫院針對6至12歲兒童進行「臨床門診飲食追蹤紀錄調查」結果發現,有2成孩童鈣質攝取量不足,其中10至12歲甚至有9成8的鈣質攝取量,未達衛生署建議量1000毫克的標準。

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系主任教授陳俊榮表示,兒童時期攝取足夠的鈣質非常重要,不但能幫助骨骼及牙齒生長,降低日後骨折的機率,對協助心臟和肌肉收縮功能也有幫助。不過現在孩童挑食狀況越來越嚴重,造成營養不均衡現象,讓孩童缺鈣問題愈趨嚴重。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楊晨則表示,兒童每日應攝取800到1000毫克的鈣質,可透過喝牛奶或多吃深綠色蔬菜、豆干、小魚干等富含鈣質的食物中攝取,其中小魚乾含有非常豐富鈣質,比牛奶高20倍。

除了多攝取富含鈣質的食物外,楊晨說,正常的作息也很重要,建議晚上9時至到凌晨3時要有充足的睡眠,另外也要減少喝含糖飲料,避免抑制生長激素。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健康小叮嚀/生病不上學 勤洗手防腸病毒
整理記者魏忻忻/聯合報
邁入9月,各級學校陸續開學,學生返校,群聚互動增加,腸病毒傳播風險也提升。根據調查,過去一年內,幼童生病就醫後,仍有38%受訪者會去上學。疾病管制局提醒:「生病不上學,病毒不傳染」,健康小朋友則要勤洗手,「手」護校園健康。

資料來源:衛生署疾管局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