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超音波 心臟超音波檢查主要是用來看心臟和大血管的結構和整體的功能,但是無法直接看出輸送血液到心臟肌肉的冠狀動脈血管阻塞與否。這項檢查可以協助醫師了解受檢者的心臟肌肉功能狀態,包含收縮及舒張情形、血流方向及流速等,並可偵測心臟瓣膜活動及是否有缺損等。 由於不具輻射、無痛且沒有侵入性,是一項快速且精確的檢查,可以在門診執行,費用約在3000~4000元。檢查結束後,就可恢復正常活動,行動完全不需受到限制。 檢查過程: 檢查時必須解開上衣並平躺於檢查檯上,因此,在接受心臟超音波檢查時,建議最好穿著輕便舒適的衣物,以方便檢查時解開鈕扣或脫掉上衣。檢查時會有電極貼片貼在胸前、手腕及足踝三個部位,因為在接受心臟超音波的同時,也會有心電圖記錄。檢查中技術人員會將超音波探頭放在胸前移動,通常會要求受檢者調整姿勢,或維持某種型式的呼吸方式及速度,整個過程大約花費20分鐘左右(會因患者病情複雜程度不同而有所出入)。 ◎靜態心電圖 心臟在跳動的時候,心肌細胞內外由於有電位改變會有電流產生,把這電流的變化記錄成圖片的就是心電圖,可藉此了解心臟是否正常運作。從心電圖的變化,首先可以知道心臟的跳動有沒有規律,就是有沒有心律不整的問題,而當心臟的形態或血流狀態因種種原因而有所變化時,心電圖也會有所變化。所以,從不同的心電圖畫面上的變化,醫師就可知道是傳導系統或是心臟的哪個部位可能出了問題。 檢查過程: 檢查時仰躺,要裸露上半身,在前胸和手、腳部位接上電極。檢查中約有10秒鐘時間必須平躺、閉氣、暫時不動,以防干擾或心電記錄導程脫落,影響心電圖的結果。整個檢查時間約10分鐘內可以結束,費用在300元上下。不過醫師也特別提醒,某些突發性或是發生於動作狀態下的心臟病症狀,例如冠狀動脈血流不足造成狹心症等,受限於心電圖檢查的時間及地點的因素,就很難由靜態下測得的心電圖判讀出來。 ◎運動心電圖 就是因為靜態心電圖有其侷限性,而且有一定比例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在休息狀態時心電圖是正常的,只有在運動後才呈現異常的心電圖,因此,才會在有必要時,讓民眾在做運動的同時,做心電圖的檢查,這一種檢查就叫做「運動心電圖」。檢查原理是藉運動讓心臟的負擔加大,使氧氣需求量增加,在此情況下評估心臟是否有心肌缺氧的情形,進而了解冠狀動脈是否有阻塞。 檢查過程: 運動心電圖檢查無輻射、檢查時間短,檢查時會先在胸前貼上心電圖貼片並連接導線,同時手臂上會綁上壓脈帶量血壓。檢查的機器就像一般健身房看到的電動跑步機,依照標準的流程,逐步增加運動量,由第一階段開始,依病人可接受的程度,逐漸增加到最大運動量,同時監測心電圖心跳及血壓的變化,受檢者只需配合指導動作,即可順利完成檢查。花費時間約1個小時,費用在2000元左右,受檢者在血壓、心跳緩和之後,只要沒有任何不適症狀,就可以回家正常作息。 ◎24小時心電圖 由於心血管疾病的症狀不一定在什麼時候出現,因此,為了要抓住隨時心臟發生的心電圖變化,就把儀器24小時裝在身上,這一種檢查叫做「24小時心電圖檢查」,又叫「可攜式心電圖檢查」 檢查過程: 其做法主要是將患者每個心跳所產生的心電圖,透過電腦記錄器做24小時精確性的連續記錄,呈現受檢民眾的心臟,如何去適應日常生活中各種活動與狀況。裝置期間正常活動,只不過儀器不能拿下來,當天不能洗澡。醫師表示,24小時心電圖檢查是屬於進一步的檢查,費用約在4000元上下,平常的健康檢查是不做的。 ◎遠距心電圖 除此之外,因忙碌而無暇就醫或就醫不便的患者,或是心臟症狀發生的頻率間隔太久,為了抓住心臟捉摸不定、臨時發作即時的心臟狀況,還有一種檢查方式是「遠距心電圖」。殷偉賢表示,即使病人沒有症狀,也有三成左右可能在某些時候心電圖出現異常。遠距心電圖可以更準確的,在患者不舒服的第一時刻,抓出心電圖的數據,做及時診斷。目前全台灣有好幾家醫院都有提供遠距心電圖的檢查,但每一家醫療院所服務的時間及內容卻不盡相同,儀器採取長時間月租的方式計算,費用每月大約在4000到7000元上下。 檢查過程: 殷偉賢進一步說明,遠距心電圖的測量就是透過一個心臟監測儀器,只要患者在任何時候感覺心悸、胸悶、胸痛等各種不舒服的症狀發生時,記錄約30秒就可以量好自己當時的心電圖,然後透過電話或手機,將心電圖傳給醫院的專業心臟科醫護人員,隨後即可獲得專業醫師的診斷及建議。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