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0年到2008年,國內攝護腺癌發生率成長4倍,死亡率增加2.3倍。
醫師指出,攝護腺癌患者增加,可能與飲食西化有關,攝護腺癌不再是西方人的癌症。
美國攝護腺癌發生率,每十萬人口有250人,占男性癌症發生率第一位;台灣每十萬人有25人罹患攝護腺癌,數據較國外緩和。但衛生署統計,新增攝護腺癌患者中,超過30%都是第四期病人。
台中榮總泌尿外科主治醫師歐宴泉說,歐美國家攝護腺癌患五年存活率,幾乎可達百分之百,但台灣僅有75%,顯示台灣多數病患發現罹癌時,都已太晚。
根據衛生署2009年癌症登記統計顯示,攝護腺癌躍升台灣男性第六大癌症,該年新增4013名男性攝護腺癌,平均每131分鐘,就有1人罹患攝護腺癌。
台北榮總泌尿科主治醫師張延驊表示,攝護腺癌早期症狀不明顯,只有頻尿、夜尿等類似攝護腺肥大的症狀,主要發生在65歲以上男性;許多人都以為攝護腺癌是老人病,但近年因為食物過度加工,患者年齡層有下滑趨勢。
台安醫院泌尿科主任陳日昇說,番茄、南瓜與深綠蔬菜,能降低攝護腺發炎機率,但最重要的是50歲以上男性,每年應定期檢驗攝護腺特異抗原。
台灣泌尿科醫學會理事長黃一勝說,攝護腺特異抗原雖沒有納入政府篩檢項目,但建議有排尿問題的男性,無論年紀大小,都可隨時和醫師商量做特異抗原檢查,提高早期治療機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