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30日 星期一

踢爆10大錯誤保養觀念(上)


水果奶奶的活動行程,如果劇團的演出訊息,還有更多更多的戲劇相關活動…,【如果愛抱報】通通報給你知! 【聯合文學電子報】提供聯合文學優秀作家群:蔣勳、郝譽翔、成英姝、廖鴻基等的精彩文字,讓你一次展讀!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書籤  電子書  
2012/05/01 第382期
看歷史報份 ■ 訂閱 / 退訂
直接訂閱常春EVERGREEN:
本期索引: 

踢爆10大錯誤保養觀念(上)
迷思1 化妝水是肌膚保養的必要步驟?
迷思2 BB霜是保養品?
迷思3 皮膚需常去角質,可保持光滑皮膚,還可去除粉刺?
迷思4 熱敷可幫助消除熊貓眼?
迷思5 天然蔬果敷臉的美白效果一級棒?

  踢爆10大錯誤保養觀念(上)
  有太多民眾對於肌膚保養存有錯誤的觀念,本報特別挑選10大錯誤保養觀念,分為上下兩篇,希望能為讀者建立正確的保養之道。
 
 

現代人為了求美、求年輕,總是在保養上做足了功夫,深怕一個步驟沒做好,細紋、黑斑就會瞬間長在臉上,殊不知皮膚自己就有一套自我痊癒的機制。台新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楊倩如表示,皮膚保養基本上是愈簡單愈好,愈繁複的保養,反而造成皮膚的負擔。

 
迷思1 化妝水是肌膚保養的必要步驟?
 
(圖/常春月刊)

藥妝店架上林林總總的化妝水,似乎是洗完臉後一定要擦的保養品,而在許多品牌的乳液、精華液使用說明上,也都標註「化妝水後塗抹」的字眼,化妝水儼然變成保養的必需品。

但事實真是如此嗎?楊倩如出,使用化妝水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是二度清潔,以平衡肌膚pH值,二是補水保濕。但化妝水大多只能滋潤表皮,無法深入深層皮膚,因此,在使用化妝水後,必須再適度補充乳液等保濕產品,以免水分蒸發後,皮膚乾燥。

保養前先使用化妝水,再塗抹滋潤乳液,的確可減少水分散失,而增加保養品的吸收率,更能達到保濕功效,但這純粹是因化妝水中所含的「水」的效果,因此洗臉後,臉上還殘留一點水時就擦保養品,一樣有滋潤效果,不一定非要使用化妝水才行。

 
迷思2 BB霜是保養品?
 

神奇的BB霜推出後,吸引了許多愛美女性的注意,小小一瓶卻功能多多,潤色、遮瑕、防曬、保濕??,一般人想得到的保養、彩妝,BB霜都幫妳想好了。

但在醫師觀點上,像BB霜這樣All in One的商品,其實在效果上可能還不如講求單一成效的保養品,畢竟不論是潤色、遮瑕或保濕,成分不盡相同,在有限的容量中,每種成分只能平均共存。因此,若希望將BB霜當作每天使用的保養品,在肌膚保養上可能無法如期待般完美。

楊倩如建議,可將BB霜作為出遠門的保養、彩妝之用,以求便利,但若是平時保養,還是選用單純保養品較好。

另外,若訴求遮瑕功能的BB霜,其所含成分比較厚重,擦上皮膚後若沒有清潔,很容易造成毛孔阻塞,因此,使用BB霜後一定要卸妝,以免保養不成,反造成皮膚傷害。

 
迷思3 皮膚需常去角質,可保持光滑皮膚,還可去除粉刺?
 

新生嬰兒因角質代謝快速,皮膚摸起來特別光滑,但成人代謝機能日益下滑,角質掉落速度總是比不過累積速度,粗糙的肌膚讓自己看起來瞬間變老。

角質是隔絕病毒、細菌入侵身體的大功臣,少了這一層角質,皮膚紅腫、發癢,甚至細菌感染都是時有所聞,假使過度頻繁去除角質,反而會讓皮膚少了保護罩,直接暴露在危險環境之中。

其實,一個月一次去角質保養就好,而且醫師也建議,導入果酸、水楊酸或A酸的換膚療程,讓皮膚吸收並自行代謝的方式,對肌膚傷害較小;至於磨石、磨砂膏等物理性去角質,則留待緊急狀況使用。

針對去角質同時可去除粉刺的說法,楊倩如表示,角質存在於表皮層,而粉刺卻是皮脂腺出油所造成的結果,僅去除表皮的角質,不可能連帶深入毛孔清除粉刺。

 
迷思4 熱敷可幫助消除熊貓眼?
 

基本上,熊貓眼有三種類型,包括色素沉澱型、血管淤積型以及眼袋浮腫型。治療上,天生膚色、五官深的人,都是與生俱來的,頂多使用遮瑕膏掩飾,並沒有什麼方法可以改善;血管淤積型的熊貓眼,也僅能控制疾病,並有充足睡眠,或許還能稍微消除兩圈黑輪;只有眼袋浮腫型的人,可藉由睡前減少水量攝取,或眼袋手術來解決。

 
迷思5 天然蔬果敷臉的美白效果一級棒?
 

使用天然蔬果敷臉,大多是希望皮膚吸收蔬果中的維生素C,而有抗老化、美白的效果。但以天然蔬果作為面膜使用,可能無法達到心中所想的期望,還可能導致反效果。

不建議以天然蔬果作為面膜使用的原因如下:

1. 水果切開後不久會變黃,就是因為維生素C氧化的緣故,當拿天然蔬果敷臉時,大部分維生素C皆開始氧化,能進入皮膚達到美白效果的機率渺茫。

2. 美白不能只做表面,必須深入表皮底層,從根源阻斷黑色素傳導才有效。但使用天然蔬果敷臉,其中成分精華多只有存在表層外圍,因此效果不大。

3. 像檸檬等柑橘類水果都含光敏感成分如Psoralen,若敷臉後沒有徹底洗淨,接觸陽光後將會出現色素沉澱現象,美白不成還反黑。

  訊息快遞
 
  如何預防腸病毒?
提到腸病毒,不少爸爸媽媽總是心驚膽顫,深怕年紀還小的寶寶,免疫力尚未發展完全,而遭到感染,進而衍生成重症。到底該如何預防腸病毒?

美食素素看
作家焦桐在〈論素食〉一文裡擁護「素菜葷味」的創意:「通過肖真的口感,不僅衍生趣味,亦拓展味蕾的經驗。」他強調,吃素不是禁慾,萬不可自斷「味覺的快感」、因「形」廢食。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孩子順手牽羊 別急著打罵


水果奶奶的活動行程,如果劇團的演出訊息,還有更多更多的戲劇相關活動…,【如果愛抱報】通通報給你知! 【聯合文學電子報】提供聯合文學優秀作家群:蔣勳、郝譽翔、成英姝、廖鴻基等的精彩文字,讓你一次展讀!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書籤  電子書  
udn健康報e報
2012/05/01 第3492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本期索引
醫藥新知 小孩精神疾病 家人不能逃避
孩子順手牽羊 別急著打罵
健康焦點 健康你我他/將心比心 給病人家屬倚靠
腸病毒患童增 屏縣疫情升溫
健康你我他/敏感時機 享受貴賓級待遇
保健優概念 世界氣喘日/控制氣喘 你可以
定期回診、無菸環境 氣喘兒幫手

醫藥新知
 
小孩精神疾病 家人不能逃避
本報訊/聯合報
以往在醫院服務時,常發現至精神科診治的孩子,普遍發病已有一段日子,因症狀嚴重到家人無法應付,才被帶來求助。

探究緣由,除了照顧者未能察覺、正視早期警訊外,擔心被標籤化與對治療的不信任,也是延遲送醫的主因。

辨識徵兆 避免惡化

現今醫藥科技發達,多數疾患若可以盡早獲得診斷與妥善處置,傾向會有較好的預後發展,即使無法完全康復,尚能避免惡化或維持一定功能水平,兒童與青少年的精神疾病亦是如此。

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著想,防止積重難返的情形發生,家長對於相關異常的認識,與懂得辨識可能的徵兆就很重要。一般而言,兒童與青少年的精神疾病約可分為以下幾類:

1.焦慮性疾患:例如強迫症、創傷後壓力失調、社交恐懼症與泛慮症等。持續的緊張、不安會干擾孩子日常活動的進行,導致生活上的不便。

2.注意力缺失過動症(ADHD):容易分心、好動與行為衝動、莽撞等現象可能單一或合併存在,學習效能因而大打折扣。

3.自閉症:通常在孩子3歲以前便可發現異狀,雖然患者個別的表現差異性大,但主要問題是語言溝通與人際互動上的障礙。

4.飲食疾患:例如神經性厭食症、神經性暴食症與狂食症。患者往往「極度」關切自己的體重,與攝取的食物對體重可能帶來的影響。

5.情感性疾患:例如憂鬱症、躁鬱症等。患者也許一直處於悲傷、愁苦的情緒之中,或在極端的正負向情緒來回不定。

6.精神分裂症:主要問題是思考的障礙,患者的想法嚴重脫離現實,舉止怪異,常伴隨有妄想、幻覺,社會功能逐漸退化。

觀察跡象 就醫評估

若觀察到孩子有以下的跡象出現,家長最好要小心看待,並且安排就醫評估:

1.情緒劇烈變化:整個人陷入沮喪、鬱悶中或明顯社交退縮,凡事都毫無興趣達2周以上;情緒起伏太大,反覆無常,影響居家或學校的人際關係維持。

2.身心反應過度:毫無理由的害怕、恐慌,感覺好像快要崩潰一樣。過程中可能伴隨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發抖與暈眩等生理症狀。

3.行為判若兩人:性格和過去差很多,常有危險或失控的表現,例如頻出現暴力、攻擊、破壞等偏差行為,對周遭他人鮮少關心或不懷好意。

4.難以保持專注:平時總是坐不住,做事毛毛躁躁,缺乏耐心,無法聚焦完成特定作業,而聽話常只聽一半,容易恍神。

5.莫名體重銳減:突然食慾不振,刻意減少進食;吃完東西常立即催吐或偷偷使用瀉藥、利尿劑,如此需懷疑有飲食疾患。

6.嘗試自我傷害:言語、文字間流露輕生的念頭,甚至已有具體計畫或曾進行相關活動,例如拿刀畫手腕、拔自己頭髮。

7.濫用有害物質:利用毒品、藥物、酒精等來自我麻醉,藉以尋求放鬆、快樂或處理生活壓力。

配合醫囑 用愛陪伴

一旦孩子確定有精神疾病,首要之務就是要坦然面對,切勿因覺得羞恥或有罪惡感而逃避,並積極配合醫囑治療,充實相關專業知能,學習如何自處與提供幫助,改善彼此的互動方式,相信在充分的愛與關懷下,孩子終能走出黑暗,迎向陽光。

 
孩子順手牽羊 別急著打罵
柯俊銘/公職臨床心理師/聯合報
在我服務的矯正機關裡,常有兒童與青少年被法官裁定留置觀察,最普遍的罪名就是竊盜。每當訪視晤談時,父母親對孩子的犯行大多表示訝異與不解,納悶他們平時看起來還算乖巧,怎麼會做出這樣的糊塗事來。望著家長沮喪、悲傷的神情,我也只能好言安撫。

動機複雜 先搞清楚

其實孩子會去偷東西,背後的動機複雜,若依年齡層來劃分,緣由大致如下:

1.學齡前階段:單純只是喜歡,想要據為己有,尚未建立所有權與價值的觀念,不知拿走他人的物品需得到對方的同意,或者是要先付錢購買。

2.學齡階段:雖然透過學校、家庭教育知道要先問過人家或給錢才行,但在自我控制能力仍不足的情況下,遭遇誘惑時仍易因衝動而下手行竊。

3.青少年階段:明白偷竊是不被允許,卻因追求刺激或被朋友慫恿,抱存僥倖心態去嘗試。部分則是生活覺得有壓力,以此宣洩情緒或喚起家人的注意。

溝通輔導 取代體罰

另外,部分孩子受到外界環境影響,本身崇尚名牌或物質欲強,但無力負擔相關費用,為了滿足需求才鋌而走險,比方說偷手機、電玩或機、腳踏車等。近來也發現,因沉迷網路線上遊戲或濫用藥物成癮,而竊取財物支應開銷者,有增加趨勢。

一旦得知孩子偷東西時,惱怒在所難免,但當下要做好情緒管理,避免動手動腳,盡量以溝通、討論與輔導的方式來取代體罰,以免彼此關係惡化,又衍生其他行為的偏差。

機會教育 及時關懷

在處理上,要明確告知偷竊是不應該與違法的舉動,任意拿走別人財物會造成對方的損失與困擾,而父母也會感到難過。引領其設身處地為受害者著想,體會遭竊可能的心情,鼓勵其當面認錯,說明行竊動機,在物歸原主的同時,也保證不會再犯,藉以獲得寬容與諒解。

例如,當孩子是偷拿商店的飾品或同學家的玩具,家長可以善用機會教育,除立即給予告誡,說明嚴重性外,也要教導如何向物主道歉,並陪伴去親自歸還,或商議賠償事宜,而代墊的錢則請其以幫忙做家事、扣零用金的方式折抵,使其能從過程中記取教訓,往後懂得潔身自愛。

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的偷竊行為往往是生理、心理或人際關係問題的表徵,家長應付出更多的耐心與關懷,深入探討癥結所在,並及時給予疏通、排解,必要時尋求心理衛生專業(如精神科醫師、臨床心理師、社工師等)的協助,平日也要提高警覺,如此方能降低故態復萌的風險。

 
健康焦點
 
健康你我他/將心比心 給病人家屬倚靠
小米/嘉義縣/聯合報
最近護理人員的血汗受到新聞版面重視,每個行業都有不為人知的辛酸,但身為病人又同是護理人員,感觸很深。

上個月住進產後病房,護士幫我在私處傷口冰敷,脹奶時幫忙按摩乳房。隔壁床沒有家屬陪,連行李裡的束腹帶,都要請護士取出,協助她穿上去。從入病房到出院,各種衛教單張內容一一解說,解說的同時,護士鈴響了,又必須和顏悅色答覆病人或家屬需求。

有人說,護理工作也是一種高級服務業,只是護士服務生病的人和健康的家屬,對病人說話要溫婉客氣,對家屬說話又要聰慧敏捷,同理病人苦痛,同理家屬陪伴照顧的辛勞。

從事護理工作8年,每當想放棄時,就想到醫院裡有那麼多人跟我做一樣的工作,為什麼她們可以,我卻不行?但多年訓練就是要陪伴病人面對疾病,實在不能就此放棄。

面對不想翻身換尿布的家屬、將情緒莫名發洩的病人,這些其實容易解決,更大的考驗是面對病人的哀傷、面對家屬摯愛生離死別的痛苦。護理人員的價值並非建立在一個月3、4萬元的薪水,而是因我的存在,使病人或家屬更珍惜這段罹病過程。

 
腸病毒患童增 屏縣疫情升溫
記者翁禎霞/屏東報導/聯合報
腸病毒疫情拉警報,屏東縣今年以來已有29所學校或幼托機構停課,到本周止有7班仍在停課中,雖然重症病例只有2例,且已康復出院,不過根據衛生局監測,門診及住院人數有攀升趨勢,衛生局呼籲家長提高警覺。

衛生局指出,到昨天為止,全國腸病毒重症病例已增至30例,今年的腸病毒容易併發肢體無力,家長務必提醒孩子多洗手、減少出入公共場所,一旦孩子身體不適,一定要請假在家,適當區隔患童與其他幼童,避免互相傳染。

衛生局已通令各校一定要加強洗手宣導,尤其是在每堂下課後,一定要養成上課前再洗手的習慣;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應設法與其他幼兒隔離,減少接觸,以降低交叉感染的機會。

另外,家長一旦發現孩子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動力不佳、手腳無力」等重症前兆病徵,一定要立即送至大醫院接受適當治療,掌握治療的黃金時間。

 
健康你我他/敏感時機 享受貴賓級待遇
非夢/新北市新店/聯合報
動完頸椎手術的第二天早晨,我推著點滴架晃到地下室買了份報紙。回到病房打開來看,當天的頭條新聞是邱小妹妹人球事件,仔細閱讀,原來我竟躺在拒絕她的醫院裡。

兩天前,她遭父親踢成重傷的那個晚上,我因等待手術而禁食。媒體大加撻伐,那位使腦部重創的她不得不驅車上高速公路,長途跋涉至台中的急診室值班醫師,正是我的住院醫師。

這下子我明白了,難怪我不僅當晚沒見著這位醫師,手術前也未見他現身。此刻,想必他正焦頭爛額向院長報告,並且忙著躲避衝著他而來的大批媒體。可不是,護理站前面一架又一架攝影機,記者們手持麥克風,殷勤地問住院的病人對此事看法。

趕在人人喊打的氛圍中住院,神經外科病房的病人難得地享受貴賓級待遇。醫護人員換點滴、發藥時,甚至停步柔聲問候,更特別的是,操刀的主治醫師親自為我換藥!

住院一周,我日日與守候的無冕王打照面,可惜的是,我缺乏驚人內幕,沒法應他們要求滔滔不絕。更何況,一臉憔悴病容的我,可不想就這麼上鏡頭啊!

 
保健優概念
 
世界氣喘日/控制氣喘 你可以
整理記者魏忻忻/聯合報
今天是世界氣喘日,今年的宣導主題是「you can control your asthma──你可以控制你的氣喘」。

衛生署呼籲家裡有氣喘兒童的父母,應與醫師建立夥伴合作關係,定時回診,了解氣喘控制情形,並依照醫囑正確使用藥物,避免接觸過敏原,做好氣喘控制。

資料來源/衛生署國健局

 
定期回診、無菸環境 氣喘兒幫手
記者魏忻忻/台北報導/聯合報
家有氣喘兒?最近有帶他回診嗎?根據衛生署98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3531位12歲以下兒童主要照顧者,12歲以下兒童曾被診斷氣喘比率為6.7%,但近1年沒有回門診追蹤者達72.5%,顯示父母對氣喘孩童的就診追蹤行為,有待加強。

世界氣喘日為5月1日,宣導主題是「you can control your asthma──你可以控制你的氣喘」,國民健康局呼籲家長與醫師合作,定時帶孩子回診。

另外,上述調查也顯示,影響12歲以下兒童氣喘因素,主要為塵蟎,占38.9%,其次為病毒感染,占36.5%及氣溫急遽變化,占34.9%(見表),與全球氣喘創議組織(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GINA)氣喘診療指引中,所提常見環境誘發因子相似。

國健局提醒家長,控制氣喘,應同時考慮環境和藥物,如盡量減少或延緩嬰幼兒暴露於過敏原、使用易於清洗寢具和簡潔的裝潢、避免二手菸、避免氣候變化對呼吸道的不良影響,依照醫師指示,規則使用氣喘藥物,定期回診與醫師討論服藥情況,必要時依所需情況做調整。

國內外研究也顯示,媽媽懷孕時吸菸或暴露二手菸的家庭環境中,寶寶出生後發生氣喘機率較高。避免讓親愛的寶貝受氣喘所苦,除了打算懷孕的媽媽不應該吸菸、吸菸的媽媽應立即戒菸外,呼籲爸爸、家人及所有社會大眾,給媽媽與孩子一個無菸害的清新環境。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