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藹玲曾任新聞主播,後轉任富邦文教基金會董事,多年來致力於青少年關懷工作。在了解核電問題的嚴重性後,近日陳藹玲號召近百名媽媽(其中包括殷琪、胡茵夢、陶晶瑩……等),共同成立「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並計畫號召十萬民眾連署,盼望政府停止興建核四廠,並重新檢討能源政策
是什麼原因讓你決定站出來,集結各界力量,成立「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又為何是以「媽媽」為出發點?
以前的我和多數人一樣,對核電問題沒有深刻的感覺,也沒有想法。直到有一次,聽好友蔡康永談到核電,感受到他的憂心。之後我讀了劉黎兒寫的廢核書籍,同時也找了許多資料,得到的資訊讓我倍感震驚,覺得基金會必須站出來做點什麼。我一直避免用「反核」這兩個字,因為這麼多年來,「反核」二字早已經被扭曲了,就連很多環保團體,也無可奈何的被貼上了政治標籤。但社會大眾其實應該明白,核電並非政治議題,而是民生議題,跟每個你我都息息相關。
至於「媽媽」的意涵在於:媽媽是一個與政治無關的中性角色,媽媽的愛是最無私的,會為了子女的安全盡一切努力。但我也認為,媽媽不能只有愛心,更要有知識,才能替下一代做出最明智的抉擇。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的主要訴求是什麼?
臺灣多數人對核能問題是完全不了解的。聯盟首先要成為資訊平臺,讓社會大眾建立對核能的知識基礎,了解其利弊得失,進而做出選擇;我們希望臺電公開所有數據、真實狀況,並與公民對話;凡是有危險疑慮的核電廠,都應該立即停止運作,核四也該停建。我們也希望政府儘快檢討並研擬新能源政策。
二○一一年福島核廠爆炸、輻射外洩,引發民眾嚴格檢視臺灣核電廠。目前臺灣擁有三座已啟用核電廠,及充滿興建爭議的核四廠。「核四廠」何以充滿爭議?核電廠何以令人恐懼?
美國《華爾街日報》曾點名世界最危險的十四座核電廠,臺灣四座核電廠全都上榜。臺灣位於地震帶上,加上地狹人稠,先天不具備興建核電廠的條件。福島核災發生後,日本政府撤離核電廠周遭三十公里的居民約十五萬人,相同的範圍,北臺灣將要撤離六百萬人。這麼多人該撤到哪�去?食物、飲食污染又該怎麼辦?更遑論臺灣經濟必定受到極為慘重的衝擊。
另一個嚴重的問題在於:世界各國都已禁止核廢料的輸入,臺灣的核廢料別無選擇,只能長留臺灣,而我們目前儲存的廢料早就已經過量了。直到現在,仍沒有人研究出徹底解決核廢料的辦法,也無法百分之百保證廢料不會外洩。核廢料就算藏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仍是一顆不定時炸彈。
至於核四廠更是問題重重,最明顯的問題,在於它根本像座「拼裝車」,由美國設計、日本製造、臺灣安裝興建,其中修改的一千多項設計,都是臺電的獨家「發明」,換言之根本沒經過測試,光是�面的水管,就有歐規、美規、日規,更遑論更重要的設備。沒有標準,又怎麼可能安全?
日前政府拋出如停建核四,因備電不足勢必將調漲四成電費,對此說法你有什麼看法?
政府說「不蓋核四就會缺電」已經說了十多年,但事實上我們至今仍沒有缺電。核四就算運轉,也只能提供全臺灣約百分之六的用電,電價為什麼會因此調漲四成?實在難以讓人心服口服。況且核四運轉年限只有四十年,運轉後要再關閉也不是這麼簡單,想讓核四「除役」,必須花上數十年時間、數千億新臺幣,完全不符合經濟效益。
有很多方法可以解決缺電的問題,最簡單的方法像是:與其花數百億蓋核四,為什麼不先把全臺灣的路燈換成LED燈?臺灣幾間大企業,包括台積電在內,近年都在進行廠房的節電改造,效果很好。企業能,為什麼國家不能?
此外,聯盟認為臺灣的用電政策有很大的問題,世界趨勢是用電量逐年下修,只有臺灣是年年提昇。忙著開源,卻不知節流,就算我們再蓋十座核電廠,電也會有不夠用的一天。
目前「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是否已有具體行動?
我們發動網路連署(詳情請參考「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facebook粉絲團,網址:http://www.facebook.com/momlovestaiwan),希望將大家的心聲送進立法院,並向總統陳情。我們也要在三月走上街頭,希望政府最終能「服於民意」。
聯盟也舉辦講座,只要公司、社區或學校,二十人以上的團體有意願進一步了解核能問題,我們就會派講師過去舉行座談。愈多人看見這個議題,我們才愈有成功的希望。
停建核四是一場艱辛的挑戰,你怎麼看待可能的失敗?
投入核能議題以來,我聽到不少閒言閒語,有人說我想出來競選,甚至有人謠傳我想進口天然氣。但我知道自己在堅持一件正確的事,這些話我不會放在心上。
核四會不會停建?身邊有一些朋友很悲觀。我不悲觀,但我也不樂觀,我很務實。我認為「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成立至今,影響到的人仍然不多。但重要的事就是要做,做了之後就算沒有成功,也才不會有遺憾。這件影響國人甚鉅的決定,不應該讓政府少數幾個人決定,每個人都有發表意見的權利。
你建議關心核能議題的讀者做些什麼?
第一是參與連署,讓政府聽到你的聲音;第二是多和旁人分享你對核電的想法。不是要說服別人,而是要讓這個議題「被看見」。看到核電的利弊之後,人們心中自然會產生答案,不難做出抉擇。
經濟與環境,是全球不斷面臨到的抉擇難題。當我們面臨這個問題,應以怎樣的觀點面對自己的權益及下一代的權益?
我認為最簡單的判斷基準就是「永續」二字,核四就是個標準「短視近利」的例子。核電廠會不會出意外,不是百分之幾的問題,它「不是零,就是一」,沒有意外就沒事,但「萬一」出了狀況,那個「萬一」絕不是我們所能承受的。
過去的記者經驗,為你在社會關懷推廣上帶來什麼影響?
媒體的訓練讓我知道不能只聽單方面的消息來源,同時讓我具備能力,能將吸收到的知識、資訊反轉給社會大眾。
因為曾擔任記者,我也更了解媒體可能潛藏的危險。基金會努力的十多年,讓「媒體素養」進入課綱,希望青少年跳脫被動接受媒體訊息,不讓媒體牽著鼻子走。我盼望現代的年輕人不要只會「KUSO」,也要具備公民意識,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
你心中最幸福的片刻是什麼?
幸福絕不是金錢能夠堆疊出來的。結束一天忙碌後,回到家抱抱孩子,和家人相處在一起,就是我心中最幸福的片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