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4日 星期二

夏季養生關鍵是什麼?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書籤  電子書  
2012/04/25 第118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專題報導 夏季養生關鍵是什麼?
話健康.談養生 遵守6原則,護腎保健康
兩性親子 孩子生病打點滴真的會好得比較快嗎?
人類智庫出版集團

夏季養生關鍵是什麼?
孔令謙

夏季養生關鍵是什麼?
夏養心,長夏養脾,增補陽氣抗暑氣

★炎炎夏日,要「生長」不要「生病」

  與「春主生發」相比,夏天掌管萬物的「生長之氣」。<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對夏天有句論述:「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意指夏天萬物生長的現象:各種植物開花結果,道路旁的樹木枝葉繁茂,許多人的事業也邁入正軌蓬勃發展,一切看來都那麼欣欣向榮。

  只不過,身體似乎欠缺一股勁。有些人在夏天常感覺全身無力、食慾不振、容易出汗、頭暈、心煩、昏昏欲睡,甚至終日被中暑、嘔吐、腹痛、腹瀉等疾病困擾,這又是為什麼?

  ◆夏季病因1:不當的「乘涼方式」

  中醫認為「熱」是最消耗體力和心氣的一種致病因素。但古人為何能避開暑熱,獲得長壽呢?原因出在「乘涼方式」有問題。有些人不等春天過完,就開冷氣或大喝冷飲、洗冷水澡,貪一時涼快,殊不知冷熱相交下,熱氣正被「逼」進體內,最傷五臟,因此容易出現中暑、嘔吐、腹痛、腹瀉等疾病。

  ◆夏季病因2:濕氣太重,心情煩憂

  夏季除了熱,「濕」也是主要邪氣。夏末秋初,是一年最潮濕的日子。在高溫、高濕狀態下,汗液難以蒸發,妨礙人體散熱,所以容易感到悶熱、疲倦、煩躁、壓抑、頭昏腦脹、身體沉重。在夏季,上述症狀本來很正常,但若把自己關在房裡,沒有適當紓解悶氣,怎麼不煩憂呢?所以夏天要養心的原因在此。

  ◆夏季病因3:沒有出汗,熱毒無法排出

  皮膚是個大呼吸系統。夏天人體皮膚舒展,皮脂線分泌旺盛,很容易全身出汗。汗液就是人體排毒的機制,因為身體在秋冬累積不少熱毒,必須排出。但有些人為了愛美,尤其是女性,想盡辦法少出汗,這樣就阻塞了最大的排毒通道。試想,該排的毒沒有排出去,自然是堆積在五臟六腑,人也容易生病。

  夏天如何減少生病機率,原理很簡單。夏天的特點是「熱」,因此,養生的關鍵在於『清』。「清」包括思想要清靜、飲食要清淡、旅遊要清幽、居家要清涼,做好這「四要」,才不會讓不良生活方式、不良心境、不良觀念危害健康,體內的陽氣才將蓬勃生長。

★夏季養生之道-就涼避暑

  持續高溫的夏季,許多人正愁如何度過漫長盛夏。其實,人體中的陽氣也因為陰氣尚未完全蒸發而有損脾胃,還會因身體儲備的陽氣不夠抵抗秋冬的陰氣而導致生病。因此,中醫針對夏季提出的養生之道為「就涼避暑」,以下提供3種方法。

  ◆方法1:降溫

  冰涼是征服暑熱的最快途徑。盛夏時節,大家會用各種方法消暑降溫,如到陰涼通風的地方、吹電扇、開冷氣、喝冷飲及吃冰品等方法,以驅散暑熱邪氣。這方法不見得適當,因為稍有不慎,會傷害脾胃,造成腹瀉、消化不良等症狀,須謹慎地運用。

  ◆方法2:養陽

  許多人因為夏天炎熱,喜歡半夜去夜遊或帶汗跳到泳池中,這些做法對陽氣傷害很重。如果你總是感覺口乾,夜裡必須起來喝水,或晚上腳底、手心或四肢發熱無法入睡,一定要貼在冰涼的地板上才能入睡,表示陽氣已受損。<遵生八箋>說:「順於正陽,以消暑氣」,說明養陽有助消暑,而避暑可防陽氣消耗。故「養陽」與「就涼避暑」,目的都是助長人體陽氣。

  ◆方法3:清補

  夏天進補要講究,應清補而非隨意進補,清補即滋陰、健脾、去濕和化痰。清補的食物有菇類、瘦肉、鯽魚、海鮮、鴨、鵝、薏仁、綠豆、冬瓜等。其中瘦肉、海鮮等食物可和黨參、黃耆、當歸、陳皮、甘草等燉湯服用,效果更佳。

★「夏季養陽」是「秋冬養陰」的基礎

  陽氣,其實就是人體的免疫力。我國傳統醫學認為「陽氣者,衛外而為固」。意指陽氣能保護人體,使人身體健康,體質強壯,免受自然界「六淫」之氣的侵襲。在夏天這個陽氣最旺盛的季節,應趁勢保養陽氣。

  ◆夏季養陽,秋冬遠離慢性病

  春夏屬陽,秋冬屬陰。陽氣虛弱的人較畏寒怕冷、手腳冰冷,每到春夏身體會好轉,一到秋冬,症狀就加重。陰與陽雖是對立,但又須協調平衡。陽虛的人要利用盛夏陽氣最旺時,充分補足身體缺乏的陽氣,如此一來,秋冬便可減輕畏寒怕冷、手腳冰冷等症狀,並防治疾病的發生。

  ◆「養陽」就是要親近陽光

  若要養好陽氣,首先要學會「採陽」,即親近陽光。夏季雖然炎熱,但陽光最旺盛的「生長之氣」,多接觸陽光,能吸收它的精華,獲取生命能量。因此,夏天多到戶外活動,若能到日照充足的山地、林區,區呼吸新鮮空氣、曬曬太陽,對健康大有助益。

  ◆夏日宜補氣,別過度消耗陽氣

  夏天較易流汗,這是陽氣蒸發體內的陰氣所致,再加上整晚不蓋被子或嗜吃冷飲,勢必動用部分陽氣來維持陰陽平衡,也就損傷陽氣。因此,夏天要少吃冰品,適當吃點溫熱的食物(如生薑)滋補陽氣,千萬別讓陽氣過度消耗,否則將危害脾胃健康。

  ◆養腎陽,從根本上養陽氣

  養陽的含意包括「養腎陽」,腎陽是所有陽氣的根源。有的人一到夏天就神情呆滯、面色蒼白、手腳冰冷,這是因身體陽氣全集中在皮膚表面,而五臟六腑的陽氣較弱,所以應吃養腎的食物,如芥菜、蔥、蝦、蛋類、薑等。總而言之,夏季養陽是秋冬養陰的基礎。秋冬陽氣漸弱,只有把握夏天養足陽氣,儲備完善能量,才能守好體內陰氣,快樂地迎戰秋冬。

~以上資料摘自《四季養生不生病秘訣》孔令謙◎著
人類智庫【康鑑文化】出版

→★看更多點這裡★

遵守6原則,護腎保健康
陳彥成

遵守6原則,護腎保健康
從日常生活做起,掌握養腎重點,身體可以更健康

  中醫和西醫觀點相同,都認為「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是預防腎病的保健之道。預防腎病,就從日常生活做起!

★原則1:增強體質,減少罹病機率

  藉由適當的運動,鍛鍊身體、增強體質,以預防感冒,防止細菌感染,並提高抗病能力,降低罹患各種疾病的機率。值得注意的是,經常感冒的人,要小心誘發多種疾病,如併發急性腎炎,嚴重時甚至會導致腎衰竭,還必須以洗腎度日。

★原則2: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如:攝取均衡營養、作息正常、定時定量、適度運動等,可以維持人體陰陽平衡及氣血調暢;不良的生活習慣如:抽煙、喝酒、睡眠不足、暴飲暴食、缺乏運動等,不僅會導致身體的抵抗力降低,同時會增加患病的機率。

★原則3:講究清潔衛生,避免感染

  平時身上所穿的衣服應勤洗勤換,且要經常洗澡,以保持身體的清潔、乾燥,同時改善皮膚的新陳代謝,有助於降低因為皮膚的瘡癤疹引起腎炎的可能性。此外,也要注意不要被蚊、蠅及其他昆蟲叮咬,以免皮膚受到感染。

★原則4:保持樂觀心情

  根據美國一項研究結果指出,保持樂觀的心情及態度,能夠有效緩解壓力,進而減少疾病的發生。藉由培養個人興趣、嗜好,如:閱讀、繪畫、音樂、爬山、舞蹈等,保持愉悅的心情,能遠離疾病,並保持健康。

★原則5:慎用藥物,防止藥物中毒

  國人服用中草藥習慣由來已久,但許多人未經醫生指示就「自行」服藥,加上本身對中草藥的藥性及使用方法認識不深,服用中草藥後引發藥物中毒的個案屢見不鮮,可能對身體及腎臟造成傷害,嚴重時甚至危及生命。

★原則6:小心因金屬所致的腎損害

  在有毒金屬中,汞是具有腎毒性的金屬,汞中毒可能造成腎小管壞死,導致急性腎衰竭。其它還有鉛中毒,可能引起慢性腎功能不全,以及鎘中毒可能引起腎小管功能不全等。除了上述3種金屬外,包括砷、銅、鈾、鉍、鉻等金屬,也都可能損害腎臟,不可不慎。

~以上資料摘自《腎臟病調理特效食譜》陳彥成◎編著 /洪尚綱&蕭千祐◎審訂推薦
人類智庫【康鑑文化】出版

孩子生病打點滴真的會好得比較快嗎?
黃瑽寧、李思儀、王宏哲

孩子生病打點滴真的會好得比較快嗎?

★小百科

  一般點滴的成分是水、電解質(鈉、氯)、葡萄糖等,從成分看起來並沒有什麼神奇妙效。很多家長常用過去的經驗要求醫生幫小孩打點滴,其實需不需要打點滴,應該看病情而定。如果小朋友可以喝水,打點滴常常只是換個方式補充水分而已。

  常見需要打點滴的病況不外以下幾種:

  1.短暫無法進食或醫生囑咐不宜進食時,如昏迷、心肌梗塞、腸胃道出血或是剛完成手術、休克等。

  2.進食後腸胃無法吸收,如腸胃道阻塞。

  3.隨時需要加入血管針劑時,如各種病危患者。

  4.一天需要做好幾次靜脈注射時,如細菌性肺炎及其他重症感染。

  5.藥物必須透過點滴輸入時,如腦膜炎療法、化學療法等。

★專家怎麼說:黃瑽寧醫師

  不要說小孩子了,就是大人生病,打點滴也不會比較快好!很多人都有一種迷思,好像生病吊個點滴之後,精神就變好了,好像打點滴比吃藥有效。其實這都是一種心理作用。

  打點滴精神會變好的原因有兩個:第一,它可以補充水分,如果病人本來就有脫水現象,打點滴可以迅速補充水分;第二就是,在吊點滴的同時,病人被強迫躺在床上休息,哪兒都不能去;經過幾小時的好好休息,精神當然會變好了。

  可是,補充水分用喝的就好,未必要打點滴;休息直接躺下就好,何必手上要再挨那一針呢?

  所以,點滴並非萬靈丹。打點滴並不會退燒,除非是嚴重脫水造成的體溫上升;打點滴也不會止咳,除非加入止咳成分藥物;打點滴並不會止吐,除非加入俗稱的止吐針;打點滴也不會止瀉,通常止瀉的效果來自暫時的停止進食,而不是打點滴;打點滴也不等於營養針,靜脈營養針也別於一般點滴,通常是長期(3~5天)完全不能進食的時候才需要使用。

  若病人覺得打點滴比較有效,多半是因為裡面加入其他藥物,但那些藥物其實也可以用口服或是肌肉注射的,點滴本身是沒有那些作用的。

  小孩子的血管原本就比較小,如果發燒或脫水時會更緊縮變小,會更增加打針的難度,有時需要打好幾次才能正確做好靜脈導管(俗稱軟針)。如果小朋友怕痛掙扎的話,很容易造成細小血管破掉,又要多挨幾針。所以,不必要的點滴只會徒增小孩子的恐懼,對疾病並沒有幫助。

  有的小孩子很討厭留在身上的靜脈導管,常趁大人不注意的時候去拉扯,一不小心反而可能造成出血。因此非必要的話盡量不要打點滴。

~以上資料摘自《把孩子養大不容易》黃瑽寧、李思儀、王宏哲◎著
人類智庫【康鑑文化】出版

美國靠「頁岩氣」改變世界能源秩序
美國天然氣價格創下十年新低,連巴菲特也看走眼,大賠十多億美元,能源市場正在發酵的「頁岩霸權」,將撼動地緣政治、總體經濟及石化產業,讓投資趨勢產生質變。

紙本期刊的下一步
在未來的日子裡,電子期刊內容可以用一頁、一章方式訂閱,而不限定於一本;更可以買不同時期的文章,甚至可以預定與試閱。以上的一切可能,我們準備好了嗎?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