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呵護 用愛守候 早產兒未來不是夢 台灣平均每年有近20萬個新生兒,其中早產兒的比例達8%~10%,也就是說每年有接近兩萬多個早產兒,還來不及準備就必須提早面對一段艱難的歷程。尤其在出生率節節下降的台灣,早產兒當更受重視。 文/張鎡鈺 攝影/余秀萍 部分圖片提供/早產兒基金會 早產兒的定義是指不到37週就出生的新生兒,由於出生得太早,許多器官尚未成熟,導致可能發生相關合併症如腦室內出血、慢性肺疾病及腸胃壞死等,容易罹患神經動作、心智、語言發展遲緩,影響其日後的學習能力與表現。 成立基金會 協助徬徨父母 早產兒基金會董事長,同時也是資深小兒科主治醫師李宏昌表示,民國84年之前,台灣還沒進入全民健保的時代,如果家中有早產兒,相關的醫療花費動輒百萬,要「賣房賣地」絕不是開玩笑。為幫助早產兒及其父母度過這段艱難的歷程,馬偕紀念醫院發動民間企業團體於民國81年成立「早產兒基金會」,透過各界的捐款協助,提供早產兒及其家庭經濟及醫療上的援助,也推廣正確的觀念與知識,以防早產的發生。 宣導觀念 預防早產 全民健保實施後,在醫療上已有相關的經濟補助,早產兒基金會轉型以「預防」及「追蹤」為主要目標。李宏昌提醒,懷孕過程媽媽身體一旦有異狀,就要盡快「安胎」以預防早產,若是有專業的安胎機構照顧,有助於降低早產兒發生率,所以基金會很早便開始在各大醫院推廣成立「安胎病房」,結合醫院的醫療團隊,及人性化設計的病房,結合身心靈全方位照護,使孕婦安心休養,減少早產的機率。在基金會的推廣下,目前台灣各區共有52家合約醫院,提供弱勢早產兒家庭經費補助、醫療諮詢、居家照護等服務,提昇早產兒醫療照顧品質。 針對早產兒的後續照護,基金會與22家合約醫院設有「極低體重(小於1500公克)追蹤」小組,藉由定期追蹤,了解寶寶出院後的適應及健康狀況,早期診斷出早產兒特有疾病和併發症,以盡快處理,避免錯過黃金治療時期。基金會更提供一系列育嬰知識課程,及「早產兒媽媽經驗諮詢名單」,邀請有同樣經驗的媽媽分享,以減緩徬徨的父母的擔憂,釋放彼此的壓力!。 深刻體悟 馮勝賢積極參與公益 中華職棒兄弟象隊的馮勝賢教練,在職棒生涯中已經完成無數次的漂亮成績,完成「100次盜壘成功的紀錄」是他人生中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因為他在5歲以後,才開始學習走路。 馮勝賢本身也是早產兒,出生時有嚴重的肢體障礙,必須穿鐵鞋矯正,「剛脫掉鐵鞋的時候,常常擔心一跨出去就會跌倒,所以我不管到哪裡都是用爬的」幼時即體會身體不變的感受,馮勝賢當時便立志要幫助跟他一樣的人。受到早產兒基金會執行長賴惠珍的邀請,馮勝賢成為早產兒基金會的志工。 「我曾經想過我並沒有好到可以去鼓勵人,加上每次在義賣的前置工作非常緊湊,我也有過沮喪時候,但有一天我走在路上,有個人突然跑過來跟我說:『謝謝你,給了我們希望!』,他是一位早產兒的爸爸。」自此馮勝賢了解到自己的責任,帶著球員的使命感,加入志工進入第八年,已為基金會募得千萬元,藉自己的拋磚引玉帶起社會對早產兒的重視。 李宏昌表示,透過適當的發展,早產兒成年以後大部份可以自立自足,融入社會,並且與一般的孩子沒不同。「小小的迷你嬰兒,一出生就開始為了生存而奮鬥,每度過一分鐘對他來說都是一個挑戰,這樣的孩子長大之後,她一定會比一般人更勇敢!」看到馮勝賢的成就,以及透過早產兒基金會的努力,我們知道早產兒的未來,充滿著希望! 公益小看板 早產兒基金會網站www.pbf.org.tw 郵政劃撥捐款帳號15754193 早產發生的原因表格 早產的高危險群 早產發生的原因,目前僅有50%可以探知其相關因素 ,大致可由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