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6日 星期二

氣喘藥過期 逾半患者照吃


電子商務產業變動快速,【SmartM 電子商務週報】提供各國最新、最即時、最實用的網路行銷業界動態與知識。 在藝術乘上食衣住行後,又是感動旅程開始,【art plus電子報】像個萬花筒圍繞著你,一起尋找藝術的力量!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udn健康報e報
2014/05/07 第3993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本期索引
醫藥新知 氣喘藥過期 逾半患者照吃
人染H5N6致死 大陸傳全球首例
顏面神經麻痺 閉眼皺眉不聽話
預防肺癌復發 多久追蹤一次?
眼皮下垂、大舌頭…小心肌無力症作怪
沐浴床上洗澡 癌末奶奶笑了
台東基督教醫院鬧護士荒 自拍影片募新血
健康焦點 茄紅素 可增精子數量7成
替顧客喬內衣 櫃姐摸到乳癌
小時候胖 4成長大還是胖!

醫藥新知
 
氣喘藥過期 逾半患者照吃
記者黃文彥、鄭涵文/台北報導/聯合報
梅雨季來臨,過敏、氣喘紛來報到。台灣平均濕度高、溫差大,民眾過敏發作頻仍,醫師提醒,下雨常是氣喘發作高峰期,應多注意。

台灣近年來季節交替愈來愈不明顯,除了高濕度、溫暖的氣溫易誘發過敏原外,一天溫差超過七度的日子也愈來愈多。

台安醫院小兒過敏科主治醫師張雅婷說,溫差大的天氣,容易刺激黏膜,再加上不定期的空氣汙染,過敏發作率高。

台灣過敏兒多,氣喘盛行率也高。國內一項「過敏兒媽媽壓力指數」調查顯示,有八成的過敏兒媽媽,曾因為照顧孩子一夜無眠;甚至一夜得起床照料十數次。

國民健康署也推估,國內氣喘患者高達七十三萬人,台灣氣喘諮詢協會針對患者調查發現,有近四成患者未定期回診;五成患者服用藥物已過期,甚至還繼續使用。

台灣患者不僅回診率低,也過度依賴氣管擴張劑。一項研究顯示,台灣氣喘患者,每月使用氣管擴張劑高於韓國、新加坡與香港。

然而根據治療準則,氣管擴張劑僅供急性發作時使用,患者平實仍需做好氣管保養。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余忠仁提醒,氣管擴張劑雖能暫緩解氣喘症狀,但頻繁使用不僅無助治療氣管發炎,也會影響後續治療。

台灣氣喘諮詢協會理事長黃璟隆表示,不少人不知罹患氣喘,但氣喘並非一定要有「喘」的症狀,如果成人咳嗽超過十天,尤其夜咳特別嚴重,且吃感冒藥沒有效,可能是氣喘。

梅雨季的潮濕環境,使塵?、黴菌孳生。余忠仁提醒,往年只要下雨,都是氣喘發作高峰,呼籲患者定期清潔周遭環境。

台灣營養基金會執行長吳映蓉說,家長應了解孩子的過敏原,並盡量避免,並以天然食物調整孩子體質。

張雅婷則建議,室內濕度宜低於五十度,少用窗簾、地毯等易藏匿過敏原家飾,同時運動增加抵抗力。

 
人染H5N6致死 大陸傳全球首例
記者吳佳珍/台北報導/聯合報
中國大陸傳出全球首例人類感染H5N6禽流感致死病例。衛福部疾病管制署防疫醫師羅一鈞指出,台灣已禁止市場活禽宰殺,但對岸尚未推行相關政策,未來不排除繼續爆發其他類型的禽流感疫情。

這名病例為住在四川省南充市的四十九歲男性,生前曾接觸病死家禽,臨床診斷為急性重症肺炎,搶救後仍死亡,目前與他所有的密切接觸者均未出現症狀。

大陸三日已於該市一家養殖戶中,檢出一隻雞隻身上帶有H5N6禽流感病毒,並已將一千三百多隻禽類全數撲殺。

羅一鈞表示,台灣曾於二○○四年在台北關渡濕地候鳥的排遺中,檢出H5N6病毒;家禽及寵物鳥則未曾檢出,該病毒目前尚無人傳人風險。

他指出,一九八四年至去年間,H5N6低病原性禽流感,也曾於德國、瑞典、及美國加州、馬里蘭州、紐澤西州等地的禽類及環境樣本中被檢出,但未曾發現人類感染確定病例;大陸這名男子則為人類感染且死亡的首例。

台大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黃立民表示,所有禽流感病毒在不同物種間傳播,毒性更強;而大陸幅員遼闊,病毒傳播有可能加速基因突變,演變成禽傳人甚至人傳人。

台灣的環境相對單純,但家禽養殖的管理,需特別加強監測,才能避免禽流感大流行。

羅一鈞指出,通常禽流感病毒,會存在於染病禽鳥的呼吸道飛沫及排泄物中,大陸此病例顯示禽流感對人的威脅仍存在,須做好人禽接觸管理。

疾管署再提醒國人,前往大陸應避免進入活禽市場、鳥街、鳥市,及接觸禽鳥屍體。

 
顏面神經麻痺 閉眼皺眉不聽話
鍾明宏、李俐吟/台大醫院雲林分院/聯合報

陳先生一早刷牙時,照鏡子發現自己眼歪嘴斜,不僅無法閉眼皺眉,甚至嗽口時,水就從嘴角流下來,嚇得他馬上去醫院做檢查,醫師檢查後告知他罹患了顏面神經麻痺。

顏面神經麻痺分為中樞型和周邊型兩類,前者常見於中風或腦腫瘤等腦部疾病,後者通常原因不明,可能與病毒感染或創傷等有關。中樞性顏面神經麻痺患者僅嘴角麻痺,額頭、眉毛等部位仍正常,而周邊性顏面神經麻痺,可能半邊臉都有麻痺的情況。

周邊性顏面神經麻痺較為常見,好發季節更替時,特別是春、冬季,但沒有特定族群,也不分男女老少,從小學生到90多歲老人家都有可能發生,最常見的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貝爾氏麻痺,當熬夜、壓力大導致免疫力下降時,病毒就容易入侵。

所幸,貝爾氏顏面神經麻痺的預後良好,適當治療處理下,八成患者在數周到1、2個月內會逐漸恢復,但也有少數較嚴重的患者,恢復期比較長,顏面神經的恢復也較不完全。

臨床治療包括用藥和物理治療。物理治療可使用熱敷、紅外線等淺層熱療來提高組織溫度,增加代謝速度;臉部按摩則以增加臉部肌肉血流量,維持肌肉養分供應為主;最後使用功能性電刺激和教導病人臉部運動,讓臉部肌肉維持活動,減緩因失用而萎縮的速度。

患者也可以在家裡嘗試臉部運動,每個動作每天可做3至4回,1回做10次,1次維持10秒,如果無法獨立做出動作,也可以用手幫忙。

平時也可以嚼口香糖,或鼓起臉頰、吹氣、也可以用吸管喝飲料,訓練臉部肌肉。

 
預防肺癌復發 多久追蹤一次?
採訪整理/記者張嘉芳/聯合報
Q:預防肺癌復發,應多久追蹤一次較理想?

A:肺癌的惡性度高,癌細胞容易局部復發及遠處轉移,統計臨床癌細胞轉移的常見部位,依序是腦部、骨頭、肝臟、腎上腺及對側肺部,其中骨頭又以脊椎轉移較多,四肢骨頭較少見。國外經驗指出,約有5%至10%的人會在3年內復發。

一般說來,肺癌臨床分期為第1期或第2期者,手術切除是提供最好治癒機會的方式;但第2期患者術還需進行輔助性化療;通常第3期肺癌病友不適合手術,需轉至腫瘤科做化、放療以降低癌症期別,希望日後能夠接受手術。

不過,經影像學檢查如電腦斷層掃描(CT)或正子造影(PET)判定是第2期以上的肺癌患者,為了正確分期,必須加做腦部磁振造影(MRI),排除肺癌細胞已轉移至腦部,以免患者白挨刀。

定期追蹤是監測肺癌術後復發的最好方式,統計國內外臨床經驗,術後3年內是肺癌復發高峰,建議每6至12個月可透過病史詢問(體重減輕、體力狀況)、理學檢查、基本胸部X光、抽血檢測肺癌腫瘤標記,以及其他健康諮詢包括血壓、血糖、膽固醇與骨質密度等檢查,進一步監測肺癌情況。

另外,每半年需做一次注射顯影劑的胸部電腦斷層掃描;若術後連續追蹤2年都穩定,第3年起可改為每年一次非顯影劑的胸部CT檢查。

除了定期追蹤,建議肺癌患者應接種流感疫苗及肺炎鏈球菌疫苗,同時還需戒菸、節制飲酒;癌友平時應維持蔬果均衡之健康飲食,注意體重維持,多做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運動。

諮詢/三軍總醫院胸腔外科教授李世俊

(本專欄每周三在健康版見刊)

 
眼皮下垂、大舌頭…小心肌無力症作怪
吳亞縈/彰化秀傳醫院神經內科主治/聯合報
52歲的張先生是企業裡的秘書,兩年前感覺眼皮下垂、講話吃力、吞嚥困難,求診後確定罹患肌無力症,電腦斷層也發現胸腺有一顆5公分腫瘤,經接受手術及藥物治療,肌無力症狀獲得緩解。

75歲葉先生幫人看風水地理幾十年了,一年多前突然兩手無力,平時翻閱的風水書都拿不起來,以為太勞累,休息會改善,沒想到症狀持續,後來到神經內科就診,診斷出肌無力症。

肌無力症是自體免疫疾病,體內製造不正常的抗體,例如乙醯膽鹼受體抗體,身上肌肉被抗體攻擊而出現肌肉無力現象,依照受侵犯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症狀,可概分為眼肌型及廣泛全身型。

眼肌型患者會出現眼皮下垂或眼球肌肉無力,造成複視等症狀;廣泛全身型患者則可能講話帶鼻音、吞嚥困難、吃麵條時,麵條可能從鼻子跑出來,嚴重時只能喝流質食物;肢體無力,梳頭髮、晾衣服時手臂痠、坐較低的椅子會站不起來,若影響到頸部無力,脖子抬不起來,就要小心呼吸肌肉無力造成呼吸困難,嚴重時甚至需要緊急插呼吸管。

肌無力症狀容易起伏波動,早晚變化明顯,通常一早醒來最有力,隨工作或活動,下午或傍晚逐漸眼皮下垂、複視與講話大舌頭,覺得很疲倦,有人在足夠的休息或睡一覺醒來後,情況暫時改善。

據統計,肌無力症患者六、七成有胸腺增生,一成有胸腺腫瘤,少部分病人合併其他自體免疫疾病,如紅斑性狼瘡及甲狀腺機能亢進等。在台灣每10萬人約有8人罹患這種肌肉漸漸衰退的疾病,女性比率高於男性,好發年齡女性在20至40歲,男性則在50歲以後。

肌無力症患者診斷以臨床病史、神經學檢查,配合血清試驗及肌電圖等來判定,一旦確診為肌無力症,醫師會依患者病況做症狀治療、免疫調節療法或胸腺切除手術等,控制並改善肌無力症。

常見導致症狀暫時惡化有下列因素:感冒、睡眠不足、女性經期時、藥物因素,如特定抗生素等,建議肌無力患者平時要多加留意。

 
沐浴床上洗澡 癌末奶奶笑了
記者張嘉芳/台北報導/聯合報
洗澡看似稀鬆平常,對長期臥床的人卻是奢求。台北榮民總醫院安寧居家護理師杜淑文發明沐浴床,行動不便者只要躺在床上,就能洗溫水澡,這項發明因此獲獎。

十二日是國際護師節,退輔會昨舉行護理師暨安養機構績優人員表揚大會。杜淑文利用帆布及組裝鋼架發明的沐浴床,獲經濟部專利及國家生技醫療品質銅獎肯定。

擔心行動不便患者洗澡滑倒,或部分失智者不願洗澡,照護者只能為他們擦澡,或隔一陣子才能順利幫他們洗澡。

有名八十歲的王奶奶,因肺癌末期轉移骨頭,只要輕微移動就劇痛;加上易喘、又有骨質疏鬆,需全天戴氧氣罩。

家屬擔心浴室濕滑危險,王奶奶一年沒用水洗澡過,頭髮只能抓一抓,她因此幾乎不跟人講話。後來杜淑文利用沐浴床幫她洗澡,對方終於露出笑容。

北榮安寧病房護理長陳小妮透露,輕便沐浴床背後有段感人故事。她說,當初北榮住進一名五十歲的肺癌末期男子,生病只能躺在床上,連澡都不能洗。

護理師用沐浴床幫男子清洗身體,對方開心比大拇指表示「讚!」後來才知,他曾是工研院創意總監。男子也聯繫旗下工程師幫忙製造、量產,他臨終前說:「我的生命不久,但這個產品可以幫助其他人。」

 
台東基督教醫院鬧護士荒 自拍影片募新血
記者李蕙君/台東報導/聯合報
台東基督教醫院缺20名護士,去年展開以獎學金培訓專屬院方護理人員的計畫,職員最近更自製招募護理新血影片,放上網路做感性訴求,盼補足護士。

「我不能保證你待遇特好,但我能保證你待遇不錯!」、「我不能保證你沒有挫折,但我能保證會有人關心你、愛你!」、「我不能保證你錢多、事少、離家近,天天睡到自然醒,但我保證你得到的回饋會使你熱血沸騰、充滿幹勁!」

從院長呂信雄、護理部主任歐惠容、護理督導高梅嬉等人,娓娓「掛保證」,十分吸睛。

護士荒是各家醫療院所面臨的困境,東基兩年前才因護士離職率高達兩成,減床38床,但直到今年,離職率未減。

「我們不再等待,主動計畫性培育人才!」歐惠容主任表示,他們去年開始在縣內國、高中學校招募有興趣讀護專的學生,接受東基獎助學金念書,畢業後直接到東基任職;已有5人獲得培訓機會。

除本地人才培育計畫,醫院希望外縣市新血加入台東陣容,在職員古和純設計及拍攝下,護理部都動員起來;他們感性訴求,「不保證」外在的滿足,但「保證」內在及心理的獲得,特別是來自外地的資深護理人員提出自己對台東的見解,初期感覺陌生甚至直覺「鳥不生蛋」,如今卻是「黏」得離不開。

 
健康焦點
 
茄紅素 可增精子數量7成
編譯范振光/Upaper
美國研究人員發表研究報告說,番茄中的茄紅素可使精子數量增加7成,已有不孕夫婦支持團體展開1年的實驗,讓不孕男性每天吃1顆高含量茄紅素補充劑,看是否能提高伴侶受孕率。

以往的研究已發現,茄紅素可減少攝護腺疾病,還能減緩甚至停止攝護腺癌進程。美國克利夫蘭診所分析全球12項研究後發現,茄紅素或許有助治療男性不孕。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克利夫蘭診所的分析發現,茄紅素不但可提高精蟲數量,還能改善精蟲游泳速度、減少異常精蟲比例。

一般營養素易因加熱受到破壞,但茄紅素較穩定,而且屬脂溶性,因此番茄烹煮後,茄紅素不但不會被破壞,反而容易吸收。紅西瓜、紅葡萄柚、紅椒等蔬果也含有茄紅素,但以蕃茄含量最高。

 
替顧客喬內衣 櫃姐摸到乳癌
記者陳雨鑫/板橋報導/聯合報
內衣櫃姐宋涓瑜2年前替顧客「喬」內衣,一摸下去突然感覺「硬硬的」,再喬一次時驚覺是硬塊,建議顧客盡速就醫,顧客日後回來向她致謝,直說「要不是有妳巧手一摸,恐耽誤治療」。

「沒想到當櫃姐也能救人一命」,宋涓瑜昨出席乳癌防治宣導的會場,她說,2年前,替一位老客戶調整內衣,手伸進左胸後,立刻發現左胸下方有硬塊,原以為是生理期的胸部腫脹,當她再摸一次,卻只有單一處硬硬的。

她婉轉告訴顧客「可能是乳癌」,馬上提醒客人到醫院檢查,她說,「我不是醫生、也不曉得是不是乳癌」,但3個月後,顧客返回門市直說要找她,客人說「確診乳癌」,並頻頻向她致謝,表示還好有她否則恐延誤就醫。

衛生局健管科長林慧芬表示,衛福部統計,2012年國人死於癌症有近4萬4000多人,平均每12分鐘就有1人死於癌症,而台灣四大癌症分別為乳癌、大腸癌、口腔癌及子宮頸癌。

林慧芬表示,單新北市2012年就有756位女性確診乳癌,子宮頸癌確診人數緊追在後,有695人,而2012年死於乳癌、子宮頸癌就高達415人。

為提高女性篩檢四癌,新北市衛生局趁著「母親月」,結合591家合作醫療院所,只要民眾接受免費篩檢,即可享有知名內衣品牌的折價券,還有價值20萬禮品的刮刮樂,有平板電腦、液晶電視等大獎。

 
小時候胖 4成長大還是胖!
記者周毓翔/新莊報導/聯合報
小時候胖不是胖?衛福部台北醫院兒科醫師林欣頤表示,胖小孩有四成的機會長大還是胖,肥胖青少年則有八成的機會長大仍肥胖,24歲傅姓男子說,「小時候鄰居都說你長高就會瘦了,根本沒這回事。」

林欣頤表示,坊間流傳「長大抽高自然就瘦了」的觀念是錯誤的,絕大部分肥胖的原因是因為食用過多含糖食物與飲料、缺乏運動、睡眠時間過短、少運動等,其中含糖飲料更是無形殺手,孩童若沒有改善生活習慣,長高也不見得瘦的下來。

肥胖會造成許多健康問題,肥胖的女性青少年還有可能出現雄性激素分泌過多、月經不規則、早發型多囊卵巢症候群等問題,林欣頤指出,若孩童在成長期就因為肥胖引發症狀,對未來的健康也是個打擊。

林欣頤建議,減重可食用低脂及高纖飲食、做適當運動、調作息,體重控制是先讓體重不再增加,而非激進減肥,2至11歲的孩童一個月減重0.5公斤,而肥胖的青少年理想的減重為一個月1公斤即可。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