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31日 星期三

時尚微整 E-News - 秋冬漸至『冷凍溶脂』讓妳提早回到完美小姐身材!


 聯合電子報訂戶專刊(生活版) 聯合線上代理發行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 如果您不願意收到「聯合電子報訂戶專刊(生活版)」,請按此取消訂閱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醫糾修法/兩天給病歷 不給罰醫院


【好繪本格林報】破解好繪本中的圖文密碼,將繪本如何好的祕訣告訴你!並增加帶讀技巧,激發孩子的創造力! 【大田iPen圖文報】擁有很多、很棒的圖文作者及作品,歡迎喜歡看圖文的讀者來【大田iPen圖文報】逛逛!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書籤  電子書  
udn健康報e報
2012/11/01 第3624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本期索引
醫藥新知 牙籤剔牙 牙縫變大,真的嗎?
醫美刑事罪/拉皮麻醉要命 醫師吃官司
新醫材/植皮像鋪草皮 假的變真的
健康主題館/大腸癌篩檢 應選全大腸鏡
大腸直腸癌高危險群 40歲就該定檢
醫糾修法/兩天給病歷 不給罰醫院
健康焦點 肚悶、頻尿…當心大腸憩室炎
流感疫苗施打滿月 接種率偏低
防子宮頸癌 婦女別忘篩檢

醫藥新知
 
牙籤剔牙 牙縫變大,真的嗎?
採訪整理記者張嘉芳/聯合報
正解:對。牙籤剔牙,會讓牙縫愈來愈大,但牙線不會。

不過,牙線使用方法若不正確,就像刀一樣,可能造成牙肉受傷流血。

使用牙線清除牙縫,必須貼著牙面慢慢往下至牙底部,並貼著牙面慢慢往上。使用牙線需練習,初期可用可食性含蠟牙線,因為上了蠟較滑,容易清潔。

諮詢:台北醫學大學牙醫學系系主任鄭信忠

 
醫美刑事罪/拉皮麻醉要命 醫師吃官司
記者蘇位榮/台北報導/聯合報
台北市一家醫美診所陳姓醫師,為患有自體免疫功能失調的高姓女病患施作電波拉皮手術,因麻醉藥施打過量致病患休克死亡;台北地院參考醫療鑑定認定醫師有過失,依業務過失致死罪判處有期徒刑十月,緩刑三年。這是首宗醫美醫師吃上刑事罪責的官司。

今年四月間,高婦到這家位於中山區的醫美診所求診,陳姓醫師判定應實施電波拉皮手術;高婦表明自體免疫功能不佳,且長期服用類固醇,但陳醫師認為可行。高婦同意動手術,約定報酬十五萬元。

陳醫師在術前為高婦施打麻醉藥物Propofol,依藥廠仿單說明及美國臨床醫學會建議,該麻醉藥需於醫院或其他有插管急救設備的治療單位,由受過麻醉或加護照顧訓練的醫師給藥,不能由執行手術或診斷的醫生給藥。但陳醫師明知診所內無足夠急救設備,也沒考量高婦特殊體質,就開立高劑量麻醉藥給護士一次施打。

施打麻醉藥後,高婦的收縮壓下降,心跳異常,醫師趕緊打一一九求助,但高婦在十一天後因急性缺氧併發肺炎,多重器官衰竭死亡。

法院函詢台北榮總及林口長庚醫院鑑定,均指陳醫師使用的麻醉藥劑量對正常人而言屬安全範圍,但高婦非普通病患,施打麻醉劑必須漸進緩慢給予,而非一次性的高劑量;且陳醫師在病患血氧降低時,未即時施予人工呼吸及給予最基礎的急救用藥。

法官認定,陳醫師明知診所設備不足,為圖醫美高額報酬,在術前評估不足情況下,急率實施電波拉皮手術,為病患作的麻醉行為不符合專業與規範,應負過失責任;由於陳醫師和病患家屬達成和解,法官准予緩刑。

 
新醫材/植皮像鋪草皮 假的變真的
記者楊欣潔/台北報導/聯合報
燒、燙傷患者可望有新選擇,三軍總醫院整形外科主治醫師戴念梓研發出高階皮膚醫材,不但可讓傷口皮膚自行癒合,還能促進組織再生,讓「假皮變真皮」。

戴念梓研發的皮膚醫材─生物複合物膜與人工皮膚的不同。戴念梓說,生物複合物膜像是個載體,與人體相容性很高,可促進細胞再生,「讓假的皮膚變成真的皮膚」。目前已完成動物實驗,預計最快一年後能進入人體實驗。這項發明已獲得第九屆的國家新創獎。

生物複合物膜就好比鋪植草皮一般,將草皮一片片地植在土壤上,並重新生長,戴念梓表示,生物複合膜就是一層合成皮,上面長滿了皮膚細胞,讓底下壞死的細胞再生。

戴念梓說,傳統的敷料只能加速傷口癒合,主要還是得靠自體皮膚的生長或植皮手術。不過有些患者因為細胞再生功能不好,無法用自體皮膚植皮,譬如癌末患者、糖尿病患,就需要人工皮膚來輔助。

戴念梓指出,燒、燙傷患者,毛囊、汗腺等皮膚組織均已壞死,即使植入人工皮膚細胞也無法再生;而生物複合膜表面乘載皮膚細胞,可以促進組織再生,修復壞死的細胞。唯需注意的是,可能會有皮膚過敏等副作用。

生物複合膜未來可望能結合幹細胞,不只能幫助皮膚的傷害,也能應用在耳膜損傷、神經破裂等細胞修補。

桃園長庚醫院皮膚科主任胡倩婷說,目前人工皮膚一般都有不錯的療效,但較不適用癌症及慢性病患者。

 
健康主題館/大腸癌篩檢 應選全大腸鏡
記者施靜茹專題報導/聯合報
藝人甄珍的母親因大腸腫瘤擴散病逝,她質疑醫師未安排全大腸鏡檢查,全案鬧上法院。醫師提醒,若要做大腸鏡篩檢,最好選擇全大腸鏡,才能將腸道看個徹底。

我們的腸道,由小腸負責消化、吸收食物營養,之後殘渣進入大腸,由大腸吸收水分,並暫時存放小腸送來的廢物,然後排出。

但不少人飲食偏向高油脂、多肉類、少蔬果,使得大腸癌成為國人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每年新增超過1萬人。但大腸癌和許多癌症一樣,早期並無症狀,現今民眾也大多知道定期篩檢的重要。

一般建議,可先做糞便潛血篩檢大腸有無息肉或癌症病灶,因為大腸息肉或大腸癌可能造成出血,因此糞便可驗出微量的血。不過,若受檢者有痔瘡,平常就有出血現象,可能使檢驗結果產生誤差;不少民眾直接做大腸鏡檢查。

60多歲的王伯伯,選擇一般大腸鏡檢查大腸狀況。他說,過程還算好,但「檢查管子伸到腸子轉彎的地方,會感覺痛痛的。」

整個大腸,從肛門直腸、乙狀結腸、降結腸、橫結腸、升結腸到盲腸,全長約120到130公分。拉直後,等於一名小學生的身高。一般的直腸鏡或乙狀結腸鏡,只伸進腸道檢查約60公分,未涵蓋整個大腸。

媒體報導,因為醫師未替甄珍母親安排全大腸鏡檢查,使後三分之一大腸沒有被檢查,而未發現癌細胞,所以被病家控告。

大腸癌原因之一,是大腸裡的腺瘤息肉癌化所致,特別是大於2公分的息肉,含有惡性細胞機率高;若切除大腸息肉,可以預防大腸癌。

「最好還是選擇全大腸鏡!」書田診所大腸直腸外科主任醫師胡煒明說,大腸息肉約歷經5到7年發展,尤其是絨毛樣腺瘤,將來癌化可能性較高,息肉能越早切除越好,以免夜長夢多。而全大腸鏡,才能了解全部大腸狀態。

早年因為病人怕痛,有些醫院未替病人做全大腸鏡,只做直腸鏡或乙狀結腸鏡。這次甄珍母親的醫療糾紛,可能癥結即在此。

所以現在不少醫院推出無痛大腸鏡,透過靜脈注射鎮靜劑,讓患者睡著,減少病人怕痛的現象。

不過,醫療院所的健檢中心或門診並非對所有要求做無痛大腸鏡者都來者不拒,有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腎臟病,或長期服用類固醇藥物者,必須先做事前評估。

從肛門直腸、乙狀結腸、降結腸、橫結腸、升結腸到盲腸,整個大腸全長120到130公分。直腸鏡或乙狀結腸鏡,只伸進腸道約60公分,全大腸鏡檢查才能涵蓋整個大腸。

 
大腸直腸癌高危險群 40歲就該定檢
記者施靜茹專題報導/聯合報
為了找出大腸直腸癌病變,衛生署免費提供50歲到69歲民眾,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不過,隨著大腸直腸癌患者年齡愈來愈輕,醫師建議,必要時,不到50歲就應做糞便潛血或大腸鏡檢查。

46歲的上班族陳先生,只有痔瘡,但幾乎不會因此出血;而且排便正常,每天總是在固定時間上大號。陳先生不久前參加公司安排的健康檢查,竟然發現有幾顆大腸息肉,「這時候發現,是幸、也是不幸!」醫師這麼跟陳先生說。

不幸,就是息肉是良性管狀腺瘤,未來有可能癌變;幸運的是,只要切除,就能大大減低息肉癌變的發生,日後只要定期追蹤,息肉有無再長出來即可。

自99年起,衛生署國民健康局開始推動50歲以上民眾接受糞便潛血檢查,只要一根採便管,可降低大腸癌死亡率二到三成。

「這樣還是不夠。」台中榮民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王輝明說,有家族史、不多吃蔬果、不愛運動的人,都是大腸直腸癌高危險族群;最好40歲以上就定期檢查,選擇大腸鏡檢查,以便及早發現息肉。

一些大腸癌雖然和基因有關,但良好的飲食習慣,多吃蔬果、少吃紅肉、避免菸酒,仍是預防大腸癌的基本功。

台灣癌症基金會建議,平常生活要記得「蔬果彩虹579」原則,每天至少吃5份蔬果、最好女性能攝取7份、男性9份蔬菜、水果,多運動促進腸道蠕動,才是保腸之道。

 
醫糾修法/兩天給病歷 不給罰醫院
記者林思宇、黃文彥/台北報導/聯合報
醫療糾紛問題日益嚴重,立法院正討論醫療糾紛去刑化,為此,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與台灣醫療糾紛關懷協會昨天召開記者會表示,國內醫糾處理機制尚未完備,若立院貿然審查醫師刑責合理化的醫療法修正草案,恐造成醫病雙輸。

身為藥師也是醫糾關懷協會常務理事的高鴻華控訴,母親醫糾官司纏訟廿年,迄今未定讞。他說,「醫院有錢請律師,偽造病歷,卻不願拿錢補償家屬,甚至連聲道歉都沒有。」

醫改會統計,全台每年至少有一萬八千名醫療過失受害者;四分之一醫糾民眾申請病歷遭刁難,民眾醫療糾紛勝訴比率不到一成。

醫改會執行長劉淑瓊表示,申請病歷被刁難、醫院不願協商、醫病資訊不對等,都是民眾面對醫療糾紛的痛苦遭遇,呼籲衛生機關應協助民眾進行訴訟外的鑑定。

醫改會副執行長陳芙媺說,醫改會不反對醫師刑責合理化,但民眾遇到醫療糾紛,如小蝦米對抗大鯨魚;朝野立委替醫師解套的同時,應優先替民眾建立醫療糾紛處理機制。事實上,衛生署已完成「醫療法修正草案」及「醫療糾紛處理及醫療事故補償法草案」,下周將於行政院討論,希望本會期能完成立法。

衛生署醫事處處長許銘能說,刑責合理化與醫糾處理機制同步進行,衛生署希望讓爭議兩造,在訴訟程序外先行調解。

針對病歷取得困難,許銘能說,未來醫院須於兩個工作天內提供病歷;如果拒絕提供完整病歷,民眾可向衛生局檢舉,最高可開罰醫院廿五萬元。

台灣醫院協會理事長楊漢湶也認同,應先建立醫療糾紛處理機制。他說,社會對醫師刑責合理化仍有不同看法,但如能健全調解機制,讓兩造強制調解後,再進入訴訟程序,也能發揮保護的雙贏效果。

 
健康焦點
 
肚悶、頻尿…當心大腸憩室炎
麥振銘/彰化秀傳醫院一般外科主治/聯合報
47歲的林先生近幾個月常常覺得腹部悶悶不舒服、小便解不乾淨及頻尿,以為是泌尿道感染,但到附近的診所就醫,吃了幾天藥之後,症狀並未改善,並開始腹痛及發燒,最後只好到醫院掛急診。

院方安排他接受電腦斷層檢查,才發現他的乙狀結腸靠近膀胱處,有嚴重的大腸憩室炎合併化膿,其頻尿原來是嚴重發炎刺激膀胱導致,於是留他住院接受靜脈營養支持及抗生素治療,病情才獲得改善。

所謂大腸憩室,是指大腸表層凹陷造成囊狀之結構,主要是腸壁肌肉層弱化,再加上年紀漸增,大腸壁變厚,相對地大腸容量減少,所以大腸內壓力增加,於是在大腸壁突出,造成憩室。

舉例來說,就像柏油路經過多次重力擠壓,開始出現坑坑洞洞,大腸憩室就類似柏油路面上的坑洞。而憩室炎發生的原因,可能是糞便卡在憩室內,進而對憩室內粘膜產生慢性發炎,久之造成穿孔,甚至出血等問題。

如果發炎或合併化膿,初期有可能出現小便解不乾淨、頻尿等問題,容易讓患者誤為泌尿道感染,跑錯科看錯醫師。

一般而言,大腸憩室症患者年齡都大於40歲,40歲以上約5%有大腸憩室,但85歲時,幾乎65%都有大腸憩室,發生原因以老化、缺乏高纖飲食、缺乏運動及經常便秘有關,男女比率差不多。

大部分大腸憩室症患者平時無症狀或僅是輕微症狀,如間歇性腹痛、腹脹、食欲不佳、排便習慣不規則;若發生急性腹痛、發燒、頻尿或解大量血便,可能局部發炎擴散,嚴重者產生廣泛腹膜炎及敗血症,有生命危險。

憩室炎治療,主要以靜脈注射抗生素及營養支持,讓腸道休息及提供體液及電解質。但急性的憩室炎合併腹膜炎時,就要懷疑是否有膿瘍產生或造成腸穿孔,這時必須考慮外科引流或手術切除。

大腸憩室一般並不會有症狀或僅有輕微症狀,建議民眾增加纖維質攝取、多喝水、有排便感時立即行動,一旦有出血或嚴重發炎症狀出現時,一定要盡早就醫,以免延誤病情。

 
流感疫苗施打滿月 接種率偏低
記者游仁汶/基隆報導/聯合報
流感疫苗自10月開打至今已滿1個月,基隆市共接種了2萬694劑,其中「國小一至六年級學童」應接種人數為20210人,目前只有1349人接種,接種率僅6.67%,全國最低。衛生局疾病管制科表示,因學校安排11月才開始接種所致。

衛生局指出,每年流感流行高峰期在11月至隔年2、3月,因流感疫苗接種後約需2周才會產生足夠抗體,具保護效果,因此,從10月1日起就推動接種流感疫苗,希望讓須接種的民眾在流感高峰期前產生足夠的抗體。

衛生局表示,今年公費流感疫苗施打的對象包括65歲以上老人及安養機構住民、滿6個月以上至國小六年級的學童、醫護人員以及衛生防疫人員;禽畜業及動物防疫相關人員、持有重大傷病卡及罕見疾病患者。請符合資格尚未接種的民眾盡早接種,以利早點獲得保護力。

在各類公費流感疫苗施打對象中,「禽畜養殖業及動物防疫人員」應接種人數為122人,1個月來僅11人接種,接種率只有9.02%,是全國倒數第二名。

疫管科研判是從事這類職業的民眾工作繁忙,且接種意願不高,會繼續推廣。

另外,65歲以上老人應接種人數4萬3077人,目前已接種人數僅1萬3775人,接種率31.98%。與鄰近縣市比,只高過北市的25.81&,比起新北市的32.21%、宜蘭縣的38.82%都較低,衛生局將續宣傳及推廣。

 
防子宮頸癌 婦女別忘篩檢
記者范榮達/苗栗報導/聯合報
苗栗縣多達兩萬三千多名36歲到69歲婦女,6年以上沒有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縣衛生局認為,客家婦女比較不願意到婦產科內診接受檢查,昨天呼籲婦女最好定期接受篩檢,可以降低死亡率六到九成。

國民健康局最新出爐的去年子宮頸抹片篩檢資料,發現全國36歲到69歲婦女,6年以上未接受篩檢有162萬人,其中甚至有96萬人超過十年沒有做過抹片檢查。

資料顯示30歲到69歲婦女,每篩檢90人,就有1人被診斷為癌前病變,每篩檢293人,就發現1名罹患子宮頸癌,且根據研究,定期子宮頸抹片檢查可有效降低六到九成子宮頸癌死亡率,早期治癒率,可以達到百分之百。

衛生局保健科長廖秀慧說,縣內36歲到69歲婦女,也有高達兩萬三千多人沒有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統計數字「拉警報」,子宮頸癌,愈早發現,存活率愈高,呼籲婦女每三年至少接受一次抹片檢查。

另外,國民健康局也提供「人類乳突病毒自採套組」給36歲以上、6年內未曾做過子宮頸抹片檢查的婦女採檢,相訊息可洽詢各地衛生所或電洽(037)336735。

子宮頸抹片檢查,列為國民健康局預防保健方案項目,苗栗市大千綜合醫院統計今年1到9月共做了4798件,異常有23人,其中18人進一步檢查,7人確診為子宮頸癌。

大千醫院婦產科主任林敬旺表示,子宮頸抹片檢查的方法是刮取子宮頸及周圍上皮組織的上皮細胞,經固定染色,在顯微鏡下觀察細胞的型態,最後由病理醫師診斷是否有癌細胞,簡單可靠,不痛不癢,婦女不要太過諱忌,諮詢專線(037)357125轉22008。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