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6日 星期二

壓迫+冰敷-2招輕鬆搞定


電子商務產業變動快速,【SmartM 電子商務週報】提供各國最新、最即時、最實用的網路行銷業界動態與知識。 在藝術乘上食衣住行後,又是感動旅程開始,【art plus電子報】像個萬花筒圍繞著你,一起尋找藝術的力量!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4/05/07 第223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專題報導 壓迫+冰敷-2招輕鬆搞定
話健康.談養生 好的用餐習慣,健康加分 1
兩性親子 如何開發孩子的內在潛能?
人類智庫出版集團

壓迫+冰敷-2招輕鬆搞定
陳峙嘉

壓迫+冰敷-2招輕鬆搞定
症狀:磕碰傷

  老偏方1-壓迫法:用手指或手掌壓迫受傷部位1分鐘,壓迫面積要大於受損面積。當出現皮損情況時,壓迫距傷口5公厘的兩個遠端。

  注意:在使用時,如果手上蘸些冷水效果會更好。

  老偏方2-冰敷法:取一個中型保鮮袋,裝入水和冰塊,水和冰的比例約2:1。取下冰袋後,間隔5分鐘,替換另一個冰袋。

  注意:在離開水面一段距離處紮緊袋口,外面再加1個保鮮袋紮好,於挫傷部位冰敷,勿超過30分鐘。

  幾個月前,一位幼稚園老師來找我,希望我能教她一些緊急處理磕碰摔傷後,軟組織挫傷的辦法。

  因為幼稚園的小朋友較多,大家在一起玩遊戲,或追打時不小心,難免會碰撞受傷,小孩子的肌膚又特別嬌嫩,很容易就青一塊紫一塊。家長們看到心疼不說,老師們也會自責、難過。

  於是我問她之前都是怎麼處理的,她告訴我,都是用「揉揉包散」的方法,一邊安慰小朋友,一邊幫他們揉揉,將可能出現的青紫包塊揉散。有時候有效,有時反而越揉瘀青越大。

  這種「揉揉包散」的方法,很多家長在遇到類似情況都會用,但效果往往事與願違,因為小孩摔倒時,會造成一定程度的軟組織挫傷,出現青紫瘀傷,實際上,是他們的皮下微血管破裂,出現的瘀血、水腫。

  這種有一定力道的揉擦,一方面會因為摩擦使皮膚受熱,血管擴張,反而加大其出血量,使腫塊加大;另一方面,揉擦不同部位受到的外力擠壓,又會把血管中的血液壓迫出血管,使症狀加重。

  說明錯誤原因後,我告訴她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壓迫和冰敷。遇到程度較輕的軟組織挫傷(如皮膚、皮下組織)時,可用「壓迫法」。簡單易行,非專業人士也容易掌握,效果很好。

  第一種:壓迫法。當小朋友受傷後,立即用手指或手掌壓迫其受傷部位1分鐘,壓迫面積要大於受損面積。如果出現皮膚破損時,就壓迫距傷口5公厘的兩個遠端,不要移動位置,使血管斷端馬上閉合。

  如此將避免滲出的血管內容物刺激神經末梢,進而減輕疼痛,又能直接減少出血,加快止血,預防皮下出現淤血、水腫等情況。

  在使用壓迫法時,如果手上蘸些冷水效果會更好。此法應在發現幼兒摔碰傷時立即使用,如果待血液已滲出血管外,效果就會打折。若有外傷,還應用「創可貼」或雲南白藥另行處理。

  老師聽了既高興又擔心,因為小朋友發生情況時,很難保證老師都在場,尤其是一些小傷,小朋友自己也不叫,發現的時候,身上往往已經瘀青一片,此時「壓迫法」既然不管用,那什麼方法會比較好?

  我笑著告訴她,如果磕碰傷是發生在24小時之內,可用冰袋來冰敷處理。幼稚園小孩磕碰受傷情況較為普遍,園方平時就應該準備幾個冰敷袋,以便為受傷的孩子做緊急處理。萬一沒有,也可用保鮮袋來代替。

  就我們家的情況而言,平時也都是採用保鮮袋來代替冰敷袋,其冰敷的效果甚至比大多數市售的冰敷袋來得好。

  第二種:冰敷法。取一個中型保鮮袋,裝入水和冰塊,水和冰的比例約2:1。

  注意事項:在離開水面一段距離處紮緊袋口,外面再加1個保鮮袋紮好,於挫傷部位冰敷,勿超過30分鐘。取下冰袋後,間隔5分鐘,替換另一冰袋。

  另外,為避免刺激皮膚,最好用毛巾或布將冰袋包起來冰敷在挫傷部位。

  這種方法實用又方便,可算是壓迫法的升級版。因為臨床實驗發現,冰敷可以使碰傷部位快速降溫,進而使微血管收縮,減輕充血、出血的情況。

  同時,較低的溫度,可以抑制細胞活動,使神經末梢敏感度降低,進而減輕傷者的疼痛,收縮微血管,解除壓迫而止痛,並降低細菌的活動能力和抑制細胞代謝,可有效制止發炎化膿和擴散。

  如果出現瘀青24小時候,就需要用溫水熱敷患處,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使瘀血消散。

  學到這2招後,老師的神情顯得輕鬆多了,如果能及時處理孩子的傷痛,即便家長心疼,也不會招致埋怨。

  我告訴她,不管壓迫或冰敷,最好的方法當然是仔細、認真地關心小朋友的日常生活,防患於未然。

~以上資料摘自《很老很老的老偏方5 寶寶小兒病一掃光》陳峙嘉◎著
人類智庫【康鑑文化】出版

→★看更多點這裡★

好的用餐習慣,健康加分 1
何一成、武強

好的用餐習慣,健康加分 1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為了生存,人不能不吃飯;但如何吃飯,也是大有學問的。養成正確的用餐習慣,對健康及血壓大有益處。

  良好的飲食習慣會讓人充滿活力,可預防慢性疾病與傳染病,更讓思維敏捷正確,身體保持最佳狀態。不良的飲食習慣不僅會造成發胖,整體健康還會亮起紅燈,血壓也容易上升。

★三餐規律,身體健康

  ●1.早餐吃得早

  人體經一夜睡眠,胃腸空虛,身體儲存的糖分已快要用完,清晨必須吃點東西,精神才能提振,故早餐宜早,並以低糖、低脂肪、適量蛋白質的飲食為佳。

  ●2.午餐吃得好

  料理上以低糖、低脂肪、適量蛋白質為佳,必須吃得好。在此時間食用雞、魚、黃豆製品等,可補充優質蛋白質,使血液中充滿各種胺基酸,如酪胺酸、穀胺酸、色胺酸、精胺酸等,這些胺基酸,可協助大腦神經傳導物質的運作順利,也能使情緒穩定。另一種關鍵營養素是膽鹼,是腦神經傳導物質乙醯膽鹼的化學前驅物,主要在記憶方面發生作用,存在於魚、肉、蛋黃、黃豆製品、燕麥片、糙米和花生中。營養充足了,頭腦清楚了,血壓也會比較穩定。

  ●3.晚餐吃得少

  料理上低糖、低蛋白為佳。此外,如果吃得過飽、過晚,都可能損害人體健康。

  不過飽:晚餐吃得太飽,會造成胃腸負擔加重,胃如果過度膨脹會使自律神經緊張,導致血壓上升、失眠、做夢頻繁等情形,並會刺激胰島素大量分泌,造成分泌胰島素的胰臟β細胞負擔加重,進而誘發糖尿病,而糖尿病會使血管容易硬化,造成血壓上升。

  少吃高脂肪食物:晚餐常吃高脂肪食物者,比一般人的血脂高上30%。尤其對已經有高血壓或高血脂患者而言,如果晚餐經常大魚大肉少蔬果,便會攝入過多熱量與脂肪,易使膽固醇增高,而過多膽固醇堆積在血管壁,久了會誘發動脈硬化、高血壓和冠心病。

  少吃糖:如果攝取相同的白糖量,但攝取時間不同,就會在體內產生不同結果。這是因為肝臟、脂肪組織與肌肉等對白糖的代謝活性,在一天24小時不同的時段中,會有不同的改變。

  白糖經過消化分解後,成為果糖與葡萄糖,被人體吸收後,分別轉變成能量與脂肪。由於運動能促進糖分轉變成能量,對白糖轉換成脂肪也有抑制作用,所以攝取白糖後有運動,可抑制血液中脂肪濃度升高;如攝取白糖後立刻休息,長久下來會使人發胖。因此,建議晚餐時刻少吃甜食。

  晚餐早點吃:如果晚餐吃得太晚,也易使體內脂肪增加。不少人因工作關係,總是很晚才吃晚餐,餐後不久就上床睡覺。人在睡眠狀態下,運動量自然減少,攝取的營養成分,就容易變成脂肪儲存起來,長期下來,過多的脂肪會增加心臟負擔,容易使血壓升高。

  排尿高峰一般在進食後3~4小時,如果太晚用餐,排尿高峰便落在午夜12點以後,深夜時需要起來小便而干擾睡眠,自律神經變得緊張,也容易升高血壓,所以應該盡早吃晚餐,睡前2小時不要再吃任何食物,但是可以補充少量的白開水。

~以上資料摘自《高血壓 就要這樣吃》何一成、武強◎著
人類智庫【康鑑文化】出版

如何開發孩子的內在潛能?
林格

如何開發孩子的內在潛能?
吸收再多的外在知識也沒有用

  「知識」是人類認識客觀世界(包括人類自身)的豐盛成果。知識意味著規律,也就是對事物的一般認識。尊重知識就是尊重人類自身的歷史。

★除了知識,還有人格和能力

  知識的發生有兩個原則:一是「求實」,實事求是,善於從實踐中總結,就是精確及注重知識發生的條件;二是「更新」,認識知識是一個過程,必須不斷更新;不斷更新的知識才是真知識。

  但僅有知識是不夠的。「知識就是力量」這句話雖然影響巨大,但我並不這麼認為,我甚是認為這句貌似「真理」的名言誤導了很多人。

  知識要對人發揮影響作用,還要看人格和能力,三者協同發展才能促進這世界文明的發展。在這三者中,知識反而是次要的,人格和能力才是扮演主要的角色,這是新時代對教育目標的新認識。當前探索教育改革的道路,必須有如此清晰透徹的認識。

  教育當然要傳授知識,但這只是老師與孩子互動的一種媒介,它並不是目的。知識的媒介,就如同情人手捧玫瑰花親手交給自己心愛的人一樣,如果離開了送玫瑰的人與被送的對象,以及彼此之間的那份濃情與蜜意,這束玫瑰花本身就沒有什麼意義了。

★教育更要開發孩子的潛能

  教育的另一層目的,就是要使每個人潛在的、與生俱來的能力得到發展;這個能力的背後就是潛在的能量,簡稱「潛能」。能感覺到的能力只是看得到的「冰山」,能力底下的能量,才是潛藏在「冰山」下面那更廣大的未知價值。

  潛意識叫做「無意識」,是指我們自己意識不到的地方,是沒有意識參與的一種意識,既不能覺察又無法意識,但可以透過以下現象來證明它的存在:

  一、日常生活中人們常會出現「下意識」的行為,特別是在突然的、緊急的、意外的危險狀況發生時。當出現「下意識」的言行時,往往會暴露出意識的真實動機。因此,「下意識」最能體現一個人的真正人格。另外,當人處於恐懼時出現的心理症狀,也多是以潛意識為基礎的心理活動。

  二、人在催眠狀態下潛意識會被啟動。很多人在催眠狀態下,能回想起早已遺忘的兒童時期的情景;在催眠師指導下會聽話地做各種事情,但醒後卻全然不知,這就是潛意識運作不被意識察覺的証明。

  三、人處於創造性的靈感和直覺狀態時的心理活動,最能說明潛意識的存在和作用。正如著名科學家錢學森所說的:「意識可以直接控制,但潛意識卻控制不了,也沒法控制,但它確實在工作。可是卻不知道它是怎麼工作的,它的工作狀態是怎樣。有時苦思冥想亦不得其旨,找不到出路;然而,不知怎麼回事,它卻突然來了,這就叫靈感。」

★潛意識的巨大能量超乎想像

  我們常說的意識是指人能清醒察覺到的、能隨想到的心理活動,它具有邏輯性、時空性和現實性等特點。為了與潛意識區別,人們又常把這種意識稱為「顯意識」或「表意識」。顯意識和潛意識都是具有能量的;但相對於顯意識而言,潛意識的巨大能量是無法衡量的。

  心理學家弗洛姆曾說可以用考察一粒種子成長的方法來考察一個人。他說,一粒種子看起來是那麼微小,甚至得用顯微鏡才能看清,但這樣的種子內就存在著巨大的生長潛力。

  如果你把一粒花種拋到露天的天地裡,用塵土將它覆蓋,過些時候,它會開出一朵花。可是,這只是一朵顏色黯淡的小花,加上剛發育出來的細小葉子,也許上面還有昆蟲在吃它。

  但是,如果你把種子種植在深度剛好適宜的土壤裡,給它以適量的水分、陽光和營養,你就會看到一株美麗的植物,葉子蔥綠蒼翠,花朵色彩嬌豔。也可以說,這粒種子已經發展出它全部潛能的美好結果。

  孩子起初就像發育不完全的植物,因為內在的潛能遠遠沒有得到開發。人與人的區別不是智商,也不是學歷,更不是社會地位,而是在於能否有效揮發自己的潛能。對某些孩子來說,所謂的競爭優勢,不過就是潛能得到比較有效的開發而以。

~以上資料摘自《方法用對了,教孩子就不累》林格◎著
人類智庫【人類文化】出版

莫名腰痠背痛肌少症作祟
由於某些因素讓肌肉量流失,進而導致肌耐力的下降,就會增加從坐到站或是行走的困難度,長久下來,容易加重骨頭、關節的負擔,有可能因而造成腰痠背痛。

櫻吹雪 只得幻夢一場
日本春天象徵是「櫻花」。因為有生命,才會花開,然後花謝散落。再美麗,也都只有虛幻美夢般的短暫時光。希望滿開的「櫻花」能一直存留著,但這是無法實現的夢。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