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1日 星期日

夜班壓力大 17歲腦中風


細細品味【每日一詩】,悠活一整日∼輕薄短小的如珠詩句,讓你咀嚼再三、餘韻無窮,也歡迎創作投稿! 【名人堂電子報】有來自各行各業的知名人物,無論大事、小事,都能提供你豐富、獨特的名人觀點!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書籤  電子書  
udn健康報e報
2012/10/22 第3616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本期索引
醫藥新知 關鍵數字/多重用藥 失智風險高1.28倍
義法院裁定 手機致腦瘤
食道癌年輕化 少碰菸酒檳榔
B肝帶原者 境遇大不同
健康焦點 別以訛傳訛 胃藥不能解酒啦!
夜班壓力大 17歲腦中風
守住體重靠紀律 衣服都買小一號
79歲伴癌20年 勤走醫院勉病友
霜降養胃 中醫:多吃時令蔬果
防曬OVER 白雪公主惹人嫌
孩子手機成癮 適度約法三章
降血脂藥 可預防B肝罹癌

醫藥新知
 
關鍵數字/多重用藥 失智風險高1.28倍
記者黃文彥整理/聯合報
研究發現,每日服用2到4種藥物,罹患失智症風險是僅服一種藥物的1.28倍。如果每日服用超過5種藥物,風險升高為1.34倍。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慈濟醫院與亞洲大學針對台灣65歲以上老人研究,服用多種藥物,將提高罹患失智症風險。此外,腦部疾病、糖尿病、慢性腎臟病與高血壓,都有罹患失智症風險。

(資料來源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家醫科醫師賴世偉)

 

 
義法院裁定 手機致腦瘤
台北20日電/中央社
義大利最高法院裁定,使用手機與腦瘤之間有因果關係,這項可能成為里程碑的判例,顯然將掀起一波訴訟潮。

60歲的義大利商人馬爾科尼利(InnocenteMarcolini),每天工作都需要講手機,通話時間長達6小時,這種情況持續12年,結果腦部出現腫瘤。

英國「太陽報」(The Sun)報導,義大利的羅馬最高法院現在把原因歸咎於手機,稱他的疾病與使用手機有「因果關係」。

馬爾科尼利說:「這對許多民眾來說非常重要。我希望這個問題可以獲得公眾關注,因為許多人還不知道這個風險。」

他說:「我每天工作至少有5到6小時都在講電話,通常是在講手機。」

他說:「我希望法庭認定我的病跟使用手機和無線電話有關連。」「家長必須知道他們的小孩有可能得到這種病。」

英國科學家聲稱,沒有足夠證據可以證明腫瘤與手機之間有任何關連。

不過,備受崇敬的腫瘤學家兼環境誘變學教授李維斯(Angelo Gino Levis)與神經外科醫師葛拉索(Giuseppe Grasso),一同為馬爾科尼利提供了證據。

他們說,手機與無線電話釋放出的電磁輻射,可能損害細胞,讓腫瘤更可能形成。

李維斯告訴太陽報:「這項法庭裁決非常重要,終於認定兩者之間的關係。」

李維斯說:「這不只是開了一條路,還是為受害者採取法律行動開了一條高速公路。我們正考慮集體訴訟。」

馬爾科尼利的腫瘤是在三叉神經中發現,也就是靠近手機貼在頭部的地方。

這個腫瘤不是癌症,不過可能奪走他的性命,因為腫瘤將擴散到頸動脈,也就是將血液輸進他大腦的主要血管。他左臉癱瘓,每天都要服用嗎啡止痛。

 
食道癌年輕化 少碰菸酒檳榔
記者林思宇/台北報導/聯合報
一名卅一歲男子,菸酒樣樣來,吃東西時覺得吞嚥困難,就醫發現是食道癌。

醫師表示,食道癌患者越來越年輕,抽菸、喝酒和嚼檳榔是得病原因。

食道癌病友江坤泉昨參加台大醫院胸腔外科成立的食道癌病友會。他說,每次吃飯都會肚子痛,太太勸告他去就醫,診斷是食道癌,那年六十五歲,做了食道微創手術,追蹤六年病情穩定。

食道癌是男性十大癌症死因第六位,近廿年來病患增加。平均死亡年齡,從十幾年前六十四歲,下降到去年五十八歲,還有人廿五歲就因食道癌死亡。

台大醫院胸腔外科主任李章銘說,一天嚼十顆檳榔連續十年,或一天一包菸抽十年,罹食道癌機率比一般人多兩到三倍;如檳榔抽菸都來,風險多十倍;再加上飲酒,風險多廿到六十倍。

李章銘說,食道癌因食道中上段受刺激太頻繁所致,曾有患者沒有抽菸、喝酒、嚼檳榔,就是太常喝熱湯;喝湯不要一口下去,否則很傷。

李章銘說,少碰菸酒及檳榔、少吃醃製食品、避免吃過燙食物等;如發現吞嚥困難,一定要迅速就醫,及早治療。

 
B肝帶原者 境遇大不同
許金川/聯合晚報
許金川 (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董事長)

三個新娘子,談起洞房花燭夜的感覺。

第一位新娘子用四個字形容:「原來如此!」這原來是古代蘇東坡妹妹蘇小妹的新婚感言。

第二位新娘子:「早該如此!」大概等是的太久了……想不到……

第三位新娘子:「不過如此!」可能當晚沒有達到新娘子的期待值。

同樣的新婚感受,每人各有不同,其中牽涉到太多的因素了。

同樣的道理,得了B型肝炎,每個人的境遇也不同。在以前沒有B型肝炎疫苗的年代,如果母親有B型肝炎帶原,母親生產時,B型肝炎病毒就可能經過胎盤及產道傳給新生兒,如果母體病毒多,傳染力也強,新生兒感染B型肝炎的機率也大。以前B型肝炎病毒無法定量,但能檢測e抗原做為參考指標,e抗原是B型肝炎病毒繁殖力強時分泌的一種蛋白,e抗原陽性表示病毒多,感染力也強,母親如果e抗原陽性,小孩感染B型肝炎的機率在90%以上;如果e抗原陰性,則感染率只有30%左右。因此e抗原陽性之母親,其新生兒除了注射B型肝炎疫苗之外,還要在出生24小時內注射一劑免疫球蛋白。

在沒有B肝疫苗的年代,同樣是B型肝炎帶原的母親,有些小孩會傳染成為帶原者,有些小孩則自己產生免疫力有了B型肝炎抗體。除了母親的病毒量因素之外,會不會成為帶原者與小孩自己的免疫力有關。不同的孩子,另有一半是來自父親的基因,因此免疫系統自然也不太相同。

另一方面,同樣是帶原者,有些人一輩子可與病毒相安無事,這種人以前稱為「健康帶原者」,現在則稱為「不活動型帶原者」。有些人肝指數一直高高低低,成為所謂慢性B型肝炎患者,之後演變成肝硬化,其中有一部分人再演變為肝癌,這種「肝炎、肝硬化、肝癌」的不歸路,俗稱為「肝病三部曲」,每年讓台灣一萬多人往生,造成一萬多個家庭破碎,實在不可輕忽啊!

•許金川教授的專欄文章已集結出書,書名「遠離肝苦很簡單」,請洽肝病基金會或各大書店購買,另有「保肝冷笑話」app(i-phone及Android版)「保肝找查」app(i-phone),歡迎免費下載,讓您隨時隨地輕鬆學習保肝知識。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備有B型、C型肝炎治療小手冊、肝癌治療小手冊及好心肝會刊,免費索閱。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網址:www.liver.org.tw。歡迎您捐款贊助肝病防治,郵政劃撥帳號:18240187,戶名: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

 
健康焦點
 
別以訛傳訛 胃藥不能解酒啦!
記者陳惠惠/專題報導/聯合報
宿醉難受,民眾相傳,狂飲後吃胃散、胃藥,不但能防宿醉,還能顧胃、解酒。不過,肝膽胃腸科醫師說,俗稱胃藥的制酸劑,只能中和胃酸,治療酒醉?沒有醫學根據。

馬偕醫院肝膽胃腸科主治醫師朱正心說,制酸劑主要成分為鎂、鋁、鈣鹽等,能中和胃酸;制酸劑多添加黏膜保護劑,可以形成薄膜,減少酒精吸收。

不過,即使能抑制胃吸收,朱正心說,酒精到了小腸,還是會被吸收,醫學上並不認為胃藥能防止酒醉。

另外,有人喝酒後「面紅似關公」,卻也有人「面不改色」。不少人相信,喝酒容易臉紅者,肝功能較好;其實喝酒後臉紅不紅,和肝功能一點關係都沒有!

喝酒後是否臉紅,和體內酵素濃度有關。酒精透過肝臟代謝,酒精主成分乙醇先經肝臟酵素「乙醇去氫酶」代謝為乙醛,再由「乙醛去氫酶」代謝成乙酸,最後變成二氧化碳和水,經腎臟排出體外。

台北榮總胃腸科教授黃以信說,喝酒後臉紅、耳根發燙、心悸、頭昏、惡心或嘔吐等,都是乙醛刺激所致,臉紅的人也比較容易酒醉。

一旦體內缺乏「乙醛去氫酶」,或其代謝速度跟不上「乙醇去氫酶」,體內累積愈來愈多乙醛,不只臉紅,還會酒醉不適。

不同人種及基因,體內酵素濃度也不同;酵素濃度高,較不易酒醉。

就算黃湯下肚後不易臉紅,但黃以信說,「喝多了一樣會醉,只是快慢而已。」他說,每人喝酒後反應不同,有人想吐、有人昏昏欲睡,「發酒瘋」則是因為大腦皮質失去控制力,有人出現脫序行為。

國內曾有民眾因酒駕被逮,法官卻以酒駕者能通過走直線、金雞獨立、畫同心圓等測試,顯示並未爛醉,因此判無罪。

朱正心說,每個人對酒精耐受度不同,喝酒後有人能金雞獨立或半蹲不搖晃,但細微肌肉仍會抖動、動作不協調,甚至眨眼速度和平常也不一樣,難逃有經驗醫師的眼睛。

不只神經不協調,他說,酒後注意力就算能暫時集中,持續專注力卻不足,反應、接收速度都會變慢,還會有記憶中斷現象,如酒醉時開冰箱吃東西,次日卻毫無印象,「能走直線,不代表思考、行為都沒問題。」

喝濃茶、熱水澡… 防宿醉不如少喝點

酒醉的人最怕第二天醒來,頭痛欲裂,醫師指出,醫學上尚無宿醉的嚴謹定義,也還沒有防宿醉的有效方法,除了節制飲酒,要不就是滴酒別沾。

坊間相傳,不要空腹喝酒,酒下肚前先吃東西墊底,比較不易醉。台北榮總胃腸科教授黃以信說,先吃含脂肪、蛋白質食物,或餅乾、果汁等碳水化合物,能減緩酒精吸收速度,但最後酒精還是會被吸收,不節制依舊會醉。

馬偕醫院胃腸科主治醫師朱正心也表示,喝牛奶、吃乳酪等富含蛋白質食物,能延緩酒精吸收速度,血液裡酒精只要達一定濃度就會醉。

黃以信說,在酒裡加冰塊、水稀釋,或酒、水交替喝,一方面能加速酒精排出,也可少喝一點。

抗拒不住酒的誘惑,又難忍宿醉之苦,坊間相傳解酒法百百種,包括洗熱水澡、喝濃茶、蜂蜜水等,或韓劇中常見的韓式解酒湯──黃豆芽湯,在醫師看來,都沒啥助益。

朱正心說,酒加濃茶會傷胃,洗熱水澡雖感覺較舒服,但無法解酒;水分有助酒精代謝,不見得一定要喝蜂蜜水或豆芽湯。他說,還有人認為,蘆薈加生山藥能解酒,都未經醫學證實。

另外,有人喝掛後送醫「吊大筒」,點滴真能解酒?黃以信說,打點滴能加速排尿、補充水分,有些人喝醉後狂吐,吐到電解質不平衡,點滴能補充水分及電解質。

至於市售標榜能解宿醉產品,成分大多是以維他命B為主的維他命、葡萄糖及水分,黃以信說,維他命B能提供輔酶,讓酵素正常運作,「但實務上緩不濟急,幫不上忙,就算不喝什麼,時間到了也會解酒。」

男女酒精代謝量

●男性肝臟每天可代謝60至80公克純酒精,女性較低,只有45至60公克,約是男性八成。

●以濃度45%的威士忌為例,男性一天喝160C.C.,尚在肝臟代謝範圍內,女性為120C.C.;但這是指肝臟一整天的代謝量,若是短時間內下肚又長期喝,仍會傷肝。

●長期飲酒超過身體代謝量,可能導致酒精性脂肪肝,還可能轉變為肝炎、肝硬化,甚至是肝癌。

 

 
夜班壓力大 17歲腦中風
記者林思宇/台北報導/聯合報
一名在電子公司上班、近卅歲的小姐,曾量出高血壓卻未在意,連續上兩年的大夜班,某天下班左手腳無力、頭昏、口齒不清送醫,診斷為出血性中風。醫師提醒,千萬不可以自恃年輕對高血壓不以為意,加上熬夜很容易就腦中風。

台灣腦中風學會副秘書長、亞東紀念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陳龍說,上述病患到院時血壓很高,收縮壓到兩百多,診斷時發現曾經有梗塞性中風,病患自己卻不知道;會發病應該是本身高血壓沒有控制,加上夜班壓力造成。

這名病患兩周後康復出院,陳龍勸她不要再上大夜班,但該名患者說大夜班錢多,陳龍也很無奈。

陳龍說,曾遇過一名十七歲在便利超商上大夜班員工,沒有家族史和相關疾病的危險因子,也是腦中風送醫;他認為與熬夜有關,因為熬夜會增加壓力,壓力就是腦中風危險因子。

新光醫院神經內科加護病房主任連立明也說,有名醫療人員仗著還年輕,忽略自己有糖尿病,結果長時間工作就腦中風。

連立明說,很多年輕人有糖尿病和高血壓卻渾然不知,加上熬夜、抽菸,腦中風很容易就找上身。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醫學中心教授胡漢華說,要預防腦中風,不能太疲累和情緒起伏太大,每天睡足七、八小時,也要多運動。

 
守住體重靠紀律 衣服都買小一號
陳素玲/聯合晚報
許多女性為了保持身材,可謂「無所不用其極」,但很多人最終還是被肥胖打敗。勞委會祕書室主任劉金娃,奉行個人自創的減重餐,嚴格控管飲食,家裡冰箱保持淨空,不讓自己有嘴饞機會;衣服永遠買小一號,惕厲自己不能變胖;因此數十年來都是永遠的「46公斤」,一直維持少女般的體態與身材。

劉金娃不諱言自己「美麗至上」,三餐一律嚴格管制,她自嘲「三餐不濟」,早餐是黑咖啡加一片吐司或地瓜,中餐泡一杯燕麥片打發,晚餐則是回家途中看到什麼吃什麼,可能是一碗麵,或碗粿,原則是填補肚子即可。但她會盡量多吃水果,彌補三餐營養不均衡。

劉金娃說,偶而會有無法執行的時候,例如若遇中午開會,主辦單位會提供便當,她也會「享用」一下,「就當是偶爾進補」,畢竟人多少都有口腹之欲。不過,她盡量將這種情況減到最少,不容許自己太放縱。

三餐吃得少,總是有吃得不夠的時候,劉金娃說,因為中午只吃麥片,下午有時的確會有飢餓感,此時她容許自己補充一些小餅乾。另外,身為主管,難免有時要請客,同事透露一段小祕辛,主任曾有一次請大家吃牛排大餐,只見眾人大口大口吃得痛快,但回頭一看,主任自己只點了兒童餐,讓大家見識劉金娃的自制能力。

劉金娃另一項祕密武器就是「衣服永遠買小一號」。她說,自從生完小孩後,就開始有計畫維持身材,透過衣服尺寸避免復胖,盡量選小一號尺寸,如此一來,隨時隨地都是一種監督力量,只要吃撐了,衣服就會發出警報,「就會自己減重來適應衣服」。

 
79歲伴癌20年 勤走醫院勉病友
記者莊亞築/台中報導/聯合報
「上帝給了我這個機會,也會給你們機會!」與癌相處20年、79歲的蘇蔡彩秋,儘管只有5分之1的胃,仍靠意志力走遍醫院當志工,用自身經歷陪伴病友,昨她獲頒全國優質高齡志工,志工們在台下大喊「蘇媽媽我愛你」,場面感人。

老五老基金會主辦第四屆菁耆獎,昨表揚3個團體、5個家庭、23名個人,獲獎多是高齡志工、來自全台各地,最遠的得獎者是金門的呂愛華,還有服務時數高達2萬多個小時,或抗癌鬥士,另有對秉持「六心級」服務的老夫妻。

人稱「蘇媽媽」的蘇蔡彩秋,家住台北,民國80年罹患胃癌,切除5分之4的胃,87年再受卵巢癌之苦;她坦言剛開始也很恐慌,後來到日本做心理治療,回台後就加入探訪癌症病患志工行列,還出了3本抗癌歷程的書。

蘇媽媽的文章引起台中榮總志工注意,力邀她到台中協助成立志工隊,儘管每次得凌晨搭車南下,蘇媽媽不喊苦,每周1次從不間斷;講話聲音輕柔、舉止優雅的蘇媽媽也說,當志工要主動、有責任感、不斷學習,還要有同理心。

在新北市板橋區稅捐稽徵所當志工的王覺生、王曹招治夫婦,以用心、熱心、貼心、耐心、關心、愛心等「六心級」服務,協助民眾洽公,獲積善家庭獎。

老五老基金會董事長林正介指出,舉辦高齡志工選拔已邁入第4年,如今高齡志工人數不斷成長,顯示從事志願服務的銀髮族越來越多,呼籲大家鼓勵家中長輩走出來,從助人中獲得成就感。

 
霜降養胃 中醫:多吃時令蔬果
記者趙容萱/南屯報導/聯合報
天氣轉涼,時序即將進入節氣中的「霜降」,也是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腸潰瘍病症復發高峰期。台中市中醫診所院長蔡蕙君說,補冬不如補霜降,霜降前後最利於養胃,可多搭配中藥和當令食蔬補身。

10月23日是節氣中的「霜降」,處於秋冬過度期,天氣逐漸轉冷。蔡蕙君說,這個時節正是腹瀉、慢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病症復發的季節,關節痠痛的患者也有增加趨勢。

蔡蕙君認為,一般民眾都有補冬的觀念,其實「補冬不如補霜降」,利用霜降節氣前後來補養脾胃,有了健康的脾胃,才能為冬令進補打底,無論是老人家補陽、年輕人轉骨,才能事半功倍。

蔡蕙君建議,秋天較乾燥,多吃白色食品,如山藥、芡實等,也有利於肺部的保養,例如山藥芡實海帶粥,可補脾胃、防中風又利老人關節。

她也建議,體質較弱的老年人在這個時節,易出現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毛病,建議多吃芥蘭菜、胡蘿蔔、南瓜等時令蔬果,還可嘗試加入薑與麻油拌炒,以溫補方式調整體質。

蔡蕙君說,秋冬季節宜保持腿部溫暖,避免太冷導致血管收縮,讓肌肉、關節變緊繃,可以吃當歸杜仲排骨湯,當歸活血,可避免血液太過黏稠,導致血栓,當歸杜仲排骨湯可補腎、壯筋骨、潤燥、滑腸;另有肥胖問題的人,應適度減重,以減輕膝關節負擔。

 
防曬OVER 白雪公主惹人嫌
李樹人/聯合晚報
37歲的「小白」,被辦公室同事封為「白雪公主」,皮膚白皙細緻很少有斑點。為了做到徹底防曬,她煞費苦心,不過也造成同事們的困擾。因為她不想坐在窗邊,即使在辦公室也盡量關窗戶、拉窗簾,讓同事有些受不了。

從念國中起,小白就開始閱讀女性雜誌保養小腿,不希望自己有蘿蔔腿。隨著年紀增長,因為擔心長出細紋、斑點,她的防曬措施越來越周密,希望可以完全阻絕陽光、紫外線的侵襲。

出門時,她一定會隨身攜帶陽傘、口罩、帽子、防曬乳液,一件都不能少。口罩、陽傘可以用來抵禦紫外線,帽子盡量挑選寬大;防曬乳液則挑選防曬係數越高的越好。

因為害怕小腿被曬黑,明明有一雙美腿,但小白外出上班時,幾乎都是長褲打扮,很少穿裙子。除非夜裡出門才會換成短裙。她還在辦公室裡放了好幾條不透光的披肩,除了冷氣強時可用來保暖,還可以遮室內燈光,大部分時間則是用來抵擋窗外照進室內的陽光。因為她怕紫外線會穿過玻璃傷害肌膚,而且幾乎隨著陽光不同照射角度調整位置。

在辦公室時,她習慣背對著窗戶,儘管窗外景觀一級棒,她還是避之唯恐不及。不想受到紫外線侵襲,但她經常拉上窗簾的舉動,卻招來其他同事小小抱怨,「這也太OVER了吧!」

對於同事稱呼她為「白雪公主」,她感到有點小驕傲,因為這是她努力防曬20多年來的成果。不過,這種滴水不漏的防曬方式,真的對身體好嗎?皮膚白皙就不容易出現皺紋嗎?

 
孩子手機成癮 適度約法三章
記者黃玉芳整理/聯合晚報
問:自從答應念國中的兒子為他辦了智慧型手機後,非常後悔,因為他早上一起床、吃飯、搭車,眼睛幾乎都沒離開過螢幕,睡覺前也要玩到最後一刻。最近他近視度數加深,我叫他少玩一點,卻弄得兩個人大眼瞪小眼,不知該怎麼跟兒子溝通才好?

(50歲,李媽媽,花蓮市)

楊聰才診所院長楊聰財答:

父母沒辦法禁止孩子使用手機,以壓抑管教的方式更可能引發親子間的不快,但可以試著跟孩子適度約法三章。對國中生而言,使用手機不應干擾睡眠、寫功課及上課。

因此可跟孩子討論約定一天可使用手機的時間,假日可以比周間使用較長的時間,過程中要適度尊重孩子的意見。但如果孩子沒有做到自己的承諾,就得縮短使用時間等,這也是讓孩子學習時間管理、自我約束的機會。

另外,若怕孩子晚上躲在被窩中玩手機,影響睡眠且會讓視力惡化,睡前可以要求孩子交出手機給父母保管,因為手機可以用密碼上鎖,孩子也不必擔心父母會偷看手機。

林口長庚兒童心智科主治醫師張學岭答:

既然已經買手機給孩子了,想要收回不容易。孩子沈迷手機,就跟打電玩、看電視、上網一樣,都是孩子著迷、父母覺得過當。建議溝通時不要說氣話而是就事論事,例如跟孩子討論玩手機晚睡,可能造成隔天上課沒精神,或是起床玩手機會來不及吃早餐等。

父母也要試著瞭解孩子玩手機的需求,可能是想跟同學、朋友聊天,那就跟孩子約定好,寫功課時把手機交給父母保管,讀書告一段落或是每小時休息時,再玩個10分鐘等,一起訂出合理的使用規範。

「聯合門診」專欄幫您諮詢醫師解答各種疾病疑難,欲問診者請寫下姓名、居住地、病症、年齡和職業,用電子郵件寄到:uen.money@udngroup.com電子信箱。

 
降血脂藥 可預防B肝罹癌
記者詹建富/台北報導/聯合報
降血脂藥物可預防B型肝炎帶原者演變為肝癌。一項研究證實,B肝帶原者服用降血脂的斯達汀(Statins)藥物後,罹患肝癌風險可降低百分之卅四。

國內約有三百萬名B肝帶原者,未來有可能惡化為肝硬化及肝癌。中山醫學大學兼任講師詹毓哲最近發表「B型肝炎感染患者使用降血脂斯達汀類藥物和肝癌的風險評估」論文,以健保資料庫為研究基礎,分析一九九七年至二○○八年的三萬三千多名B肝帶原者,其中一千零廿一人確診罹患肝癌。

在控制年齡、性別、糖尿病史、肝硬化程度、經濟狀況及居住區域等因素,他發現,未使用斯達汀的對照組,B肝帶原者只要服藥一至三個月,罹患肝癌的危險值可由一降到零點六六;若服用超過一年,罹患肝癌危險值更降至零點三四,顯示服藥時間愈久、劑量增加,保護效果越強。這項研究被刊登於《臨床腫瘤》醫學期刊。

詹毓哲說,國外越來越多研究發現,斯達汀藥物具潛在抗癌效果。

台大醫院肝膽胃腸科主治醫師陳健弘說,雖然流行病學研究顯示斯達汀有預防肝癌效果,但無法取代干擾素及其他抗病毒藥物在治療B肝的地位。此外斯達汀具有肝毒性,應在醫師處方下使用,勿併用坊間紅麴產品,以免出現橫紋肌溶解症的併發症。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