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19日 星期二

茹素廿年 心肌梗塞卻報到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udn健康報e報
2013/03/20 第3716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本期索引
編輯小語 去哪看病好?健保局官網可查
醫藥新知 高血壓沒控制 腎臟竟萎縮
健康焦點 茹素廿年 心肌梗塞卻報到
保健優概念 驚悚新聞事件 恐懼、焦慮上身
吃飯配電視 多吞進一成熱量
轉移孩子注意力 給予正向指引

編輯小語
 
去哪看病好?健保局官網可查
記者詹建富、黃文彥/台北報導/聯合報
小孩有蛀牙、老人家需要置換人工關節,又該找哪家醫療院所?除了向親朋打聽,健保局提醒,需要這類資訊的民眾,可到健保局官網的「醫療品質公開資訊」查詢。

健保局醫審及藥材組專門委員施志和指出,二代健保已授權健保局擴大醫療品質資訊公開,目前有一百多項指標可供民眾上網查詢參考。

不過,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表示,實際進入健保局網站查詢後,部分資訊過於專業,一般民眾不容易理解其內容。

 
醫藥新知
 
高血壓沒控制 腎臟竟萎縮
記者胡蓬生/整理/聯合報
病例:73歲林姓老翁有高血壓病史多年,沒規則控制及服用降血壓藥物,最近因高血壓惡化並伴隨腳水腫到腎臟科門診,測血壓發現他收縮壓高達180mmHg,抽血報告也發現腎功能異常,腎臟超音波檢查顯示兩側腎臟已有萎縮現象,研判應是長期未控制高血壓導致慢性腎臟病。

苗栗市大千綜合醫院腎臟科醫師陳孟財:高血壓是指收縮壓140mmHg以上或舒張壓在90mmHg以上;成人正常血壓值,收縮壓低於120mmHg、舒張壓低於80mmHg,血壓介於正常和高血壓之間稱為高血壓前期。

高血壓導致腎病變主要靠臨床診斷,建議診斷的狀況,包括一等親有高血壓病史、左心室肥大或高血壓導致視網膜病變、輕微蛋白尿、腎臟病變發生前就有長期高血壓,如果腎功能異常,但並非腎毒性物質引起,也非先天性腎臟病或其他疾病導致,就有可能是高血壓引起的腎病變。

高血壓和腎臟病互為因果,高血壓是導致慢性腎臟病重要原因之一,而高血壓也是慢性腎臟病最常見的併發症;長期高血壓會使腎臟血管結構發生變化,進而使腎功能惡化;高血壓不僅會造成病患腎功能惡化,還會使患者心血管疾病風險升高,因此,控制血壓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並減緩慢性腎臟病。

建議慢性腎臟病患,不論有無糖尿病,血壓應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如有明顯蛋白尿者,血壓應控制在125/75mmHg。

血壓控制包括藥物及非藥物兩部分,非藥物控制就是飲食生活習慣的調整,包括降低鹽分攝取、適度運動(建議每周3次,每次至少30分鐘的有氧運動)、健康飲食 (飲食中應含大量水果、蔬菜,選用飽和脂肪酸及總脂肪含量少的食物)、戒菸。

良好的血壓控制,不僅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可延緩腎功能的惡化。

 
健康焦點
 
茹素廿年 心肌梗塞卻報到
記者何炯榮/彰化縣報導/聯合報
台中市民蔣金山廿年前開始吃全素,重視養生,卻陸續發生急性心肌梗塞、小中風,鬼門關前走二遭,上月胸悶,檢查發現右側內頸動脈已堵塞百分之九十五;醫師說,素食要吃得對,否則會造成好膽固醇不足,衍生腦和心血管堵塞問題。彰化縣員榮醫院心臟科醫師張木信說,全素者雖然平均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都較葷食者低,但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也相對很低;高密度脂蛋白是血管的清道夫,可減少膽固醇在血管壁的沉積,是好的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這意味血管中的清道夫變少了。

七十二歲蔣金山說,廿年前因信仰開始吃全素,五十五歲那年突然很容易喘,呼吸困難,檢查發現冠狀動脈嚴重堵塞,造成急性心肌梗塞,之後更注意養生;沒想到四年前左手左腳突然無力,到醫院接受支架置入術,打通血管。

今年一月又感覺胸悶,到員榮醫院接受電腦斷層檢查,發現冠狀動脈又有二處嚴重堵塞,四年前置入的支架雖然仍暢通,但右側內頸動脈已堵塞百分之九十五,才知一直活在半條命的危險狀況下,趕緊接受手術。張木信建議,吃全素者不妨多吃燕麥、豆腐、芝麻、香菇、堅果、紫菜、綠豆和胚芽米、多喝牛奶,增加高密度脂蛋白濃度,還要多運動,避免肥胖。

 
保健優概念
 
驚悚新聞事件 恐懼、焦慮上身
記者詹建富專題報導/聯合報
「鹽漬女人頭」、「死後斷頸」、「八里夫妻浮屍」……,連日來各媒體大篇幅報導凶殺案件,電視談話性節目也邀名嘴「重回命案現場」,推敲凶嫌行凶方法?如何棄屍?不少民眾因報導焦燥不安,甚至有青少年看了半夜做噩夢。

精神科醫師則指出,有的焦慮症病人甚至看到路邊的黑色塑膠袋,都不禁聯想到裡面是否藏著屍塊,或擔心周遭的人可能對自己下毒手,鎮日疑神疑鬼。

台安醫院精神科主任許正典指出,恐懼和焦慮是人類最原始的負面心理反應,起源於對特定的環境或事物所帶來的危險,所產生的防衛機轉,也是人類適應大自然的本能反應。

不過,對於某些精神狀態有異常的病人,或是身心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及兒童,如果看到凶殺案的相關報導,例如分屍、凶器、死亡等字眼,就容易受到影響。

例如,有焦慮症的精神病患,在看了恐怖的社會新聞報導後,往往會跟自己產生不必要的聯想,造成心神不寧,有的看完電視後,不僅渾身不自在,即使眼睛閉著,腦海中也一直重複著凶嫌或受害者畫面,揮之不去,以致無法入睡。

北市聯醫松德院區社區精神科主治醫師劉宗憲碰到一名病人,對方自述想要瞭解警方偵辦八里雙屍命案的進展,得知有女子曾用推車載運黑色塑膠袋,從此一看到黑色塑膠袋就起雞皮疙瘩,因為他無法自主的把黑色塑膠袋與屍體聯想在一起。

劉宗憲也說,有的病人閒聊時,也對咖啡館疑成為謀財害命的場所,造成善良夫婦命喪「龍門客棧」,因而對人不再有信任感,甚至擔心周遭的人隨時對自己圖謀不軌。

精神科醫師擔心,如果社會的殺人事件像連續劇持續不斷的報導,恐會加重焦慮症及其他精神官能症患者的病情起伏,失眠問題也會更嚴重。

有些人怕看鬼片,卻又忍不住去電影院尋求感官刺激,有人就半遮眼睛,觀賞血肉橫飛的「德州電鋸殺人狂」3D電影。許正典和劉宗憲都表示,時下部分社會新聞事件不輸驚悚片,但民眾應自已選擇,關心時事,可以先看標題,不必深入觀看凶嫌的犯罪手法。若怕影響心情,不妨轉台,眼不見為淨。

 
吃飯配電視 多吞進一成熱量
記者楊欣潔/台北報導/聯合報
最新研究顯示,專心吃飯有助於體重維持正常。

英國利物浦大學的研究團隊,將參與者的飲食模式分為專心及分心兩組,專心組用餐時心無旁騖,事後可以清楚記錄飲食內容;分心組則習慣吃飯時做其他事情,所以多半不清楚自己的飲食內容。結果發現分心組攝取的熱量比專心組平均高出一成,甚至最多可攝取比專心組多五成的熱量。

美國另一份研究指出,孩童吃飯配電視,比專心吃飯的兒童容易吃進更多的披薩。

書田診所營養師李婉萍表示,飽足感不僅與吃進的食物量有關,也常受到心理影響,專心吃飯能意識到自己吃下去的食物,不但能夠藉由視覺告知大腦,自己正在進食,增加心理上的飽足感,也較易控制熱量。

臨床上,李婉萍也看到不少因為吃飯不專心而體重上升的案例,最常見的就是在家帶小孩的母親,因須隨時將心思放在照顧新生兒上,常一邊照顧嬰兒一邊用餐,不自覺的吃了很多食物,並覺得自己明明就沒吃什麼,體重卻扶搖直升。台灣營養基金會執行長吳映蓉表示,專心吃飯不但能增加飽足感,進食速度也會放慢,讓唾液與食物可以充分混合,避免胃部負擔過大。

不過,專心吃飯雖然可以幫助維持體重,但對於想減重的民眾單靠專心吃飯,可能還不夠。吳映蓉建議,想要減重的民眾,可以在餐前自備盤子,先夾一盤蔬菜,讓低熱量的蔬菜先占據一半的胃,接著再吃蛋白質類,澱粉最後入口。不但能減少吃進去的熱量熱量,也可增加膳食纖維、礦物質以及維生素的攝取。

另外,放慢吃飯速度對減重也有幫助,通常飽足感與吃進的食物會有時間落差。吳映蓉說,可以在咀嚼的時候,把手上的餐具放下,不但能專心享受食物的美味,更能減緩進食速度,避免吃進過多熱量。

 
轉移孩子注意力 給予正向指引
記者詹建富專題報導/聯合報
近1、2周媒體充斥著驚悚、詭疑的殺人事件報導。精神科及心理諮商專家指出,青少年身心尚未成熟,容易受到誤導,提醒家長應趁機給予機會教育,提供正向指引。

「一名外表清純的年輕大學畢業生,疑似犯下殺人棄屍案。」、「本來應照顧妹妹的哥哥,卻不顧手足之情,可能犯下殺人分屍重嫌。」針對連日來駭人聽聞的社會事件,諮商心理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馬偕醫院協談中心諮商心理師呂奕熹指出,部分青少年可能會因為害怕,選擇不去看這類新聞,但有的青少年可能基於好奇,想去看相關報導。

網路時代,青少年很容易從網路蒐尋到這些社會事件。呂奕熹說,比較要擔心的是,青少年如果吸收太多凶殘的暴力事件新聞,難免會對這個社會及環境產生不良的印象,以為周遭充斥著恐懼及令人害怕的人、事、物。

三總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主任葉啟斌也說,一連串腥殺人事件報導,除了對過去受過類似傷害的受害者,以及精神疾病患者帶來嚴重的心理衝擊外,對於兒童及青少年也會產生焦慮及不安全感,特別家庭支持力量不夠的孩子,他們的性格發展與環境適應力較差,容易受到大眾媒體傳播誤導。

呂奕熹擔心,媒體不斷報導可能帶來催眠效應。他說,有的小朋友第一次接觸凶殺案新聞,根本不敢看;但新聞持續播出後,看到別人關注,他也會好奇去看;看到第3次、第4次後,就會見怪不怪,甚至麻木。「當孩子模仿犯罪行為,闖下大禍後卻又表現出事不關己,代表我們的社會教育生病了」,他說。

葉啟斌和呂奕熹都表示,家長應趁機告訴孩子,強調這些悲劇只是個案,整個社會還是良善的;切勿警告孩子「別任意相信別人」或「不要與陌生人攀談」等,這並不是教導孩子保護自己的方法。比較正確的作法是,家長不妨瞭解孩子對新聞事件的看法,如果孩子有不安、恐懼的心理,應予適當轉移其注意力,並提供正向的心理支持。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