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臨床症狀之外,就診時醫師會進行關節X光檢查,以確認關節接觸面是否有狹窄等情形。退化性關節炎的治療目標主要在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狀,且維持或增強其關節活動力,以提高生活品質。 目前治療的用藥包括: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局部塗抹製劑(topical therapies)、葡萄糖胺與軟骨素(glucosamine andchondroitin)、關節腔內注射類固醇(steroid)或玻尿酸(hyaluronate)等。 1. 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普拿疼)是藉由抑制中樞神經合成前列腺素,而達到止痛效果。 2. 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則是藉由抑制環氧合(COX)的作用,抑制前列腺素形成,降低發炎反應,減輕疼痛感。 3. 葡萄糖胺與軟骨素(glucosamine andchondroitin)則可刺激蛋白聚醣(proteoglycan)合成與關節滑液的分泌,增加骨骼關節液的黏稠與潤滑性,透過關節的代謝正常化,保護骨骼之間不會因為摩擦而受損。 4. 關節內注射類固醇(steroid)可明顯改善局部病灶疼痛。效果可維持 4~8 週,但建議每年注射次數以 3~4 次為限,避免產生全身性的副作用。 5. 關節內注射玻尿酸(hyaluronate)則是因高分子量的玻尿酸是關節液的主要成分,可增加關節液的黏稠度,降低關節摩擦,改善骨關節炎的疼痛症狀。注射頻率為每週 1 次,持續注射 3~5 週。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