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8日 星期一

骨骼肌減少 非關吃素、菸酒


【Discover Taipei日文雙月刊電子報】介紹與臺北相關的人文、流行話題、美食景點,以日文角度感受臺北的魅力。 【carol的私房教養】為做童書的總編媽咪Carol從教養兩位可愛孩子的經驗及相處中,分享其最真切的心情與心得!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udn健康報e報
2013/11/19 第3879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本期索引
醫藥新知 骨骼肌減少 非關吃素、菸酒
健康名人堂/健保民調下降 政策的危機?
治癬新選擇…生物製劑 調節免疫
吃藥過敏 手腳長斑恐致命
苗縣老人整合照護 明年擴及桃竹醫院
健康焦點 預防乳癌 從飲食、體重、運動做起
揪10人打流感疫苗 抽萬元
苗縣戒菸賺健康 抽3萬元提貨券
保健優概念 天冷火鍋不忌口…痛風又上身
胸悶、氣促…當心心血管警訊

醫藥新知
 
骨骼肌減少 非關吃素、菸酒
記者林思宇/台北報導/聯合報
吃素無法讓肌肉有力?成功大學最新骨骼肌減少症研究證實是錯誤觀念,老年男性、年齡越高、BMI較低和較高體脂率才是讓骨骼肌減少的四大危險因子。

過去認為,老年時期骨質流失多,易跌倒骨折。但是最近專家發現,骨密度高者,肌肉若沒力或肌肉量減少,也易跌倒骨折,因此「骨骼肌減少症」近年在老人醫學領域越來越夯。

成功大學醫學院家醫科主治醫師吳至行等,調查雲林縣斗六市與古坑鄉一千二百名四十歲以上中老年人,結果發現,全素、蛋奶素、奶素等都與骨骼肌減少症無關,城鄉、社經地位、吸菸、飲酒、骨折史、慢性病數和身體活動量等因子,也非危險因子。

吳至行解釋,「不是吃肉才會長肉」,否則少林寺武功不會那麼厲害,要減少骨骼肌少症,一定要吃得均衡及規律運動,建議可快走、打太極和游泳;也呼籲應早期篩出高危險族群。

吳至行說,跌倒門診有很高比例是骨骼肌減少症,由於患者肌肉力量不足,無法平衡,導致走路不穩而跌倒、骨折,也有人是活動不足,導致肌肉退化而跌倒、骨折。骨骼肌減少症和骨質疏鬆兩者交互影響。

老年人最怕骨折,一旦髖關節骨折,一年內死亡率超過百分之廿,台大醫院老年醫學部主任詹鼎正解釋,髖關節骨折要動大手術,對老年人風險高,肺炎等各種併發症也虎視眈眈,加上之後不良於行,整天臥床,死亡風險增加。

想要避免骨骼肌減少症,詹鼎正建議,營養要充足,每天蛋白質攝取量,每公斤體重是一點二公克,要規律運動,也要常曬太陽,增加維生素D,是肌肉的重要營養素之一。

 
健康名人堂/健保民調下降 政策的危機?
江東亮/聯合報
最近,出席健保署舉辦的一場健保民調發表會,有機會閱讀歷年健保民調資料,看到兩個下降現象:第一,掛號費開始不增反降;第二,治療效果滿意度微微下降。這兩個下降現象到底是真還是假?是吉還是凶?有什麼啟示呢?

就醫療經濟學而言,掛號費具有非常特殊的意義。當全民健保時代來臨,病人就醫時面臨的不再是總醫療費用多少(或醫療市場價格),而是掛號費與部分負擔等自掏腰包金額。由於部分負擔高低由健保署統一規定,個別醫療院所最能操作的空間,原則上只剩掛號費。

廣義而言,掛號費應該是醫療費用的一部分,但是根據衛生福利部的說法:掛號費雖然是醫療院所的行政費用,卻不屬於醫療費用。

這樣弔詭的解釋,必須追溯到公勞保時代,醫療院所希望以掛號費做為調節機制,可以「補貼收入」,也可以「以價制量」,當時的衛生署(現升格為衛福部)並未反對,而實施至今,掛號費仍由個別醫療院所自行訂定,且全民健康保險法也規定在不給付範圍內。

不論「補貼收入」或「以價制量」,調高掛號費都是必然的結果,但為什麼現在至少已經連續3年醫療院所的平均掛號費不升反降?這是真的嗎?

降掛號費 怕病人流失

猶記得健保剛剛開辦,為了落實分級醫療制度,規定未經轉診之門診部分負擔由診所的50元增加為醫學中心的210元,但大醫院因為擔心病人流失,於是積極爭取調降,當時的健保局也從善如流,不久便將區域醫院及醫學中心的部分負擔減為100元。

所以,掛號費調降是不是代表現在台灣醫療市場競爭很激烈呢?但願這不是事實,因為大家還在討論醫療五大皆空,怎麼可能出現激烈競爭?

事實上,五大皆空是大醫院心聲,原因是招不到足夠的專科住院醫師,特別是兩、三年前剛實施一般醫學訓練的時候,直接進入專科住院醫師訓練的醫學畢業生幾乎減半。但現在許多醫院已經恢復先前的招收水準。

基層醫師 競爭更激烈

重要的是,一旦完成訓練,大多數住院醫師就必須離開醫院,到基層醫療院所服務,於是基層醫師不斷增加,而且競爭愈來愈激烈。以西醫為例,每萬人口診所醫師人數從2000年4.9名增加為2010年的6.2名,十年之間成長27%,而平均每名診所醫師的健保申報件數則下降14%,唯申報總點數因支付標準提高的關係而沒有明顯變化。

事實上,部分專科醫師的情況更嚴峻。例如,同一期間兒科專科診所醫師成長60%,申報件數降幅高達28%,申報點數亦下降13%。因此,我們不難瞭解為何健保民調顯示:最近三年西醫基層掛號費大約下降一成,甚至某些競爭特別激烈的市區,有診所開始以免收掛號費為策略。

基本上,我相信台灣的醫療品質仍不斷進步,所以對於治療效果滿意度為什麼會出現微微下降的現象,還真不解?原因之一,或許是抽樣誤差所致,因為健保民調資料雖然長達6年,但降幅並不大。

另一方面,微微下降的現象也可能是真的。例如當天會場上有人質疑,是否與健保署多次調降藥價有關。醫療院所常常在藥價調降之後,為了爭取更高藥價差,讓患者更換不同品牌的藥品,而許多病人,特別是慢性病患者因長期使用固定藥品,對品牌更換既敏感,又不易適應。

藥價黑洞 患者受波及

藥價差一直是爭議性議題,有人認為是自由市場下個別醫療院所的合理利潤,有人則稱之為藥價黑洞,認為是不當收入,健保署不應當冤大頭。根據兩年前的估計,藥價差大約25%。對醫療院所為了藥價差而更換患者用藥的後遺症,未來應列為藥品支出上限協商項目。

另外一個可能解釋是,有些醫師會告訴病人,「健保的藥不好,自費的藥才好」,造成病人誤判治療效果。根據健保民調,「健保使用的藥品不好」,是對醫院診所不滿意度的重要原因。換句話說,告訴病人「健保的藥不好」,可能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策略;健保倒了,窮人就醫難,醫界不可能不受影響!

俗話說:「看一個影子,生一個兒子」。我看到兩個下降現象,說了上面一堆話,以為見微知危。但願只是杞人憂天,不過民調而已。

(本文作者江東亮,為台大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教授)

●健康名人堂邀請國內外醫藥公共衛生專家分享健康觀點與視野,每周二刊出

 
治癬新選擇…生物製劑 調節免疫
記者郭逸君/桃園報導/聯合報
台灣有將近6萬名乾癬患者,乾癬纏病十餘年,許多人心灰意冷,認為「乾癬根本治不好!」於是放棄治療,任憑病灶惡化,甚至誘發關節炎。林口長庚皮膚科醫師黃毓惠呼籲乾癬病友不要放棄治療,「新一代長效生物製劑專治乾癬,將是中重度乾癬病友另一個治療選擇」。

25歲的陳小姐與乾癬纏鬥10年,最嚴重時全身90%都布滿乾癬紅腫斑塊,因為傷口潰瘍,最後需以輪椅代步,工作也被迫中斷。樂觀的她從不放棄治療,不斷反覆嘗試療法,最後透過生物製劑,全身紅腫斑塊的情形改善約九成。

乾癬最常在25歲左右開始發病,病灶會有紅腫、皮屑脫落的情形。黃毓惠都會要求門診中的乾癬患者,要養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不熬夜、不飲酒,不吃會刺激免疫系統的食物。」

黃毓惠醫師表示,現在乾癬有照光療法、口服製劑以及生物製劑等多種療法,因應不同體質,每位病患都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治療方式。

生物製劑可以直接調節免疫系統,在去年5月時,已經納入健保給付項目。但是,如果乾癬病友要申請生物製劑健保給付,需經照光治療3個月、其他系統性治療經醫師判定皆無效後,才能申請。

黃毓惠還發現,桃園地區的乾癬病患,經常有中斷治療的情況。台灣五百大製造業,有將近三分之一是在桃園區,黃毓惠認為,桃園地區乾癬病患的工作性質大多屬輪班制,因此經常無法配合診所每周3次的照光治療。

黃毓惠呼籲乾癬病友一定要全心投入治療,「乾癬雖然不能完全根治、卻能有效控制,只要有毅力就可以戰勝『癬」境」。

 
吃藥過敏 手腳長斑恐致命
記者黃宣翰/台南報導/聯合報
方姓市民一開始因喉嚨痛,誤以為是感冒,吃藥過敏引發罕見疾病「史帝文生—強生症候群」,手、腳皮膚出現紅斑等症狀,經安南醫院皮膚科主任廖怡貞對症下藥才治癒。

廖怡貞表示,這種疾病在初期1到3天會出現發燒、喉嚨痛、眼睛刺痛,皮膚病變出現紅色斑塊且中央呈灰色樣變化,病人通常在服藥後數天內發生徵狀。

它會讓表皮層細胞陸續死亡,以致於真皮層和表皮層會被分離,是一種會致命的皮膚病,最主要死因在於敗血症合併多處器官衰竭,死亡率約為10至15%。台灣每100萬人中,約6至8件案例。

廖怡貞指出,引發「史帝文生-強生症候群」藥物,主要為抗癲癇藥物、降尿酸藥、抗生素,常見如磺胺劑及非類固醇的抗發炎止痛藥為最大宗。

至於治療方法,廖怡貞表示,除補充水分、營養、減輕疼痛和避免傷口再遭到二度感染外,如表皮或粘膜缺損面積太大,必要時需給予類固醇來抑制過敏反應,並使用抗生素預防續發感染。

 
苗縣老人整合照護 明年擴及桃竹醫院
記者蘇木春/頭份報導/聯合報
苗栗縣府推動高齡友善城市,今年初與縣內7家醫院合作,推動老人整合性醫療服務計畫,已服務3百多名個案,衛生局昨天在為恭紀念醫院舉辦成果發表會,宣布明年將增加桃竹苗4縣市10家醫院,擴大服務範疇。

苗栗縣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全縣13.5%,是全台第五高齡縣市,縣府今年初推動「健康老化、在地老化-讓每位老人都能頤養天年」整合性醫療照護計畫,讓銀髮族獲得更友善的醫療照護。

縣府衛生局向衛生福利部爭取示範辦理,與為恭紀念醫院、衛生福利部苗栗醫院、大千綜合醫院、弘大醫院、協和醫院、慈祐醫院及苑裡李綜合等7家醫療機構簽約合作。

整合照護計畫由醫師、護理師、藥劑師、復健師、營養師、社工師組成醫療照護團隊,針對住院老人生理及生活功能進行評估,從就診開始追蹤至出院3個月,減緩生理功能退化或失能。

縣府昨天發表成果,頒發獎座表揚這7家醫療院所,邀請參與計畫的醫師分享經驗,為恭家庭醫學科主任湯夢彬肯定服務計畫對銀髮族與其家人的幫助。

他說,老年人罹患疾病影響生理和心理,家人也未必察覺,透過醫療團隊追蹤、提醒,避免許多二次傷害,有疑問也能直接詢問醫療團隊「對症下藥」。

衛生局宣布,苗栗縣明年除續辦北區醫療網老人整合性醫療照護計畫,並新增頭份重光、竹南大眾、通霄光田等3家醫院,另有桃園2家、新竹市3家、新竹縣2家醫院加入,與長期照護計畫連結,擴大服務。

 
健康焦點
 
預防乳癌 從飲食、體重、運動做起
陳訓徹/林口長庚一般外科暨乳房外/聯合報
乳癌是現代女性最易罹患的癌症,民國100年,台灣有1萬人罹患乳癌,為女性癌症好發第一名。

乳癌的發生非單一原因,除遺傳基因如BRCA1,BRCA2、人種差異,生活方式、飲食習慣都有重要關係,而這些因素,多少與雌激素有關。外源性雌激素則可由飲食、喝酒、荷爾蒙補充療法來解釋。

孩童時期:《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曾發表瑞典研究,針對11萬名女性,以其孩童時期各種因素分析與乳癌的關係,發現出生體重過重、乳房發育時間較長、身高較高,及青年時身體質量指數較低者,罹患乳癌機會較高。研究顯示,青少年時期,常服用奶油者,未來患乳癌機會增加。

青壯年時期:持續受飲食影響,但酒精影響更大。酒精在所有研究皆與乳癌呈正相關,每天喝2杯酒,罹患乳癌機會為一般人1.4倍,多增加一杯酒,則增加7%。此時宜藉由運動限制熱量、維持身體質量指數(BMI)在25以下。

停經後婦女:停經後婦女最顯著的危險因子是變胖,仍然要藉由飲食與運動來保持正常體重。荷爾蒙補充在女性健康新知(WHI)的研究,已證實與乳癌有關,宜盡量避免。

如何降低乳癌風險,建議改善生活習慣、體重控制,定期運動。國健署提供45歲至69歲婦女,每2年免費乳房X光攝影,高危險群則降至40歲,乳房攝影針對50歲以上婦女,超音波可發現小的腫瘤,但對微細鈣化點偵測較差。

台灣婦女乳房相對較小,乳癌發生年齡層較輕,X光攝影對緻密乳腺的效果較差,可適時輔以超音波。

 
揪10人打流感疫苗 抽萬元
記者郭逸君/桃園報導/聯合報
桃園縣衛生局為了促進流感疫苗施打率,推出「早打早保護,揪團享幸福」催種計畫,即日起至12月23日止,揪團滿10人至鄰近衛生局、衛生所、特約醫療院所施打,就可以參加12月25日的健康基金摸彩活動。

衛生局疾病管理科科長林國甯表示,桃園縣衛生局今年購入28萬8800劑的流感疫苗,10月1日開始施打,目前疫苗還剩3萬多劑。幼兒、老年人、重大傷病及罕見疾病患者是較容易得到流感的高風險族群,衛生局舉辦揪團打疫苗抽萬元健康基金的活動,就是希望鼓勵民眾來施打。

摸彩活動將於12月25日在衛生局一樓大廳舉行,健康基金獎項預計有10團名額,每團可獲得1萬元禮券,活動期間揪團打疫苗人數最多的團隊,則可奪得最高人氣獎的殊榮,及2萬元禮券。

民眾若對疫苗接種有疑問,可以撥打衛生局防疫專線0800-033355或1999縣民諮詢服務熱線洽詢。

 
苗縣戒菸賺健康 抽3萬元提貨券
記者胡蓬生/苗栗報導/聯合報
苗栗縣衛生局推動二代戒菸,吸菸者即日至12月18日到64間醫療院所戒菸門診就診,就有機會抽中3萬元提貨券,醫事人員也有推薦獎。

苗栗縣長劉政鴻、衛生局副局長連森興等人,昨天上午在縣府大廳辦理二代戒菸宣導及抽獎活動,請來魔術師李佳峰表演「希望之樹」,將奄奄一息的小花,恢復蓬勃生機,象徵戒菸成功後的美好、健康生活,鼓勵大家營造無菸健康環境。

衛生局企劃科指出,全球每年有540萬人死於菸害,抽菸者平均壽命減少約15年,吸菸更是致癌的主因之一,衛生福利部去年3月起試辦二代戒菸計畫,戒菸者自付藥費從550到1250元不等,降為每次最高只要付200元。

戒菸的補助費用都來自菸品健康捐,縣內有64家醫療院所和藥局設有門診戒菸服務,縣府還舉辦抽獎活動,共58個獎項,總獎額達36萬元,最高獎提貨券3萬元,另外為獎勵醫事人員,還有推薦獎,每推薦一名吸菸者看門診,就有機會獲得1000元提貨券,洽詢電話(037)334196。

 
保健優概念
 
天冷火鍋不忌口…痛風又上身
記者謝進盛/佳里報導/聯合報
氣溫驟降,許多人總愛吃火鍋或薑母鴨暖身,醫師提醒,有痛風者可要忌口,尤其一般肉食火鍋湯,含許多高普林,大吃大喝後極易痛風發作,患者要懂得控制口腹之慾。

佳里奇美醫院風濕免疫科主治醫師林理信說,台灣30歲以上男性人口中,痛風盛行率高達3.3%,是歐美日等先進國家的5至10倍。最近秋冬,火鍋、薑母鴨、羊肉爐生意越好,許多痛風病人大吃大喝後,隔天就得到醫院門診報到。

林理信表示,很多痛風病人,通常只要關節不腫不痛就停止服藥;認為只要靠飲食控制,就可不用接受治療,甚至誤信坊間偏方,例如有利尿劑成分的中草藥,反而導致病情更加嚴重。

事實上,台灣病人大都是先天遺傳因子,加上後天飲食引起的痛風,靠飲食控制並不容易將尿酸降到理想指標6毫克以下,利尿劑不但會造成體內脫水,還會增加體內尿酸濃度。

他建議病人多喝水,海鮮、內臟等高普林食物及高熱量食物都應少碰,也少喝火鍋湯,喝酒更是萬萬不可,這樣痛風才不會持續復發。

 
胸悶、氣促…當心心血管警訊
記者劉愛生/中壢報導/聯合報
中壢市天晟醫院心臟專科醫師邱定宇叮嚀秋冬時令應密切注意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常常來得快又急,往往令人措手不及,從發病到死亡,只在瞬息之間」。

天晟醫院藥劑科主任黃盈焜也提醒民眾,看病時一定記得攜帶「用藥紀錄卡」,避免重複用藥。另外,保健食品是養生用,藥物是疾病用,兩者同時服用,恐有交互作用,例如納豆、紅麴對降血脂有加成作用,高血壓、糖尿病患者宜注意,避免同時服用引發身體不適。

邱定宇表示,天氣驟變、忽冷忽熱是心血管疾病的殺手,男性超過45歲,女性超過55歲,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家族遺傳、吸菸者等都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高風險群。

邱定宇說,控制血壓、避免暴飲暴食,避免食物過度調味及過度加工料理,例如,現代人的營養已充足,冬令時刻不必再進補了。注意保暖、避免出入室內外溫差過大的場所,例如三溫暖、泡溫泉。預防感冒及呼吸道疾病,除了接受流感疫苗注射,避免出入人潮眾多或通風不良的場所,才能預防心血管疾病發作。

邱定宇又說,根據美國醫學調查,猝死個案中有50%在發生前是有徵兆的,徵兆項目有胸悶、氣促、全身無力,當民眾有這3項身體不適的警訊時,應盡速送醫診療,千萬不可有「休息一下就好了」,避免延誤治療時機。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