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7日 星期一

克服懼學症 幫孩子找事做


【大師輕鬆讀】提供投資理財、經營管理、趨勢與網路、企業名人的世界觀點,擁有效度、廣度、深度三效學習! 【gigs搖滾誌】建構「音樂微中心」的趨勢生活風格,以及發掘音樂的魅力和人在音樂中找到認同的故事。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書籤  電子書  
udn健康報e報
2012/08/28 第3577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本期索引
醫藥新知 1天跑廁所20次 就醫發現癌
受虐兒童腦受損 成年易得憂鬱症
克服懼學症 幫孩子找事做
健康焦點 新制上路/小一新生入學前 可先施打疫苗
搶救缺血性中風 把握黃金2小時
健康主題館/趕孩子上床 親子別硬碰硬
高層次超音波 讓產檢更精確
保健優概念 電視兒童少蔬果 垃圾食物吞更多
健康小叮嚀/被貓狗咬傷 先沖洗再消毒
來杯青草茶 甘甜解熱勝冰飲

醫藥新知
 
1天跑廁所20次 就醫發現癌
記者趙容萱/台中報導/聯合報
台中市45歲何姓攤商半年前接受痔瘡手術,但一天跑廁所逾20次仍無法改善,且常有血便,不勝其擾,求診發現離肛門約5公分處長了一顆約10公分大的直腸癌,差點要命,還好經治療,救回他一命。

澄清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邱錫雄說,直腸癌與痔瘡症狀相似,都不會痛、偶爾出血,易產生混淆,延誤治療,兩者較大差別是直腸癌患者常有便意,但解不出來、或解一點點,即所謂「裡急後重」,民眾若發現異常,應該要立即就診。

何姓攤商說,他有痔瘡舊疾,半年前手術後,偶爾大便出血,一天跑上20多趟廁所,無法好好做生意,他以為痔瘡又犯了才就醫,沒想到在離肛門5公分處,長了一顆約10公分大的直腸癌,還好經化驗,癌症沒有擴散到淋巴、轉移,經手術後,肛門功能正常。

醫師邱錫雄說,很多病患注意是否有血便,但因偶爾一次,不以為意,反而忽略直腸因腫瘤壓迫,如廁習慣明顯改變,加上痔瘡和直腸癌都是偶爾有血便,兩者症狀混在一起,易讓人誤以為是痔瘡復發。

邱錫雄說,大腸癌罹癌人數在95年超越肝癌,成為國人頭號癌症殺手,其中直腸平均16公分,只占腸道(約120公分)的13%,但因直腸是是糞便停留最久的腸道,糞便中致癌物質長期刺激,癌化機率高,直腸癌占所有大腸癌的43%。

他指出,大腸癌初期沒有症狀,到後期出現大便帶血、排便習慣改變、末期嚴重腹痛,因此定期接受篩檢,以及在飲食上多吃高纖、避免紅肉、油炸、燒烤等高油脂、易致癌食物,才是面對大腸癌的最佳策略。

邱錫雄建議,大腸癌也會遺傳,直系血親在小於60歲罹患大腸癌,直系血親罹癌時年齡減15年,即為遺傳性大腸癌的警戒年齡,子女應從警戒年齡開始,每三年做一次大腸鏡檢查,或出現瘜肉等症狀,就要開始接受檢查。

40歲以上民眾,每年可做糞便潛血篩檢,每10年做一次大腸鏡檢查,若發現有瘜肉,則改為每年檢查一次。

 
受虐兒童腦受損 成年易得憂鬱症
編譯組/綜合報導/聯合報
一項研究指出,兒童如受到身體虐待或目睹被虐情事,腦部結構可能改變,導致日後罹患憂鬱症或濫用藥物比率提高。

研究者指出,這項發現希望有助於在身心發育和腦部成熟最關鍵階段的青少年時期,及早發覺問題,提供預防輔導。

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研究員黃浩說,他們利用特別的磁振造影技術(MRI),發現兒童時期曾受到虐待的青少年,腦白質特定部位有微結構受損跡象。

腦白質就是腦部神經纖維,像電腦網路纜線,連結腦部不同處理區的腦灰質,傳送訊號,保持溝通。

這項研究的對象以10歲之前,19名曾持續至少受到6個月身體虐待或性侵害,或目睹家庭暴力的青少年為對象,對照組則為另外13名未曾受到虐待的青少年。

受虐組參加研究時,平均年齡16歲,當時身心都健康,沒有酗酒或濫用藥物問題。在長達5年期間,他們每隔六個月接受一次追蹤調查。黃浩說:「我們發現有受虐史,在接受招募初期腦白質有受損跡象的青少年,日後較易得憂鬱症或上癮問題。」

在「精神神經藥理學期刊」發表的研究報告說,19名受虐者中,有5人後來得憂鬱症,有4人濫用藥物;對照組分別只有1人。

童年曾受虐,後來得憂鬱症的青少年,反映腦白質效能明顯較低。黃浩說:「我們相信腦部掃描可能有助於辨認這類高風險年輕人,及早為他們提供預防輔導。」

 
克服懼學症 幫孩子找事做
記者張嘉芳專題報導/聯合報
個案故事:小六男童小強不只個性內向、容易緊張,自我要求也高,是個完美主義者。他曾在學校被同學欺負,加上老師嚴格,小強每次上學都很掙扎,雖然準時起床,卻無法跨出家門,早上常出現頭痛、嘔吐、心悸、拉肚子等症狀,好不容易暑假情況好多了,但開學前2、3周,他的老毛病又犯了。就醫發現,小強有「懼學症」,只要快開學,心情影響身體,自律神經系統就會不舒服。

壓力太大 腹瀉頭痛發作

台北榮總兒童青少年科精神主任陳映雪表示,懼學症孩子常有焦慮問題,想到開學得面對新老師、同學及沉重課業,心情就開始「BLUE(憂鬱)」。門診觀察發現,通常國、高中生不敢哭,常逃避上學;國小學童因家長「軟硬兼施」,哄騙加打罵,甚至被強押至學校,日日上演轟轟烈烈的「求學記」,不少媽媽身心俱疲,最後也跟著孩子一起看精神科。

此外,部分家長期望太高,孩子擔心達不到要求而心慌。三總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葉啟斌表示,門診不少個案都是小兒科轉介過來,孩子因腹瀉、頭痛就醫,吃了一堆藥都沒用,後來才知是壓力大所致。

重拾步調 整理房間書櫃

迎接新學期,如何調適心情?陳映雪說,「準時起床找事做。」家長應協助孩子重建生活秩序,每天準時叫孩子起床,透過整理房間、書櫃抽屜,或買文具用品及參考書、清洗制服等方式,讓孩子有心理準備,重拾上學心情。

馬偕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臧汝芬表示,家長不妨讓孩子抄寫功課,加強練習寫字速度,訓練手腳靈活度,培養專心度。必要時,父母可讓孩子演練上課情形,先練習坐20分鐘,要求遵守課堂中不能講話、吃東西等規定,訓練他們的行為控制力。

禁玩3C 提供替代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學童暑假沉迷網路或電玩,父母斷然不讓孩子玩3C電子產品,恐引起強烈反彈。葉啟斌說,家長拒絕孩子玩手機或用網路前,最好了解孩子迷戀哪些活動及遊戲,或生活是否遭遇挫折,導致沉迷或寄情網路;親子間應先建立深厚關係,孩子願意訴說心事及心情,父母再以理性方式要求孩子少用網路。

另外,拔掉3C產品插頭的同時,葉啟斌說,家長須提供其他替代方案,轉移孩子注意力,如帶他們出去玩、打球,或聽音樂、陪伴讀書等,以免出現反彈情緒。

 
健康焦點
 
新制上路/小一新生入學前 可先施打疫苗
記者陳雅芃/台北報導/聯合報
為讓孩童及早獲得保護力,北市府衛生局提醒,今年新制上路,國小一年級新生需在入學前,家長自行帶到合約醫療院所接種「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第二劑、及「減量破傷風白喉等混合疫苗」。

衛生局疾病管制處長朱玉如說,過去小一新生入學後,才可以接種這兩項疫苗。4月2日開始,提前到年滿5歲、入學前即可接種。

朱玉如提醒家長,記得要攜帶兒童健康手冊的「預防接種時程及紀錄表」及健保卡,帶著家中幼童到北市合約醫療院所接種。

開學後,如有小一新生家長忘了先帶孩子施打疫苗,衛生局會評估人數,如果人數多,會考量擇期由學校統一安排接種。

 
搶救缺血性中風 把握黃金2小時
記者胡蓬生/苗栗報導/聯合報
缺血性腦中風患者及時送醫施打靜脈血栓溶解劑,復元程度可大增,苗栗市大千綜合醫院調查去年172名缺血性腦中風患者,發現僅29人把握黃金2小時,多數人送醫都已超過3小時,錯失治療良機,醫療團隊昨天呼籲鄉親重視,把握缺血性腦中風搶救、治療時機。

大千醫院獲衛生署核定為「苗栗腦中風照護中心」,醫療團隊昨天上午發布調查統計數據,強調缺血性腦中風及時治療的重要。

大千醫院腦神經內科主任潘佑宗指出,去年全院172名缺血性腦中風患者 (不包括出血性患者),有29人在黃金2小時內送達醫院,其中7 人符合施打靜脈血栓溶解劑,美國國家神經及中風疾病研究院臨床研究發現,急性缺血性中風發病2小時內送醫,3 小時內使用血栓溶解劑,可增加三成三的復元機會,降低殘障等級與後遺症。

他表示,國內腦中風醫學會統計,每年大約有8萬名腦中風病人,其中七成五是缺血性腦中風,二成五為出血性腦中風,缺血性腦中風病人,僅4.15%施打血栓溶解劑,因此必須建立2小時內送醫的觀念,可避免產生更多的後遺症。

後龍鎮南港里66歲婦人賴三妹上月洗衣服時昏倒,家人緊急在半小時內將她送到大千醫院,急診醫師立即安排電腦斷層檢查及神經學檢查,會診確認是阻塞性腦中風。

她的家人在確診15分鐘內同意施打靜脈血栓溶解劑,結果恢復情況極佳,出院時可自己行走,也恢復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目前持續服藥及定期門診追蹤。

「真感謝醫師!」賴三妹昨天現身說法,一再向潘佑宗和護理人員致謝,還高舉雙手顯示復元狀況,幾乎與發病前沒太大差別。

大千腦中風照護中心昨天呼籲,如有任何疑似腦中風前的症狀時,務必立即送苗栗腦中風照護中心就醫,把握黃金時機,將可大幅降低缺血性腦中風的傷害與後遺症。

諮詢電話(037)357125分機51205、61216呂玉芬。

 
健康主題館/趕孩子上床 親子別硬碰硬
記者張嘉芳專題報導/聯合報
暑假尾聲,不少孩子玩過頭,暑假作業堆積如山,想到開學心情就不好。醫師說,家長應陪孩子一起做「收心操」,逐步調整作息,運動培養耐性,透過整理書包及文具用品等方式,重拾上學心情。

父母太嘮叨 易釀衝突

個案1:「功課寫不完,我不要上學啦!嗚嗚……。」小明暑假成天看電視、玩電動,一晃眼假期將結束,返校日逼近,功課寫不完,他直接舉白旗邊哭邊耍賴,在媽媽身邊吵著不想上學。

個案2:「你到底要睡到幾點?」下午一點多,阿國還沒起床吃飯,媽媽眼看要開學了,孩子還一直賴床,不知該如何是好。

三總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葉啟斌表示,每逢開學前兩、三周,許多家長就會陪孩子來看診,尤其部分男童屬於衝動體質,本來就不喜歡上學,暑假作業又做不完,父母若要求孩子早點就寢、別玩電動,親子間易發生衝突,恐言語或行動「失控暴衝」。

葉啟斌日前收治一名小五男童,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暑假不規則服藥,行為控制力較差。因不滿即將開學,父母管教嘮叨,他竟與家長互罵,甚至還與媽媽、弟妹打架。媽媽難過失望、相當挫折,認為孩子「翅膀硬了」,爸爸也責怪媽媽,連孩子都管不好。媽媽和男童一起就醫,才發現她已罹患憂鬱症。

運動耗體力 訓練耐性

「生理時鐘亂,暑假作業寫不完鬧情緒,是開學前的門診常見問題。」馬偕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臧汝芬說,許多學生放假心情鬆懈,每學期都得重新建立睡眠及作息時間。她說,父母勿死板規定,一下子就要孩子改為晚上9時就寢,建議「循序漸進」,每天提早一小時上床,晚餐後家長可陪孩子運動,消耗過剩體力,睡前不妨播放柔和音樂助眠。

葉啟斌說,運動應以「重複性活動」為主,讓心肺達到微喘程度,如操場跑5圈,跳繩200下,除了消耗體力,亦能訓練孩子耐性,以免遇到枯燥功課,容易不專心。

作業寫不完 分期付款

「門診有三分之二的學生抱怨,暑假作業寫不完。」臧汝芬說,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孩子放假前雖然會擬定許多計畫,多半無法達成。家長也需要心理調適、避免嘮叨,可與孩子約定做時間管理,如何在有限時間內,有效率地完成作業。

不過,若距離開學只剩一、兩天,不少孩子對暑假作業意興闌珊,會直接放棄或耍無賴。葉啟斌說,「家長勿代勞寫作業,以免養成孩子惰性。」他建議可與老師商量,採「分期付款」,慢慢繳交作業,一方面避免孩子畏懼老師的嚴厲懲罰,導致情緒崩潰,更不想上學;另方面能培養孩子責任心,學習自己承擔後果。

開學收心法

● 重建生活秩序,早睡早起、勿熬夜。

● 限制上網、打電玩時間。

● 多從事重複性運動培養耐性,如跳繩、跑步等。

● 心態準備,如整理書包等開學用具,或到學校參觀,先熟悉環境。

● 上課秩序演練、課業預習。

● 開學兩周仍無法專心上課,出現頭痛、腹瀉等症狀,應就醫治療。

資料來源/陳映雪、葉啟斌、臧汝芬醫師

 
高層次超音波 讓產檢更精確
記者蔡維斌/虎尾報導/聯合報

雲林縣虎尾林嘉祈婦兒科醫院引進雲林第一部「高層次超音波」,搭配「羊水染色體晶片篩檢」,精確篩檢胎兒全身器官,五腑六臟全都錄,近來除檢出胎兒白內障等細微病症,甚至發現肺癌胎兒,昨天又檢出侏儒兒。醫師說,提高精確產檢偵測,是降低染色體異常胎兒風險的關鍵。

醫師林嘉祈說,一般超音波與羊水分析,只是檢查兔唇、唐氏症等,高層超音波則能從胎兒的頭到腳,所有肢體、器官全都篩檢,再搭配染色體晶片的第二層把關,篩檢成功率高達八到九成,包括細微的器官異常,例如白內障、視網膜、皮膚鱗癬、甲狀腺、腫瘤等變病外,甚至連亞斯伯格、貓叫症等精神性疾病,都可及早發現。

林嘉祈說,這項篩檢在胎兒19到23周最合適,以最近檢出的白內障及腹壁破洞的胎兒為例,經手術後依舊是可愛的龍寶寶。尤其高層次超音波可及早發現胎兒器官、肢體缺陷,及早處理,且費用不高,許多外縣市高齡產婦、外籍媽媽都來受檢。

 
保健優概念
 
電視兒童少蔬果 垃圾食物吞更多
編譯組/綜合報導/聯合報
美國一項針對約1萬3000名學生的調查發現,兒童和青少年每天看電視時間愈多,飲食習慣愈不健康,這些「電視兒童」較常吃糖果、喝飲料,水果和蔬菜攝取量較少。

這項研究刊登在「兒科學與青少年醫學檔案(Archives of Pediatrics & Adolescent Medicine)」期刊,研究者考慮兒童運動量及看電視時吃零食的頻繁度等因素後,發現看電視與不良飲食習慣有關。

研究者在美國公、私立中學調查1萬2642名,10至16歲學生,他們平均每天看電視2.5小時。每天看電視3.5小時的學生,吃蔬菜機率減少5%,吃水果機率下降8%,吃糖果機率增加18%,喝飲料機率提高24%,每周至少去一次速食店的機率提高14%。

不過,學者也指出,這些發現並不令人感到意外,研究者應查明兩者因果關係,是多看電視引起不良飲食習慣,還是不良飲食習慣導致兒童多看電視。

研究者表示,該研究與以往研究發現一致,兒童看電視時間減少後,容易少吃和減輕體重。

研究者李普斯基(Leah Lipsky)認為:「研究確實發現,看電視可能對飲食量和食物選擇有負面影響。」

專家表示,以往的研究還發現,看電視較多的青年人容易過重或肥胖。

其中一種解釋是,電視兒童看到節目中推銷快餐和甜點的廣告,可能驅使青年人吃下較不健康的食物。

 
健康小叮嚀/被貓狗咬傷 先沖洗再消毒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聯合報
赴中國大陸、印尼等狂犬病盛行地區,需防範貓、狗、猴子等溫血動物咬傷或抓傷。一旦被咬、抓傷,要立刻以肥皂及大量清水清洗傷口15分鐘,再以優碘或70%酒精消毒,並盡速就醫。
 
來杯青草茶 甘甜解熱勝冰飲
Joyce/北市士林/聯合報
炎炎夏日,使人頭昏疲累,心煩躁怒,此時若能來上一杯清涼可口的手搖茶,想必是很多人的不二選擇,學生時期的我,便經常用這樣的方法,來一解夏天炎熱的暑氣。

年紀漸長,益發瞭解養生重要,也體會到過多冰品對女性並不合適,容易造成婦女病,於是我調整了在夏日喝冷飲消暑的習慣,改喝又名「涼茶」的青草茶。

伯父開中藥店,夏天常常熬煮大鍋青草茶,裝入寶特瓶內贈送親友。以往我嫌青草茶味道苦澀,總捨免費的青草茶不喝,寧可去茶棧買杯手搖冰飲解熱,以為嘴巴嘗到冰涼,身體也會降溫。現在才知道,冰飲無法消除體內熱氣,容易愈喝愈渴,影響新陳代謝。

向伯父討教後,我發現清熱退火,生津止渴,才是夏季消暑根本之道,而青草茶也不見得都只是苦味,其實可以根據個人喜好,熬煮出不同的風味。

我偏好甘甜,選料上,最好以乾料為主,可避掉鮮料會有的青味;再者,在熬煮40分鐘後,放入適量薄荷悶煮,增加清涼芳香的口感,煮好後加入蜂蜜或紅糖,提升甜味,放涼了,就是一杯甘甜解熱的好茶。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