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狀:心絞痛反覆發作 ◆老偏方: 先把手掌放在肚臍上,以肚臍為中心,沿順時針轉圈,向外一圈一圈搓揉,每天三餐前反覆做50次,飯後再揉至少10次。 一位86歲的老奶奶,在20年前被診斷罹患冠心病,且已嚴重到要做冠狀動脈支架手術。術後1年,她又因反覆胸悶、胸痛住進醫院。用藥後,症狀依然沒有緩解,胸悶、胸痛時常發作。心臟科醫師打算做第2次心臟支架手術,老奶奶擔心自己年紀大,身體無法承受。最後,她請我前往會診。 我詳細瞭解她的病情後,得知老奶奶的心絞痛發作很有規律,主要是在每次吃完飯後出現。她的胃口本來就差,食量也不大,但每次吃完就有胸悶、胸痛的情況,如果不吃藥,得須1個多小時才能慢慢緩解。 事實上,這位老奶奶的冠心病情況嚴重,和胃口差有很大關係。從中醫來說,老奶奶屬於脾胃虛弱。「脾胃乃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虛,將會「氣血生化無源」,導致氣血虛弱。心臟失去足夠的氣血營養,「不榮則痛」。 另一方面,從中醫理論來說,脾胃還負責體水液的運化,脾胃虛弱就會使水液聚而成痰,痰阻則氣滯,氣滯則血瘀,最後阻塞心臟脈絡,導致「不通則痛」。總之,脾胃和心臟有密切關係,中醫有一句話:「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更說明脾胃的重要性。 從西醫角度來解釋老奶奶的病情,由於她的消化功能差,飯量少,血液中吸收的營養就少,心臟細胞長期營養不良,處於「飢餓」狀態。一進食,大量的血液就會聚集到胃腸附近,使心臟細胞獲得的供給更少。於是,心臟向大腦抱怨,發出胸悶、胸痛的訊號。 由於老人家的消化吸收差,血液需長時間聚集在胃腸附近,盡可能運走營養物質。所以,餐後要再等1個多小時,當血液不再集中在胃腸時,胸痛、胸悶症狀才能緩解。 病因釐清了,我提供她一個簡單的偏方∼經長揉肚子,方式如下。 方法:操作時先把手掌放在肚臍上,以肚臍為中心,沿順時針轉圈,一圈一圈向外搓揉,整個肚子揉完為1次。每天三餐前反覆做50次,飯後也要再揉至少10次。 揉肚子的目的是「補脾胃」。肚子上有主胃腸等消化系統的「募穴」,它是輸送臟器真氣到人體前部的穴位。揉肚子可以刺激這些穴位,進而調胃理脾,加快腸道蠕動,增強消化吸收功能。 此法的效果已被現代科學研究證實,曾有人將穴位埋線(將人體可吸收的線埋入穴位,達到持續刺激穴位的作用)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和西藥的治療方式,進行療效對比,發現前者在促進胃腸蠕動方面,效果更持久有效。 ~以上資料摘自《很老很老的老偏方》朱曉平◎著 人類智庫【康鑑文化】出版 →★看更多點這裡★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