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3日 星期三

照乳房攝影罹癌?別嚇自己


【阿布拉電子報】分享文學性、藝術性與兒童性兼具的兒童繪本,並希望透過繪本和你一起發現孩子的世界。 【Mr.6•網路趨勢報】集結Mr.6精彩的部落格內容,快訂閱【Mr.6•網路趨勢報】,讓你不錯過任何Mr.6的精彩文章!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書籤  電子書  
udn健康報e報
2012/05/24 第3509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本期索引
醫藥新知 常眨眼睛容易有皺紋,真的嗎?
嗜鉻細胞瘤 愈早切除愈好
觸診、超音波 也適合東方女性
健康焦點 F4易罹膽結石 署花上月3病例
健康你我他/醫師的讚美 阿嬤放在心上
今年首例本土登革熱 楠梓現蹤
腸病毒高峰通報5千人次 去年6.8倍
保健優概念 照乳房攝影罹癌?別嚇自己
乳頭滲血… 68歲翁險罹乳癌

醫藥新知
 
常眨眼睛容易有皺紋,真的嗎?
整理記者張嘉芳/聯合報
正解:不一定。眨眼睛會牽動肌肉,理論上,眨眼睛次數愈多,比較容易產生皺紋。

不過,眼睛附近皺紋的產生不只是眨眼睛,大笑、擠眉弄眼、揉眼睛等動作,都會影響眼睛附近肌肉收縮、形成皺紋。

諮詢:內湖國泰診所院長林思源

 
嗜鉻細胞瘤 愈早切除愈好
蔡昇翰/振興醫院泌尿外科主治醫師/聯合報
35歲女性罹患高血壓並兩度因感冒引發肺水腫與心臟衰竭,意外發現右側腎上腺有一個直徑7公分腫瘤,血液與尿液檢查均發現過高的兒茶酚胺代謝物。

腎上腺位在腎臟上方,是人字形的內分泌腺體,解剖學上主要分為皮質層與髓質層,分別分泌不同激素調解體內水分、代謝、血壓等。所謂的嗜鉻細胞,主要分布在腎上腺髓質層,零星見於頸動脈體、神經節、膀胱壁等。

合併症狀多 診斷不易

腎上腺髓質的嗜鉻細胞,在交感神經興奮時可大量分泌腎上腺素、正腎上腺素及兒茶酚胺等激素,這些激素會增加心臟收縮力、提升心輸出量、提高新陳代謝速率,並收縮血管使血壓上升。這個機轉可讓人在面對危急情況時,如火災,發揮超越平常的氣力應付危險,如舉起平常無法輕易抬舉的重物,或跑得比平常更快。

嗜鉻細胞引發的腫瘤相當少見,發生率大約十萬分之一,八成發生在成年人,平均發病年齡多為4、50歲。由於嗜鉻細胞腫瘤持續且大量釋放兒茶酚胺等激素,患者常出現持續或陣發性高血壓,可能合併頭痛、心悸、虛弱、多汗、焦慮等症狀,也有患者以高血糖、食欲不振、體重減輕,甚至以心肺衰竭或中風等嚴重併發症來表現,多樣化症狀造成診斷不易。

一般而言,當高血壓患者血壓不易以藥物控制或同時合併上述症狀時,就必須將嗜鉻細胞瘤列入可能的鑑別診斷。

腹腔鏡手術 減少疼痛

約一成嗜鉻細胞瘤為惡性腫瘤,可能遠端轉移與侵犯,對於腎上腺嗜鉻細胞瘤的治療,盡早手術切除是的黃金標準,但手術往往合併劇烈血壓變化,在降壓藥物尚未發展的年代,手術死亡率高達兩三成,許多麻醉與外科醫師均視為畏途。隨著降壓藥物廣泛應用、麻醉技術與手術中監測技術進步,目前手術相關併發症與死亡率均大幅下降。

傳統腎上腺腫瘤切除,需在肋骨下緣作一道20、30公分切口,以利雙手進入腹腔,摘除腫瘤,傷口大、出血多、恢復慢且不美觀。近年腹腔鏡技術進步,腹腔鏡腎上腺手術逐步取代傳統開腹手術,成為主流。愈來愈多文獻證明,即便手術難度較高,成熟的腹腔鏡手術可達到傳統手術同樣效果,同時減少出血、疼痛,術後恢復也更快。

腎上腺嗜鉻細胞瘤臨床症狀變化多端,患者彷彿抱著一顆不定時炸彈,不知何時會發生致命併發症,10%嗜鉻細胞瘤有惡性轉移侵犯的可能,及早手術是根治腫瘤與改善血壓的最好途徑。

 
觸診、超音波 也適合東方女性
本報訊/聯合報
挪威一項研究指出,接受乳癌篩檢而發現乳癌的婦女中,有15%到25%者,一生中都不會產生問題,但這些早期腫瘤因無法被判斷有害或無害,全被手術切除掉。

此項研究發表在「內科醫學年刊」,該年刊社論指出,美國女性常年輕時就開始做乳癌篩檢,有可能被過度檢查、診斷。

台灣乳房醫學會前理事長、台北長庚醫院一般外科暨乳房外科主任陳訓徹說,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推動免費乳房篩檢後,國內罹患零期乳癌婦女,近6年來已由7%到8%,提高為13%到15%,即是推動篩檢之效。

陳訓徹強調,有些腫瘤還是得手術切除,光靠組織切片,無法完全確認其惡性程度,患者或許有「寧可錯殺一百、不可縱放一人」心情。

至於一期乳癌,陳訓徹舉例,一些特殊腫瘤組織像管狀癌、分化慢的腫瘤、動情激素接受器陽性的患者,日後預後良好,醫師較會建議患者採保守治療,不見得一定要開刀。一期乳癌的患者在台灣五年存活率約89%,也不算低。

陳訓徹指出,美國部分州政府補助40歲以上女性,每年做一次乳房X光攝影,發現只降低12%死亡率;年過50歲女性每年做一次乳房攝影,卻能降低25%死亡率,因此美國癌症防治工作小組,曾於2009年建議,只需補助年過50歲女性,但遭放射科醫師反對而作罷。

「國內女性罹患乳癌年紀比較輕。」陳訓徹說,東方年輕女性乳房組織較緻密,X光攝影不易找出腫瘤,最好是請醫師觸診,或做超音波檢查;目前國健局提供45歲以上女性,每2年一次免費乳房X光攝影之外,也可輔以超音波檢查,適合國內女性狀況。

乳房檢查方法

●醫師視診與觸診

再考量受檢者年齡、乳房緻密度,安排必要檢查。

●乳房X光攝影

可偵測醫師觸摸不到的腫塊,是50歲以上婦女較佳篩檢儀器。

●超音波檢查

對緻密度較高的乳房,超音波比乳房X光攝影解析度更高;且無放射線疑慮,適合年輕女性。

●細針抽吸細胞學檢查

若發現硬塊,以針刺入腫塊抽吸,取得細胞檢查。但仍有偽陰性和偽陽性,應輔以超音波或乳房X光攝影,必要時做組織切片檢查。

●組織切片檢查

以手術切片或粗針穿刺,取檢體做組織病理學診斷,是乳癌診斷黃金標準。

註/診斷工具經醫師依病況認定

資料來源/乳癌防治基金會

 
健康焦點
 
F4易罹膽結石 署花上月3病例
記者段鴻裕/花蓮報導/聯合報
署立花蓮醫院上個月收治3個女性膽結石病例,3人經開刀治療後已出院,外科主任李清龍說,膽結石的真正原因至今不明,但與膽固醇過飽和有關,俗稱「F4」(肥胖、多生育的40歲女性)罹患率比較高,一般好發率方面,女性與男性的比例約3比1。

署立花蓮醫院昨天發表膽結石病例的研究,李清龍說,膽結石是常見的消化系病症,形成原因不明,一般認為與膽固醇過飽和有關,此外膽汁滯留膽囊過久、肥胖、飲食、種族等因素都可能是附加原因。

F4 肥胖逾40歲…

膽結石多見於肥胖、35至55、女性、長期查禁食者及多次懷孕的女性身上(F4:fat肥胖、fertility多產、forty40以上、female女性)。

李清龍提醒必須注意的是,膽結石大於2公分、膽囊瘜肉大於1公分及鈣化的膽囊,可能會轉變成「膽囊癌」。

李清龍說,膽結石的治療方式,早期採取體外震波碎石,但效果不佳且可能造成膽囊附近血管破裂,已被外科捨棄。開刀治療方式,有傳統的膽囊切除術,在腹部形成15至20公分的疤痕、約需住院7至10天;主要採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約在腹部或肚臍形成1至4個小孔,住院2至5天即可,在外國如是簡單的膽囊結石手術,當天就可出院。

 
健康你我他/醫師的讚美 阿嬤放在心上
蘇惠蘭/桃園縣龍潭/聯合報
自我有記憶以來,經常感到眼前「霧霧」的阿嬤,長年點眼藥水,舒緩眼睛不適,直到70幾歲,動了白內障手術,從此視力超好,到了90多歲,還能清楚看到50多公尺外,有人掉落在馬路上爬行的鱉。

阿嬤記憶力逐漸衰退,到97歲往生前,她再叨念的事已屈指可數,其中最常掛她嘴上的事是:「那個查某醫師足厲害,她講我做人很好,攏沒嫌東嫌西,她會甲我的目睭手術乎金係係,乎我用到老扣扣!」(那個女醫師很厲害,她說我做人很好,都不會嫌東嫌西,所以會幫我把眼睛手術得很亮,可以讓我用到很老、很老!)

阿嬤不瞭解,她的眼睛可以「金係係」,是因為換了人工水晶體,她一直認定是因為她「做人很好」,所以那位女醫師才會特別用心,讓她的手術成功。

工作量和工作時間比其他行業又多又長的醫療職場,醫護人員辛苦可想而知,但忙碌的同時,若能不吝於好話,不僅能溫暖病患的心,或許將因一句安慰、肯定、讚美的話,伴隨精湛的醫術讓病患銘記在心,就像當年那位醫師一句「您做人很好」的讚美,烙印阿嬤腦海,讓她畢生難忘。

 
今年首例本土登革熱 楠梓現蹤
記者蔡容喬/高雄報導/聯合報
高雄市連續3個月登革熱零病例的紀錄,宣告破功!衛生局昨天發布今年首例本土登革熱,患者是住在楠梓區翠屏里的12歲小六男學生,5月12日發病,21日確認罹患登革熱,他母親也被列為高疑似個案。衛生局表示,今年登革熱疫情提早出現,可能是5月雨季造成,呼籲民眾進入警戒狀態,避免爆發大流行。

高市衛生局疾管處處長蔡武雄指出,小六生家住大樓,周邊環境還算整潔,病媒蚊指數調查結果也僅有1,及早防堵就不會出現群聚感染。他認為,高雄市自2月7日後就未出現登革熱病例,2月7日前的病例是去年的疫情延續。日前陣雨不斷,應是零個案提前破功主因,也可能因此拉長今年的登革熱流行期。

衛生局5月起已全面動員97里、2千多名滅蚊志工投入社區孳生源巡檢,也呼籲民眾主動清除室內外積水容器,展開新年度滅蚊大作戰。

 
腸病毒高峰通報5千人次 去年6.8倍
記者陳雅芃/台北報導/聯合報
腸病毒疫情進入高峰期,今年截至5月21日止,全國有45例腸病毒重症個案,其中台北市有6例。衛生局統計,台北市腸病毒通報數累計達5150人次,為去年同期的6.82倍;停課班級數累計449班次,為去年同期的8.8倍。

其中台北市國小及幼兒園通報數達3993人次。以台北市各行政區相較,以內湖區國小及其幼兒園通報個案數425人次最多。

台北市衛生局疾管處長朱玉如說,北市6例腸病毒重症病例,其中5例感染腸病毒71型病毒、1例感染伊科病毒第6型。

朱玉如說,其中新增的3例腸病毒重症病例,第1例為10個月男嬰,推測為社區感染;第2例為3個月大男嬰,曾患有腸病毒輕症的哥哥疑似為感染源;第3例為3歲女童,疑似被同校學生感染。

朱玉如說,腸病毒每3年會有一次大流行,今年腸病毒流行型別為71型,北市社區已檢測出71型的輕症案例,提醒幼童及家長一定要做到勤洗手。

教育部政務次長林聰明昨天下午到台北市西湖國小附設幼兒園,視察腸病毒防治工作落實情形,並教導小朋友們正確的洗手步驟。

此外,教育部並印製9577份「預防腸病毒」宣導海報提供國小、幼兒園宣導使用;並建置腸病毒防治專區網站、腸病毒宣導短片。

 
保健優概念
 
照乳房攝影罹癌?別嚇自己
記者施靜茹專題報導/聯合報
網路近來流傳一則國外「乳房X光攝影會增加罹患甲狀腺癌」的報導,國內健檢醫師被受檢婦女詢問,照乳房X光會不好嗎?是否要做什麼防護比較好?

這則網路謠言提到,美國一名醫師在電視節目建議女性,照乳房X光時,最好戴上甲狀腺防護鉛套(俗稱鉛脖子),因為罹患甲狀腺癌的人愈來愈多,可能與照乳房X光檢查有關。

台灣健檢醫師近來則發現,部分受檢女性做乳房X光攝影時,會問檢查人員:「需要戴甲狀腺護套嗎?」也有人反映因為看到網路消息,甚至遲疑是否該做乳房X光攝影。

為了闢謠,中華民國放射線醫學會近日在官網貼出:「破解網路謠言『乳房攝影會增加罹患甲狀腺癌』」,指出乳房攝影使用低劑量X光,甲狀腺會吸收的輻射劑量很低,相當於在自然環境輻射暴露30分鐘吸收到的輻射劑量。

放射線醫學會表示,若因為戴鉛脖子,導致乳房攝影時,部分乳房組織被遮住,甚至干擾診斷,很可能要重照,身上反而因此累積更多輻射量。

這則網路消息來自美國醫師建議,因為發現患甲腺狀癌的人增多。

台北榮民總醫院放射線部主治醫師李潤川說,60、70歲的人,罹患甲狀腺癌機率本就比年輕人高;加上美國婦女患乳癌機會較亞洲人高,35歲即開始接受乳房攝影,輻射線風險自然多一些。

不過,李潤川指出,乳房X光攝影,側面是由內往外照,正面則是從上往下照,照射時,其實距離甲狀腺很遠;被照的人,背後會有一個屏風擋著,類似鉛裙,用來保護骨盆腔裡的卵巢等器官避開輻射線。

拒檢查 反輕忽乳癌風險

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張金堅說,甲狀腺癌發生原因之一,的確為吸收過多輻射線,像日本受原子彈之害的長崎、廣島,得甲狀腺癌的人比較多。他指出,日、韓、台甲狀腺癌罹患率不算低,國人甲狀腺癌過去排名都在十大癌症以外,近年卻進入十大癌症之列,值得注意。

不過,張金堅強調,「乳房X光攝影不是天天做,不要自己嚇自己。」現在許多醫院都採用數位X光攝影,輻射劑量比一般X光攝影低;且45歲以上婦女,每2年才照一次,若因此拒絕檢查,而輕忽罹患乳癌風險,可能更不妥。

 
乳頭滲血… 68歲翁險罹乳癌
記者田兆緯/台中報導/聯合報
女性罹患乳癌比率越來越高,其實男性也可能會罹患乳癌。台中一名68歲的周姓阿伯因乳頭頻滲血,因此到光田醫院看診,經該院乳房外科詳細檢查後,赫然發現是乳癌癌前病變,幸虧及早發現,及時治療,才得以控制病情。

周姓病患大約在今年1月時就醫,他表示,約在2個月前發現左側的乳頭不斷滲血,因沒有其他不適,也不會疼痛,以為是乳頭發炎化膿所致,不以為意,但症狀持續了2個月未改善,在晚輩建議下到光田醫院乳房外科看診。

乳房外科黃世民醫師懷疑病情並不單純,並立即採驗患者乳頭的分泌物進行細胞學抹片檢查,發現細胞異常,經手術切片結果證實是乳管內乳突瘤,也就是乳癌癌前病變,如果太晚就醫恐會發展為惡性腫瘤。

黃世民表示,大部分男性對於乳癌的相關保健及預防缺乏敏感度,如果出現異常症狀時也多以為是其他發炎或感染病症,因此未積極就醫,以至於延誤治療的黃金時期。

醫師也提醒男性朋友,雖然男性罹患乳癌的機率僅為女性乳癌的1%,但仍不能掉以輕心,如果發現乳房有不明的腫塊或變形,或者是乳頭出血或有黑咖啡色的分泌物時,應立即就醫檢查。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