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8日 星期二

鼻過敏+染燙髮 落髮危機大增


【大師輕鬆讀】提供投資理財、經營管理、趨勢與網路、企業名人的世界觀點,擁有效度、廣度、深度三效學習! 【gigs搖滾誌】建構「音樂微中心」的趨勢生活風格,以及發掘音樂的魅力和人在音樂中找到認同的故事。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書籤  電子書  
udn健康報e報
2012/08/29 第3578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本期索引
健康焦點 鼻過敏+染燙髮 落髮危機大增
新生兒割包皮? 青春期再說吧!
登革出血熱 高雄苓雅區現死亡首例
重點不手抄…手機拍筆記 醫師:恐缺整合力
高脂高糖少運動 5歲有脂肪肝
中正大學發明 可供即時治療晶片
B、C肝帶原者 每半年追蹤AFP
保健優概念 曬前30分 擦防曬品最有效
果汁解膽結石 當心變膽囊炎
酒浸橄欖治痛風? 醫師:沒有實證
減輕癌患副作用 飲食有撇步

健康焦點
 
鼻過敏+染燙髮 落髮危機大增
記者蔡容喬/專題報導/聯合報
根據一項調查顯示,掉髮者除了常熬夜、頭皮易出油,還有三成是鼻過敏患者,更有半數都有染燙髮習慣。醫師認為,除了內分泌因素,掉髮、禿頭與鼻子過敏高度相關,建議患者不應染燙髮,以免掉髮更嚴重。

高雄市阮綜合醫院育髮科主治醫師張祺璋,將八年來在新竹、台中、高雄等地門診治療的掉髮、禿頭患者共6036人,依年齡、洗頭頻率、睡眠習慣、過敏狀況等進行統計,發現這些患者頭皮出油嚴重,每一到兩天就洗頭者93%,更有73.49%天天洗頭。

值得注意的是,6千多名患者中,1943人有鼻子過敏症狀,占32.26%,其中高達55.10%曾經染過頭髮。張祺璋表示,國外曾有研究發現,掉髮和過敏性鼻炎基因相鄰,印度研究也發現,掉髮和過敏性鼻炎有其共通性,不過這項理論在歐美地區尚未獲得證實。

張祺璋說,從這項大規模調查,可看出不管雄性禿、圓禿、異常掉髮症狀,有極高比率都和鼻子過敏、染燙髮有關。他提醒,鼻子過敏患者盡量不要染燙髮,但有高達73%女性和45%男性患者嘗試染髮,掉髮現象於是無法減緩。

這份調查於2005年1月至2012年3月間進行,患者初診年齡從8個月到97歲,20至40歲青壯年患者占67%。此外,調查也針對患者睡眠習慣進行分析,發現四成患者偶爾或經常熬夜、晚睡早起,有趣的是,真正因工作而熬夜者,只占7.5%。

各科看法不一/鼻過敏短期掉髮 確有此事

掉髮與鼻子過敏有關?部分醫界人士認為沒有關連,耳鼻喉科醫師說,過敏體質者本來就容易受環境變化影響,掉髮原因應進一步分行。

臨床發現,的確有民眾因鼻子過敏,短時間內大量掉髮現象。32歲的張小姐說,有陣子她因搬家吸入太多室內灰塵,鼻子嚴重過敏,那陣子只要一洗頭就掉頭髮。

育髮科:過敏、掉髮患者 避染燙髮

高雄市阮綜合醫院育髮科醫師張祺璋強調,如果正值過敏嚴重期,這些掉髮、禿頭患者卻不以為意,仍定期染髮或燙髮,兩種導致過敏的因子相乘,更容易造成掉髮危機。

耳鼻喉科:確認過敏原 臨床觀察

耳鼻喉科醫師認為,氣喘、濕疹、過敏性鼻炎等有免疫相關問題者,較容易掉髮。高雄市立大同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王遜模指出,過敏體質者本來就容易受環境變化影響,不過掉髮是否單純因過敏性鼻炎引起,還是要分析是否有營養不良、皮膚病或其他血液問題。

王遜模說,過敏性鼻炎患者雖可透過抽血檢驗白血球及抗體數值,確認過敏原,但只能作為參考,還須觀察臨床症狀;頭皮過敏也是同樣道理,有過敏症狀也不一定會導致掉髮。

皮膚科:過敏周期 似圓禿發作期

高雄市河堤美先診所皮膚科醫師劉達儒指出,過敏體質者很容易受特定食物、環境變化或化學藥劑等影響,包括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性鼻炎和氣喘等,都是周期性發作;臨床上也發現,睡不好、壓力大時,鼻子容易過敏,這跟圓禿患者受心理壓力而反覆性發作的情形類似。

皮膚科開業醫師林政賢則認為,掉髮、雄性禿主要原因還是與基因、長期熬夜相關,如果有過敏性鼻炎就不能染燙髮,「現實上很難作到!」他說,重點應該放在如何安全染髮,減少對頭皮的傷害。

 
新生兒割包皮? 青春期再說吧!
記者詹建富/台北報導/聯合報
男孩究竟應否割包皮,爭議存在已久,日前美國小兒科醫學會公布新準則,認為新生兒割包皮利多於弊。不過,醫師指出,國情不同,不建議嬰幼兒割包皮,如果要割,應等到青春期,並且有過兩次嚴重感染才割。

台北書田泌尿科診所主任蔡培斌指出,全世界支持男性割包皮的理由,不外是基於宗教、風俗及預防感染等,例如猶太教徒讓新生兒行割禮,非洲某些國家成年禮就是割包皮,美國小兒科醫學會贊成男嬰割包皮,則是可降低嬰兒泌尿道感染,及減少日後罹患愛滋病和性伴侶得到子宮頸癌的風險。

國外有甚高比率的男性割包皮,蔡培斌遇到不少家長上門詢問,是不是要為剛出生的小男嬰割包皮?他說,面對這種情況,他總會先勸阻一下,並非每個男嬰都要挨一刀,還要承受手術併發症風險。

三總小兒外科主任刁冠宇表示,約廿年前,小兒外科手術前三名分別是割包皮、疝氣開刀和闌尾炎(盲腸炎),但近年來,臨床上需要接受包皮環切術的男童,還不到就診者五十分之一,「很多個案都被我勸退」。

刁冠宇說,幾乎每個男嬰在4歲半前都有生理性包莖,包皮不能完全退至冠狀溝,可局部塗抹類固醇藥膏,該院已完成2000例治療經驗,證實可取代包皮手術,成為兒童包莖第一線治療方法。

刁冠宇和蔡培斌都指出,要不要割包皮,家長不必急於決定,割包皮適應症是包皮過長而反覆造成龜頭發炎,才需要動手術。

至於手術時間,建議男童進入青春期,可配合醫師指令,只需局部麻醉即可。臨床上,也不乏男性成年後,被女朋友或太太「押」著到診間才割包皮者。

 
登革出血熱 高雄苓雅區現死亡首例
記者蔡容喬、黃文彥/連線報導/聯合報
颱風接連來襲,登革熱疫情也隨之升溫,高雄市衛生局昨天發布首例登革出血熱死亡案例,死者是家住苓雅區仁政里的78歲女性,過去僅有膝關節置換病史,20日出現頭痛、腹瀉、肌肉痠痛症狀,24日還到骨科診所就診,但轉送醫院治療後,次日就因突發性心跳停止陷入昏迷,搶救後仍宣告不治。

這名老婦是今年高雄市第4個登革出血熱病例。中央疾管局檢驗發現,死者血清出現抗體反應,證實是出血登革熱,研判應在許久前就已感染過他型登革熱。

市衛生局疾管處技正陳朝東說,苓雅區近兩周內增加了12例登革熱個案,且集中在青年路以南、三多路以北、中山路以東及和平路以西區塊內,上周疾管處人員在該區域抓到許多埃及斑蚊成蚊,顯見孳生源滋生問題嚴重,若民眾未落實家戶孳生源清理工作,去年燒遍苓雅區的登革熱疫情可能還會捲土重來。

截至8月27日止,高雄市有45例本土登革熱個案(入夏後36例),其中4例登革出血熱個案,有3例是本土感染、1例為菲律賓境外移入感染;1例已於本月25日死亡、1例仍在醫學中心加護病房治療、2例已康復出院。疾管處指出,登革出血熱死亡率高達9.6%,多為中高年齡層且具慢性病病史,呼籲高危險群應注意環境整潔,避免感染。

高雄市今年,苓雅、楠梓、前鎮與左營都傳出疫情,又以苓雅區最嚴重。

 
重點不手抄…手機拍筆記 醫師:恐缺整合力
記者張嘉芳/台北報導/聯合報
3C產品盛行,不少老師抱怨學生上課低頭猛玩手機,不認真聽講抄筆記,遇到課程重點就拍照,考前再手滑螢幕複習。醫師說,若上課不專心聽,只用手機記錄,大腦恐缺乏整合分析能力,流於片段學習。

「學生若能跟上老師授課進度,新科技有利學習。」台北榮總兒童青少年科精神主任陳映雪說,許多醫學生怕上課抄筆記,無法專心聽講,由同學輪流當值日生整理筆記、拷貝課堂投影片,還以手機錄影。

科技雖能輔助學習,但三總兒童青少年科主任葉啟斌說,一旦過度依賴,遭3C產品「制約」,不能用就渾身不對勁,情緒容易不耐煩,自制力變差。

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理事長張學岭表示,學習靠手機拍照,恐影響大腦處理訊號能力,易流於片段。「食指滑動訊息,無法內化為腦中的沉澱記憶。」她說,大腦平時缺乏組織及系統分析整合訓練,少深層思考,選擇題還能應付,如果考申論題,論述恐會沒邏輯。

張學岭說,年輕人常上網瀏覽訊息、影像,與傳統抄筆記、在書本上畫重點差很大,但兩者並無好壞優劣,年輕學子「博學」的流動型學習,懂得多卻不深,較不適合做學問。

新店耕莘醫院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說,若將大腦比喻為水泥,抄寫筆記就像在泥上刻東西,可以加深印象;一旦減少抄寫,恐影響腦部精細動作及感覺統合,未來可能只有食指發達。

此外,依賴3C產品會減少大腦思考、記憶機會,就像用GPS導航,人易怠惰不記路。

 
高脂高糖少運動 5歲有脂肪肝
記者修瑞瑩/台南報導/聯合報
台南市一家醫院針對市區847名學童進行調查,發現超過四分之一學童有體重過重及肥胖問題,還有不少孩子因長期過胖引起脂肪肝與脂肪性肝炎,脂肪肝年齡最小才5歲,肝炎最小6歲,令人十分驚訝。

郭綜合醫院小兒部醫師黃淑卿表示,幼童有脂肪肝的情況在門診中不算少見,甚至還看過4歲兒童脂肪肝,都與現代孩子飲食偏向高脂、高糖,加上運動量太少有關。

她提醒一旦發現小孩有脂肪肝、脂肪性肝炎,家長就要為孩子節制飲食,以免未來肝硬化甚至換肝風險大增。

郭綜合醫院最近針對台南市7所國小、幼稚園總計847名幼童進行調查,其中15%過重、11%肥胖,與衛生署近期進行全台兒童過重與肥胖盛行率調查結果差不多。

醫院要求這些孩子進一步接受超音波與抽血檢查,發現過重孩子中22%有脂肪肝,身體的質量指數(BMI)都達到28、29,而肥胖的孩子中則有42%已有脂肪肝,33%有肥胖性肝炎,脂肪肝孩子的年齡從5歲到12歲都有,肝炎最小6歲、最大9歲。

一名國小學童被查出有肝炎,阿公坦承因孫子愛吃炸雞,「每天接孩子放學就去吃炸雞再回家」,知道孫子因此有肝炎相當自責。

黃淑卿說,門診中很少有家長會因孩子太胖來驗肝功能,多數都是有其他問題,醫師發現肥胖,進一步檢驗才知道,很多家長發現孩子有脂肪肝、肝炎都很驚訝,「小孩子胖胖的不是很可愛嗎?」、「都沒症狀怎麼會有問題?」往往因脂肪肝沒症狀才容易輕忽。

根據國外一項長期追蹤報告指出,66名有脂肪肝的孩童,長大後其中17人有肝硬化,兩人到20多歲就換肝,機率比一般人高。有的孩子不僅愛吃油炸,每天還喝一大杯珍珠奶茶,加上上網、電玩,孩子坐整天根本沒運動,長期下來一定出問題。

還有一名11歲男童拉肚子就醫,檢查發現肝臟有多顆類似腫瘤的東西,切片才知道是脂肪肝造成罕見的「脂肪變性病變」,家長嚇得馬上讓孩子減肥;黃淑卿提醒只要減重,孩子都有機會恢復健康。

 
中正大學發明 可供即時治療晶片
記者謝恩得/民雄報導/聯合報

「科技要能幫助人簡單生活、安全人生」,中正大學電機團隊抱持這個理念,開發低功率檢測與刺激的生醫晶片,不僅能即時掌握並回報病患的生理狀況,降低患病或疾病發作機率,更可應用於多種醫療電子產品。

這項微小化、低功耗與可充電的生醫晶片設計,日前也獲得第12屆旺宏金矽獎評審團銅獎。

「晶片微小化,病患就不會因配戴醫療產品,造成生活不便。」中正大學電機工程研究所教授李順裕與學生謝政翰、洪家華、梁明鈞設計的晶片,僅約1元硬幣大小,除了方便病患隨身攜帶,也能即時提供器官的刺激與檢測。

洪家華說,曾與醫生討論發現,有病患到醫院檢查時無任何異狀,反而容易在登山、跑步等運動時感到身體不適,這個晶片便能即時偵測並提供治療、緩和病狀。

此外,該晶片採用低功耗的雙電池,一般植入式醫療器材,約3到5年必須手術更換晶片或電池,此晶片使用年限延長至27年,是一般市售的4倍。

洪家華說,晶片目前僅做心電訊號檢測,未來只要針對不同部位的訊號在晶片介面上微調,就可應用檢測其他器官。

 
B、C肝帶原者 每半年追蹤AFP
簡郁芬/彰化秀傳醫院家庭醫學科醫/聯合報
癌症躍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近卅年,隨著環境與生活型態改變,癌症人數逐年增加,人口高齡化也是癌症人數增加的一個重要因子。

雖然醫療技術與研究不斷有新的發展,但對抗癌症的最佳策略依舊只有「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臨床照顧癌症末期病患發現,許多個案平常很少生病,但一發現癌症就已是末期,患者常常是一家之主,令人遺憾,提醒民眾建立定期身體檢查的觀念。

建議癌症高風險族群,包括吸菸、嚼檳榔、曾檢查有大腸瘜肉以及大腸癌或是乳癌家族史,還有B、C型肝炎帶原者,務必定期檢查,國民健康局有提供四大癌症免費篩檢,可多多利用,別讓自己的權益睡著了。

肝癌在台灣有高發生率與高死亡率,主要與B、C型肝炎帶原有關。建議B、C型肝炎帶原者,每6至12個月追蹤一次甲型胎兒蛋白(AFP)與腹部超音波,若超音波異常情形,建議每3至6個月追蹤一次。

AFP被稱為肝臟腫瘤指標,它原本是胎兒製造的一種蛋白質,若AFP在母血或羊水中異常升高,可能是胎兒神經管有缺陷。後來發現,有些癌細胞也會製造AFP,最常見是肝癌,但肝炎與肝硬化患者的AFP也可能上升。

癌症患者可能AFP指數正常,在非惡性腫瘤疾病也可能有AFP升高的狀況,因此,健康族群不適合用AFP篩檢肝癌。AFP通常用來作為癌症患者病程追蹤,癌症肝轉移很常見,尤其是消化系統癌症。

 
保健優概念
 
曬前30分 擦防曬品最有效
本報訊/聯合報
病例:21歲侯姓男大學生因臉頰、臂膀、前胸、背部有大面積紅腫、發癢,伴隨疼痛感和些許水泡,到醫院求診,經醫師詢問得知,病患連續兩天參加海水浴場活動,每天8小時的沙灘競賽、遊戲,全身皮膚因日曬過度黝黑,診斷為「曬傷」。

頭份鎮為恭紀念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湯夢彬:陽光中紫外線是造成曬傷的主因,其中UVA紫外線穿透力強,可穿過皮膚表層,深入真皮層,破壞膠原蛋白和彈力纖維,引起皺紋和皮膚老化;UVB紫外線能量更高,除曬黑、曬傷外,也是造成皮膚癌的成因之一。

不僅在陽光照射下要做好防曬保養,沒有陽光照射的地方,依然有紫外線傷害,也要注意防曬,使用防曬品是最簡單的方法,一般選用有防曬係數(SPF)的產品,常態下係數15即可,日曬前30分鐘使用效果更好。

從事日曬較長的工作或運動,則要選擇係數更高的防曬品,如防曬係數20或30,通常間隔3小時還要再塗抹一次;若進行水上運動,就要使用防水產品。

一旦曬傷,可先用冷水或冷敷方式,讓受傷的皮膚降溫,冷卻處置也能達到止痛、止癢的效果,若曬傷的肌膚有水泡產生,還是先以冷卻為初步處理,水泡不需刻意刺破,以基本的傷口處理即可,例如使用抗生素藥膏,以預防感染。

炎炎夏日防曬很重要,但日照使皮膚生成的維他命D也是人體所必須,每日約10分鐘早晨或傍晚的日照即可;上午10點至下午3點為曬傷危險時段,應避免長時間在烈日下,除了延緩皮膚老化,更可降低罹患皮膚癌的風險。

 
果汁解膽結石 當心變膽囊炎
記者張祐齊/中和報導/聯合報
坊間有許多化解膽結石的偏方,如喝蘋果汁、檸檬汁混合橄欖油、瀉鹽等「化石」方法,雙和醫院提醒,這些方法都缺乏實證,聽信偏方,小心拖久了,讓結石「愈滾愈大」。

尤其中秋節即將到來,若民眾吃的太營養,造成膽囊劇烈收縮,有可能加入「石頭族」行列。

署立雙和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周碩渠表示,根據他臨床觀察,患者常把喝蘋果汁、檸檬汁混合橄欖油及瀉鹽等方法當成「化石」妙方。但從解剖學來看,只要結石直徑超過0.5公分,就不太可能從內徑才0.1公分的膽管排出。

周碩渠說,曾做過一次小小的測試,結果從患者喝蘋果汁前後的超音波檢查發現,喝了蘋果汁後,膽結石一顆也沒少。

反而較讓人擔心的是,患者會因為大量食用油脂,引發膽囊劇烈收縮,讓結石卡在膽管,恐引發膽囊炎,最後還是必須拿掉膽囊。

周碩渠表示,有許多愛美女性,喜歡在短時間內急速減重,也有可能罹患膽結石。主要是因為膽囊內有膽固醇、卵磷脂等成分,若快速減重,會造成膽囊內酵素無法平衡,反而刺激膽結石生長速度。

 
酒浸橄欖治痛風? 醫師:沒有實證
記者游振昇、趙容萱/台中報導/聯合報
痛風是很多人的惡夢,最近坊間傳出一種治療痛風祕方,是「米酒浸橄欖」,但醫師王世叡提醒,治痛風的祕方很多,但都沒有經過醫學實證,根治痛風還是要找醫師,才能對症下藥。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醫師王世叡說,很多人痛風犯了,高普林的食物絕對不碰,其實忌口是過去的做法,現在痛風治療可透過藥物降低尿酸指數,效果遠比經由食物來得有效,與其聽信偏方或胡亂服藥,不如看醫師、均衡飲食才是王道。

日前豐原區1場餐會,1名司法退休人員表示痛風發作不能喝酒,有民眾拿出治療痛風祕方「米酒浸橄欖」,祕方一出,同桌10人中有5人如獲至寶,急問詳細祕方。

王世叡說,「米酒浸橄欖」是否能治痛風?醫學上沒有相關研究文獻,無法證實是否有效。王世叡提醒民眾喝酒還是適量,喝多了反而對身體不好。

※ 提醒您:飲酒過量 有礙健康
 
減輕癌患副作用 飲食有撇步
記者謝恩得/大林報導/聯合報
癌症患者因食慾不佳,常無法兼顧好吃又營養,讓家屬很困擾,大林慈濟醫院腫瘤中心營養師陳雅雯昨分享照顧淋巴癌父親的經驗,只要多花一點巧思,就能幫助癌患度過副作用期。

陳雅雯說,癌症患者常見的營養問題,包括食慾不振、噁心、嘔吐、口乾、黏膜潰瘍等,平時除了少量多餐、增加營養素等,也可從各種症狀做飲食改善。像噁心、嘔吐時可飲用清淡、冰冷的飲料,或食用酸味、鹹味較強的食物來減輕症狀。

若有味覺、嗅覺改變問題,烹調時應盡量避免苦味較強的食物,可選用味道較濃的食品,如香菇、洋蔥,同時變化烹調方式與型態,增加食慾;口腔潰瘍時,應避免酒、碳酸飲料及酸味強、調味太濃、醃製、溫度過高或粗糙生硬的食物,以減低口腔灼熱感或疼痛感。

一般人總認為燉煮後的湯,營養優於食材本身;陳雅雯指出這是錯誤的觀念,因為經過熬煮後的食材,雖然營養成份會跑一些到湯裡,但其實營養成分還是鎖在食物裡,並不會因為烹調就完全失去營養,建議還是要多吃湯中的食材,才能飲食均衡。

陳雅雯的父親罹患第三期淋巴癌,她在照顧期間,發現利用一些較營養的湯品來補充營養,像是「增強免疫味噌湯」裡頭含有精胺酸、麩醯胺酸,對於免疫有特別調節功能,能幫助父親改善口乾、沒胃口等問題。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