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8日 星期四

零卡飲料越喝越肥 代糖增糖尿病風險


【人類智庫健康生活週報】提供中醫養生智慧,及最新、最實用的養生健康知識,和你一起呵護全家人的健康!
橫跨東方與西方的資訊撞擊,【英語島電子報】最適合想在英語裡找到知識、趣味和品味的商管人士。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udn健康報e報
2014/09/19 第4084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本期索引
醫藥新知 零卡飲料越喝越肥 代糖增糖尿病風險
花蓮慈院 IDS巡迴醫療10年有成
「達文西」治攝護腺癌 術後免服藥、化療
健康焦點 防職業傷病 勞工、雇主須自覺
骨刺像串土豆仁 切除甩痛遠足去!
骨刺沒發炎 不建議開刀
吃霜淇淋刷5次牙 竟刷成蛀牙
健康你我他/吃蔬果、多運動 戰勝化療副作用

醫藥新知
 
零卡飲料越喝越肥 代糖增糖尿病風險
綜合報導/Upaper
科學家發現,許多人為了控制體重,改喝零卡碳酸飲料,卻「越喝越肥」,可能是人工甘味劑作祟,擾亂腸道消化菌所致。

發表在「自然」期刊的研究指出,零卡飲料中的糖精與三氯蔗糖等人工甘味劑,會干擾體內腸道消化菌,進而影響食物消化與代謝,導致肥胖。

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學院教授西格爾解釋,腸道內的細菌能幫助消化人類無法分解的化合物,包括人工甘味劑,食用過多將造成不同腸道消化菌比例失衡,影響體重及慢性病。

另外,研究團隊讓平日不使用代糖的7名受測者,連1周食用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建議的代糖最高攝取量,結果不但血糖狂飆,各項新陳代謝指數也與肥胖、糖尿病前期病患相同。

 
花蓮慈院 IDS巡迴醫療10年有成
記者徐庭揚/花蓮報導/聯合報
花蓮慈院昨天舉辦「IDS巡迴醫療十年有成」成果分享,慈濟醫院承接「秀林鄉醫療給付效益提升計畫」(簡稱IDS計畫),提供秀林鄉居民定期的巡迴醫療服務,陪伴秀林鄉親走過10年,不僅為偏鄉地區解決學童頭蝨問題,還在社區校園設立熱水器,方便民眾與學童用藥及清潔,用行動關懷秀林鄉親的健康。

「有需要的人走不出來,有福的人就走進去!」花蓮慈院長高瑞和以靜思語譬喻IDS巡迴醫療服務,就是把醫療服務與健康送到秀林鄉。

秀林鄉面積相當於6個台北市,是全台面積最大的鄉鎮,93%是山地,約1萬5000人。2004年開始,花蓮慈濟醫院和中央健康保險署合作承接「秀林鄉醫療給付效益提升計畫」,由專科醫師與護理團隊輪流在秀林、崇德、和平、天祥等9個部落提供巡迴醫療服務。

家庭醫學科主任葉日弌表示,花蓮慈院15個專科團隊在秀林鄉提供5700個專科門診,服務超過5萬人次。邱雲柯醫師說,因為就醫習慣與交通因素,導致偏鄉民眾患病嚴重性較高,另發現學童有齲齒與頭蝨問題,他不僅將衛生觀念從學校延伸到家庭社區,慈院還提供藥物與篩檢服務。

 
「達文西」治攝護腺癌 術後免服藥、化療
記者趙容萱/台中報導/聯合報
63歲李姓男子因攝護腺特異性抗原(PSA)指數飆高,確診是攝護腺癌,接受達文西手臂手術治療,術後排尿正常,不需服藥、化療,只要三個月抽血追蹤即可。

台中榮總泌尿外科主任歐宴泉說,攝護腺癌與遺傳、飲食西化有關,男性超過50歲,或直系血親有攝護腺癌家族史,應提早在40歲篩檢;一旦PSA指數異常,需到門診抽血及肛門指診檢查。

歐宴泉說,中榮9年前進行第一例達文西機器手臂手術,到上個月突破1900例,其中泌尿外科就高達1千例,對於高危險及高復發攝護腺癌族群的經驗也超越他國,還是美國達文西機械手臂總部泌尿手術觀摩訓練中心,並首創達文西特別門診。

中榮泌尿外科昨舉行達文西手術病友會,近百位病友參與。第1千例李姓病患分享經驗表示,5年前因頻尿及尿不乾淨,PSA指數18.5,較正常值高出許多,每半年抽血檢查PSA指數起起伏伏,心情跟著緊張。今年6月PSA更飆到36.14,確診攝護腺癌,接受達文西機器手臂切除30克攝護腺腫瘤,術後排尿及PSA指數正常,完全不用服藥或化療。

歐宴泉說,達文西切除攝護腺腫瘤的手術時間約2小時,失血量僅50到100C.C.,術後恢復快,性功能神經血管保留,並可重建儲精囊及輸精管,保有射精功能。

歐宴泉指出,國內每年攝護腺癌新增4600多人,因初期症狀不明顯,加上國人缺乏篩檢觀念,等到排尿不順或頻尿就醫時,半數患者已是攝護腺癌第三期或第四期,死亡率居高不下。

 
健康焦點
 
防職業傷病 勞工、雇主須自覺
記者綦守鈺/永康報導/聯合報
近年來隨著社會型態改變,職業傷害從早期的耳鳴、燒燙傷等轉變為肌肉痠痛、心血管疾病,醫師表示,去年有1千人因長期久坐、飲食不正常罹病,勞工與廠商要有所自覺,主動反映、改善工作環境,才能有效預防職業傷害。

奇美醫院昨與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南區職安中心舉辦講座,教導勞工如何自我健康風險評估、防治職業傷病,並針對南科廠商教導雇主如何辦理醫護人員駐廠服務,吸引150間廠商報名。

奇美醫學中心南科診所主任黃建元說,媒體常報導上班族因超時工作、過勞猝死,勞動部格外重視勞工的健康問題,規定300人以上公司要有醫護人員進駐,要求雇主必須定期安排健康檢查,避免員工罹患憂鬱症、心血管疾病等職業傷害。他說,長期久坐、飲食不正常容易造成肌肉痠痛、心血管疾病,每工作半小時就要站起來伸展肢體。

「人是企業最重要的資產,也是競爭力的關鍵因素」,黃建元表示,不少南科工程師因時常面對強光,容易罹患青光眼,經駐廠醫師發現後向雇主反應,才獲得工作環境的改善,除法律規定外,勞工與雇主必須有所自覺,才能有效預防職業傷害。

 
骨刺像串土豆仁 切除甩痛遠足去!
林正信/中市外埔/聯合報
我70歲,喜歡運動,但運動傷害也不時糾纏著我。多年來如遇痠痛,只要到醫院拿藥、熱敷、牽引都能相安無事,想不到5年前,因為骨刺,我在一周內從自己開車看診到由家人推著輪椅進醫院,真是晴天霹靂。

醫師形容我的骨刺像是一串泥土下的「土豆仁」,數十年累積「成果」,非切除不可,否則將攤在床上與痛麻為伍,坐臥難安。

術後在醫院復健一整年,治療師建議,運動改為水上活動,如游泳、水中行走等。可能耽於水上活動的舒適而忽略走路訓練,平時出遊對走路就有點排斥。於是我增加住家後山的走路訓練,從1000公尺起,半年來我一口氣可以走完2000公尺。最近挑戰溪頭步道,臉不紅氣不喘以45分鐘走完全程,是5年來給自己的最佳禮物。

平時到不熟識的地方,我都持拐杖以策安全。有人質疑我的手術不成功,我的理解是:術前主治醫師做了詳盡說明和術後恢復狀況的預期,最後都如醫師言,一一應驗。而今除了不能提重物、快走,我能開車出遊,日常生活與昔日無異,你能說不成功嗎?

前些日子同學來訪,提及朋友有副方藥可以把骨刺化掉,不用開刀。我想,真有這麼神效,諾貝爾醫學獎應該頒給他,別傻了!

當手腳有麻、痠、痛時,身體已發出警訊,除了骨刺外,也可能是其他疾病,必須由醫師診斷,甚至安排X光等檢查,才能確認,千萬不要遲疑或聽信祕方。

回首來時路,5年來復健之路艱辛寂寞,但並非沒有收穫,走路進步了,耐力也增強了,身體比以前健康。已有3年健檢沒有出現紅字。因為生活規律化,天天走路或水上活動,吃得下、睡得好,夫妻倆常郊遊踏青,重拾童趣,我們把它稱做「遠足去」!如此一來,太太高興家庭和樂,不健康也難,你說是嗎?

平時出門,內人都會提醒我記得拿拐杖,假使有那麼一天,我真的忘記了拐杖,那該有多好!

 
骨刺沒發炎 不建議開刀
採訪整理/記者黃文彥/聯合報
許多人常把腰痛與骨刺聯想在一起,其實骨刺是骨頭退化而自行修補的正常現象,與退化有關,這類疾病通常好發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

骨刺其實不是壞東西,是正常的生理反應。因為隨著關節過度使用或退化,骨骼支撐身體的穩定度變差,體內再生機制讓骨頭多長出來,只要生長位置沒有壓迫到神經,骨刺不會引起任何症狀。

頸椎與腰椎是最常發生骨刺的地方,大部分骨刺都長在頸椎5到7節,或腰椎靠進骨盆腔處,因為這兩處關節承受重量較大,又經常頻繁使用。

骨刺只是眾多脊椎退化性疾病的一種,除了骨刺,中老年人通常還伴隨有韌帶鈣化、椎間盤突出等問題,因此腰痛不全然都是骨刺造成。

許多人覺得骨刺一定要開刀拔除,其實如果骨刺沒有導致神經發炎,醫師並不建議開刀;神經發炎症狀可用止痛藥或改變姿勢來舒緩,但有可能復發。

骨刺與運動沒必然關聯,姿勢不良才是骨刺主因,運動傷害多與肌肉問題有關,所以任何疼痛都須經過X光與磁振造影,才能判斷是不是骨刺。

低頭族、常半躺半臥與需要彎腰搬重物的人,都是骨刺高危險群;罹患骨刺能否運動?其實任何運動都有好有壞,只要身體能負荷,運動並無禁忌。

諮詢/汐止國泰綜合醫院神經外科主任蘇亦昌

 
吃霜淇淋刷5次牙 竟刷成蛀牙
記者鄭涵文/台北報導/聯合報
用力刷牙,小心牙齒敏感。三軍總醫院牙科主治醫師黃仁勇說,許多人怕蛀牙,迷信刷牙一定要用力,可能造成牙齒耗損、牙齦萎縮,牙齒一遇冷熱就痠軟。

調查牙齒痠軟的民眾中,約五成屬於敏感性牙齒。黃仁勇曾收治一位大學剛畢業的女子,幾乎每天一支霜淇淋,但怕蛀牙,每次吃完立刻刷牙,有時一天刷5次以上。兩、三個月後,牙齒卻變得痠軟,就醫發現犬齒與小臼齒牙根已嚴重蛀牙,需根管治療。

黃仁勇說,女子刷牙太用力且太過頻繁,導致牙齦萎縮,沒有琺瑯質保護的牙根露出,造成牙齒敏感。她不敢刷最敏感區塊,形成惡性循環,最後牙根蛀牙。

台安醫院牙科部主治醫師何啟洸說,民眾怕牙齒不乾淨,常拚命用力刷,牙齦和牙齒交界處雖易卡食物殘渣,但對待牙齦要溫柔,刷毛別太硬;刷牙時需在牙齦和牙根交接處溫柔打圈按摩。

很多人迷信起床要先刷牙才吃早餐,何啟洸建議,早餐吃完再刷牙,且飯後30分鐘內應潔牙,減少牙菌斑附著時間。

黃仁勇說,正確刷牙可改善牙齒敏感症狀,或考慮其他療法。

 
健康你我他/吃蔬果、多運動 戰勝化療副作用
林美麗/屏東市/聯合報
秋天是氣候轉換的分界點,也是我人生轉捩點。

罹癌5年,原以為能自重大傷病中除名,沒想到醫師從癌指數偏高中瞧出端倪,做了多種檢查,果真癌細胞已轉移。

醫師囑咐我及早化療,要是以前,我可真會覺得「秋風秋雨愁煞人」,陷入憂鬱之谷,但這5年來學會與癌和平共處,心情早已釋懷。只不過,化療期間,如何養生?醫師說:「吃得下就吃,盡量吃白肉,紅肉1周1次即可,多吃當令蔬果,不要聽信偏方,要多運動。」

我相信,化療對我是個轉機,所以盡量多吃蛋白質含量高食物,以前不愛吃魚,現在它卻天天出現在餐桌上;青菜就選買少用農藥的紅鳳菜、皇宮菜、蕨類、番藷葉、韭菜花與龍鬚菜。

氣候乾燥,喉頭總覺得緊,除了補充B群與水分外,也熬冰糖白木耳湯當點心吃,熬煮時加些桂圓、紅棗及枸杞,增加風味。秋天宜潤肺,應多吃白色食物,所以我拿蓮藕或白蘿蔔來熬排骨湯。筋骨痠痛是打化療最明顯的副作用,我想能動就動,有空就散步及做甩手功。

心情保持平靜,一如秋之靜美,這是我面對「生命之秋」的養生之道。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