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動購物泛指因當下「失心瘋」而購買,之後卻又後悔莫及,或是無計畫性的購買行為。一般來說,衝動購物並不是一件好事,但是談到書,我想建議大家儘量衝動購買。即使是事先已擬定購買清單,也應該要允許臨時起意的情況。 首先,請丟掉「不可衝動購買」這個先入為主的觀念。只要喜歡,就憑自己的直覺去買吧。
有人會認為只要利用網路,購買自己需要的書就可以了,周遭的朋友也大叫「這真是一個方便的社會」,樂得表示可以從此不去書店了。但是很抱歉,我敢斷言去書店的人數不會因此而減少。
當然,把網路購書當成另一種衝動購書的方式也不錯。然而,每本書拿在手上的感覺、翻頁的觸感,甚至連紙張的香味等都是不一樣的。和書本之間的邂逅其實和人接觸很相似,裝訂、設計、封面等「外貌」,也占了舉足輕重的地位。第一印象好、感覺對了的書,一拿在手就知道。想讓五感同時活躍,並和更多的好書相見歡,就必須走一趟書店。
衝動購買的書當中,當然也有看走眼的時候,本來滿心期待,讀了之後卻覺得沒什麼。這個時候就要思考自己當初為什麼要買下這本書,也就是要趁機訓練自己的直覺,磨練自己選書的能力。
久而久之,就算憑直覺、衝動購書,也不會看走眼了。這也表示你已經擁有一雙會選書的眼睛。因此,如果從訓練、培養選書眼力的觀點來看,我希望各位要不斷地衝動買書。
想要培養閱讀習慣,「對作者感興趣」就是方法之一。我說的是鎖定一位作者,然後大量地讀他的作品。
大量閱讀同一位作者的著作,當然就會有興趣知道「這個作者是什麼樣的人」。雖然有人認為作品和作者是兩回事,但是如果要讀透同一位作者的作品,還是要知道作者的成長背景。可以說,了解作者的成長背景,能讓人更加體會他的作品。
我常透過了解作者的成長背景,看到作者的少年時代,因為一個人的少年時代,總有一些讓少年選擇走這條路的契機或體驗。例如一位喜歡小狗的少年,後來寫了關於動物的小說;有人因為在異國度過一段難熬的時日,日後成為冷硬派作家。雖然我沒有辦法一一列出他們的大名,但是寫作的嫩芽勢必早在他們的少年時代就萌芽了。
以我來說,我曾是個一緊張就不知所措的少年,但是現在我寫如何克服焦慮症的書、演講、教人如何溝通,這些經驗都和我的成長背景有緊密的關聯。
另外,我也會想理解作者到底受了哪些人的影響。如果這個作者曾以誰為師,我就調查這號人物。如果知道這個作者喜歡某人的作品,我就設法去探詢原因。雖然有些作者屬於獨創型的人,但絕大部分的人還是師承自某個人。
因此,透過接觸作者的成長背景,就會知道作者以什麼樣的人為師,受到什麼樣的影響。有時還可以了解,原來很多知名作者並不是一開始就非常優秀,也是經過一番辛苦努力才有如今的成果。當了解到「沒有人是天生不凡」的道理後,我覺得自己和作者之間的距離又拉近了一些。
不要只把書當成單一的作品閱讀。一定要把書和作者合而為一,一起思考。知道作者的成長背景之後,你一定會更想讀這個人的作品。只要一開始讀,你的閱讀量就會增加。除了書的量會增加之外,你還會對作品進行深度閱讀,甚至啟發思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