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菌斑在牙齒表面、齒縫間堆疊壯大,細菌分泌的毒素還會引發牙齦組織內一連串的免疫反應,造成牙齦、牙周、牙體的病變,甚至引起口腔黏膜及身體其他器官的病變。 1 牙結石 長期沒有被清除的牙菌斑會和唾液內的鈣及其他物質結合,一邊堆積一邊從內側開始變硬,不久之後,就整個變成像石頭般粗糙的牙結石,且成形後,就無法再用牙刷來去除。牙齦底下沈積的牙結石容易造成更多牙菌斑堆積,是造成牙周病惡化的主因,同時也會引發難聞的口臭。 2 牙齦炎 牙根、牙縫容易卡住食物殘渣,往往是牙菌斑群聚壯大的部位。當牙菌斑的勢力變得龐大,便會侵襲鄰近的牙齦組織,造成牙齦紅腫、肥厚,但痛感並不明顯,所以患者在初期多不自覺,有些患者是刷牙時發現牙齦出血,求診牙科後才知道自己患有牙齦炎。此時期若能及早治療,並徹底改善口腔衛生,牙齦炎是有機會痊癒的。 3 牙周病 牙周病是牙齒週圍組織(包含牙齦齒軟組織以及齒槽骨與牙周韌帶)的病變,它會造成牙齦萎縮、腫脹、長膿?、流血,齒縫變大,牙齒搖搖欲墜且咬東西時酸軟無力等。而除了牙齒地基動搖引發的掉牙危機外,另一項令患者困擾的是,牙周病的患者常有牙齦和牙齒間剝離形成囊袋,每每進食後食物殘渣容易掉入囊袋,在其中發酵並助長細菌滋生,而使患者發出濃厚的口臭,有時甚至引發囊袋膿腫、發炎等情形。根據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的調查顯示,台灣9成以上的成年人患有或輕或重的牙周病。 4 蛀牙 牙菌斑內的細菌與黏附在牙齒上的醣類食物作用,產生大量有機酸,破壞牙齒表面的琺瑯質,造成牙齒脫鈣,引發齲齒空洞。小朋友的蛀牙常發生在牙齒咀嚼面,原因在於未能好好刷除掉齒溝上的牙菌斑。牙縫兩側也是一般人容易發生蛀牙的部位,因為刷牙常刷不到這些部位,必須輔助使用牙線或牙間刷才能確實清除。至於牙根蛀牙則多發生在有牙周病的中老年人身上,特別是牙齦萎縮導致牙根外露的部位,若有牙菌斑攀附滋生,再加上唾液變少,往往便會迅速出現齲洞。 5 其他疾病 口腔健康不佳,也會影響全身健康。近年來陸續有醫學研究顯示,牙周病患者發生心肌梗塞與中風的機率是一般人的3倍;孕婦若有嚴重牙周病,發生早產或新生兒體重過輕的機率是一般正常孕婦的7∼10倍;口腔衛生狀況不佳或有牙周病的臥床老人,較易罹患吸入性肺炎等。雖然其間的作用機轉還不甚明朗,但相關性的證實已提醒著我們,要遠離這些危險,千萬不可忽視口腔的衛生與健康。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