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3日 星期三

運動固骨本 快走、慢跑才有效


【Choyce全球走透育兒誌】提供部落客的親子旅遊經驗,分享如何享受旅程中的大驚喜,並透過旅行來教養小孩。 【e人籟電子報】針對當前社會與文化的重要議題,提供行動面的報導與故事與多元媒介所延伸的精彩內容。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書籤  電子書  
udn健康報e報
2011/11/24 第3385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本期索引
醫藥新知 持續吸吮母奶 不怕寶寶吃不飽,真的嗎?
下巴長膿治不好 可能牙齒感染
健康焦點 健康你我他/聰明醫師俏阿嬤
學會用心吃東西/美味關係 狠撇嬰兒肥
以為青春痘反覆發炎 竟是牙齒感染
保健優概念 感冒燒聲 愈補愈燥
健康主題館/開發味覺智能 嚼出魔鬼身材
醫師小叮嚀/一針一血袋 醫師總動員
運動固骨本 快走、慢跑才有效

醫藥新知
 
持續吸吮母奶 不怕寶寶吃不飽,真的嗎?
記者魏忻忻整理/聯合報
正解:不完全正確。除了持續吸奶,還要正確吸吮,才能真正吸到媽媽奶水。媽媽必須學會觀察寶寶進食、排尿以及排便次數,評估寶寶有沒有吃夠。另外,寶寶出生後體重減輕,但兩周內應回到出生體重,頭3個月,每月至少增加0.5至1公斤,也可用來確定寶寶是否吃飽。寶寶哭鬧和吃飽沒有一定關係。

諮詢:台灣母乳哺育聯合學會理事長、台中榮總新生兒科主任陳昭惠

 
下巴長膿治不好 可能牙齒感染
記者周宗禎/永康報導/聯合報
許多人下巴長膿包以為是青春痘,到皮膚科、外科都治不好,最後才發現是牙齒感染造成。奇美醫院牙髓病科近半年就有3例,拖延就醫造成蜂窩性組織炎甚至腦膜炎。主治醫師陳冠良提醒民眾勿延誤就醫。

「下巴長瘡以為是青春痘,原來是牙根感染發炎,很驚訝,因為牙齒根部已化膿,卻毫無感覺」,12歲患者表示,半年內下巴反覆多次腫脹,到皮膚科和外科打針吃藥都沒好,兩個月前又化膿,一直以為是青春痘發炎。

醫師陳冠良說,外科醫師以排膿引流治療仍沒好轉,最後外科轉診,才發現下顎小臼齒周圍已發炎,經根管治療兩星期痊癒。

陳冠良說,牙齒細菌感染造成下巴化膿,民眾一開始都會以為是皮膚的毛病,最常到皮膚科或整型外科,但因症狀只會短暫消失,不久會再出現,長時間反覆發炎,臉部就會形成明顯凹洞或是難看的疤痕。

他表示,若臉部出現化膿小痘子,反覆治療都沒效,就要懷疑口內有蛀牙或牙根周圍細菌感染,到牙科診治。通常30到50歲中年人、12到18歲青少年最常發生,部位多在下巴、臉頰、鼻側,只要早期治療就不需手術。

 
健康焦點
 
健康你我他/聰明醫師俏阿嬤
蔡如日北市士林/聯合報
我本在一家私人醫院看心臟內科,與老公同一位醫師。兩年前,老公去極樂世界,為了避免觸景傷情,改去市立醫院看診。

我的心臟科醫師,很親切、幽默、用心看診。以前給我一本「我的健康日記」,每天記錄收縮壓、舒張壓、脈搏。最近給我居家血壓紀錄表,可記錄晨起跟睡前的收縮壓跟舒張壓、脈搏,更詳細註明是否服藥才量血壓。

醫師規定我3個月抽血一次,看膽固醇、三酸甘油脂 ,有沒有高?是否調整藥量。他是好醫師,我也是好病人,我幾乎每天量血壓,我身體健康,維持良好,是醫病合作的功勞。

我們的關係像朋友,有次我跟他說:「我一天喝三杯咖啡」他說:「妳20歲啊!」我哈哈大笑回他:「我以後改正一下,喝完半杯再加滿一杯開水,再喝完半杯,再加滿一杯開水,好不好?我是不是很聰明?」他滿意的笑了。

我有次拿了篇小品文影本送給他,他很有禮貌的跟我說:「我等一下會拜讀妳的大作!」我這72歲老太婆,聽了實在好高興!

 
學會用心吃東西/美味關係 狠撇嬰兒肥
本報訊/聯合報
從小就有「嬰兒肥」的王小姐,4、5年前,體重飆到96公斤,接受味覺智能訓練後,不靠藥物,一個月減5公斤。她說,學會用「心」吃東西,慢慢品嘗食物的美味,食量只有過去四分之一,一樣有飽足感。

王小姐說,由於從小就在父母麵攤幫忙,有時忙到只能抽空扒幾口飯填飽肚子,練就她吃飯速戰速決的本領,不花10分鐘就能解決一個排骨便當,還能一邊騎摩拖車,一邊進食。

從國中開始,王小姐體重直線上升,她不以為意,直到這些年體重快要破百,才下決心減肥。她嘗試過許多中醫與西醫開的減肥藥,也努力與營養師配合,天天吃減肥餐,計算食物卡路里,曾一年內減近20公斤。

但她面臨復胖的瓶頸。王小姐說,她在兩個月內復胖4公斤,內心不時想到:「莫非未來的日子就要一直和肥胖奮戰?」因此一度放棄減肥。3個月前,接受味覺智能訓練課程,她又燃起一絲希望。

王小姐表示,接受TQ測驗,學會細嚼慢嚥後,面對每一道菜,都要想出20個讚美的形容詞,一邊咀嚼食物,一邊品嘗食物滋味,並與過去美味的用餐回憶做連結。

「經由這樣的訓練,我曾經一邊吃,一邊哭,因為我想不起母親過去烹調食物的味道。」王小姐說。趙世晃表示,王小姐從小進食就是囫圇吞棗,早已忘記食物美味,對她而言,吃東西只能止飢,內心深處得不到對味覺的滿足。

有一天,王小姐吃了苦瓜,她發現原本的苦味竟然也回甘,「讓我感受到母愛的甘與苦」,從此學習到味覺有許多神奇的力量。如今,她每一餐只有一個小盤子食量,卻至少花半小時去享受食物,體重已到64公斤。

「減重不只是減身體的重量,更要減心靈的重量」,王小姐透過味覺智能訓練,體會到減重並不是讓自己一直處於飢餓狀態,而是學會心靈的滿足。

 
以為青春痘反覆發炎 竟是牙齒感染
中央社/Upaper
奇美醫學中心牙醫部牙髓病科主治醫師陳冠良昨天表示,1名12歲男童家長一直以為是長青春痘發炎,曾帶男童到皮膚科診所打針吃藥,並接受外科醫師的排膿引流治療,但腫脹情況仍反覆發生;經奇美醫學中心外科轉診到牙科後,發現其下顎小臼齒的周圍感染發炎,引起齒源性皮膚廔管。

陳冠良表示,齒源性皮膚廔管若未及時根治,長時間反覆發炎,將導致臉部肌肉等軟組織遭破壞,復原後會留下明顯的凹洞,病情嚴重者需切開皮膚排膿引流。

他說,齒源性皮膚廔管有6到8成來自蛀牙造成的感染,大部分發生在蛀牙附近的牙齦;若忽略不治療,就可能產生慢性發炎的廔管;發生在皮膚上的廔管雖較少見,常被認為是皮膚發炎或青春痘,延誤治療時機。民眾若發現臉部出現化膿的小痘子,反覆治療無效,就應接受牙醫師檢查。

 
保健優概念
 
感冒燒聲 愈補愈燥
江慧琪彰化秀傳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聯合報
天氣轉涼,吃補過冬,冬季流行藥膳以羊肉爐、薑母鴨、麻油雞、煲湯等最受歡迎,不過,若有感冒、喉嚨痛等風邪症狀,想藉著吃補暖身發汗祛寒,可能更嚴重,千萬補不得。

喉嚨痛、痰黃、鼻涕黃等感冒風邪症狀及便秘,中醫觀點屬熱症。中醫強調陰陽平衡,熱症要用涼藥,不能再吃溫補的食物,吃了會讓熱症拖得更久,更嚴重。吃補更要依個人體質和健康狀況,不宜道聽塗說。

中醫強調醫食同源、藥食同源,但選擇食補前,需先了解本身體質屬性。中醫理論,體質虛症分為氣虛、血虛、陽虛、陰虛。氣虛表現為少氣懶言、疲倦乏力、語音低微、頭昏目眩、食欲不振、大便溏薄等;血虛主要為面色蒼白或萎黃、頭昏眼花、心悸失眠、手腳麻木、爪甲色淡等。陽虛表現為四肢不溫、怕冷喜暖、小便清長等,陰虛主要為口燥咽乾、五心煩熱、大便秘結、午後潮熱等。

養生還要明白中藥及食物性味。藥物和食物皆可分為「寒、熱、溫、涼」四氣和「酸、苦、甘、辛、鹹」五味。

一般溫熱性食物有溫中、補虛、驅寒作用,適宜虛寒體質者,宜於冬季食用。如牛肉、鹿肉、雞肉、鱔魚、韭菜、核桃、荔枝、榴槤等都列為溫熱類的食物。

至於食物五味,甘味具補益滋潤、調和諸藥、健脾胃、長肌肉、補中氣作用。如紅棗、蓮藕、山藥、龍眼肉、蜜糖、小麥、粟米、糯米等。不過,甘味性多膩滯,易助濕礙脾,故脾虛濕滯者勿用甘味食物來滋補。

藥食同源,但有學問,適合別人的不見得適合自己,補氣中藥材有黨參、黃耆、甘草、白朮;補陽的有肉桂、巴戟天、肉蓯蓉、杜仲;補血有當歸、白芍、阿膠、熟地,補陰有女貞子、百合、生地、沙參。辨證論治,才免未補身反傷身。

 
健康主題館/開發味覺智能 嚼出魔鬼身材
記者詹建富專題報導/聯合報
不少胖哥、胖姊努力減肥,總是功虧一簣,專家指出,除了少吃、多動,想要遠離肥胖必須克服暴飲暴食的「心病」,若能開發自己的「味覺智能(Taste Quotient,TQ),平時細嚼慢嚥,體重自然不會飆升。

台大醫學院外科副教授趙世晃離開台大後,轉攻減肥門診,近年來陸續幫4萬多人成功減重,他發現,減重成敗關鍵來自於病人本身的「心病」。他說,有的肥胖者即使接受胃間隔減重手術,還是瘦不下來,問題就在於他們繼續以「胖子頭腦」吃東西,永遠吃不到滿足點。咀嚼少及吞嚥快,是易致肥胖的飲食特點。

趙世晃目前擔任台中大里仁愛醫院最高顧問,他曾比較肥胖者和正常體重者的飲食習慣,同樣面對一碗380公克的肉鬆稀飯,肥胖者平均咀嚼82次就吞下肚,標準體重者則平均咀嚼157次才吃完;一口18公克的蒟蒻乾,雖然不易咀嚼,但胖男嚼不到60下就解決,一般人至少嚼170多下。

趙世晃認為,每個人表現出來的「吃相」,不論細嚼慢嚥、狼吞虎嚥、漫不經心或談笑風生,都代表其「心性」,狼吞虎嚥型的人做事比較急躁,速戰速決,但戰鬥式的吃法,往往喪失味覺感知能力,即使已吃下肚,卻食不知味,也就是「味盲」。

他強調,大多數肥胖者由於味蕾得不到滿足,大腦感受不到「吃飽的滋味」,以致愈吃愈多,身材容易發胖。如果要減重,就要開發TQ,學會用「心」吃東西,細嚼慢嚥,當懂得品嘗食物美味,以及滿足的進食,自然而然就會控制飲食,不會暴飲暴食。

署立雙和醫院社區醫學部主任祝年豐表示,國外也有類似研究,發現進食習慣狼吞虎嚥者,比細嚼慢嚥的人來得重,除了用餐速度快,吃的東西比別人多,也與口腔及胃腸道荷爾蒙有關,吃得快,食物在胃裡存留時間太短,大腦飽足中樞就感受不到吃飽,也就吃得多。

不過,祝年豐認為,雖然吃得慢變胖機率變低,卻有但書,一方面是因人而異,另一方面則是少吃高熱量的食物,因為這類食物不管多嚼10下、20下、30下,還是可能會變胖。

味覺智能(TQ)訓練6招

1.細嚼慢嚥:每一口食物都多花一點時間

2.不分心:吃東西時不看電視或做其他事

3.讚美感恩:當做最後一餐,並說出自己的感動

4.分享與參與:品嘗食物美味並與他人討論

5.多食粗食與蔬食:避免精緻食物以及高油、高鹽、高糖等食物

6.平衡知足:學會餓肚子也不會心慌

 
醫師小叮嚀/一針一血袋 醫師總動員
潘俊彥/高雄榮民總醫院潘俊彥小兒/聯合報

俐君罹患的是先天性主動脈窄縮,術前要準確了解縮窄段的部位和長度,以準備血管重建術,由於手術時可能會有大失血,因此也要準備輸血以及止血器材,短時間內止血是決定手術成功的關鍵,包括挑選適當的縫針、縫線、止血醫材等,否則只會延長病童待在加護病房的時間,並影響術後痊癒。

 
運動固骨本 快走、慢跑才有效
記者陳俐君/台北報導/聯合報

民眾常以為運動可改善骨密度,但根據最新版「骨質疏鬆症臨床治療指引」,健走、慢跑等負重有氧運動有助防止骨鬆;單車、游泳等非負重運動有利健康,但無助改善骨密度。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前年調查國內兩萬多名十五歲以上民眾,百分之七點六的人,經醫師確診為骨質疏鬆症。以去年底十五歲以上國人共一千九百多萬人推估,全台約有一百四十八萬人罹患骨鬆。

調查也發現,國人卅歲後骨質逐漸減少,五十歲後流失更嚴重。六十五歲以上的人,約五十萬人面臨骨質疏鬆威脅;七十五歲以上長者,幾乎每四人中就有一人有骨鬆問題;停經後婦女,骨鬆比率更高達三成五。

國健局結合國衛院、骨質疏鬆症學會等專家意見,推出最新版「骨質疏鬆症臨床治療指引」。除了完整治療指引、建議,還加入運動、營養等生活化預防觀念,適合一般民眾閱讀。

骨質疏鬆症學會秘書長詹鼎正以運動為例,不少人以為游泳、騎單車能增加骨密度,但這兩種運動沒太大幫助。想訓練肌肉、骨骼及預防骨鬆,應走路、慢跑與爬樓梯等。

詹鼎正解釋,走路可改善下肢骨頭骨密度,快速健走效果又比慢速散步好。慢跑可改善成年人腰椎、腳跟處跟骨等骨密度;停經後婦女多走路、慢跑或爬樓梯,能改善腰椎、大腿骨連接骨盆處的股骨頸等多部位的骨質密度。

除了運動,飲食也能增加骨本。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楊榮森說,除了多吃牛奶、起司與豆腐等高鈣食物,鮭魚、鯖魚等深海魚類能補充維生素D,不但可改善肌肉功能,也能幫助鈣質吸收。

國衛院教授郭耿南表示,新版治療指引除了提供醫護人員診斷、治療與衛教,還製成電子書,放在國民健康局(www.bhp.doh.gov.tw)、健康九九衛生教育網(www.health99.doh.gov.tw)等網頁,免費下載。

 
邪惡的植物-曼陀羅
曼陀羅的分布遍及北美,在西南部十分常見,此植物在秋天會釋出一大把含劇毒的種子。誤食會讓人產生幻覺、痙攣,甚至是呼吸衰竭。

鋼琴奇才 李斯特
鋼琴奇才李斯特不只通曉過去與現在,甚至,他還能見到未來。他晚年所寫的諸多鋼琴小曲,既展現他超越時代的眼光,更是對未來發展的精準預言。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